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一六六 遷族分封

  回至太昌城,宋無忌讓呂瀚拿著生民簿,去往逍遙山鐵柱宮,給山中百姓登記造冊。

  沒過多久,萬向平和他老爹,萬家家主便來尋宋無忌了。

  萬家家主是個略微富態的中年人,名為萬里云,但其年輕的時候也是習武之人,只是沒有考取功名,后來娶妻生子,漸漸生疏了武藝,變作了富家翁。

  后來一心培養自己的幾個兒子,想要培養出一個武舉人出來做武官。

  萬里云一開始也有些看不起宋無忌,只覺得是個鄉下來的小人物,得了些氣運,發跡了。

  但隨著宋無忌成為境主,又具備強大的武力,且掌握著全城百姓的吃喝,他便也不敢造次了。

  說實話,若沒有灶火,百姓們吃妖魔之肉,有很大概率中妖毒,妖化異變。

  加上此時,他對宋無忌的決策,判斷不出喜惡,便更拿不出氣勢來。

  “境主,老朽聽犬子向平說,境主有意將我萬家族遷至逍遙山腳下,羅湖之畔。”

  宋無忌點點頭:“確有此事,城中畢竟太小了,原本的小城容納四五千人,便已經極限,更何況如今兩萬多人,吃喝拉撒,十分臃腫,即便擴建城池,也不是一朝一夕,很多百姓還是住大通鋪,一間屋子住二三十人常有。”

  “因此我打算以宗氏族群為主,外遷出去,一來恢復村莊民生,二來開墾荒野。”

  宋無忌道:“如今整個太昌縣境內,八品的妖魔,應該都清理完了,剩下的就是九品妖魔,以及大量不入品小妖,至于秘境,或許還有些比較隱秘,沒有發覺,但應該數量不多了。”

  萬里云,開門見山道:“雖說如此,但畢竟城外危險,我們雖然愿意聽從境主安排,可族遷出去,畢竟風險太大,一家老幼,只怕兩三百人口。”

  宋無忌知道他這是在要好處,要保障,直接道:“若發覺秘境,秘境令牌和境內律令法度有關,需要集中至太昌城中。”

  “至于秘境產出,除卻交五成稅收,剩下五成可由你們自己分配,當然,如果你們解決不了,讓太昌城派人相助,那就按勞分成,太昌城就至少需要占比七成。”

  “第二個便是駐地安全的問題,我是灶王傳承,可以傳薪集火,可以為你們親自壘一口灶,安置鎮物,布置百家灶火康寧局,至少一般的九品妖魔無法襲擊村莊駐地。”

  “第三個,便是開荒補助,由于城中產出有限,補助也有限,只能有些口糧和開墾工具上的補貼,另外允許村莊駐地,擁有一支二十人的民兵隊。”

  “至于稅收,只要是開荒的土地,開荒后前三年免稅,又三年收半稅,只一樣,需要登記造冊,否則不受太昌境內律令庇護,便淪為屬于野地。”

  “此外,便是要維護官道,尤其是靠近駐地的那一段。”

  萬里云聽了宋無忌的這些條件,想要扯一扯皮,但宋無忌根本不給他扯皮的機會:“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不愿意,條件已經足夠優待了,莫要多言。”

  萬里云肯定是愿意族遷出去的,這完全就是在外當土皇帝了。想要爭取的,不過是妖魔災變之前,他萬家的族產,祖地。

  但宋無忌根本不會管這個,況且那些族地,都是宋無忌打算重新再分配的荒野,哪里會讓他們重新要回去。

  打發了萬里云,宋無忌又處理了一些政務雜事。

  其實事情很多,也都挺重要的,但最大的問題還是一個,沒錢,沒糧,人口既多又少,吃飯的時候,覺得人太多,干活的時候覺得人太少了。

  開荒的事情,兵制規模的事情,探索秘境的事情,接引逍遙山災民的事情。

  宋無忌把這些事情一件件攏合起來,心中布起橫緯數經的棋盤,看似在思量后續如何,真實現起來,也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

