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3章 大夏告急

  “窸窸窣窣…”

  大中七年八月十五,是日乃是漢人三秋之半的中秋佳節。

  可對于劉繼隆來說,拿下大夏,才是他慶賀中秋的最好禮物。

  大夏河谷,呼聲焦躁…

  兩千甲兵與四千民夫橫陣大夏城西里許,旌旗獵獵作響,威勢震天。

  云彩遮蔽了天空,大夏城內暗了一片,可城外的隴西軍陣卻甲光刺目,好似天兵降臨。

  明明雙方人數相差不多,甚至臨渭二州人數更多,但他們卻神經緊繃。

  尚延心三人站在城樓前,扶著女墻、氣息紊亂。

  在他們的注視下,腳下城門大開,藺茹真將在十余名精騎的拱衛下走出大夏城,手中舉著談和的旌旗。

  他們一邊鋪設木板以此躲避塹壕,一邊朝著隴西軍靠近。

  不多時,他們在尚延心等人的注意下,來到了隴西軍前。

  “敢問哪位是劉刺史!!”

  藺茹真將在馬背上叫嚷著,而距他五十步外的隴西軍陣中也走出十余騎。

  藺茹真將瞳孔一縮,過去兩年半的時間里,劉繼隆的身影可是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畢竟兩年半前,就是他疏忽大意,才導致劉繼隆率百余精騎斬了他們的大纛。

  兩年半不見,劉繼隆比較當初更為高大,勢力也增強到了兼并河、蘭二州的程度。

  藺茹真將抖動馬韁,單騎靠近了隴西軍,來到與劉繼隆相距不過兩丈處。

  此等距離,藺茹真將甚至可以看清劉繼隆的五官。

  劉繼隆姿貌嶷然,算是藺茹真將此生在軍中所見者,精彩雄毅之人。

  “我便是劉繼隆,你就是昨日駐守東谷隘口的番將?”

  劉繼隆表情平靜,語氣淡漠,但顯然詢問了俘虜,這才知曉了藺茹真將的身份。

  對此,藺茹真將作揖附和道:“不才與刺史為敵,實乃誤會。”

  “誤會?”劉繼隆瞇了瞇眼睛,藺茹真將也隨即解釋道:

  “我家節度使,實際上早就與秦州刺史、天雄軍節度使,秦成兩州經略使的薛刺史私下聯系,早已歸順了朝廷。”

  “眼下,薛刺史已然在率兵前來臨州的路上,故此我才稱其為誤會。”

  藺茹真將按照尚延心的吩咐,臉不紅心不跳的撒著謊。

  畢竟書信昨日才送出,哪怕腳程再怎么快,恐怕也沒有走出臨州的范圍,更別提與秦州隔著一個渭州了。

  不過為了拖住劉繼隆,藺茹真將只能這么說。

  想到這里,他緊張關注著劉繼隆的表情,而劉繼隆臉上表情十分平靜,毫不顯山露水。

  對于藺茹真將的話,劉繼隆并沒有立即相信,但也沒有立即否認。

  歷史上尚延心確實帶著河臨渭三州投靠了唐廷,但他投靠的是晚唐名將的高駢。

  如今秦州的刺史是薛逵,二者接替時間還有多久,劉繼隆不清楚,也懶得弄清楚。

  不管薛逵是不是已經在出兵接管臨州的路上,總之到嘴的肉,劉繼隆是不會輕易松口的。

  不過在動手之前,他還是得試探試探:

  “既然如此,勞請交出薛刺史書信,亦或者三省所發圣旨!”

  劉繼隆沉聲開口,這讓藺茹真將方寸大亂。

  他手里哪有什么薛逵手書,三省圣旨。

  “沒有?”劉繼隆輕笑,但笑的不是藺茹真將,而是這件事的真偽。

  他不了解薛逵,但他還能不了解晚唐朝廷?

