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零四章 、勤王聯軍

  “大哥,那幫人蹭鼻子上臉,不殺不足以泄心頭之恨!”

  “不是一路人,注定要站在對立面。

  縱使再怎么禮遇,最終結果都一樣!”

  施靖明大大咧咧的說道。

  最近這些日子,他算是看出來了,無論文官還是勛貴,都沒把他們施家放在眼里。

  拋出的眉眼,純粹是白瞎了,壓根就沒人真心投靠。

  哪怕是同他們合作的清流黨人,也只是迫于現實壓力,同他們虛與委蛇。

  一旦局勢發生變化,隨時都有可能跳反。

  “哎!”

  “北方疲憊,我們的根基又不穩。

  那幫世家大族,不看好我們能奪取天下,實屬正常。

  不過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要做出成績來,讓他們知道天下是打出來的!”

  施靖風故作豪氣的說道。

  甭管局勢多么艱難,當老大的都必須有信心,不然下面的人心就散了。

  “大哥放心,有我們兄弟在,平定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眾人齊聲回答道。

  看得出來,大家的信心都比施靖風這個老大足。

  沒啥好奇怪的,單純看紙面上的勢力,擁兵三十多萬的遼東軍,現在妥妥的天下第一勢力。

  不過兵強馬壯的背后,也隱藏著不少隱患。

  三十多萬大軍,嫡系只有起家的六萬大軍,其余二十幾萬軍隊一半是收編的京營,一半是施靖明冒充叛軍時拐帶回來的。

  沒有辦法,現在北方大地實在是太適合義軍發展了。

  有多少糧食,就能招來多少兵。

  施靖明算是克制的,只篩選了精壯帶回來。不然數量還要增加幾倍。

  這樣底色的部隊,跟著打順風仗沒問題,一旦遭遇困境,潰敗的比誰都快。

  “嗯!”

  “傳令下去,李家那邊先放一放,就當是給漢水侯一個面子。

  不過要嚴格封鎖物資流入,每隔三天投一次勸降文書。

  只要他們肯放下武器投降,過去的事情,老夫都可以不追究!”

  理智占據了上風后,總結完前面的失敗,施靖風瞬間意識到自己干了蠢事。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天下勤王大軍就算沒有出發,也開始在醞釀了。

  到時候勤王大軍領頭的,多半是李牧。

  在這種背景下,京中的李氏宗族,就是現成的人質。

  雖然靠這些人逼退勤王大軍不現實,起碼具備了談條件的資本。

  不光是李家,京中其他勛貴家族,也都是有價值的。

  有這些人質在手,他們在軍中的子弟,心中就有了顧忌。

  運氣好的話,沒準還可以靠他們,收編一部分邊軍。

  “大哥,就這么放過李家,我們之前的立威就前功盡棄了。

  李氏的老巢沒打下來,那是之前準備不足。

  接下來改變戰術,直接以打代練,讓我帶回的新兵輪番上陣和他們打消耗戰。

  要不了十天,定能拿下李家!”

  施靖明當即出起了主意。

  拿精銳部隊打消耗戰,施家確實損失不起,但換成新兵就不一樣了。

  死了一千招一千,死了一萬招一萬,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三哥,你光從軍事上考慮,忽略了政治上的影響。

  在京師城破的時候,包括李家在內的京中各族,都把核心子弟送了出去。

  留下的要么是一幫老家伙,要么是紈绔子弟,他們早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如果不是沒了后顧之憂,他們也沒膽子在朝會上公然和我們唱對臺戲。

  從一開始,他們就在尋死。

  留在京中的族人,更是準備好的棄子,就等著我們去殺。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殺的越狠,就越能體現他們的忠義。

  李家那幫老家伙的所作所為,不光是為了自己青史留名,也是在給漢水侯鋪路造勢。

  現在天下大亂,作為大虞第一豪門的李家,如果說對天下沒有想法,我是不信的。

  倘若漢水侯奪取了天下,他們就賺大發了。

  不光子孫后代的榮華富貴有了,就連他們自己,也會在史書上被吹上天!”

  施靖林搖了搖頭解釋道。

  在政治上,越是敵人想要做的,就越要讓敵人做不成。

  作為勛貴世家,在王朝末年沒有挽救天下局勢,直接自己奪取天下少不了受天下人非議。

  倘若處理不善,很容易留下隱患。

  如果一開始,就有大量的族人的殉國,風評瞬間就不一樣了。

  沒有努力挽救大虞朝是忠義問題,努力挽救之后還是失敗了,那就是天命不可違。

  “這未免也太狠了吧!”

  “為了一個風評,就舍棄京中的數千族人,還有一支精銳?”

