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超出了凜冬的預料,當他們離開分局時,每一個調查員都陷入了焦頭爛額的警戒狀態,一場史無前例的瘟疫,這極有可能是邪神的另一個陰謀。
危險已深入人心,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地進入了工作狀態。
而造成這一切的伊森,只是講述了一個半真半假的故事。
比起肆意揮霍魔法,這似乎是某種更可怕的力量,即便是她,也只在歷史書中記錄的某些人身上見過這種特質,而伊森的知識面又一次超出了她的想象——這家伙竟然對于瘟疫和傳染病也有所涉獵!
這讓凜冬對于伊森接下來的計劃更加好奇,“接下來要去審訊那個暴徒么?”
“我已經大致猜到他為什么要襲擊艾索克了。”
“怎么知道的?”
“只有對艾索克怨恨最深的人,才能見到凱恩。”
昨晚去服裝店買衣服時,他收獲到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就在不久之前,艾索克的公館里發生了一樁慘案。
他步履匆匆地回到服裝店,與店員小姐聊了幾句,出示了收容局調查員的證件,暗示她的朋友最近攤上了大麻煩。
店員果然慌了神,立刻把伊森想要知道的家庭住址等信息說了出來,她還提到之前是在齒輪城的商會工作,突然被調到公館之后才釀成了這場悲劇。
地點位于齒輪城的南區,那里是最貧窮的街區。
房屋破敗,這里的居民大多都穿著打補丁的衣服,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們隨處可見,幾個瘦小的孩子裹著舊毯子,縮在建筑的臺階夾角里。
又是一個難熬的冬天。
流浪孩童一直都是帝國各個城市的問題之一,這個年代還沒有誕生出詳細的人口統計,失蹤成了常態,最近帝國軍工注意到了童工似乎是更具有性價比的選擇,反正這些孩子大多也熬不過冬天,倒不如物盡其用地讓他們在臨死前消耗掉最后一點價值。
凜冬心情沉重。
兩年前,紫羅蘭公社沒能解決這些問題,帝國仍然沿著既定的軌跡發展著,而她也不知該如何解決帝國的現狀,她以前就只知道打打殺殺,所擅長的似乎也只有破壞,每當面對這種情形時,就會產生深深的無力感。
勾著伊森脖子的尾巴緊了緊。
感受到凜冬的異常,伊森輕輕摸了摸她的腦袋,肩上的白貓便瞇起眼,不再去看街上慘淡的景象。
“先生,請給點吧。”
經過臺階時,一個滿臉臟兮兮的小男孩用希冀的眼神望著伊森,他看見了伊森肩膀上絨毛潔白得一塵不染的白貓,“你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我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伊森取出了一枚金獅,不動聲色地放在小男孩臟兮兮的手里,如果足夠幸運的話,這應該能幫助一群孩子度過嚴冬。
小男孩看見手心里金燦燦的物體時,立刻驚訝地瞪圓了眼睛。
“噓。”
伊森向他比劃了一個手勢,他用后背擋住了街上來來往往的流浪漢。
倘若不夠走運,一枚金獅則會為他們帶來厄運,“不要聲張,小心點花。”
老森魔導科技店紅火的生意讓他能輕易地將一枚金獅作為禮物送出去,不過他所能表達的善意也僅限于此,改變帝國的現狀可不是開一家店就能做到的,好在,他也沒有那么龐大的野心,那是屬于圣人和大公德,這份擔子實在太過沉重了。
“謝謝,太謝謝您了!等我長大了一定會報答您!”
“不要許下這種沒法輕易實現的承諾。”
伊森等小男孩把金獅藏進破舊的衣服里,才起身朝著公寓深處走去。
房門被敲響半分鐘后,一位婦人開了門,看見站在門口的伊森,她似乎預感到了什么,攥緊了拳頭,接著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婦人看起來幾夜沒睡,看起來憔悴不已。
她最后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抗的行為,只是低聲說道,“請進。”
公寓里的家具很舊,但都很整齊地排列在了一起,大多數都是商會淘汰下來的舊貨,被洗干凈曬干后的女仆制服疊好后整齊地放在椅背上。
婦人站在前廳,時不時局促不安地瞧響臥室的方向。
“今天早上,賭場發生了一起襲擊案件,一個手持十字弩的暴徒闖進了賭場,試圖射殺艾索克先生。”
伊森簡單地陳述了案情,婦人卻猛地臉色一變,用顫抖的語氣問道,“艾索克少爺他…還好么?”
“刺殺失敗了,暴徒被抓了起來,現在應該正在被扭送至收容局的路上。”
在聽見艾索克還活著的時候,婦人的拳頭攥的更緊了,她的肩膀微微顫抖著,仿佛在竭力掩飾住那揮之不去憤恨。
伊森問道,“你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么?”
“是艾索克少爺派你們來的?”
“目前只是例行調查。”
“…沒有了。”
沒有控訴,亦沒有哀求,婦人甚至不打算為自己爭辯。
她顯然知道刺殺的性質,以及即將到來的結果。
這里只有一個等待死亡到來的將死之人。
“你的女兒,我能去查看一下她的情況么?”
“請留給我們最后的體面。”
當然,她是不可能阻攔伊森的。
伊森沒有進屋,只是遠遠地朝里面瞧了一眼。
這是一間溫馨的屋子,書桌上放著一盞煤氣燈,旁邊是一本翻開的童話故事書。
那里有一張空椅子,伊森能想象到在他們登門拜訪之前,婦人正在那張椅子上,向她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孩子講述著她童年時最喜歡聽的故事。
然而,童話式的美好結尾注定只存在于書本里。
“帶我回去交差吧,她…應該沒法跟你走。”
婦人說道。
“你們的情況我大致了解了…最近我在分局上班的時候聽說了一些傳聞,有人說帝國邊境的溪木鎮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如果能到那里的話,說不定會有好事發生。”
“你…”
婦人怔在原地,仿佛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伊森提醒他,“如果你們有去別的地方生活的計劃,是時候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