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70章 第二步覆海破曉 A220 EUV光刻機,陳總的新籌碼

  八月中旬,阿里巴巴IPO、金陵青奧會、奧氏體304、冰桶挑戰、古劍奇譚和鋒菲復合的熱度最高,

  讓網友們滿心疑惑的是,陳延森就像憑空銷聲匿跡了似的,完全是一副查無此人的狀態。

  距他上一次公開露面,還是月初時,參加橙子幼兒園的剪彩儀式。

  “學前教育行業的勢力這么大嗎?連前幾天的商界領袖峰會,森哥都沒參加。”

  “我聽說陳延森被人打了黑槍,現在還在滬城六院躺著呢!”

  “不對啊,我聽到的版本是陳總買賣愛情的時候被抓了,最少得關半個月!”

  “666!樓上的哥們,你當森聯資本的1000多名法務是擺設啊?等著收律師函吧!”

  “笑死,刪帖速度挺快呀!這是森聯資本出手了,還是他自己怕了?”

  “森哥早被人暗殺了!下個月要是有他的公開露面,那肯定是替身!”

  就在陳延森忙著推進EUV光刻機的研發進度時,網上關于他的謠言卻越傳越離譜。

  據不完全統計,在網友的嘴里,陳延森的死法包括但不僅限于槍殺、被車撞、遭毒殺、溺水身亡等。

  最終還是森聯資本法務部聯合微博、今日頭條、斗音、快手和微信等多家平臺,才把造謠的聲音給壓了下去。

  而陳延森則在一周之內,就接到了老陳的三通電話,在確定自家兒子沒事后,扭頭便化身辟謠戰士,跑到網上跟散布謠言的網友直接對線。

  陳延森得知后,倒也沒有阻攔。

  畢竟和人吵架,也能預防老年癡呆。

  時間轉瞬即至,來到8月23日的傍晚。

  盛夏的晚風,將星源科技研發中心的香樟樹吹得枝葉婆娑,沙沙作響。

  最里層的核心實驗室,此刻卻亮如白晝,空氣里彌漫著一種近乎凝固的熾熱。

  時間的概念被恒定的溫度和濕度所模糊,唯一能感受到的流逝,是控制室屏幕上跳動的數字。

  陳延森穿戴整齊,裹得嚴嚴實實,與梁勁松、林南、汪象朝和章延杰等人站在控制臺前,透過厚重的抗輻射玻璃,凝視著眼前的龐然大物。

  盡管這臺EUV光刻機只是Alpha樣機,但金屬機身在冷光燈下泛著精密的銀輝,數不清的管線如脈絡般纏繞,核心腔室的觀察窗透出淡紫色的微光。

  EUV光源、光學系統和雙工件臺的技術天塹,竟被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成功攻克。

  大廳里異常安靜,只能聽到通風系統低沉的嗡鳴。

  工程師們穿著全套無塵潔凈服,像手術室里的醫生,在設備周圍輕緩走動,進行著最后的檢查。

  “老板,各分系統自檢完畢,真空機組隨時可以啟動。”

  林南的聲音略帶沙啞,沖著陳延森匯報道。

  陳延森點了點頭道:“按計劃執行,逐步建立光路真空。”

  命令下達后,控制室內的氣氛瞬間繃緊。

  巨大的真空泵組開始工作,發出低沉的咆哮。

  顯示屏上,代表光路內部真空度的數字,呈現斷崖式的下跌趨勢:0.01Pa、0.0001Pa、0.000001Pa,向著高真空邁進。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極致的真空環境是EUV光源傳輸的前提,任何一個微小的泄漏,都會導致前功盡棄。

  不知過了多久!

  汪象朝突然大聲喊道:“真空度穩定在0.0000006帕斯卡!已達預設值!”

  控制室內響起一陣輕微的、克制的騷動,有人輕輕握了握拳。

  第一步,成功了!

  為什么EUV光刻機的光源系統、主腔體中的照明光學系統、成像光學系統、晶圓平臺模組、掩模搬運模組和晶圓搬運模組都得處于真空環境下?

  這是因為EUV光波長極短,極易被包括空氣在內的所有物質吸收。

  在真空環境中,可最大限度減少氣體分子對EUV光的吸收和散射,從而確保光源能量能有效傳輸至后續光學系統。

  若處于非真空環境,EUV光會在傳輸過程中大幅衰減,無法滿足光刻所需的能量強度。

  這一模塊的核心技術,是由章延杰牽頭,聯合幾十名沈陽光機所的工程師共同攻關拿下的。

  因此,他比任何人都緊張,生怕出現紕漏,拖了團隊的后腿。

  “啟動光源預熱,功率設定為最低檔位。”

  陳延森語氣平靜地宣布下一道指令。

  令人緊張的時刻到來!

