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拉,你這找的是助理啊,還是偵探?
劉進索性不說話了!
他開車,把奧蒂莉送到了出版社。
臨下車的時候,他惡狠狠對奧蒂莉道:“奧蒂莉,記得不要亂說。”
“說什么?”
奧蒂莉,一臉茫然。
你特么去當演員吧,當什么助理。
劉進氣得一腳油門,開著車揚長而去。
今天是周日,也沒課。
孫悅和大東帶著劉思思,跑去找炮姐了。
他們開始計劃巴塞羅那的旅行,所以沒工夫搭理劉進。
劉進,只能回家。
把三壇酒放好,劉進走進書房,打開了電腦。
把太陽照常升起的文檔打開。
只剩下一個結尾了…
三天前,見到蘇菲之前,還剩一個結尾。
三天后,還他媽的剩一個結尾。
所以這三天…
但劉進突然間想要把這本書刪掉,不要了!
他想重寫!
二戰結束之后的巴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同樣的背景,不止是巴黎,也可以是魔都。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一群在在感情上或者愛情上受過嚴重創傷,或者在戰爭里,落下了生理機能障礙的男女青年的故事。
杰克·巴恩斯,可以是國軍軍官。
在戰爭中脊椎受傷,失去X能力。戰后駐扎魔都。他和一位在戰爭中失去了丈夫的高官遺孀相愛,但因為生理問題,卻無法真正在一起。
勃萊特·阿什利夫人,可以是一位美麗的高官遺孀。
戰爭中失去了幸福,游走于果黨高層之間,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他拒絕了果黨高官子弟的追求,卻對一個紅黨青年產生了興趣,但最終因年齡和觀念差異,分道揚鑣。
羅伯特·科恩,可以使一個果黨的高官子弟。
本有著錦繡前程,卻因為拒絕了聯姻,被發配到魔都做一些瑣碎的事情。對遺孀癡迷,卻求而不得。在感情和現實之中不斷遭受打擊。
羅梅羅,那位斗牛士,可以是一位向往紅黨的青年。
他生活極有原則,一心想要投奔蘇區。在和遺孀的一段相處之后,因觀念差異分開,前往蘇區的路上,因為遺孀的出賣被殺。他知道是誰出賣,卻并不怨恨。
故事就是在雙十協議之前,舉國為即將到來的和平而歡呼。
可果黨卻一直在暗中秘密籌劃對蘇區圍剿…
厭戰,反戰!
一群在迷茫中掙扎的男女,有的找到了方向,卻付出了聲名;有的因為迷茫失落,最終死于戰爭。也有的因為出賣情人而愧疚,在青年被害之后,開槍自盡。
失去了X能力的軍官,最終離開了魔都,遠渡重洋。
對他而言,一切都是虛幻的。
太陽仍舊照常升起,可他的靈魂卻已經湮滅。
劉進好像又有了激情!
開始準備大綱和人物小傳。
所有的故事,圍繞著四人之間的一段旅行展開。
從旅行開始,到旅行結束…
這個故事,劉進不打算寫太長,三萬字就差不多了。
沿用海明威那種英漢式的寫法,以冷峻的筆鋒記錄下這一段旅程。
嗯,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西方人是否會接受這樣一個純華國人為主角的故事?劉進并不在乎。
這本書的主菜,是老人與海。
珠穆朗瑪的雪還有太陽照樣升起只是配菜。
再說了,我一個華國人,寫一個華國人的故事,也不為過吧。
不過這個故事,還是等我從巴黎回來之后,再動筆吧。
“哈嘍,摩托!”
電話響了。
劉進也沒看,直接就接起來。
“阿摩司,聽說你睡了蘇菲·瑪索?”
是克羅艾,語氣極為興奮,一派想要吃瓜的口吻。
“沒有!”
劉進,堅決否認。
梅拉在一旁幽幽說道:“奧蒂莉都告訴我了!”
大嘴婆娘,我祝你早晚被老鐘干掉。
不對,被老鐘干,是她的終極目標。
我祝你舔而不得…
“她亂說的,蘇菲什么身份,我什么身份,怎么可能。”
“蘇菲?”
