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16章 28的市場格局,滴滴單車上線,摻和一腳,并未不可

  三天后。

  廖威前腳給曹達華打去電話,催促對方盡快發貨,后腳就向陳延森匯報去了。

  “老板,賣爆了!”廖威沒頭沒腦地說道。

  “嗯,我聽曹達華說過了,217個服務站,三天賣了20183臺橙子手機,快遞站點沒做起來,倒把手機代銷服務給干火了。”

  陳延森淡淡一笑,滿意地點了點頭。

  對于云速快遞服務站,他最初的定位是快遞代收加攬件業務,后來又增加了手機代銷和APP推廣業務,主要是考慮到了盈利難題。

  老板知道了?

  廖威愣了一下,隨即暗罵道:曹達華的嘴長翅膀了?不愧姓曹!

  “老板,我覺得云速快遞服務站可以肩負一部分橙子科技專營店的職責,既能節約店鋪租賃成本,又便于統一管理。”

  廖威正色說道。

  “手機的復購頻次很低,云速快遞服務站的核心價值,還是快遞代收和攬件業務。”

  陳延森再次強調了一遍。

  “老板,我明白。”廖威知道陳延森話里的潛臺詞,忙不迭地應聲答道,他頓了頓又說:“先增加農村市場的智能機保有量,再增加拼唄的用戶數量,云速才有業務量,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業務循環。”

  “MBA課程沒白念,進步很大。”陳延森聽后,笑著打趣道。

  正如廖威所說,先完成下沉市場的硬件和系統布局,才能增加云速快遞的攬件量。

  橙子D1和青橙D1S的售價,放在鄉鎮市場上并不算貴。

  要知道,一些數碼店老板,連跑馬燈的山寨機都敢賣1000元的價格,799元的橙子D1堪稱良心產品。

  “謝謝老板夸獎,既然服務站的模式證明能走得通,剩下400多個候選鄉鎮,我想等九月的業務數據出來后,如果沒問題,就分兩批向下推進。”

  廖威接著說道。

  “可以,具體的合作細節,我建議你和周總、曹總再深入溝通一次,確保云速和橙子科技的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陳延森叮囑道。

  “好的老板。”廖威點頭應道。

  隨后,陳延森掛斷了電話,把手機丟到一邊。

  此時,電腦畫面停留在搜狐網的PC端首頁,頭條新聞是:千度網追投8億華元,嘀嘀打車投后估值高達80億華元!

  李彥洪在找不到融資機構的情況下,只能硬著頭皮,又給嘀嘀打車追加了8億投資。

  快的和嘀嘀打車之間的補貼大戰,已經打了五個月之久,起初兩家APP的經營范圍重合度低,每個月只虧損兩三千萬。

  可隨著業務范圍擴大,快的和嘀嘀在華北、華東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一個月單是拉新、硬廣、老客補貼和司機補貼,就得消耗三四億。

  因此,千度網的八個億看著多,但其實只夠撐三個月。

  反倒是快的打車,憑借近八成的市場份額,搶先一步融到了五億美幣,賬上資金依舊充足。

  嘀嘀打車剛走出華北市場,但快的打車的服務區域,卻早已成功覆蓋了華北、華東、華中、東北和華南的大部分市場,雙方的開城速度,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目前接手嘀嘀打車項目的向海龍,在運營策略上的表現,甚至還不如原先的程維。

  陳延森看了一眼新聞內容,并未把千度投資嘀嘀打車的事情放在心上。

  他不相信,以李彥洪的性格,敢一直跟他斗下去,一旦虧到對方的心理底線,李彥洪說不定就會自動放棄。

  實際上,李彥洪此刻的心情也很矛盾,他想繼續擴張經營范圍,又怕面對持續上升的補貼費用,可停滯不前,又沒辦法提升嘀嘀打車的市占率。

  向海龍在匯報完工作后,偷偷觀察著李彥洪的神色,內心忐忑不安,生怕大老板把火氣撒到自己身上。

  李彥洪沉吟片刻后,拿起桌子的文件,目不轉睛地盯著。

  “華北市場日均出行訂單量76.3萬,司機活躍數6.6萬,訂單完成率73,平均響應時長42秒;

  華東市場日均出行訂單量28.7萬,司機活躍數3.8萬,訂單完成率76,平均響應時長38秒…”

  很明顯,嘀嘀打車的訂單完成率并不高,說明平臺的運力調度效率出現了問題,派單邏輯混亂,從而導致司機拒單或繞路接單,進而影響了完成效率。

  想到這里,李彥洪抬頭說道:“華東市場的開拓計劃先放一放,先把嘀嘀打車的運力調度、司機端和乘客端的訂單取消懲罰機制、定位錯誤以及導航故障問題給解決了。”

  此話一出,基本就暴露了李彥洪的真實想法:收縮防線,先把華北和華東市場經營好再說。

  “好的,我明白。”向海龍回答道。

  與此同時。

  坐在杭城總部的程偉星,也在翻看快的打車Q1到Q3的業務數據。

  “華東大區日均訂單量170.3萬,司機活躍數12.7萬,訂單完成率86.3,平均響應時長37秒;

  華北大區日均訂單量142.5萬,司機活躍數10.2萬,訂單完成率84.7,平均響應時長39秒;

  華中大區日均訂單量112.7萬,司機活躍數8.1萬,訂單完成率89.2,平均響應時長41秒;

  東北大區…”

  其中,華東、華北和華中地區經營時間最久,訂單量和用戶滲透率也最高,東北和華南地區剛開城一周時間,合在一起才60多萬單。

  但限于2012年的智能手機保有量,哪怕吞下全國的網約車市場,日均訂單量的極限也只有800萬到1000萬單。

  天花板觸手可及!

