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趙俁:愛卿生了個好女兒 趙俁猜得沒錯,大女人確實跟一般的女人不同,那滋味,不可向外人道也,唯有親身體會方知。
這麼說吧,趙俁都有點樂不思蜀,不想回鄭顯肅處休息了。
好在,趙俁并沒有忘記自己對鄭顯肅的承諾。
所以,盡管很留戀,但趙俁最后還是松開了郭婷,回到坤寧宮,摟著鄭顯肅沉沉地睡去,結束了自己的新婚之夜。
轉天,趙俁帶著鄭顯肅丶王懿肅丶郭婷去慈德宮拜見了向太后,將自己大婚的最后一步圓滿走完。
從慈德宮回來,趙俁對鄭顯肅說:「后宮之事,朕盡數交給皇后了。」
鄭顯肅聽言,輕輕地點了下頭:「諾。」
雖然鄭顯肅只是簡簡單單地點了下頭,只回了一個「諾」字,但已經足以讓趙俁放心了。
趙俁堅信,當今世上,沒有人比鄭顯肅更適合當自己的皇后。
好吧,反正趙俁是找不出來第二個了。
趙俁沒休婚假。現在的形勢不允許他休息…
平夏城之戰時,面對西夏小梁太后親自率領的四十萬大軍(一說三十萬)的猛烈進攻,郭成作為平夏城守將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組織守城士兵頑強抵抗,打退了夏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使夏軍連續攻城十三天仍未破城。
郭成并不只是單純地被動防守,他還不時的在夜間派兵出城襲擾夏軍,打亂夏軍的部署和節奏,使夏軍疲于應對,進一步消耗了夏軍的有生力量和戰斗意志。
在夏軍因久攻不下丶樓車被狂風吹毀丶糧草不繼等原因撤退時,郭成與折可適等將領率一萬精銳騎兵長途奔襲,對夏軍的指揮部進行奇襲,擒獲西夏統帥阿埋丶妹勒等,俘虜三千馀兵民,繳獲牛羊不下十萬,給夏軍以沉重的打擊。
從平夏城這一戰的表現上來看,郭成不僅擅守,還擅戰,戰機把握得相當精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郭成,不,應該說郭家人,都是比較均衡的將領。他們不僅具有一定的軍事能力,搞內政也是把好手。
以郭家歷史上最有名的郭浩為例:
南宋初期,當時金州因為宋丶金丶偽齊丶軍賊的反覆爭奪,殘破疲敝,郭浩去了以后大搞內政,成效顯著。以至于后來別的部隊都向朝廷要錢,郭浩反而主動獻十萬緡以助戶部。朝廷自然高興,索性把洋丶房兩州也劃歸他指揮。
順便一提,郭成有三子(即:郭溱丶郭浩丶郭沔),長子郭溱早亡,次子郭浩和季子郭沔一直隨郭成從軍,這次也隨郭成來到了朝廷述職。
趙宋王朝目前在京畿丶河北地區的軍事情況是,不缺善戰之將,而是缺能將這兩團散沙凝聚起來的人,至少也得先把他們聚集起來,裝出能打仗的樣子。
從這一點上來看,郭成以及郭家將有可能比同一時期的王厚丶劉法丶種師道更適合來整頓京畿丶河北地區的軍事。
要知道,遼軍只要敢長驅直入,那麼多半就是孤軍深入,只要有一員善守之將布置好防線,守住幾座關鍵之城,然后堅壁戒嚴,收民清野,使遼軍攻不得前,退無所掠,等到遼軍師老而氣沮,宋軍不斷派兵出城襲擾,消耗遼軍的有生力量和戰斗意志,那時候,遼軍有可能就會大敗而歸。
這正是郭成所擅長的戰法。
而且,西軍現在急需穩住橫山這條重要防線,擋住迫切想要收復橫山地區的夏軍,趙俁也不能抽調西軍的大動脈。
再加上,郭成是趙俁的便宜老丈人,他當這個「國防部長」,有利趙俁穩住自己的皇位。
綜合考慮過后,趙俁最后才選定了郭成擔任太尉一職,并準備在真跟遼國開戰時,讓郭成統帥京畿地區和河北地區的軍隊與遼軍一戰。
對于趙俁的心思,郭家父子知道一些,但又不知道,趙俁和郭婷的婚姻在其中占有多大的比重。
換而言之,郭家父子不知道,趙俁如此重用郭成,是因為趙俁看重他們父子的能力,還是因為他們是親戚?
