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零四章 最后兩天,到達急流市

  “等一下,我是瑪麗卡女伯爵的首席騎士!你們不能…”

  這位身穿白屮字織錦緞袍子的騎士話未說完,就被一道閃電直直劈中腦門。

  電流順著腦門烤熟了大腦,沿著脊柱一呲溜地鉆入地面,附近幾個路過的士兵,汗毛都忽然聳立起來。

  在這輩子直了的首席騎士大人身邊走過,讓娜的鐵靴踏上了巨大石塊鑄就的臺階,發出了清脆的響聲。

  這座提森鎮是前往急流市的必經之路,鎮民不多,六七百人,主要就是靠接待來往貨船生活。

  讓娜此刻就站在提森鎮碼頭邊的石臺上,瑙安河上吹來一股涼風,挑起了讓娜黑中帶著淡金色的頭發。

  在風聲的呼嘯中,她聽到了一陣奇特的號子聲。

  碼頭和兩岸的房屋內,鎮民們屏住了呼吸,從窗戶的縫隙中觀察著河面。

  夕陽將半邊瑙安河的河水染成發光的紅綢緞,杉木船頭如長刀在紅綢中劈開白浪,卷起了飛濺的泡沫。

  清涼的水汽跟隨著泡沫升上天空,船頭上下擺動著,從遠處緩緩駛來。

  貨船…貨船…還是貨船!

  船槳如蜈蚣行路般轉動,近百艘船仿佛一只巨獸在河道中爬行。

  白帆緊挨著,鼓動著南來的季風,無形的大手將船只推著向前,直到停靠在提森鎮的碼頭邊。

  “嗨嗨嗨!”

  在一聲聲呼喝中,七八根鐵錨被小池城的水手們拽著跳入水中,他們游著泳,牽著鐵錨向前。

  直到爬上碼頭將人手粗細的鐵錨卡在錨架上,再將鎖鏈一圈圈纏繞上去。

  鎖鏈先是發出了嘩啦啦的響聲,接著就是刺耳的咔吱聲。

  風帆收起,長船漸漸向著碼頭靠攏,直到輕輕撞擊在水下的木樁上,這艘船便算是停穩了。

  一塊長板從船頭伸出,搭在了碼頭上。

  穿著一身簡易的黑色半披肩教士裝,霍恩閑庭信步地走出,他看起來就和普通青年教士沒什么不同。

  如果他身邊沒有環繞的長戟手和圣銃手的話。

  “怎么樣?”望著人丁寥落的小鎮,霍恩四處張望了一下,便發問道,“有出什么岔子嗎?”

  “沒有,他們絲毫沒有預料到我們會來。”讓娜雙手背在身后,閑談般和霍恩說著這一戰,“十二個騎士全部斬殺,三十個衛兵全部俘虜。”

  “附近有眼線嗎?”

  “主要道路都被驃騎兵和諾斯騎士封鎖了,就算從小路跑了,消息傳得肯定沒有我們跑得快。”