  施靖明難以置信的問道。

  為了宗族利益,犧牲個別族人,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可李家玩兒的太狠,連同家眷在內,京中足有數千族人,全部都充當了棄子。

  “亂世之中,哪來的柔情!

  何況就算他們不舍棄,就能夠把這些人帶走么?”

  施靖風沒好氣的回答道。

  頭可斷,血可流,清名不能丟。

  作為勛貴中的領頭羊,為了家族聲譽,一門雙侯的李氏宗族注定不可能向他們屈服。

  青壯子弟可以突圍離開,一眾家眷根本走不了。

  哪怕他們不攔截,中途也沒有發生意外,老弱也很難平安抵達安南都護府。

  看似是拋棄,實則是為了家族延續,做出的最理智選擇。

  與其冒著團滅的風險帶著全族撤離,不如讓精英子弟安全離開,其余人留下來賭一線生機。

  賭輸了,上演一場慷慨悲歌,鑄就李家的忠義之名。

  賭贏了,悲歌故事沒了,但好名聲一樣不會少。

  畢竟,在各家都在向叛軍屈服的時候,就他們帶頭拿起了武器抗爭。

  如果早知道局勢會這么發展,當日在朝堂上,施靖風絕對不會允許手下大開殺戒。

  這種被敵人牽制鼻子走的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世家大族真恐怖,這都能夠算計到,難怪大哥這么忌憚他們。

  李家有這么多謀劃,同他們齊名的那些世家,該不會也…”

  話說到一半,施靖明打了寒蟬。

  一個個都這么老謀深算,他這種武力型選手,實在是太難了。

  沒準什么時候,被人家給賣了,還要幫別人數錢。

  “放心好了,那幫世家大族心眼雖多,但膽子卻很小。

  李家如果不是出了漢水侯,早先就有大量的族人去了安南都護府發展,他們也不敢玩這么大。

  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快穩定局勢,然后想辦法打通運河通道,盡快把南方的錢糧運過來。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殺戮。

  老五你的腦子好用一些,招降逆黨的工作,就交給你負責了。

  只要愿意同逆賊做出切割,一律既往不咎!”

  施靖風揉了揉額頭說道。

  作為將門世家,施家有政治頭腦的人,數量實在是太少了。

  受文貴武賤的影響,頂著藩鎮名號的遼東鎮,天然受到讀書人的排斥。

  施家和朝廷關系惡劣,只要給他們當了幕僚,就宣告和仕途永別。

  愿意跟著他們混的,多是窮酸秀才、童生,連招募幾個舉人都困難。

  別看大虞科舉制度,把很多人擋在了朝堂之外,但最頂尖的人才還匯聚到了朝廷中。

  尤其是政治權謀手段,不經歷朝堂上的歷練,根本不可能直接大成。

  入主京師之后,情況略微有所好轉。

  可此時投奔過來的,也多是投機者,忠誠度有多少很難說。

  萬一有忠于大虞的義士,假意投奔過來,關鍵時刻搞一波大的,那可就虧大發了。

  本來人才就沒幾個,還必須防著用,關鍵決策根本不敢讓他們參與。

  畢竟,論起耍嘴皮子的能力,那幫讀書人甩他們幾條街。

  就算他這個老大不好忽悠,但架不住手下腦袋一根筋的將領,數量著實有些多。

  “大哥放心,那么多反賊,總有幾個軟骨頭。

  只是京中糧食匱乏,我們繳獲的糧草支撐不了多久,民間更是出現了易子而食。

  如果不盡快解決糧食問題,京師很快就要淪為人間煉獄!”

  施靖林皺著眉頭匯報道。

  當了家,才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在的京師,就是一個爛攤子。

  從他們搶占大沽口開始,來自南方的糧食通道,就徹底被掐斷了。

  市面上的糧店,從他們進京開始,就從來沒開過業。

  現在的京師,面臨的問題不是糧食貴,而是根本就買不到。

  不光買不到糧食,就連劣質的粗糠,一樣買不到。

  如果不是封鎖了城門,百姓早就大肆外逃了。

  可人總是要吃飯的,強行把人困在城中餓肚子,遲早要生出亂子來。

  “先向城中的豪門大戶籌糧,無論如何都要先穩定城中局勢。

  至于城中的百姓,允許他們出去自謀生路。

  另外聯系晉商,讓他們想辦法弄一批糧食來應急。

  老三你率領三萬兵馬,先剿滅盤踞在徐州的叛軍,打通南下的通道。

  其他人抓緊時間練兵,如果南方各省不肯送糧過來,下個月我們就揮師南下自己去取!”