梅拉笑了起來。
“我記得你之前,都是叫她蘇菲女士,或者蘇菲瑪索的。”
“我…”
“好啦,你承認吧,我們又不會說出去。”
我要是相信你們這些女人的話,我特么就是錘子!
“沒有,真沒有。”
“真沒有?”
“百分之一百。”
“那奧蒂莉為什么說…”
“她亂說的,我就是閃了腰,讓她陪我去老鐘那邊治療。對了,梅拉,你知道奧蒂莉和老鐘的事情嗎?我告訴你,老鐘做的華國菜一絕,奧蒂莉這下子有福了。”
“奧蒂莉談戀愛?”
“你居然不知道?”
“我沒聽她說過…還有,什么華國菜。我怎么不知道圖盧茲有什么特別好的華國菜餐廳?”
事實證明,女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只要你說出另一個瓜。
梅拉和克羅艾,果然沒有繼續談論劉進和蘇菲·瑪索的事情。
周一,課程排滿了。
不過由于第二天是假日,所以大多數人都沒有心情。
下午上完了課,劉進就直奔火車站。
賽琳娜想喊住他都沒來得及。
“別著急,等假期結束,在找老劉說這個事情。”
“他什么事,這么急啊。”
“明天他在莎士比亞書店有一場簽售,估計是急著趕火車吧。”
馬俊沉默許久,幽幽嘆了口氣。
他現在,已經徹底沒了和劉進斗氣的心了。
第一本書,可以說是運氣。
但第二本書…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上市第三周,銷量有所回落,但仍穩穩坐擁暢銷榜第二名。
上周銷量,六萬七千一百二十三本。
落后鋼琴家六千本。
不過,鋼琴家的銷量數據波動有點詭異。
四個月,共銷售六十三萬本。
從這個趨勢來看,到年底破百萬冊不難。
可問題是市場的反饋很弱,雖然有大量的評論,但總覺得那些評論,好像是通稿。
但對業內人士而言,卻不足為奇。
故事,是猶太人的故事。
已經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會開機拍攝。
一切說明,這本書是有背景的!
有人是想為同名電影鋼琴家造勢。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原因。
鋼琴家并非是首次出版,而是猶太音樂家茨皮爾曼的一部自傳,早在二戰結束之后就出版過一次。但由于,怎么說呢,政治不正確,一度被波蘭官方所禁。
為什么是政治不正確呢?
沒有哀歌,找不到震音,找不到顫抖。
無論是作者的命運,還是猶太人居住區的暴動,寫的很簡明,很冷靜。
沒有抱怨,沒有仇視,更沒有復仇的愿望,更像是一份證詞,留給后人的資料。
所以,它不正確。
2000年這本書再次在波蘭出版。
2001年翻譯成法語,在法國上市。
改編這部作品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羅曼·波朗斯基,而作者茨皮爾曼也在去年去世。
如此大規模的刷數據,或許不是作者的本意。
但他已經死了,誰又會在意呢?
對于一些猶太人而言,這部書,還有那部剛開始拍攝的電影,都已經變成了商品。
馬俊嘆息,因為他知道,劉進的起勢已不可阻攔。
哪怕父親拿不到冠軍。
但看這個銷量,怕是又一部沖擊五十萬門檻的好作品。
劉進,這次賺大發了!
他現在,只能仰慕。
“那就等他回來再說吧。”
“他們有沒有找你,最近?”
“有!”
“實在不行,出去躲躲,否則你這幾天怕是不好過。”
“我知道了!”
馬俊點了點頭。
“六斤,我回來了!”
在火車上,劉進接到了艾莉婕的電話。
她聽上去,很高興。
也正常,那首bad day火爆了!
過去一周,蟬聯法國電臺點歌榜冠軍,并且殺上了英國單曲榜前十名。
她上首歌,moi。。。Lolita剛從單曲榜上下來。
這新歌就竄了上去。
即便是英國方面,也不由得發出了驚呼。
太陽報更高呼:法國人渡過了英吉利海峽,正在收割大不列顛王國。
標題很夸張,但也說明了,英國人對這首單曲的喜愛。
艾莉婕算是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今天家里來親戚,只有兩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