  此前他在河西時,高進達、悟真、王景之三人都說過前往長安的始末,尤其講述了大唐收復秦原威三州及維州的始末。

  不管是三州還是維州,無一不是番將投靠,而后刺史上表長安,經皇帝李忱和三省同意批復,并下發旨意后才能完成的事情。

  其過程之繁瑣,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

  在大軍收復地方之前,吐蕃番將與其聯絡的刺史,不知往來了多少封書信。

  這也就是吐蕃卻是分裂,無力干涉邊疆,這才給了邊疆番將等待的機會。

  換做吐蕃鼎盛時,唐廷要是敢拖兩三個月,那地方的番將早就被邏些城派來的官員給宰了。

  不過也正因如此,劉繼隆從藺茹真將慌亂的行為中看出了一件事。

  他們口中所謂投降薛逵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但肯定沒有發生多久,不然不會連書信都拿不出來。

  “既然拿不出書信和圣旨,那便視作訛言,都護請回吧!”

  劉繼隆調轉馬頭返回本陣,根本不給藺茹真將解釋的機會。

  藺茹真將無奈,只得調轉馬頭撤回城內,同時將塹壕上的木板抽離。

  “刺史,這人說什么了?”

  隨著劉繼隆返回本陣,尚鐸羅等人連忙開始詢問,而劉繼隆也如實告訴了他們。

  “娘賊的,他們投降秦州了?”

  “刺史,那我們怎么辦?”

  “這…還打嗎?”

  眾人一時間拿不定主意,可劉繼隆卻斬釘截鐵道:“打!”

  “我不管他們有沒有聯系薛逵,總之只要薛逵沒有拿下臨渭二州,我們便不用理會。”

  話音落下,劉繼隆抬手道:“傳令,上投石機攻城!”

  “末將領命!”諸將聞言振奮,紛紛行動了起來。

  一時間,后方載滿投石機零件的馬車被陸續驅使到了陣前,并一步步往前推進,直到距離藺茹真將所過塹壕不足十步時才停下腳步。

  很快,百余輛挽馬車上的零件被取下,上千民夫在數百甲兵的指揮下,開始搭建起了投石機陣地。

  這一幕為尚延心三人所見,三人心懸到了嗓子眼。

  待藺茹真將回來,三人連忙上前詢問:“怎么?劉繼隆不信?”

  “他要我們拿出薛逵的手書和圣旨…”藺茹真將臉色陰沉,尚延心三人聞言愕然。

  他們倒是沒想到,這個號稱牧奴出身的劉繼隆,竟然如此熟悉唐廷收降州縣的流程。

  本以為是大字不識的牧奴,結果現在看來,劉繼隆比他們三個人更懂得大唐。

  “娘賊的,那就守!”

  “守!守到秦州來了消息,我看他那個時候還有什么借口!”

  “來回不過十日,我就不信守不住!”

  三人氣急敗壞,紛紛表示堅守大夏。

  只是登上城樓的藺茹真將在見到隴西軍陣前不斷矗立起一臺臺投石機后,他臉色驟然生變。

  “乞利本,劉繼隆所帶投石機顯然超出末將預估,請您移步衙門!”

  藺茹真將行禮催促,而尚延心三人見狀也紛紛向城外看去。

  只見隴西軍陣前已經陸續搭建起了三十余臺投石機,那陣仗令三人臉色煞白。

  “也該到吃飯的時候了。”尚延心尋找著借口,折逋諱也連忙附和道:

  “先去衙門吃飯,吃完飯再來。”

  “好!”魯褥月也緊隨其后附和,之后三人陸續走下城頭,而城外的隴西軍正在各司其職。

  上千民夫搭建投石機陣地,另外三千民夫前去搜集投石材料。

  甲兵著甲扎營,絲毫不把大夏城內的兵馬放在眼底。

  饒是如此,藺茹真將也沒有貿然出城進攻,因為他昨日已經見到了隴西軍的集結能力。

  他毫不懷疑,自己若是帶兵出城作戰,隴西軍能在半盞茶的時間完成結陣,并對他們展開反攻。

  “真的只有固守這一條路了…”

  藺茹真將緊咬牙關,而城外的劉繼隆卻在觀察大夏河谷和大夏縣城。

  大夏河谷長數十里,南北寬近二里,谷中有大夏水流過。

  大夏城位于大夏水北岸,緊鄰山脈,說是城池,更像關隘。

  大夏水南岸被尚延心他們構筑了一道夯土墻,河水上又搭建有浮橋,守軍可以迅速通過浮橋,迅速往返南北兩岸。

  以劉繼隆的眼光來看,只要有足夠的人口,河谷足夠開墾數十萬畝耕地,養活十幾萬人不成問題。

  不過就大唐的《元和郡縣圖志》來看,整個臨州也不過一萬三四千口人,這大夏頂多三四千人。

  其實仔細想想,清代乾隆年間的甘肅都能養活上千萬人口,沒有理由氣候溫暖的唐代反而養不活那么多人。

  之所以沒能養活那么多人,生產力和穩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和人力來完成前期的開發,后期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幾十年時間,隴西的人口就能翻三四倍。

  “刺史,可以進攻了!”

