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心會的臥龍鳳雛

  “啊?”

  此言一出,海玥真的愣了愣,然后看向母親朱琳。

  父親已然是瓊海第一勇士,背后竟然還有高手?

  朱琳看出了他的所想,笑著搖搖頭:“你爹所言夸大了,若非他天賦出眾,習武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萬萬沒有如今的境地,我只是授藝,若論武藝是比不上他的…”

  海浩正色道:“夫人謙虛了,若非得你教導,我豈有今日的成就,反倒是拖累了你的進境,實在慚愧!”

  朱琳握緊夫君的手掌,抿嘴笑道:“夫妻一體,說這個作甚!”

  ‘照這意思,娘親的武藝也很強了…’

  海玥倒也顧不上爹娘當眾撒狗糧,基本明白了這兩位為何能輾轉各地,與孫維賢所率領的錦衣衛高手周旋。

  原本以為是海浩夠強,現在看來夫婦倆是彼此配合,才能令敵人無可乘之機。

  同時孫維賢終究不敢趕盡殺絕,他心知肚明,若真逼得家破人亡,便要面對兩位無所顧忌的江湖客舍命追殺,縱使這位鎮撫使在南京權傾一方,也斷不愿與之拼個魚死網破。

  只是照父親所言,孫維賢居然也會“蒼虬縛岳”,這武學的源頭…

  海玥問道:“娘親的這些武功,又源自于哪里呢?”

  朱琳笑容不變:“以我兒的聰慧,想來應該明白,既然孫維賢會此絕學,那它們的源頭自是出自皇室宮廷,不過我大明朝開國已百多載,中間多有動蕩,即便是宮廷所出,也難免遺漏,如今錦衣衛里面會此絕學的,亦是屈指可數了!”

  海玥聲音放輕:“那娘親的姓氏?”

  朱琳很痛快地道:“確是國姓,我祖輩乃洪武三十五年的三大護衛之一,得賜朱姓,這才傳承下這些武學來。”

  海浩接著道:“而今此等宮廷絕學大多失傳,孫維賢見我倆得承,才認為密藏的關鍵正在于我們,他手中已有了諸多線索,卻缺失了一環,難以確定密藏的進入之法,自是窮追不舍,這下你可明白了?”

  海玥看了看爹娘,露出微笑,頷首道:“是!孩兒明白!”

  前因后果確實清晰,接下來萬一那邊提及,海玥也知該如何應對。

  事實上,距離建文朝已有百年,土木堡之變都有幾十年了,陳年往事早就不會有多少人介懷,甚至于歷史上的幾年后,嘉靖為了將生父牌位移入太廟,還將朱棣的廟號從太宗更改為了成祖。

  別以為成祖聽起來更威風,這其實是對禮制的極大破壞,要知道王朝的傳統是,“祖有功而宗有德”,一個王朝僅有一祖,明朝二祖并立也算是一樁奇事。

  更何況朱棣的皇位來得還有點小瑕疵,這位永樂大帝生前極力否認篡位,用太宗的廟號,正是為了自證合法繼承朱元璋,結果倒好,孝子賢孫把他的廟號一改,直接否定了其政治敘事。

  由此可見,百年前的祖宗沒人在意,百年前自焚或逃亡的建文帝,也早被遺忘。

  所以朱琳的這個國姓,到底是賜姓,還是血脈相傳…

  重要么?

  海玥覺得并不重要,研究了一下如今朝堂的局勢,就安心地睡了過去。

  第二天的納吉很順利,今科榜眼與太后義女的生辰八字簡直是天作之合。

  第三日的納征也一切如常,在媒婆林氏的張羅下,海氏并未帶外人,就海玥一家和弟弟海瑞登門,聘禮正式下達,訂婚儀式完成。

  擇定良辰吉日,只待親迎。

  這邊六禮推進順利,海玥在英略社與翰林院之間兩點一線,卻不見嚴趙兩人對于盛娘子之案的稟告。

  甚至連兩人的身影都見不到了。

  海玥并未催促,默默等待。

  最先傳來反應的,卻是翰林院。

  就在給同僚發放婚禮請柬,眾人欣然收下之際,一位最喜打聽朝堂事的庶吉士神情卻有了瞬間的古怪,旋即意識到有歧義,趕忙解釋道:“明威兄見諒,在下是想到了剛剛聽說的定國公府傳聞,絕無他意!”

  海玥并未在意,順嘴問道:“定國公府?”

  那位庶吉士古怪一笑,低聲道:“明威兄可別說是我講的,那位小國公爺鬧開了,據說其姐姐嫁了個天閹,偏偏對外裝作幸福美滿,國公府竟一直被蒙在鼓里,現在得知后怒不可遏,去了錦衣衛那里討說法呢!”

  “哦?”

  海玥心頭一動,臉上則依舊好奇:“這與錦衣衛何干?”

  庶吉士道:“好似與一位媒婆有關,又說錦衣衛與沈家勾結,反正小國公爺已經沖去北鎮撫司大鬧,還要主動進詔獄,內閣驚動,恐怕此時陛下也知曉了!”

