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一縷金黃色的陽光滲入落地窗里,如同為其鍍上了一層金箔。
光線透過窗面,最后撞碎在地板上,金燦燦一片,宛如散落一地的金子。
辦公室內,陳延森斜靠在松軟的真皮沙發旁,左手拿著一部曜橙X2Plus,屏幕停留在今日頭條界面,隱約能看見一條標題“阿貍12.2億美幣入股優酷”。
“看來老馬的野心不小,O2O要做,大文娛也不想放過。”
陳延森暗暗思忖道。
阿貍和云鋒基金將以12.2億美幣的價格,購買優酷7.2億股A類普通股。
交易完成后,阿貍持股比例為16.5,云鋒基金持股比例為2。
而云鋒基金背后的大股東,便是馬立云!
至此,國內三大視頻網站的市場格局已定,企鵝背后有陳延森和馬文騰,優酷背靠馬立云,愛奇藝則由李彥宏控股。
在陳延森下場之前,優酷實力最強,穩居行業第一,愛奇藝和企鵝緊隨其后,樂視具備沖擊第一梯隊的實力,搜狐視頻和PPTV算是第二梯隊里佼佼者。
但拼唄的Prime超級會員一經推出,就為企鵝視頻帶去了1000萬付費用戶,使其一躍成為了行業大哥大。
加上橙子互娛成立,旗下產品從IP孵化到漫改、短劇和影視制作,再到播放平臺,基本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古永鏘眼見局勢不對,立馬就想給優酷找個金主爸爸,只不過陳延森壓價太狠,他才會投向馬立云的懷抱。
就在這時,手機猛然震動了起來。
陳延森回過神,拿起電話一看,是梁勁松打來的電話。
他想了想,按下了接聽鍵。
“老板,搞定了!多虧了您給出的混合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結構方案。”
梁勁松開門見山地匯報道,語氣中透著一股欣喜和激動。
他當初加入星源科技時,曾向陳延森承諾,最快18個月實現28納米芯片的量產工藝,而最終僅用6個月就達成了目標。
一方面得益于他從灣積電、山星挖來的團隊班底,以及自己前三十年的技術積累和工藝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則依托森聯資本雄厚的資金支持,先收購了一座現成的芯片制造工廠,又借助華科協會的研發力量,大幅縮短了試錯周期。
當然,陳延森提供的混合鰭式晶體管結構(HybridFinFETonBulk,即HFOB),將平面和FinFET結構相融合,有效兼顧了芯片的性能、功耗、成本與良品率的平衡性。
“良品率有多少?”陳延森問道。
“最新一個批次的天工A100芯片,良品率為96.4,若是大規模生產,繼續調整工序、工藝,我有信心在三個月時間之內,把良品率提升到98以上。”
梁勁松信心滿滿地說道。
“老梁,辛苦了!從7月份起,你的年薪先漲20,團隊里其他研發工程師,你根據他們的表現和產出貢獻列個表發給我,上半年先給他們調一次底薪。
要是能進一步突破到20納米、16納米工藝,今年還能再漲一次工資。”
陳延森不緊不慢地宣布道。
在他看來,作為老板,下屬立了功,直接砸錢就行了。
另外,他比梁勁松更清楚,在2014年攻克28納米工藝制程,有著怎樣重要的戰略價值。
對星源科技來說,首先是名譽提升,單是這一技術成果,換兩個院士名額不成問題吧?
其次,大基金難道敢熟視無睹?獎金、無償政策補貼和建廠補助,總金額若低于30億,好意思開口嗎?
梁勁松微微一怔,心中暗道:不愧是國內出手最闊綽的老板,既沒問產能,也沒問工藝優化的細節,一上來就提漲工資。
這和那些只會畫大餅的企業家,簡直是天差地別!
他原來的年薪是500萬美幣,再漲20就是600萬美幣。
這個薪資水平放在歐美半導體公司里,也能算中上,如果年底能再漲一次,就能達到行業頂尖水準了。
沒人會嫌錢多,梁勁松自然也不例外!