  這是星源科技馴服的第一頭猛獸——磁約束放電激發等離子體光源(MCDEEUV光),即將被喚醒!

  如果一切正常,它將用“電磁場”代替“激光”作為激發和約束等離子體的手段,進而獲得微弱的、波長為13.5納米的極深紫外光。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主監控屏上,一個原本平坦的基線,微微跳動了一下。

  隨后,一個雖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信號峰值,頑強地升了起來!

  “有信號了!”一名年輕的研究員忍不住地喊了出來,聲音因激動而變得有些失真。

  大家心里清楚!

  第一臺EUV光刻機對華國的重大戰略意義!

  幾乎在同一時間,位于光路末端的EUV功率探測器,傳回了第一條數據:107瓦!

  一個在ASML看來早已被甩在身后的數字,此刻卻讓整個控制室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即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

  許多人下意識地擁抱在一起,眼眶瞬間紅了。

  林南感覺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顫抖,于是緊緊抓住欄桿,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陳延森倒是心態平穩,他抬手壓了壓,控制室里的歡呼聲很快平息。

  “提高功率檔位!”陳延森繼續說道。

  EUV光刻機的功率直接決定單位時間內的晶圓處理數量,每一次曝光都需足夠的EUV光能量觸發光刻膠的光化學反應。

  若光源功率低,需延長單次曝光時間或增加脈沖次數,才能滿足能量需求,導致單晶圓處理時間變長。

  比如200W功率的機型每小時可處理約125片晶圓,而250W機型可提升至每小時170片,產能提升近40。

  技術差一點,就是差了一大截!

  而且功率越高,單位晶圓的光刻成本就越低,規模化優勢就越強。

  聞言,林南立刻收斂心神,右手在控制臺上快速滑動,目光緊盯著功率調節界面:“收到!當前目標檔位220瓦,升壓速率已調至安全閾值,避免等離子體不穩定。”

  控制臺屏幕上,代表光源功率的數字開始緩慢爬升,每一個數值的跳動,控制室內的呼吸聲就跟著沉重一分。

  137瓦、168瓦、214瓦…

  當數字穩穩停在220瓦時,林南立即看向一旁的光源穩定性監測曲線。

  那條代表等離子體約束狀態的綠色線條,始終保持著平穩的波動,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的尖峰或驟降。

  系統運行穩定!

  “功率穩定在220瓦!等離子體約束狀態良好,沒有出現能量泄漏!”

  林南的聲音比剛才響亮了幾分,緊繃的肩膀也稍稍放松了一些,臉上綻放出一抹旁人看不見的燦爛笑容。

  作為國產第一臺EUV光刻機的核心研發人員,那是妥妥能登上教科書、評院士、留名青史的人。

  他連忙深吸了一口氣,強行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陳延森微微頷首,轉頭看向章延杰:“光學系統同步適配,檢查光束勻化效果。”

  章延杰立馬調出照明光學模塊的實時數據,屏幕上彈出一組光束截面分布圖。

  淡紫色的光斑均勻地覆蓋在模擬掩模區域,邊緣沒有出現絲毫能量衰減的陰影。

  “陳老師,光束勻化度99.2,符合220瓦功率下的光學適配要求,成像光學系統已完成自動對焦校準!”

  章延杰揚聲回應道。

  這一次,控制室內的騷動比方才更加明顯。

  有人悄悄抹了把眼角,還有人用拳頭輕輕捶了下桌面。

  從107瓦到220瓦,不僅僅是數字的提升,更是證明他們的MCDEEUV光源既能“點亮”,也能在更高功率下保持穩定,這意味著量產的可能性又近了一步。

  功率是制約工藝節點的重要因素!