  如此又過了幾日,陳修從虎方國秘境出來,失去了虎神蒼玄,以及虎妖赤魘乃至于大祭司,虎方遺民基本亂作一團。

  陳修帶著宋無忌曾經降伏的虎方貴族虎追,以及一部分虎奴進入秘境,加上自身八品實力,很快平定了虎方之亂,將虎方遺民全部編整。

  只是依然有些虎方貴族,再次帶著百姓離開了陽山之地,往別處遷徙,離開了秘境,不知去往何方。

  陳修向宋無忌匯報著情況:“虎方貴族們希望歸降之后,還能維持貴族的身份,我沒有同意,但覺得這些虎方國人,比我們的百姓體格強壯,勇猛,如果可以編整入軍就好了。”

  “剩下的人口不算多,加上所有的虎奴,也約莫只有兩千多,不到三千。”

  “他們的食物來源,一部分來自于附屬的小國進貢,一部分來自于狩獵,虎方國外的林子,叫做百獸林,據說是受到了虎神賜福,可以源源不斷長出野獸來。”

  宋無忌是通關過虎方國秘境的,雖然是速通,但也基本知道情況:“虎方貴族,是因為吃了虎魄,所以才能變化成虎人,本質上是妖性未除。”

  “把他們殺了,以灶火煉化,可以返還虎魄,你們服食了,有概率掌握虎變神通,就算沒有掌握,也可以來找我祛除妖毒。”

  “虎奴們,不要一開始就解除他們的奴籍,否則不會珍惜,讓他們輔助青銅造作,開采冶煉青銅,再送一部分去野豬林開采鹽礦,告訴他們,積累多少工分,就可以成為自由民。”

  宋無忌根本不需要舊虎方貴族助力,他們已經異化成了妖魔,沒有統戰價值,況且提的什么條件,投降之后還想要享受貴族待遇,簡直是做夢。

  “成為自由民后,再給他們上戶籍,準許參軍,否則你直接征召做軍戶,只是奴隸軍,是很難形成戰力的。”

  “就在西山屯兵,西山原來還有一些妖魔余孽,都是被虎妖聚義招來,除了豬妖,我記得還有山魈妖、蜘蛛妖、狼狽妖,估計他們都有秘境老巢,不要放過。”

  “不在城中駐兵么?”

  陳修驚詫道:“西山駐兵,會不會太遠了些?”

  “不遠。”宋無忌拿出自己手繪的地圖,指出幾個地點來:“一縣之地而已,不算大,更何況在西山練兵,并非在城中不駐兵,一個西山,一個羅湖,都是有許多傳說的,我怕除了西山虎,又蹦出一個什么西山鬼王。”

  “再者說,你的獵妖神射儀軌,重在獵妖,需要趕山搜妖,這也是儀軌之一。”

  陳修覺得有些道理:“西山確實有不少傳說。”

  宋無忌又道:“孫秀才就是西山的,雖然他魂靈不在,但我打算為他在西山立祠。”

  宋無忌至今還記得那一句詩文。

  性如白玉燒尤冷。

  “另外,你家陳氏族人,如果想要搬遷過去,我也很支持。”

  宋無忌將萬家族遷搬到逍遙山腳,羅湖之畔的消息說明。

  陳修皺眉:“你不怕我擁兵自重么?”

  宋無忌笑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宋無忌說是這么說,但其實陳修的統兵權來自宋無忌的律令,消耗的氣運,自然是不怕。

  “西山上肯定還有秘境,就由你陳氏族人開發,產出和萬氏族人差不多。”

  陳氏族人也是習武之家,要不然陳修也不會成為武舉人。只是人丁稍微稀少一些,但真論起宗族來,陳族是大族。

  “行!”陳修道:“我跟我家老頭說一聲,到時候族遷西山鎮。”

  宋無忌分出去的,都是習武世家,那些經商、讀書科舉的世家,并沒有分出去,還需要敲打敲打。

  習武的,心思單純一些,行商的重利,讀書的心眼多,不可輕易放出去,得拿捏一二,才行。

  讀書的世家中,又是呂瀚的呂家,目前為首,正如田縣令所說,不讓呂瀚接手,就是害怕縣中大族恣肆妄為。

  但殺了肯定是不行的,宋無忌思考了一會,決心把他們打包送進秘境。

  什么秘境?

