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08讓我們繼續轟炸

  隨機推薦:

  三連冠。

  2002年的洛杉磯湖人后,時隔九年,聯盟誕生了又一支完成三連冠壯舉的球隊。

  大衛.斯特恩將冠軍獎杯交給林奇時,臉上的笑容無法抑制。

  終于,聯盟又有了一位超級巨星中的超級巨星。

  在籃球世界中,沒有任何榮譽能比肩三連冠和三連FMVP。

  它所承載的說服力無可匹敵。

  職業生涯四萬分?很棒。

  生涯賽季數最多的球員?很不錯。

  生涯總出場時間成歷史第一?相當敬業。

  然而,所有這些依靠職業生涯長度積累而成的榮譽,都無法像“三連冠三連FMVP”那樣,真正衡量一個球員在巔峰時期的絕對統治力。

  三連冠三連FMVP也是競爭GOAT地位的敲門磚。

  湖人名宿,以身體素質卓越和熬工齡著稱的.

  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就沒有資格稱之為GOAT。

  他打了一輩子籃球,漫長的職業生一共拿了六個總冠軍,六個MVP,歷史得分榜第一。并且,他41歲時還達成了兩連冠的成就,而不是在場上叉腰防守說老賈盡力了湖人CBA。

  但為何如此偉大的球員卻從來不是GOAT候選?

  一來是因為他身邊有另一個歷史級超巨魔術師約翰遜,二來就是因為他的冠軍征程從未形成過連續三年壓倒性的統治。

  所以一些同樣有超巨隊友,同樣熬工齡,同樣沒有三連冠,甚至冠軍數量和MVP數量還不如老賈的人自稱GOAT,簡直是貽笑大方。

  在現代NBA的規則之下,能連續三個賽季擊敗所有人拿下冠軍,并連續三年都是這支冠軍球隊里最好的球員。

  這才足以證明這位球員的統治力已凌駕于其時代的任何競爭者之上,獨處另一個非凡的維度。

  林奇做到了這一點。

  并且,當他捧起奧布萊恩杯的那一刻,他銘刻的遠不止于個人歷史地位的躍升。

  更是將整個NBA聯盟在全球體育版圖上的坐標向上推進了一格。

  NBA聯盟副總裁、總裁接班人亞當.肖華曾擔憂三連冠會削弱聯盟競爭懸念,損害賽季觀賞性,進而導致收視率滑坡。

  他甚至提出過“雷霆三哨”計劃,讓雷霆隊拿個碗躺在切薩皮克能源球館的地板上乞討到一個總冠軍,打破尼克斯三連冠的可能。

  他理想中的藍圖,是一個群雄并起、每年誕生新冠軍的聯盟,認為持續的懸念才最利于發展。

  大衛.斯特恩此前也這么認為,可現在他清晰的認識到,讓NBA從80年代真正走向世界的驅動力,從來不是均衡的所謂“懸念”。

  而是魔術師、大鳥、飛人這些劃時代的超級巨星!

  只有超級巨星,才能引來超級流量!

  過去多年的經驗也告訴了大衛.斯特恩,真正的超級巨星無法由裁判哨聲“制造”。

  只有三連冠,才能鍛造出被全球認可的、無爭議的超級巨星。

  此時,隨著林奇的聲望達到頂峰,大衛.斯特恩相信不僅僅是北美市場,歐洲市場和亞洲市場也會因為林奇的三連冠而迎來騰飛!

  當林奇將獎杯高舉過頂的畫面在屏幕上定格,邁克爾.喬丹伸手關掉了電視。

  三連冠這個“護城河”現如今已經被林奇攻克。

  但邁克爾.喬丹的地位之所以穩固,其原因就是三連冠這種無比艱難的事情,他干了不止一次。

  然而,那份盤踞心頭的不安感卻愈發沉重——林奇才25歲,縱使假設他是那種早衰的球員,其統治力至少也會延續五年光景。

  第二個三連冠對于林奇而言,絕非鏡花水月。

從勞資談判桌上的強硬手腕,到輿論浪潮中的影響力,再到球場上的絕對統治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無疑是邁克爾.喬丹最具危機感的一年。

  一個真正能動搖他根基的威脅,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橫亙在他面前。

  而最深的無力感在于,面對年輕王者的步步進逼。

  這位昔日神祇除了祈禱外,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林奇拿著FMVP獎杯走進球員通道,斯蒂芬.庫里、詹姆斯.哈登和凱文.杜蘭特已經在等待他。