他臉上的褶子在笑容的擠壓下,溝壑變得更深了,咽了咽口水,連忙道謝:“謝謝老板!我代團隊所有人向您表示感謝!”
“灣積電剛和蘋果簽訂了A8處理器的代工協議,目前星源科技與灣積電、山星之間,還存在兩代的技術代差,你幫我追平,年底我會拿出10的凈利潤,當作星源科技的分紅。”
陳延森緩緩說道。
10的凈利潤分紅!
梁勁松握著手機的手猛地一緊,呼吸都頓了半拍。
盡管滬城分公司的產能有限,但一年也能生產5000萬顆芯片,凈利潤起碼也有2億美幣,10相當于2000萬美幣。
“老板放心!我這就把團隊分成三個攻堅組,一組盯著量產良率穩定,一組拆解A8處理器的工藝參數,最后一組負責專攻20納米的蝕刻技術!年底之前,我保證讓星源科技的工藝追上他們!”
梁勁松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顫抖,立即回應道。
陳延森聽后,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輕飄飄地說道:“不用這么激進,技術研發講究穩扎穩打。設備商和材料商,公司會出面解決,你只管專心搞技術突破。”
“好的老板。”梁勁松回道。
隨后,兩人聊了十幾分鐘工藝流程的改良細節,這才掛斷電話。
陳延森放下手機,走到水吧前,從冰柜里取出一瓶芒果汁,輕輕抿了一口。
“陳延森,你果然是個變態!誰家好人會把芒果汁往這兒倒呀?別咬,疼!”
腦海中不禁閃過一幅畫面。
可是王子嫣嘴上雖然罵得兇,卻還是滿足了他的小癖好。
陳延森笑著搖了搖頭,將這些翻涌的記憶重新壓回內心深處。
與此同時。
華芯國際仍在攻關從高通手中獲得的PolySion技術,但受限于工藝瓶頸,良品率始終難以突破50。
要知道,良品率過低意味著根本無法量產;無法量產,就談不上商業化;而沒有商業化利潤作為支撐,華芯國際便很難擁有強勁的研發動力。
畢竟,誰會愿意做不賺錢的事呢?
更何況,良品率過低還會導致生產成本上漲,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注定沒有競爭力。
比如一顆28納米工藝的天工A100芯片,灣積電的制造成本是8美幣,華芯國際卻要16美幣,誰愿意掏錢買單?
歐美半導體協會在得知星源科技掌握非球面反射鏡的拋光與鍍膜工藝后,立刻委托聯發科的張維力擔任中間人,提出要將此前禁售的NXT1980i光刻機賣給陳延森。
說白了,他們無非是想讓星源科技滋生“研發不如購買”的想法。
從成本角度看,這種選擇確實有誘惑力,換成華芯國際,大概率會欣然接受。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陳延森根本不在意研發成本的投入。
反而,參與研發的人員越多、研發經費投入越高,他能獲得的收益就越大。
“李總,批次報告出來了,良品率53.7!”
助理推門而入,將一份文件放在華芯國際技術研發副總裁李緒武的桌子前。
“哎,我們被高通坑了,PolySion技術方案的柵泄漏情況太嚴重了,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不如HKMG的高k值、后柵極工藝。
哪怕實現了28納米制程的量產化,生產出來的芯片,都不如山星和灣積電。”
李緒武瞥了一眼報告,憂心忡忡地說道。
這幫老外陰得很!
故意拿出有問題的技術方案,領著華芯國際走彎路!
可讓人無奈的是,彎路再難走也是條路。
若沒有高通提供的技術,華芯國際連方向都摸不著,只能在黑暗里瞎摸索。
“李總,我們的優化速度很快,去年的良品率不到30,今年都快接近及格線了。”
助理站在一旁,耐心勸慰道。
“可及格線有什么用啊!”李緒武苦澀地說道。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灣積電在20納米制程領域,早就具備了量產能力。可惜梁勁松被星源科技挖走了,要是他能來華芯,憑他在灣積電、山星的從業經驗,再結合歐美的技術底蘊,肯定能在2015年之前,搞定28納米制程的商業化。”
“李總,星源科技給梁勁松開了500萬美幣的年薪,劉總他,怕是舍不得。”
助理壓低聲音,大著膽子說道。
“整天摳摳搜搜的,怎么可能留住人才?”