  張昶策馬而來,于劉繼隆面前作揖行禮。

  劉繼隆順著他所說看向陣地,只見三十九臺投石機列陣軍前,一車車由民夫收集而來的投石也擺在了投石機身后。

  “進攻!”

  “嘭嘭嘭——”

  隨著劉繼隆一聲令下,五百名甲兵帶著兩千民夫開始操作投石機。

  后方,一千精騎放哨十里開外,兩千民夫在大夏水河道兩側不斷地收集、搬運石頭。

  大旱讓大夏水的水位下降了六七尺,昔日被沖到河道兩側的石頭,都因為水位下降而裸露出來。

  這些石頭沒有棱角,是最適合投石機的投石。

  三十九顆投石劃過天穹,越過三百多步的距離,砸到了大夏城的城墻、箭樓上,揚塵四起。

  還有的投石落在了護城河與塹壕之間,亦或者砸入城內,引起喧鬧。

  藺茹真將雖然給尚延心他們送出了加固城墻的消息,可時間太短,尚延心他們根本來不及用河石加固城墻。

  正因如此,此時的藺茹真將只能帶著甲兵撤到城墻背后,倚靠城墻等待消息。

  馬道上,除了負責放哨的十余名甲兵,便再無任何人。

  感受著那寬厚的墻體,藺茹真將只能寄希望于城墻能擋住隴西軍的投石機。

  “嘭嘭嘭——”

  “豬犬的家伙,劉繼隆手中的投石機怎么能打這么遠?!”

  大夏城內鐘樓上,尚延心與魯褥月、折逋諱三人站在此處,可以清楚看見西城城墻升起的揚塵,時不時還能看到投石越過城墻,砸入城內屋舍中,哀嚎遍野。

  盡管鐘樓距離西城墻還有三百步的距離,可三人卻始終覺得不安,草草觀摩片刻后,便撤回了衙門中等待消息。

  尚延心他們并不了解配重投石機,因此加固城防還是采取的夯土夯實,連砂石及河石都沒有摻入。

  這樣的后果就是大夏城的城墻在三十九臺投石機的狂轟濫炸下,很快便被摧毀了大段女墻。

  沒有了女墻,兵卒和器械就沒有了遮蔽物,身影完全暴露在了投石機的面前。

  盡管配重投石機的準頭不行,可三十九臺投石機集中一個方向進攻,總是能瞎貓碰到死耗子,砸死幾個觀察的番兵,摧毀大批的床弩及小型投石機。

  從申時到入夜,隴西軍的投石機片刻不停,不斷對著大夏城發起進攻,馬道上的床弩和小型投石機幾乎被橫掃。

  期間也不是沒有甲兵試圖反抗,可床弩根本打不到配重投石機。

  長此以往,大夏城內兩千六百余名番兵士氣萎靡,就連民夫也人心惶惶。

  翌日天明,隨著太陽漸漸從東方升起,大夏城也隨之暴露在眾人視線下。

  站在營壘門口,劉繼隆可以清楚看到大夏城墻被砸出許多凹口,坍塌的夯土堆積在城墻根。

  “看樣子他們倒是把城墻加固得很厚。”

  劉繼隆收回目光,斜眼看向身后的李驥:“告訴尚鐸羅,把從河州繳獲的石脂和那些破布都用上。”

  “末將領命!”李驥應下,不多時便派人搬出了十幾桶石脂和一馬車的破布。

  這些破布都是在河州參軍民夫身上淘汰的殘破衣服,他們成為民夫后,劉繼隆便讓人用倉庫中的麻布為他們制作了新衣,而他們的舊衣服則是被清洗,在此刻派上用場。

  舊衣服沉入石脂桶內,浸泡過后綁在投石上。

  隨著火把點燃,熊熊燃燒的大火將投石包裹,經投石機拋出。

  一時間,“火球”劃過上空,重重砸入城內。

  屋舍破碎,茅草鋪設的屋頂被點燃,城內火煙四起。

  “怎么會著火?!”

