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二十八章 海剛峰入翰林院

  “明威!”“會首!”

  海玥剛剛走出北鎮撫司,嚴世蕃和趙文華立刻眼巴巴地迎了上來。

  得知了案情的最新進展后,趙文華率先松了一口氣,笑容滿面:“會首大人親自坐鎮,此案方能撥云見日,當真是可喜可賀!”

  錦衣衛若因此事聲名狼藉,難免恨上揭開蓋子的倆人,現在確實皆大歡喜,他頓時感到如釋重負。

  “盛娘子已死,定國公看來只能拿沈家出氣了,沒想到區區一個媒人,竟能折騰出這等風波!”

  嚴世蕃倒不擔心錦衣衛的怨恨,以他父親清流領袖的定位,挖出錦衣衛的爛事,反倒更能得到朝堂群臣的擁護,卻是遺憾于這起案件的功勞又落空了。

  海玥看出兩人的心思,稍稍沉吟,倒是開口道:“盛娘子一案尚有隱情未明,東樓和元質若想調查,可以深挖下去!”

  “哦?”

  嚴世蕃精神一振,擺出聆聽之色。

  海玥道:“依我推斷,顧氏生父當是錦衣衛中人,以兩位之見,此人該有何等特征?”

  嚴世蕃目露思索,緩緩地道:“據仆婢供詞,盛娘子表面溫婉可親,實則最是趨炎附勢,但凡權貴子弟家道稍有衰弱,她面上恭敬,背地里卻極盡嘲諷之能事…”

  “這等婦人,若顧氏生父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即便是指揮僉事之流,她也必定曲意逢迎,畢竟錦衣衛權柄之重,豈是工部侍郎可比?”

  “但眼下她明里善待顧氏,暗中最寵愛的仍是二弟子,可見對方明面上的官職遠不及侍郎,偏生又能令盛娘子不得不虛與委蛇,甚至揚言要將家產盡數留給幼女…”

  嚴世蕃加以總結:“如此說來,此人在錦衣衛中職位不高,卻手握實權,且…貪財好利?”

  海玥頷首道:“東樓洞若觀火!”

  嚴世蕃朗聲大笑:“明威過譽了,線索都已擺在眼前,若還參不透其中關竅,豈不辜負了咱們一心會的名頭?”

  說罷,他又拍了拍趙文華:“放心吧,此事交給我們倆,定教那廝無所遁形!”

  趙文華暗自苦笑,面上卻恭敬道:“會首放心,我等必當竭盡全力!”

  “好!”

  海玥要的正是這份盡心。

  先前他雖托請陸炳查探,但從回應來看,對方卻是興致缺缺。

  這也難怪,如今陸炳正著力洗刷錦衣衛惡名,自然不愿橫生枝節。

  殊不知,有些真相若不徹底查明,反而會適得其反。

  而今有嚴世蕃與趙文華從旁協助,正好補此缺憾。

  他自己則回了翰林院。

  “明威!你終于回來了!”

  “哎呀!你怎的如此沖動,竟受了那錦衣衛的激,去北鎮撫司作甚?”

  “他們沒有為難你吧?”

  尚未入屋,就有一群人圍過來,七嘴八舌地問道。

  其中多為編撰、編修與庶吉士,弟弟海瑞正在其中,同樣目露關切之色。

  就在昨日,禮部召開庶吉士的考試,從三十位二甲名列前茅的進士里選拔,挑出了十位庶吉士,海瑞成功當選。

  一方面是他如今的學識,在一心會眾翰林的熏陶中早有了長足的進步,不然之前也沒辦法名列二甲第六,全國第九的好成績;

  另一方面,是他的年紀足夠小。

  庶吉士的年齡是有要求,理論上年逾四十則精力衰,庶吉士又需要在翰林院深造三年,年紀太大無疑是不合適的,所以一般來說,不會超過三十五歲,年紀越輕越有優勢。

  海瑞此番選拔,并無殿試發揮得那般好,也無嚴嵩賞識,卻終究因為年紀輕,被選入了翰林院,邁出了儲相的關鍵一步。

  昨日同僚們紛紛戲稱,有海氏雙翰林,當分大小稱呼。

  今天則齊齊圍住海玥,打聽起錦衣衛那邊的情況。

  當得知海玥身為翰林,居然真的受錦衣衛所邀,哪怕是指揮僉事親自出馬,不少老翰林也頗有微詞。

  顯然覺得這是自輕自賤,與對方同流合污。

  可當得到案情的最新進展,小國公爺在詔獄大鬧的風波,居然有了峰回路轉的發展,眾人先是一靜,然后又發出大笑:

  “可笑那錦衣衛素日里飛揚跋扈,竟要仰仗我翰林清流為其洗冤!”

  “想我翰林院執天下文脈之牛耳,今日能為朝廷撥亂反正,實乃大快人心,那些錦衣緹騎往日里耀武揚威,如今卻伏低做小,豈非天理循環?”

  “此番事了,定要作幾篇《辯冤錄》《洗冤詩》,好叫后世知道,這朗朗乾坤,終究要靠我輩來匡扶正義!”