  制程微縮需實現更小的線寬和間距,要求EUV光具備更高的光學對比度,而功率是對比度的核心支撐。

  220瓦的穩定功率,足以滿足7納米制程的芯片生產所需。

  陳延森嗯了一聲,接著吩咐道:“準備晶圓臺與掩模臺同步測試,加載測試晶圓,按28納米制程參數設置曝光程序。”

  汪象朝馬上響應:“測試晶圓已通過機械臂送入預對準工位,掩模臺已加載28納米標準電路掩模版,同步精度校準中。”

  頃刻間,眾人的視線重新聚焦在主監控屏上。

  屏幕被分成了四個畫面:左上角是光源功率與等離子體狀態,右上角是光學系統的光束分布,左下角是晶圓臺的實時坐標,右下角則是掩模臺的運動軌跡。

  隨著汪象朝按下按鈕,兩個精密平臺迅速移動,它們的運動軌跡像兩條精準咬合的齒輪,每一次微調都控制在0.1納米以內。

  “同步精度0.08納米!已達預設標準!”

  汪象朝說道。

  陳延森看了一眼時間,此刻是晚上8點37分,距離真空泵啟動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

  他俯下身子,對著麥克風,向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叮囑道:“曝光開始,單次曝光時間設置為0.5秒,記錄所有參數。”

  核心腔室的觀察窗內,淡紫色的微光驟然亮了一下,旋即恢復柔和。

  光路末端的探測器瘋狂刷新著數據,屏幕上跳出一行行代表“曝光能量密度”、“線寬均勻度”、“圖形套刻精度”的數值。

  每一個數字都在朝著合格的方向靠近!

  0.5秒的時間,卻像一個世紀那么漫長。

  當曝光完成的提示音在控制室內響起時,汪象朝立刻操控機械臂將測試晶圓移出,送往檢測室。

  一行人都跟了過去,連腳步都變得急促起來。

  在精密的EUV掩模版檢測儀下,當第一張晶圓的光刻圖案清晰顯示在屏幕上時,現場徹底沸騰了。

  線條細如蛛絲,卻沒有一絲斷裂或模糊,每一個晶體管的輪廓都精準得如同復刻。

  光刻機的運行原理就像印刷機,又像照相機,只不過它所運用的‘畫筆’和‘畫板’都更為精細。

  “成了!真的成了!”

  汪象朝喃喃低語,雙手在發抖,嘴里發出‘呵呵呵’的笑聲,壓抑中帶著亢奮。

  不一會兒,笑聲變得嗚咽。

  他今年五十九歲,在EUV光源領域已經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

  曾經的他,眼看著自己的人生快要走到盡頭,連EUV光源的技術突破也漸漸看不到希望,心里滿是無力。

  可誰曾想,星源科技會在這時橫空出世,不僅打破了僵局,更給華國自主研發光刻機帶來了全新的希望。

  如今造出了EUV光刻機和燭龍G1051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往后華國芯片產業和高端制造業,總算不用再看別人臉色了!

  汪象朝抹了把臉,想把激動的淚水憋回去,可嘴角卻控制不住地往上揚,最后索性也不掩飾,任由淚水順著臉頰往下淌。

  這眼淚里,有大半輩子的遺憾,更有苦盡甘來的暢快。

  林南見狀,拍了拍他的肩膀,溫言勸慰道:“汪工,咱們沒白等,也沒白干!”

  站在人群里的梁勁松一臉唏噓,他暗暗打量著陳延森,默默給出評價:妖怪級別的天才!

  要知道,世界上大部分的技術突破,都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積累,可陳延森硬是在二線的技術棧上,拿出了行業頂尖的方案。

  220瓦、分辨率小于12納米、0.33數值孔徑的光學設計,每平方厘米可容納約800億個晶體管,絕對可以支持10納米和7納米節點的EUV量產需求。

  陳延森微微一笑,這臺EUV光刻機便是他的新籌碼。

  畢竟森聯資本涉足的行業越廣,樹敵就越多,若是拿不出像樣的壓箱底本事,又如何能獲得上面的全力支持?

  另外,一臺光刻機的售價高達5000萬到9000萬美幣,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利益。

  而且陳延森還能借此培養一批生產、安裝、養護和維修的工作人員,進而獲得更多的人道薪火。

  不過,Alpha樣機僅適用于內部測試,并不具備實際流片測試的條件,后續還得推出Beta樣機,即產品發布前由外部用戶進行測試的設備。

  好在星源科技有自己的生產線,只需經過反復調試、修改、迭代,就能逐步推進,最終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成品光刻機。

  “陳老師,給它取個名字吧!”

  章延杰提議道。

  “黑暗已逝,破曉乍現!就叫破曉A220吧。”

  陳延森想了想說道。

  A代表星源科技光刻機的第一條序列,220是它的峰值功率。

  與此同時。

  李青松在收到消息后,立馬拿起文件,急匆匆地朝著南海旁的一座庭院趕去。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發薪就能變強,我有十億員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