  他們遵從斯科特.布魯克斯教練的囑托,前來向這位光明正大的勝利者致以祝賀。

  林奇依次與這三人擁抱,他們私人關系本來就不錯,所以當一切塵埃落定后,那些總決賽席間的劍拔弩張早已煙消云散。

  環顧眼前這三位對手,林奇心中仍有一絲恍惚。

  林奇第一次見史蒂夫.庫里的時候,他剛剛被杜克拒之門外,只有名不見經傳的戴維森學院愿意為他提供籃球獎學金。

  林奇第一次見詹姆斯.哈登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因為肥胖和哮喘而缺乏自信的小胖子。

  然而短短幾年,他們已然蛻變。

  不僅昂然屹立于NBA的最高殿堂,更與自己在這塊狹小地板上殊死相搏,激戰了整整六場。

  這是相當奇妙的體驗,這個賽季是林奇第一次感受被別人挑戰的感覺。

  他們與林奇之前面臨的對手截然不同。

  面對德維恩.韋德、卡梅隆.安東尼、德懷特.霍華德和LBJ,林奇會和他們一起成長。

  面對科比.布萊恩特、KG、剃姆.鄧肯,他們會逐漸衰弱。

  可面對雷霆三少,林奇深知,自己的巔峰軌跡已趨于平緩,而這三人的成長曲線卻陡峭上升。

  這不再是共同成長或親手前輩離場的劇本,這是一個被追趕的過程。

  接下來每一次遇到他們,他們都會變得更強,比賽也會變得更棘手。

  寒暄過后,當林奇離開,凱文.杜蘭特不甘的對著那個背影大喊:“希望我們邁入巔峰后,你還處于競爭行列之中。”

  林奇駐足,側過半邊身子,自信的扭過頭:“你放心KD,當你們處于巔峰時,我肯定也仍在巔峰。但我得提醒你,并不是所有站在山巔的人,最終都能成為贏家。”

  說完,林奇消失在了記者的閃光燈中。

  凱文.杜蘭特深呼吸了一口,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今年夏天我們還去林奇的訓練營嗎?”

  “當然!”斯蒂芬.庫里斬釘截鐵的回答,“我們不能放緩進步的速度,我們終要翻越心中的那座山!”

  詹姆斯.哈登只覺得天旋地轉,揉著隱隱作痛的肩膀:

  “伙計們,總決賽才結束了一小時三分鐘,你們確定要聊訓練嗎?凱文,你也不想勒布朗都當爺爺了,你卻還在等洗澡水喝吧?今晚去放松放松,我知道有家夜店不錯。”

  剛剛才下定決心要在這個夏天燃燒自己的KD不屑擺手:“詹姆斯,我對那些不感興趣,我是要拿總冠軍的人!”

  “那家夜店的營銷長得就像180公分,臀圍加大版的斯嘉麗.約翰遜。”

  “但眾所周知,休賽期是拿不到總冠軍的。詹姆斯,幾點出發?”

  隨著雷霆隊三個年輕人離開,總冠軍之夜終告一段落。

  切薩皮克能源內的燈光逐漸被關閉,剛剛還熱鬧非凡的球場重新遁入黑暗。

  當光明再次降臨此地時,無人知曉,等待俄克拉荷馬球迷的將是屬于新生代的光芒,還是舊王朝的余暉。

  奪冠翌日,尼克斯全隊班師回朝,飛抵紐約。

  自舷梯落地起,尼克斯球員便沐浴在球迷最高規格的擁戴之中。

  但林奇是吃醋的,因為現場舉起勒布朗.詹姆斯人像牌子的球迷數量,遠超舉自己人像牌子的球迷!

  一眼望去,整個紐約全是LBJ跪倒在地的身影!

  虛假的紐約之王:載譽歸來,卻無人問津。

  真實的紐約之王:人雖遠在俄城,但“法克勒布朗”的聲浪早已響徹紐約云霄!

  這國王還得是勒布朗.詹姆斯來當!

