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偉讓他坐著喝茶等一會,他自己去了地下室,拿一個袋子裝了20斤大米2斤綠豆。
想了想,他又裝了一個肉罐頭在米袋里面,然后才上來。
家里除了他,囡囡和童佳佳不愛吃大米,現在大米庫存比白面多很多。
至于豆類,她們也只愛黃豆黑豆,三袋150斤綠豆幾乎沒動。
也就夏天的時候煮過幾次綠豆湯,但煮那綠豆湯太耗白糖,童佳佳后來就不肯吃了。
囡囡也不是很愛吃,家里也就停了綠豆湯,結果現在綠豆還剩140多斤。
如今把這兩樣拿出來給老張,正好能消耗庫存。
他全家都是南方人,估計愛吃大米;理論上綠豆的營養價值還超過黃豆,這也是拿得出手的。
“張叔,這是20斤大米和兩斤綠豆,你趕緊回去給三個小的吃一頓飽飯,你自己也要吃,人餓時間長了要生病的,那更不劃算了。”
“志偉,謝謝你了。”
“張叔,我記得現在開始有飯店在銷售高價飯菜,你每個月可以帶孩子們去一次打打牙祭。”
“就是花費有點大,一頓要吃幾十塊,但是油水足,還不要票。”
“真的?”
“是真的,聽說才開始弄,很多人都不知道,你找人打聽打聽,應該能打聽到。”
“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這一天天的也沒時間逛街。”
“您也知道我們園里都是什么人的子弟,消息比你要靈通一些,您也快回吧,肚子不等人。”
把老張送走后回到院子里,童佳佳才出來說話,剛才她也看到了老張,大概知道他來干什么。
童佳佳跟老張不是很熟,怕自己在場他不好意思開口,剛才只打了個招呼就帶著囡囡躲進臥室去了。
“張叔那么高的級別,怎么家里搞成這樣?”
“還能為什么,家宅不寧唄,兩個小的估計是廢了,就他們家大閨女看著還算好的,兩個老的跟兩個小的都不是省油的燈。”
“你看著吧,這20斤米和兩斤豆子堅持不了一個禮拜,距離24號發工資和糧票還有10來天,我看他家要夠嗆。”
“那你不會還要拿糧食給他們家吧?”
“我不會主動去,老張要是拉下臉過來,還是要給,如果我不在家,你就裝10斤大米給他,反正你們也不愛吃大米。”
“恩,我知道了。”
“我估計老張這個月應該不會再來了,他也是個要面子的。”
“不管他來不來,我都把東西準備,好先放在那里。”
“行,我不在家你就做主。”
兩人就這件事情商量好后就沒再提,倒是囡囡在學校天天吃尿騷味的飯菜已經快受不了了。
孫志偉答應他想辦法,辦法其實有很多。
一個是找局里舉報,一個是找媒體公布,一個是私下找到袁校長反映情況,最后還可以讓孫愛來回家吃飯。
用前兩個辦法,整個學校嶺島班子都要倒霉,這么狠沒有必要。
那是自己的母校,袁校長當初介紹自己入了T,還帶自己認識了干媽一家,囡囡在學校也頗受照顧,一點香火情還是有的。
但回家來吃又不太合群,容易遭人詬病,最好是能聯系袁校長了。
他抽了個時間借王園長辦公室的電話打給了袁校長。
讓囡囡直接找袁校長其實也是個辦法,他也不知道這個情況人家校長知情不知情。
囡囡還在學校學習,如果消息傳出去,這么得罪人的事情,肯定對囡囡在校的學習有影響。
所以,以家長的身份,由他來說就更合適一些,家長關心孩子嘛。
電話接通后,他先是客氣的介紹自己,袁校長對自己還有印象,聊了一會過去的經歷,他才把話題轉到學校食堂里。
“我聽說食堂把尿水直接用來煮飯,飯菜里都是尿騷味,但是食堂師傅們卻另開小灶,學生們怨氣很大。”
說到這里,他就沒再說下去,點出一句就行了,事情都傳到校外了,袁校長不可能不重視。
“志偉同志,你說的情況我馬上去了解一下,謝謝你給我說明。”
“您客氣了,這也是我的母校,我們一家都是從育才出來的,我也希望學校能辦的更好。”
事情說完,再閑扯兩句他就掛了電話。
旁邊的王園長聽完全程也有點生氣。
“這個育才在搞什么,這么大的事情,他老袁能不知道?如果真不知道,那他對學校的把控就太松懈了。”
“園長,這我哪知道啊,不過今天我點出來了,事情應該就會解決。”
“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遲早有他后悔的時候。”
孫志偉能說什么呢,再過幾年,怕真如王園長所說。
周末孫愛來回家后果然說起學校的事情。
因為小球藻的效果不明顯,袁校長取消了在食堂在飯菜里直接加小球藻的方式,轉而用小球藻來喂養家禽。
食堂飯菜恢復了往日的情況,雖然還是清湯寡水的粗糧,油星子都見不到,但至少沒了尿騷味。
沒有人遭到處罰,又解決了學生們反映的問題,袁校長在老師和學生中間威望大漲,這卻是他們預料不到的了。
看來他跟王園長還是小看了這個掌控了育才近十年的老校長。
轉眼到了夏天,孫愛來初中畢業了,對于她下一步的去向,她跟孫志偉的想法并不一樣。
按孫志偉的想法,肯定是繼續往上念,高中畢業了直接出來工作,避開后面的活動和上山下鄉。
但是,他們學校的同學之間似乎在互相聯絡,想要搞事情。
周末在家的時候,就有幾波同學來找孫愛來,孫志偉偷偷聽了一耳朵才知道他們要干什么。
前幾年有一批高小和初中畢業生,畢業出來后找不到工作,干脆申請去北大荒開荒種地。
這個行動受到了上面的鼓勵,最高指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事情見了報,上面十分支持,第一批50位青年組成了青年志愿墾荒隊,遠赴北大荒墾荒種地。
他們8月底過去,當年就開墾出了1500畝荒地,第二年生產了13.5萬公斤糧食、30萬公斤蔬菜,還蓋起了宿舍和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