  又細細詢問了幾個問題,讓娜做得滴水不漏。

  霍恩不得不感慨,叫讓娜做個數學題,東漏一個數字西漏一個條件,帶兵打仗倒是無師自通,面面俱到。

  誰能想到一個民兵隊長的女兒,能有這樣的戰爭天賦,就好像是為戰爭而生的。

  叫人去安排了住宿,霍恩就站在碼頭上,看著行進了一天的戰爭修士們從船上走下。

  一批接著一批,仿佛都走不完了一樣。

  可這里僅僅只有六千余人,后方還有一支船隊在下游駐扎。

  提森鎮肯定是無法應付一萬多人的,六千人都夠嗆,所以船隊是分兩批前后行進。

  這一次出征,霍恩的軍隊可謂是達到了教皇國多年歷史之最。

  步兵方面有八個黑帽軍團4250人,四個近衛軍團2100人,護教軍2000人,小池城軍隊1200人,總計9550人。

  騎兵方面有圣銃騎兵240人,驃騎兵350人,諾斯騎士180人,庫什騎士206人,小池城征募騎兵120人,總計1096人。

  霍恩全軍再帶上水手居然有11000人出頭,可以說是朗桑德郡的救世軍和卡夏郡的胡安諾派勢力傾巢而出。

  想當年,小泥溝大戰的時候,不過是幾百人的互毆,可現在卻是原先的十倍百倍不止。

  這一支龐大的軍隊,如果完全走水路的話,需要足足180艘小型貨船或65艘大型貨船。

  由于讓娜提前擊敗了那些貴族聯軍,小池城獲得寶貴的四天時間用來調集船只和資源。

  從小池城到急流市,大概是230公里的航程。

  由于是內陸河流行船,船只的速度大概在5節,相當于9公里每小時,每天可以行進10個小時甚至是12小時。

  如果順利的話,救世軍將在從郎桑德郡出發的第8天就到達畢奇堡,比預定的還要早2天。

  但不出意外是不可能的,先前的小池城在第一次擲入地窖事件中,為了防止敕令連從水路進攻,燒毀或鑿通了大量船只。

  在接到讓娜的命令后,小池城的市民們毀家紆難,四處調集船只。

  可畢竟時間太短,他們千方百計才堪堪弄來了36艘大型貨船以及70艘小型貨船,其中甚至有3艘大船和10艘小船得等出發后才能到。

  霍恩算了一下,在放慢速度的前提下,刨除水手、槳手和輜重,這個運力下極限能裝下8000人左右。

  再刨去騎兵1000人,剩下的3000人就只好帶著騾馬輪流跟船而行。

  這嚴重拖慢了霍恩的速度,原先兩天半就到達的路程,要花費足足4天,甚至是4天半。

  盡管這比走路速度快得多,可卻是只抵消了讓娜奇襲帶來的時間優勢。

  要不是讓娜的計劃外的奇襲破軍,霍恩的戰略就要破產了。

  “盔甲的分配掰扯清楚了嗎?”霍恩扭頭對著吐得七暈八素的杰什卡問道。

  作為諾恩北方人的杰什卡,向來不習水性,坐個內河船都差點暈死過去。

  勉強扶著欄桿起身,杰什卡抬起蒼白的臉:“都掰扯清楚了,四百副盔甲分配,大家都基本滿意。”

  在霍恩出發前,小池城的人除了調集船只和人手外,還調集了大量的盔甲。

  足足有四百副米蘭式半身甲!

  這種由造甲大師米蘭設計的半身甲,由于其堅固輕便,一經推出便在五十年內風靡帝國。

  小池城的這一波盔甲援助,將救世軍的步兵披甲率堆到了可怕的55。

  換句話說,救世軍12個軍團6000主力軍,一共有3300人至少有一件胸甲、鎖子甲或半身甲。

  其中救世軍本身就通過清算教會、修道院和貴族拿到了大量的盔甲,總計有1000多副。

  各大戰役以及與敕令連的作戰中又繳獲了大量的盔甲,他們不遠萬里,不辭辛勞,流血又流汗地給霍恩運來了將近1200多副盔甲。

  后續的灰爐鎮軍械工坊啟動后,半年一共產出了三批共500副盔甲。

  金河鄉的老祖母為霍恩提供了350副盔甲,最后再加上小池城提供的400副盔甲,一共3580副盔甲。

  其中3300副分配給了步兵,240副分配給了圣銃騎兵,保證了圣銃騎兵全甲,剩余的40副則落到了驃騎兵們的頭上。

  這步兵55的披甲率,還是在擴充了新兵的情況下,要知道新擴的兩個黑帽軍團1000人是純長槍兵,披甲的估計就百八十人。

  這支新軍團霍恩只是發了錢,訓練了一周的紀律和五天的行軍,又改換了原先的軍官。

  這1000人真放到戰場上,大概率只能是在邊緣敲敲邊鼓,起一個填線寶寶的作用。

  真正的主力還是那些老黑帽軍和老近衛軍啊。

  只不過盡管他們的實力擴大了,可面對的敵人實力也增長了。

  整整兩個敕令連啊。

  當初他們靠著多方謀劃,還有天氣助陣,這才機緣巧合地擊敗了一個敕令連。

  他們如今是當初數量的兩倍還多,能擊敗兩個敕令連嗎?

  站在碼頭上看了好久,直到燈火漸漸升起,霍恩又一次開口。

  “咱們還有多久能到畢奇堡?”

  “明天。”讓娜篤定地說道,“最遲明天傍晚,一定能到!”

  “明天到畢奇堡,那就是7月22日到急流市。”霍恩喃喃地念道,“7月22日…7月22日…7月22日!”

哎呦文學網    圣女來時不納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