  接下來幾天對尼克斯球員而言會是相當夢幻的幾天。

  他們會以王朝成員的身份在各種節目上拋頭露面。

  他們會參加全美最瘋狂的冠軍游行。

他們將簽下過往不敢奢望的天價商業合約  當然,他們中的一些也會收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合同報價。

  所以對于球隊總經理薩姆.普雷斯蒂而言,工作并未結束。

  每年,當一支球隊捧起總冠軍獎杯的那一刻起,這支球隊的總經理就必須為維系陣容完整性而操心。

  今年夏天,挑戰尤為嚴峻。

  尼克斯多數球員都面臨合同到期的問題。

  有一些是薩姆.普雷斯蒂不想繼續簽約,比如羅恩.阿泰斯特和杰梅因.奧尼爾。

  他們功勛卓著,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如果球隊的目標是超越三連冠,誰能保證這些老將下賽季仍能展示出應有的價值?

  而如果真的放他們離開,球隊能不能順利找到合格的代替者又是另一個巨大難題。

  有一些是球員自己還沒有考慮好未來,比如史蒂夫.納什。昨晚薩姆.普雷斯蒂試探性的詢問過,但他本人現在在退役和繼續征戰之間更偏向前者。

  他已經拿了一個三連冠,他已經名垂青史。他知道林奇的目標是超越三連冠,他很想幫他,但現在他更想彌補給自己的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庭。

  有一些球員則是面臨著激烈競爭,德安德烈.喬丹和威爾森.錢德勒都曾拒絕尼克斯隊的提前續約報價,他們的經紀人對自己客戶在自由球員市場上的行情相當自信。

  這意味著續約主動權不在尼克斯這邊,他們只能在競爭者出價后,艱難地權衡是否跟進匹配。

  換句話說,尼克斯隊下賽季的陣容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動。

  這是王朝輪回中注定的新陳代謝,是任何榮耀也無法抵擋的規律。

  可關鍵在于,薩姆.普雷斯蒂和林奇正籌劃著驚世駭俗的曼哈頓計劃。

  而這個計劃想要成功,尼克斯隊就必須去對抗所謂的正常更迭。

  薩姆.普雷斯蒂決定一步步的來,他想先確定史蒂夫.納什的情況。

  可一個令薩姆.普雷斯蒂和林奇都沒想到的變數卻以更迅疾的姿態率先涌現。

  當整個世界仍在為林奇的三連冠神跡而沸騰時,菲利普.桑德斯教練在家中設下了一場安靜的家宴,獨邀林奇與薩姆.普雷斯蒂。

  溫暖的家庭燈火下,一切和睦而有序:

  她的妻子正準備完成,孩子們懂事地在一旁幫忙。客廳最顯眼的位置,靜靜陳列著從菲利普.桑德斯執掌紐約帥印至今的全部合影。

  廚房飄來晚餐的香氣,孩子們的身影漸遠。

  獨處的靜謐里,菲利普.桑德斯坐在單人沙發中,目光掠過墻上那些金色的瞬間,開門見山:

  “我決定卸任主教練職務。”

  林奇一邊喝茶一邊調侃:“菲利,你才56歲,正是敢打敢拼的年紀。”

  林奇當然不希望菲利普.桑德斯離開。

  誠然,他并非什么驚世駭俗的戰術鬼才。他的戰術手冊上,更多烙刻的是兩個邁克的智謀。

  可他有相當出色的親和力,多年來他從未與任何球員鬧出過不愉快。

  他經驗豐富,知道什么時候該暫停,知道什么時候該犯規,知道什么時候該換誰上場,判斷精準得如同刻在骨髓里。

  千萬別忽略這一點的重要性,看過頭包時期湖人隊的球迷應該都知道,當球隊被打得丟盔卸甲結果教練攥著四個暫停就是不用的那種無力感。

  林奇的調侃代表了他的態度,他不希望菲利普.桑德斯離開。

  他相信菲利普.桑德斯也不會拒絕自己。

  老帥笑了笑,也端起茶杯:“林奇,我得了癌癥。”

  林奇與薩姆.普雷斯蒂臉上的笑意瞬間凍結,空氣死寂。

  “霍奇金淋巴瘤,”老帥的聲音異常平靜,像在陳述他人之事,“治愈無望,接下來只能是一場接一場的康復拉鋸戰了。我也許能掌控暫停的時機,也許能掌控輪換的時間,看似能掌控一切。但諷刺的是,我現在無法掌控我的生命。”

  見林奇和薩姆.普雷斯蒂臉上凝固的驚惶,菲利普.桑德斯擺擺手:

  “這很正常,你們得明白,人不是老了才會死,而是隨時都會死。2007年,明尼阿波利斯密西西比河大橋倒塌事件,13人死亡。你們知道嗎?當時我的車距離坍塌點只有18米,我親眼看見一輛大巴車掉進了水里,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