李緒武攤了攤手,一臉無奈。
“篤篤篤——!”一陣敲門聲傳來。
“請進!”助理回了一聲。
“咔嚓”一聲!
一名三十多歲、西裝革履的中年人,擰開了房門,但他沒往里走,而是退到了一側,把路讓給了后面的人。
“老板,您怎么來了?”
李緒武在看見門外的劉迅峰后,立馬起身相迎。
他心里多少有些發虛,因為幾秒前,他還在背地里腹誹大老板。
“剛收到一條新消息,星源科技在28納米制程上的良品率,首次達到了96。”
劉迅峰眉頭緊鎖,邊走邊說道。
聞言,李緒武頓時愣在了原地。
他是圈內人,技術出身,非常了解這個數字背后的行業意義。
這是華國半導體一次巨大的技術躍遷!
意味著國產芯片制造技術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代差,將從“落后45代”瞬間縮短到“落后12代”。
28納米是一個極其重要且長壽的工藝節點!
它的性價比極高,能廣泛應用于物聯網、汽車電子、微控制器、模擬芯片、射頻芯片和CMOS圖像傳感器等領域。
誰能第一個搞定這項工藝,各種榮譽、政策和現金補貼將會紛至沓來。
其背后所蘊藏的經濟效益,也尤為可觀。
此外,一條先進產線的運轉,還能拉動整個上游產業鏈的發展,從而加速技術迭代和工藝趨于成熟。
就拿EDA軟件為例,顧名思義,EDA即電子設計自動化,也是芯片設計、制造和封裝環節的電子化工具。
有工業化前提,才能開發出適配性更高、功能更強的EDA軟件。
為什么陳延森在買下紫晶半導體的生產基地后,才開始編寫脈思(Mass)V1.0?
原因很簡單,產業實踐是前置條件,必須先熟悉制造流程,才能設計出契合需求的電子軟件。
如果沒有Fab工廠,直接去研發EDA軟件,這就好比,讓一個精通計算機編程的人,去研發電子菜譜一樣搞笑。
劉迅峰走到辦公桌前,目光恰好落在報告上的“53.7”的數字上,他微微一嘆道:“我們追了三年,良品率剛過五成,星源科技半年就沖到了96,這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是天塹啊!”
此前,他還在埋怨科學協會的胡銳暉和大基金,為什么不把技術和資金資源給華芯,反而投注在一個剛成立不久的半導體制造工廠。
現在他明白了,與星源科技相比,華芯輸的從來不是資源,而是眼界和魄力。
陳延森敢砸上百億買工廠、買設備、挖團隊,敢讓梁勁松拿著500萬美幣的年薪試錯,而華芯呢?
守著高通給的殘次技術舍不得放手,連給研發團隊漲薪都要再三核對成本,這樣怎么跟人家比?
“老板,我們都走到一半了”李緒武欲言又止。
“我不是讓你放棄,只是感慨一下罷了,我知道PolySion技術與HKMG方案相比,存在劣勢和缺陷,但終究是貨真價實的28納米制程工藝。
星源科技就算搞定生產工藝又如何?陳延森一共就12臺NXT1950i浸沒式光刻機,每年的產能有限,等我們把良品率拉升到90,照樣不缺訂單。”
劉迅峰自顧自地坐下,擺了擺手說。
“老板,灣積電內部像梁勁松這樣的頂級人才還有不少,要不咱們也花高價挖一個團隊過來?”
李緒武試探著問道。
“嗯,我先考慮考慮。”
劉迅峰微微皺起眉頭。
他此次過來本是為了推進項目進度,沒成想李緒武反倒先提了需求。
“哎,摳個吧唧,跟著這種人干,真沒什么意思。”
李緒武默默吐槽。
雖說星源科技在6月10日完成了技術突破,但對外公布的時間卻是6月16日。
上面經過了慎重考慮后,才選擇由央視、國民日報和新華晚報聯合報道。
“王炸!星源科技取得重大突破,28納米芯片已達量產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