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9章 兼任主薄

  “末將以為索果毅所言甚是,山丹民生雖說急需恢復,但山丹首要是軍城,而后才是民城。”

  “三山的防務要做好,尤其是東邊的焉支山方向必須放在首位。”

  “其次,我山丹雖然有上千將士,可隨著番民遷徙,便只有二千二百余口百姓,養軍將會成為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雖不知刺史日后將給予我山丹錢糧多少,但山丹理應做到自給自足,減小對張掖和刺史府的依賴。”

  衙門正廳內,隨著劉繼隆用唐音說出這些放在沙州內部有些文縐縐的話,眾人心里皆是一震。

  本來劉繼隆能把唐音說好,還能寫一手楷書就很了不起了,如今瞧他談吐,哪里像是一個別將,分明更像一位長史。

  索勛上下打量著劉繼隆,張淮溶也重新審視起了劉繼隆。

  對此,劉繼隆并沒有停下,而是繼續說道:

  “山丹雖以丘陵居多,但境內平原適合開墾耕種之地絕不下百萬。”

  “末將這些日子巡視山丹城外,發現城外耕地不過二萬余畝,且土壑起伏不平,急需修整。”

  “昔年番賊治河西時,因畏懼我漢人而禁止我漢人使用鐵器,故此山丹漢民所用農具多以木、石為主。”

  “末將以為,農為根本,理應發放鐵質農具給百姓。”

  “若是挽馬及耕牛足夠多,也當按照此前刺史之令,將牲畜發給百姓使用,并召集百姓重新挖掘土壑,引水入田。”

  劉繼隆將農業上的問題交代好,然后又馬不停蹄地繼續道:

  “此外,山丹城依靠丹水才得以水草豐茂,可河西之地的水文,多依靠祁連山所融化之雪水為主。”

  “可派知曉水官尋找適合修建堰堤之地,以免防止干旱與洪災。”

  “另外…”

  劉繼隆滔滔不絕的將自己對山丹的建設意見提出。

  之所以他不藏拙,第一是為了報答張議潮對自己的提攜之恩,第二是因為他升官太快,如果不展現點能力,恐怕會被人覺得是虛有其表之人。

  當然,第二點是他想多了,就憑他在張掖之戰的表現,便不會有人覺得他虛有其表。

  “繼續說下去!”

  張淮溶身子前傾,神態已經從一開始的將信將疑,轉變為聚精會神。

  不止是他,就連索勛和其余五名校尉也是如此。

  他們倒是沒想到,往日里自稱“只懂幾個字”的劉繼隆也能說出這一番長篇大論,關鍵還說的頭頭是道。

  一時間,張淮溶和索勛及五位沙州豪強子弟出身的校尉們,都不由得懷疑自己過去所讀的書,都讀到狗肚子里了。

  “家中祖輩曾在河西司戶中擔任直白,曾記得昔年安賊作亂前,甘州就曾上報六司,言甘州石炭(煤)、鐵礦皆不缺乏,只是未曾來得及開采,便因為安賊作亂而放棄。”

  劉繼隆再度扯起家中大旗,反正瓜州老劉家死的也沒有幾個人了,剩下一些女眷也不可能戳破他的謊言。

  況且山丹這個地方確實有煤礦和鐵礦,前世他路過山丹時,就見到了不少礦場。

  只是前世和今世的地形地貌差距太大,讓他去找肯定找不到,但拜托有這份才能的人去找,肯定能找到。

  “山丹確實有石炭和鐵礦,這倒無需派人尋找,此前番賊便強征數百男丁開采,不過那石炭開采常有人中毒而斃,加之山丹不缺木柴,便將其封存了。”

  張淮溶的話令劉繼隆意想不到,同時針對他的話,劉繼隆也解釋道:

  “這石炭坑中有毒氣,但毒氣浮礦坑頂部,因此只要令人制作陶管連接,插入坑中,令人用一些小物件抽取毒氣,便不會有人中毒斃命。”

  雖說大部分知識還給了學校,但瓦斯比空氣輕這件事,劉繼隆倒是沒有忘記。

  至于他口中的小物件,那便是手搖的鼓風機了。

  “若是如此就能解決,那倒是不錯,不過山丹不缺木頭,這煤炭即便不開采也影響不大。”

  張淮溶坦然說著,劉繼隆聞言倒是忘記這一出了。

  隋唐時期,漢人雖然已經用煤炭來煮飯、打造兵器,但大部分不缺木頭的地方,還是以木頭作為燃料。

  一直到北宋因為河東、河南、關中等地因為成片樹林消失,煤炭才漸漸成為主要燃料。

  如果沒有燃料的需求,那確實沒有必要刻意的開采煤炭,除非劉繼隆會焦炭技術,能大幅度提升沙州的冶金產量。

  可問題在于,劉繼隆如果會焦炭技術,那他早就在張議潮收復瓜州的時候,獻上焦炭技術了。

  這么一來,開采煤礦就顯得無關輕重了,畢竟山丹不缺森林資源,至于環境保護什么的,那是吃飽飯才能考慮的事情。

  簡單思考后,劉繼隆這才道:“若是如此,那只需專心開采鐵礦便可。”

  “嗯…”張淮深頷首,隨后看向索勛:“索果毅意下如何?”

  “末將覺得,劉別將所說,皆可采納。”索勛倒是偏向了劉繼隆這邊。

  他也看出來了,劉繼隆在治理民生這塊還是挺有一手的。

  日后自己在山丹,少不得要與他打些交道,若是他后續能協助張淮溶將山丹治理井井有條,那自己在祁連城也能快活些。

  “既然如此,那便這樣定下吧,這衙門被吐蕃占據多年,有些過于簡陋。”

  “明日我與刺史說說,將這縣衙重新恢復一下,同時征辟些有識之士充入城內。”

  “雖說山丹改縣為軍城,沒了縣令與縣丞,但其余官職還是得有的。”

  張淮溶交代著,同時起身道:“今日之事便商議到此,劉別將暫代主薄,回去后將今日衙門內所談記錄,擬個章程,明日由我交給刺史。”

  “遵命…”

  劉繼隆等人先后起身作揖,張淮溶也轉身朝內堂走去。

  瞧著他離去,索勛與劉繼隆他們也朝外走去。

  劉繼隆的表現過于惹眼,除了索勛急匆匆離去外,其余五名豪強子弟都與他交談起來。

  眾人一陣恭維,最后還是劉繼隆以書寫章程為由,先一步離去了。

  瞧著他背影,其中一名校尉不由感嘆:“這劉別將自今日起,恐怕是要一飛沖天了。”

  “一個平民子弟罷了,哪里敵得過我等底蘊。”

  “哼,這山丹情況復雜,擔任主薄做好了無功,做不好反倒有過,這些差事也就他愿意領。”

  “不知者無畏,他愿意干就讓他干吧,干不好受罰的又不是我等。”

  “誒…此等話還是少說為妙…”

  幾人交談間向軍營走去,而劉繼隆也返回了家中。

  抵達院門的第一時間,他便派門口的兩名兵卒去傳張昶他們過來,同時讓他們去府庫領些紙筆。

  關于怎么治理山丹,他還有更多的想法與建議…

哎呦文學網    歸義非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