  齋僧秘境,就是擁有四百八十寺的梁國國都,等著陳修訓練出二百武卒,就需要到那里給佛寺抄家。

  抄家之后呢?百姓該民不聊生,還是民不聊生。

  此秘境是純粹的人族秘境,可以補充生民,因此宋無忌認為需要當作太昌境直轄的一個縣城來管理。

  但自己無法直接管理,只能委托那些商族、讀書科舉世家,族遷進去。

  畢竟秘境令牌掌握在手,他們再鬧妖,也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況且梁國都城若是開發好了,也是一處善地,種地也好,教化百姓也好,都有產出。

  等著陳修跟陳氏族人商量了一陣,覺得族遷西山也不錯,一來宋無忌打算在西山駐兵,安全高,第二個駐兵的長官陳修,就是自家人,還是一個八品高手,跟境主是一個境界的。

  雖然他們不知道這有水分,但也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陳、萬,兩族動遷,加上呂瀚負責的逍遙山災民回遷之事,整個太昌城就那么大,這丁點的政策根本瞞不住。

  只是宋無忌沒有主動找他們談,他們也不好主動上門。

  倒是呂瀚對這事覺得十分不妥,他先是跟宋無忌匯報逍遙山鐵柱宮外災民的安置之事。

  逍遙山災民有三百多人愿意入城來,還有一百人愿意在逍遙山腳下建設村子,和萬氏族人并村,開荒種地,或者同羅川漁獵羅湖。

  但無論哪種,都登記了戶籍,從此太昌城生民人口又多了五百多人,每日每人產生一道氣運,也是五百道氣運,日積月累,也不少了。

  “境主,你可知藩鎮割據?為了收攏境土,將諸族分封出去,無疑是為將來埋下禍根,尤其是陳氏族人,就算要分出去,也不應該封在西山?跟陳修的駐兵之地相重合。”

  “那你呂家想要封到哪里?”宋無忌問道,卻不回答這個問題。

  呂瀚深吸一口氣:“哪里也不封,就在城內。”

  “不對。”宋無忌指著八里亭義莊這個位置:“我打算把你們呂家遷往這里,這里附近有李家莊叫魂秘境,也有餓鬼木齋僧秘境,叫魂秘境詭譎,是夢境之地,需要道德教化,齋僧秘境餓殍遍地,需要一位好官,修養生息。”

  “只是你呂家族人不多,所以我打算把田縣令的遺族,也一并遷往此處,湊個兩三百人,開枝散葉。”

  宋無忌問道:“你覺得如何?”

  呂瀚深吸一口氣:“境主,分封不是兒戲。”

  宋無忌嚴肅道:“首先,我并非要做皇帝,對你們嚴防死守,防止權利泄露,相反,我要做的,就是將權利抓大放小。”

  “第二現在是妖魔亂世,不能因為太昌境暫時解除了一些危機,就以為平和了,建新縣還沒有打通,打通了建新縣,才能到洪都府,所以把這些族群分封出去,是為了增加整體人道的氣數,他們無論如何發展,將來如何多強,都有足夠的荒野,來提供給他們向外拓展,而不是內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讓更多人活下去。”

  “呂教諭,你覺得呢?”

  呂瀚一時無言,他依然覺得是朝廷命官來著,受著儒教仁義禮智的教化,接受的思想,都是為了鞏固皇權的思想,但不是教百姓開智、生存的思想。

  此時聽了宋無忌的話,他糾結一會兒,說服自己:“這是孔夫子所提倡的周禮,周制。”

  宋無忌見他開始轉換思想,點點頭:“等你協助陳修,給寺廟抄家,完成了爭訟法吏的儀軌,可以嘗試做齋僧秘境梁國國都的主官,看看能不能激發出八品儀軌。”

  宋無忌將開發齋僧秘境的想法和呂瀚提過,呂瀚點頭道:“若是不行,只能等打通洪都府,前往府學祭祀,或者孔廟祭祀,習得文道。”

  宋無忌卻道:“我在鐵柱宮中看到過文昌殿,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主文運,你可以試著拜拜,說不定也能激發儀軌。”

  “文昌帝君主科舉考試。”呂瀚道:“我得空可以試試。”

  儒家修行文氣,不需要考試,考試是科舉取士的形式,但也可以間接代表一個人的學問高低,至少進士就是比舉人牛逼的。

哎呦文學網    大灶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