  “都護,城外的漢奴給投石用上了石脂!”

  “快滅火!!”

  藺茹真將催促著甲兵帶人去滅火,同時派人詢問馬道上殘存的甲兵,讓他們匯報隴西軍的動向。

  隴西軍還是如昨日一般在城外列陣,民夫依舊在收集投石,投石機依舊在不斷進攻。

  前日便開始工作的那幾臺投石機因為耐受不足,主梁出現了裂紋。

  尚鐸羅命人用木板和鐵錠將其加固,繼續進攻大夏城。

  每刻鐘,投石機都能打出三輪投石,一個時辰就是二十四輪,一天就是二百多輪。

  只是一夜時間,大夏水河道的河石便被掘取不知凡幾。

  “嘭嘭嘭——”

  進攻還在繼續,火球不斷落入城內,將好不容易撲滅的大火,再度點燃。

  “增加配重石,把這些火石砸入城內,民夫探路,填補塹壕,投石機前推二百步!”

  馬背上,尚鐸羅有條不紊的指揮下。

  隨著馬道上的床弩和投石機被摧毀,能遠程威脅到配重投石機的,只剩下了番兵手中的弓箭。

  面對這樣的情況,尚鐸羅毫不猶豫的下令前移陣地。

  甲兵前推,將塹壕找出后填補,鋪出一條道路后,投石機陣地開始前移。

  隴西軍的動向毫不掩飾,可城內的番兵卻無可奈何。

  時值正午,隴西軍的投石機陣地已經前推到了大夏城西百步開外。

  這樣近的距離,一些更沉重的投石也能派上用場了。

  “上百斤投石,對著那些凹口進攻!”

  尚鐸羅叫嚷著,而隴西軍的將士與民夫也在按照他的指揮,操作著投石機。

  一百斤、一百五十斤乃至兩百斤的投石被革帶包裹。

  隨著甲兵拉動機關,這些沉重的投石被高高拋起,隨后沉重落下。

  “嘭!嘭!嘭…”

  落石的聲音發生了變化,藺茹真將敏銳察覺到這件事:“來人,去搜尋剛才那批落石,看看有什么區別!”

  “是!”精騎聞言應下,上馬后開始搜尋落石。

  不多時,城頭的守軍率先跑下馬道,對藺茹真將稟告道:“都護,漢奴軍的投石更大更沉了!”

  “有多重?!”藺茹真將連忙詢問,守卒回應道:“百五十斤乃至二百斤都有!”

  “什么?”藺茹真將深吸一口氣,心中震撼不已。

  他們自然也能搭建出投石二百斤的投石機,可那樣的投石機,最少需要五六百名人力才能運行。

  “劉繼隆…他們是怎么用這么點人,運作這么多投石機的?!”

  藺茹真將牙關緊咬,轉頭看向自己身旁的節兒:“把這件事告訴乞利本他們!”

  “是!”節兒也清楚這件事有多么重要,連忙上馬往衙門趕去。

  不到一盞茶的時間,他便出現在了衙門外,急匆匆往里面走去。

  眼見他走入衙門,本就坐立不安的尚延心三人先后起身,而他也連忙行禮。

  “乞利本,城外的劉繼隆不知用的是什么投石機,竟然只用數十人操作投石機,便能投出二百斤巨石!”

  “你說什么?”三人錯愕。

  在這個使用人力投石機的時代,確實很難想象如何用幾十人來操作巨型投石機。

  “這大夏城恐怕守不到入冬了…”

  折逋諱臉色難看,尚延心與魯褥月同樣。

  巨型投石機,往往只有數萬乃至十數萬大軍攻城時才會出現。

  劉繼隆的投石機竟然投出二百斤巨石,且只需要數十人操作,這已然決定了大夏城的結局。

  如今不過是八月十六,距離入冬還有最少兩個半月。

  原本他們想的是守到入冬,屆時哪怕劉繼隆攻破大夏,他們也能投靠薛逵。

  劉繼隆敢打他們,可卻不一定敢打薛逵,至少尚延心他們三人是這么想的。

  只是以當下情況來看,他們恐怕連半個月都守不住了。

  想到這里,三人面面相覷,臉色十分難看…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歸義非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