  他說話的聲音逐漸放大,很快其他人圍了過來,見狀也不藏著了,紛紛傳了個遍。

  事實證明,一眾翰林大才,未來儲相,談論起八卦來,與街頭小民也沒什么不同。

  尤其是這種頂尖勛貴和錦衣衛,雙方都是清貧士子最討厭的對象,鬧得越激烈,大伙兒越幸災樂禍,甚至主動出動打聽。

  于是乎,外面的消息源源不斷地傳了過來。

  老定國公叫徐光祚,身為徐達后裔,大明朝的頂尖勛貴,還曾經領中軍都督府,更作為正德朝內閣派遣的核心官員,與禮部尚書毛澄、壽寧侯張鶴齡、太監谷大用等赴安陸,迎接藩王朱厚熜入京繼位。

  這并不算什么功勞,畢竟楊廷和一系把朱厚熜得罪死了,但徐光祚也沒被牽連,后來病逝,爵位傳給了其子徐延德。

  如今鬧起來的,就是這位小國公爺。

  “話說國公爺就是國公爺,為何稱小?”

  “諸位有所不知,這位小國公爺今年尚未及冠,承襲爵位時更是年僅十六,素來行事風風火火,頗欠穩重,熟識之人皆以小國公爺相稱,時日一久,這稱呼也就傳開了。”

  “說起來,此人的身世也頗為坎坷,生母早逝,兩位兄長亦相繼夭折,自幼便由長姐一手撫養成人,故而姐弟情深,五年前徐氏出閣,嫁與當時的工部右侍郎沈岱之子沈硯卿為妻。“

  “咦!此人我倒是有所耳聞…傳聞其風流倜儻,姿容絕世,人稱‘玉山公子’,最難得的是從不涉足秦樓楚館,當年京中閨秀無不傾心,恨不能嫁與為妻呢!”

  “嘿,用修兄可知,這位玉山公子為何從不踏足風月場所?”

  “明白了…明白了…哈!”

  事實證明,一眾翰林大才,未來儲相,談論起下三路來,與街頭小民也沒什么不同。

  尤其是這種男兒雄風的時候,最是津津樂道,當聽說那位著名的俊逸公子居然不行,頓時笑嘻了。

  海玥則開口問道:“這件事是怎么傳出來的?”

  “正是那位小國公爺在北鎮撫司大鬧時嚷出來的,如今已是滿城風雨,這位爺索性將前因后果抖落個干凈——據說成親當晚,沈硯卿便以舊傷未愈為由,拒行合巹之禮,徐氏起初尚未起疑,可日子久了,見夫君始終避而不見,這才覺出蹊蹺!后來更從沈家下人口中探得端倪,誰曾想沈家為掩丑事,竟將知情的婢女毒殺滅口!徐氏忍無可忍揭破此事,反遭毒打囚禁!“

  “這還不和離?她可是國公府的千金啊!”

  “想是錦衣衛從中作梗,將事情強壓下去,可紙里終究包不住火——前日小國公爺得知姐姐終日以淚洗面,頓時怒發沖冠,徑直闖進北鎮撫司討要說法!”

  “倒是一條血性漢子!”

  眾翰林難得異口同聲贊許一位勛貴,轉而紛紛怒斥:“錦衣衛簡直喪盡天良,此等齷齪勾當也做得出來!”

  海玥聽得面色也沉下:“那邊提及與做媒之人的干系了么?”

  打聽消息的翰林道:“聽說是一位很有威名的官媒保的媒,不過此事也怪不得媒婆吧,最可恨的還是錦衣衛與沈家的勾結!”

  海玥再問了幾句,發現細節方面已經問不出什么,尋個空隙,出了屋子。

  果不其然,還未到翰林院門口,遠遠就見兩道身影鬼鬼祟祟,正是嚴世蕃與趙文華。

  海玥招了招手,見兩人訕訕上前,直接問道:“定國公與錦衣衛的沖突,與你們有關么?”

  “確實…確實有些關聯!”

  嚴世蕃和趙文華面露尷尬,前者干笑道:“明威,陸文孚那邊能否幫去解釋一下,我們的本意絕非…”

  “做得很好!”

  然而話到一半,海玥聲調上揚,就予以了肯定:“盛氏號稱京師第一官媒,若她牽的紅線背后盡是這般齷齪勾當,那當真是死有余辜!錦衣衛中若有人膽敢包庇此等惡行,也休想撇清干系!陸文孚是何等剛正的性情,豈會與這等腌臜事有半分牽扯?更遑論包庇縱容!”

  “啊?”

  兩人怔了怔,頓時長松一口氣,連連點頭:“是極是極!”

  “不想一樁媒人之死,卻牽扯出了錦衣衛與定國公,此案內情之深,確實出人意料!”

  海玥眉宇間泛起欣慰之色:“更不想我一心會竟藏著臥龍鳳雛,得二位相助,真乃天賜良機,理應將案情查個水落石出!”

哎呦文學網    大明神探154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