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系學霸小說,請收藏Goboogoboo.cc
智商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在專業上的高度,情商一般會決定著一個人可以在專業上前進多遠,這是一個人可以達到的底層面積。
而要整體體積也要得到提升的話,機遇、機緣、積累,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話題了。
方子業并未過分的謙虛,但也沒有想要獨領風騷的意思。
能力顯示出來了,別人看到了,那么就見好就收,否則自己把這些復位一頓咔咔咔地都做完了,那黃海濤過來這一趟,豈不是就是打個醬油,做一下紅花綠葉?
一個副主任醫師,給你一個小小的博士一直做陪襯,你TM臉更大一些?
黃海濤帶著吳國南與薛濤兩人做的手法復位,自然不可能是越了幾個層級的手法復位禁忌癥,而是稍微跳了那么一點點。
只是跳躍一點點,這是副主任醫師級別,獨有的權力。
一般的副主任醫師,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手術放權方面,都會稍微松弛一些。
薛濤和吳國南也不是完全沒有功力,也都能做,只是熟練度的話,薛濤大概就是3級不到一百點的樣子,吳國南主任就是在3級200左右。
兩人做不了的就歸到了黃海濤這位3級接近滿格熟練度手法復位術的黃海濤給補上。
黃海濤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在手法復位前,就已經做了充足準備,因此,后續的骨折手法復位術的進行,只是沒有像方子業之前做手法復位的時候,那么一馬平川。
稍有波折,卻也都中規中矩地完成了。
只是,在復盤術后X線復查結果的時候,黃海濤感慨著:“外科果然還是手法為王啊,吳主任,你注意到了嗎?子業的手法復位術所達到的功能復位,其實就是解剖復位的臨界點。”
“只是不如開放復位那么絕對解剖學接觸。但不管是側方移位還是前后的移位,都不會超過3個mm,這是很多開放復位的時候,都達不到的效果。”
這并不是夸張。
功能復位只是說比解剖復位的標準更加彈性化,也并不是所有的開放復位,都達到了解剖學復位,專業內的人都懂,只是一定程度上,不會給別人拆臺而已。
而骨折的治療呢,其實也不用絕對百分百的解剖學復位,能解剖學復位固然是好,骨折的康復具有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