  大伙兒撫掌贊嘆,只覺得揚眉吐氣。

  這些翰林學士們雖樂見錦衣衛吃癟,卻也心知肚明,即便錦衣衛聲名狼藉至此,朝廷也決計不會裁撤。

  說到底,那些鷹犬現在的實權,豈是他們這些終日與筆墨為伴的清貧翰林可比?

  可如今,偏偏是這群手握重權的錦衣衛,要仰仗他們的智慧才能方可洗刷污名,這怎能不叫人揚眉吐氣?

  至于為何將海玥一人之功歸于整個翰林院——這本就是官場常理。

  正如在外,眾人皆以“翰林”相稱,誰又會在意你是編修還是庶吉士?翰林院從來就是一榮俱榮!

  況且,他們也不會平白占了這份功勞,待那如椽大筆一揮,海玥的威名自當更上一層樓。

  士林清譽,本就是這般鑄就的。

  待到那些錦繡文章傳遍天下之時,海玥的威名自然會如日中天!

  海玥自然不會拒絕這般揚名之機。

  縱有經天緯地之志,亦需先立根基。

  與眾同僚言笑晏晏地聊完后,眼見這群人打了雞血似的,去寫文章,寄書信,才帶著弟弟來到角落,滿是感慨地道:“昔日瓊山之時,誰又能想到,我們兄弟居然能齊入翰林院?”

  海瑞聞言神色肅然,鄭重拱手道:“若非兄長悉心教導,以弟昔日之愚鈍,怕是連舉子功名都難以企及!”

  “你從不愚鈍,切莫妄自菲薄!”

  海玥笑著帶過了話題,又正色道:“你該取表字了,堂堂翰林,難道旁人要稱呼你十四郎?”

  海瑞道:“待得娘親入京,及冠上自會賜字,兄長不必擔心…”

  歷史上海瑞的表字是汝賢,一個極為尋常的表字,望你成為賢德之人,以作道德勸勉,應該是瓊山的先生所取。

  而現在,海玥海瑞都是十九歲,尚未及冠的年齡,就金榜題名,那么別人不說,鄉試和會試的座師勢必會對他們極為關照,求取一個表字再容易不過,如此也能進一步鞏固師生情誼。

  結果海玥早早上達天聽,得大明天子親賜表字,弟弟海瑞受其影響,至今也沒有親近的先生,如今都是庶吉士了,竟無表字,這確實是特例。

  當然等到其母謝氏入京,也能取字,只不過正好說起此事,海瑞目光微動,開口道:“我欲取一號,以此號踐行為人為官的準則,兄長以為如何?”

  表字是別人起的,號多由使用者本人自行取定,不受家族或禮法限制,海玥頷首道:“雅號自取,可見心志,你欲擇何字為號?”

  “剛峰!”

  海瑞正色道:“我欲自號剛峰!”

  “以山喻志,剛直不屈,不媚權貴,不謀私利!”

  海玥滿是欣慰。

  無論是舉人還是進士。

  無論是大器晚成還是少年得志。

  凜然風骨,始終如一!

  海瑞不僅取號剛峰,還早早有了一份決斷:“兄長可知,近來內閣下令,凡京官自五品以下有未外歷者,著吏部推補守令,以習知民事?”

  “我知道這件事,之前翰林院內多有議論,擔心被波及…”

  海玥從來不小看這位的政治敏感性,更是馬上道:“你想借此外放?”

  “想!”

  海瑞毫不遲疑地道:“我要歷地方,知民事,而不是整日在翰林院與筆墨為伴!”

  如果讓旁人知道,第一天進翰林院的庶吉士,居然就想著外放地方為官,保證無數人驚掉下巴,甚至覺得愚不可及。

  放著清貴的翰林之職不要,去地方當那苦哈哈的官兒?

  真要如此,你考庶吉士作甚?

  但這恰恰是務實。

  既然科舉位次名列前茅,有考取翰林院的機會,海瑞絕對不會錯過。

  主動放棄進取翰林,直接選擇外放任官,那絕對是愚蠢。

  待有了這份資歷,他又不準備真的在這一眼可以望到頭的地方,終日埋首故紙堆中,徒耗光陰,與民間疾苦漸行漸遠!

  所以對于官場的風波,海瑞也是特意打探的,既已身入宦海,若仍效那掩耳盜鈴之舉,終日只知誦讀圣賢書,對窗外之事充耳不聞,完全就是自欺欺人了。

  海玥與弟弟對視,轉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打算,頷首道:“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但要靜候良機…還是等嬸嬸入京,你的婚配大事也完成了,再行決斷也不遲!”

  海瑞意志堅定,卻不急切:“好!”

  “關鍵在于,既然你有舍棄翰林清貴之位的決心,那外放之選更當慎之又慎!”

  海玥一瞬間想到了許多,緩緩地道:“需謀得一方要職,直指那民生凋敝、吏治敗壞之地,方不負這一腔濟世之志!”

哎呦文學網    大明神探154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