  施靖風當即拍板道。

  想想就覺得憋屈,其他人當權臣,都是各種驕奢淫逸。

  換成他當權臣,每天都忙著收拾爛攤子。

  內心深處,他隱隱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大虞朝爛,但沒有想到,居然爛到這份兒上。

  奪取了京師,那就只奪取了京師。

  北方各省都在伸手要錢、要糧,錢糧撥付到位,就承認他們的統治地位。

  南方各省倒是不要錢,也不找他要糧,人家一心忙著勤王。

  自從他們控制了京師,南京六部這個備份小朝廷,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

  一面串聯南方各省官員,企圖組織聯軍勤王;一面放開限制,大肆招兵買馬。

  憑借手中代收的財稅,他們擁有擴軍的資本。

  如果不趕緊南下,等敵人準備好了,那就打不動了。

  南京城。

  “諸位同僚,北方再次傳來噩耗。

  施逆不顧群臣反對,強行廢立皇帝,大肆屠戮忠臣義士,實屬當代董卓。

  此等亂臣賊子,我等萬萬不能容忍!”

  萬懷瑾義憤填膺的說道。

  內心深處,還隱隱有一絲竊喜。

  施家這波干的太猛了,朝中排在他前面的大員,居然全被一掃而空。

  京中六部沒了,南京六部就該轉正啦!

  作為戶部尚書兼欽差大臣,只要勤王成功,他成為帝國首輔就是時間問題。

  至于殘余的兩名清流黨領袖,直接被他無視。

  其余人都為了維護大虞正統壯烈殉國,就他們兩個貪生怕死之徒,有何顏面出來爭奪大權。

  治國的問題好辦,北方既然爛透了,那就先行放棄。

  沒有了北疆的吞金獸,以大虞南方各省的財力,打造一條淮河防線完全沒有壓力。

  待北方的天災退去,再揮師北伐光復中原也不遲。

  最不濟也能效仿大宋,依托南方的半壁江山,茍延殘喘百年。

  “勤王之事,沒有什么好爭議的。

  各地巡撫衙門都給出了正面反饋,紛紛表示要加入勤王聯軍,漢水侯那邊也回了話。

  不過到了具體出兵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大部分省份都只能出動幾千軍隊,并且戰斗力存疑,倒是漢水侯那邊答應出兵十萬。

  加上我們新組建的三鎮之兵,倒是可以湊齊二十萬大軍。”

  兵部尚書史清塵的話說完,室內一片死寂。

  亂世之中,實力就是話語權。

  勤王主力是漢水侯帶來的,那么聯軍的話語權,就到了漢水侯手中。

  他們這些人出錢出力,搞不好又會給勛貴系做嫁衣。

  以李牧的威望,再加上勤王的功績,一旦留在朝中就是奔著首輔位置去的。

  倘若貪心點兒,內閣中勛貴們再搶兩個席位,就徹底進入武夫當國的時代。

  同遼東鎮專權的區別,無非是勛貴們更懂政治,知道怎么分化拉攏各派。

  “國事艱難,我等當勉力前行。

  未來的事情,到時候再說,眼下先剿滅遼東叛軍。

  如果漢水侯能平叛叛亂,收拾北疆的爛攤子,把主導權讓給他也無妨!”

  萬懷瑾故作鎮定的說道。

  自己主政,就退守南方半壁江山。

  倘若勛貴系掌權,那么沒得說,肯定是祖宗基業不可棄。

  如果北方的爛攤子,都無法勸退漢水侯,那么他也認了。

  “放心,漢水侯不會入主朝廷的。”

  “皇權衰落,漢水侯的身份太過敏感,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避嫌。

  為了大虞的江山社稷,李氏一族可是付出了慘痛代價,漢水侯不可能讓族中長輩們的犧牲白費!”

  禮部尚書柏錦文淡定的說道。

  京師那幫官員,感受不到安南都護府的強大,南方這些官員可是有親身體會的。

  且不說放在明面上的二十萬大軍,光看每年往返于江南和安南都護府的商船數量,就知道那邊絕不可能是什么蠻荒之地。

  有兵、有錢、有糧,再搭配天下第一名將,想造反的話隨時都可以行動。

  最少席卷南方大地,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相比扶持不可控的草根皇帝,士紳們還是更喜歡支持熟悉的世家大族子弟上位。

  盡管之前和士紳們鬧了一些不愉快,但在同的利益面前,沒有什么是不能談的。

  江南士紳遭到朝廷暴力鎮壓時,甚至還派人和李牧接觸過,可惜無功而返。

  明明有很多次出手的機會,李牧都沒有任何動作,讓他的忠臣人設深入人心。

  越是忠臣,心中的顧忌就越多。

  請:wap.xshuquge.net

哎呦文學網    復山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