  十幾分鐘后,程偉星放下鼠標,站起來伸了個懶腰,然后看向市場部的負責人問道:“對了,程維那家伙被李彥洪趕出嘀嘀后,最近在忙什么?”

  與程維相比,向海龍給他的壓力驟降。

  盡管程維在技術領域的掌控力稀爛,但對方好歹是華供鐵軍出身,營銷推廣方面的功底極為扎實。

  在他看來,若不是大老板在背后幫他拿下高德地圖的數據資源、提供智能訂單派發系統和企鵝的流量入口,快的和嘀嘀之間,誰勝誰負,還是個未知數。

  “我聽燕京的投行朋友說,程維又弄了一個滴滴單車,在王府井、西直門和朝陽門三個地鐵站,投放了300輛自行車。”

  快的打車的市場部負責人陳浩聞言,笑著回道。

  自行車?

  程偉星一怔,認為程維的新項目,看上去有些魔幻。

  可他轉念一想,像燕京這樣的超大市場,地鐵站附近的房租高,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白天CBD工作,晚上城中村睡覺。

  共享單車確實能無縫銜接公交站到地鐵站的短距離出行需求。

  一個公司的價值歸根到底取決于你服務多少人,你給這些人創造了多大的價值。

  顯然,程維的滴滴單車,有效解決了公共交通末端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拿到融資了嗎?”程偉星又問道。

  “據說創新工場的李復開給他投了5000萬。”陳浩聳了聳肩道,一臉無語。

  “這項目,保不齊還真能做起來!”程偉星語氣篤定道。

  另一邊。

  程維帶著滴滴單車的管理人員,在燕京的大街上騎著共享單車,實地測試產品使用流程。

  第一代的滴滴單車,通體刷了一層橘紅色的車漆,擺放在地鐵站的停車位上極為醒目,車身印著‘滴滴單車’四個字,車把的連接處和尾部的機械鎖上,均貼著這輛車的編號。

  用戶打開APP,輸入編號,就能獲得機械鎖的密碼。

  程維一開始想用智能鎖,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來實現解鎖過程,但這么做,就涉及到了成本和智能鎖的供電系統,一番權衡之下,他還是選了經濟實惠的機械鎖。

  用戶完成騎行后,滑動鎖扣鎖車時,機械鎖密碼就會重新打亂。

  可問題在于,每輛單車的預設密碼都是固定的。

  換句話說,只要用戶記住某輛車的密碼,就能永遠免費騎。

  但程維管不了那么多,吃一塹長一智,先把產品上線,搶占市場再說。

  前期的損失,自然會有后面的風頭機構幫他買單。

  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先把概念炒火,把估值吹起來。

  “程總,富士達的供貨品質很穩定,這單車的騎行體驗,絲毫不比四五百的自行車差。”

  產品部的一名主管,笑著說道。

  一輛滴滴單車的造價,不算機械鎖,整車供貨價是190元一輛,但滴滴單車的訂單量大,和富士達溝通的結算賬期是先付15的定金,之后按批次結算。

  “新車看不出來什么問題,先試運營一段時間,看看耐用性和抗腐蝕能力,另外,養護團隊也要組建。”

  程維騎著單車,沖著一旁的助理吩咐道。

  助理連忙記下。

  可當他們拐入一條胡同后,臉上的笑意卻戛然而止。

  一個六十多歲的大爺,拎著一把液壓鉗,正對著滴滴單車的機械鎖比劃著,似乎在尋找最佳的著力點。

  滴滴單車的一眾工作人員頓時就怒了,紛紛圍了上去。

  “滴滴單車?”

  陳延森在得知程維的創業新項目后,眉頭微微蹙起,在他眼里,2012年的共享單車項目,毫無潛力可言。

  和外賣、網約車賽道一樣,需要海量的資源和資金投入,才能把用戶的使用習慣培養起來。

  他對這個項目沒什么興趣,但要是能順手賺一筆,陳延森也不會介意。

  李復開投資了5000萬,把滴滴單車的估值注入到了五個億,此時投資并不劃算。

  陳延森思考片刻,把高偉林喊了過來,并把滴滴單車的業務模式簡單介紹了一遍。

  “以后看到類似的產品,先拿下天使投資。”

  陳延森向著高偉林叮囑道。

  OFO、永安行和摩拜單車還沒上線,森聯資本還有大把的摻和機會。

哎呦文學網    發薪就能變強,我有十億員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