  菲利普.桑德斯深吸一口氣,將往事與茶湯一同咽下。

  他抬眼,目光投向廚房——那里爐火正旺,妻子鍋鏟輕響,孩子們忙碌穿梭的影子映在門框上。一片鍋碗瓢盆的叮當,構成最凡俗也最珍貴的交響。

  廚房的暖光融進他眼底,沒有對死亡的懼怕,只有一泓被這瑣碎溫馨填滿的澄澈。

  “所以啊,在不知終點幾時到來的旅途上,我想多點時間陪著他們。我知道,你們有一個足以改變歷史的宏大計劃。但抱歉林奇,薩姆,我不得不中途下車了。”

  林奇沒再挽留,雖然他好勝如狂,但在他的理念中,生活仍大于籃球,籃球并不高于生死。

  他一直是“奪冠就是為了更好的享受”這一理論的擁護者,所以他沒法剝奪別人享受生活的權利。

  即便此時此刻,尋覓一位足以統帥球隊、推動“曼哈頓計劃”繼續前行的新帥絕非易事。

  “對了,”菲利普.桑德斯像是洞穿了兩人眉宇間無聲的憂慮,“如果你們想找一個新教練的人選,我推薦我的首席助教邁克。”

  “哪一個邁克?馬龍還是布朗?”薩姆.普雷斯蒂攤開手。

  “邁克.馬龍。”

  在薩姆.普雷斯蒂心中,這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答案。

  林奇也這么認為。

  邁克.馬龍的籃球業務水平沒得說,這些年來臨場指揮能力也大有長進。

  但他性情過于暴烈,言辭過于直白犀利。

  事實上,他不止一次在比賽中和菲利普.桑德斯產生分歧,多次險些爆發爭吵。

  是菲利普.桑德斯用他強大的親和力一次次化解了這一切。

  作為首席助教時,這些棱角尚能被菲利普.桑德斯這棵大樹遮風避雨。

  可一旦擢升為主帥,他那火藥桶般的脾性,真的能維系更衣室的和睦嗎?

  “我知道他有很多缺點,”菲利普.桑德斯聳聳肩,“但我也知道,他野心如焰,對勝利的渴求幾乎刻進骨髓,能力更是毋庸置疑。而我更加知道,林奇,你對更衣室有絕對的掌控力。他的缺點,不會成為球隊的阻礙。”

  兩天后的總冠軍游行演講環節,菲利普.桑德斯含淚念出了他宣布辭職的告別信。

  而那位剛剛加冕三連冠的紐約之王,在全城的屏息中踏上高臺。

  他只丟下一句話,便如隕石砸入湖心,讓整座城市地動山搖:

  “聽著紐約,無論發生什么,我不會讓曼哈頓計劃的進程停滯——

  讓我們繼續轟炸吧!”

  一部分曰本球迷對“曼哈頓計劃”的命名和林奇“繼續轟炸”的言辭感到不滿,他們聲稱這傷害了名族感情。對此,林奇非常禮貌的回應:無所吊謂,我不會改。——《紐約時報》。

  林奇今年夏天將展開曰本行活動,雖然此前在網絡上遭遇抵制,但曰本行活動的門票還是在3秒內被一搶而空。伙計們,這就是三連冠球星的影響力。——史蒂芬.A.史密斯對林奇在曰本的受歡迎程度感到震驚。

  威爾森.錢德勒和德安德烈.喬丹都收到了多支球隊的報價,在新勞資協議生效,超級奢侈稅規則正式執行的情況下,紐約尼克斯是否會選擇匹配他們的合同?——ESPN體育新聞。

  2011年NBA選秀將在一天后于新澤西紐瓦克的保誠中心球館舉行,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關注凱利.歐文的命運是否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波折吧。——《體育畫報》。

  尼克斯隊在本屆選秀中擁有首輪第一順位,首輪第三十順位和兩個次輪選秀權。天知道他們是怎么一邊爭冠,還一邊拿到這么多選秀權的,我只能說這個聯盟里的傻逼總經理實在太多,薩姆這樣的聰明人就像跟一堆弱智在玩。

  這樣的局面足以說明林奇沒有說大話,利用好今年選秀,尼克斯隊曼哈頓計劃的進程絕對不會停滯。超越三連冠?伙計,這太瘋狂了!

  ——查爾斯.巴克利談論2011年NBA選秀大會。

哎呦文學網    冠軍法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