要是前者,那沒什麼好說的,即便趙俁不喜歡郭婷,也肯定會善待郭婷,以籠絡郭家父子為自己效命。
而要是后者,郭家父子這權力怎麼來的,就會怎麼失去,一旦趙俁沒看上郭婷,甚至是覺得郭成欺君,那麼郭家父子很快就會失去他們還沒捂熱和的權力,被打回原形。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不確定,今天一大早,有內侍來到郭家,通知郭成下午前去垂拱殿奏對,郭家父子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來。
年紀最小的郭沔,最沉不住氣,他很是擔心地問:「陛下該不會追究我父子的欺君之罪?」
郭成臉一板:「我父子對大宋忠心不二,何來欺君一說?」
郭沔心說,我姐那麼高,甚至比我都高,被你們送去當皇妃,不是欺君是甚麼?
郭浩在一旁說:「陛下必欲詢父親京畿丶河北軍事。切不可自亂陣腳,需鎮定以對。」
郭成覺得郭浩說得有道理,所以收拾妥當,進宮面圣。
郭成來到垂拱殿時,宰臣章惇丶蔡卞丶韓忠彥丶曾布丶蘇轍丶蔡京丶張商英丶李清臣丶蘇軾等人皆在。
最近被趙俁調到中央的改革派能臣呂惠卿和大名府都轉運使梁子美也在。
宰執大臣奏完事,趙俁就讓他們各忙各的去了。
接著,呂恵卿和梁子美又上前奏事。
這其中,呂恵卿花得時間最多,他將這些年在地方上的見聞,以及對改革的最新領悟事無巨細地跟趙俁說了一遍。
趙俁很乾脆地將呂恵卿提為中書侍郎,讓他成為了新的宰執。
輪到梁子美時,趙俁主要問的是河北地區的軍械丶糧食儲備問題。
等這些人奏完事,天都快黑了。
這時,殿中只剩郭成一人。
郭成心中一緊,但還是主動上前拜道:「臣郭成參見陛下。」
趙俁微笑:「你我并非外人,不必客氣。」
趙俁此言一出,郭成心下就是一松,看來陛下并無怪罪我之意?
趙俁直截了當地說出找郭成過來的原因:「朕問你,京畿丶河北兩地軍隊如何,可堪用?」
郭成一聽被郭浩猜中了,連忙將他們父子早就調查清楚了的京畿丶河北兩地的軍事部署情況事無巨細地稟報給趙俁。
經過郭成的講解,再結合趙俁從其他渠道知道的(主要是讓人查閱相關報備和奏章以及讓皇城司暗訪),趙俁對京畿和河北地區的軍事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趙宋王朝如今也面臨一個跟其它封建王朝末期相同的難題,那就是軍隊角色的轉換問題。
一個封建王朝一旦坐穩了江山之后,它的軍隊就勢必要轉換角色和功能,也就是要從一支野戰部隊變成國防軍和地方治安部隊。
趙宋王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宋丶遼兩國簽署了《澶淵之盟》,京畿和河北兩地幾乎無大仗可打了之后,當初為趙匡橫掃天下的京畿禁軍和一直與遼軍打個不相上下的河北禁軍,慢慢的就被分割成了一支一支的地方軍,實際上與廂軍和鄉軍區別已經不大了。
平時,這些軍隊各管各的地盤,打打治安戰,剿剿匪,這些勉強也能勝任。
可一旦要打國與國之間的大決戰,這些軍隊就必須臨時拼湊起來。
本來這些軍隊平時就嚴重缺乏合作和大規模的合成演練,它們的戰斗力就不高。
關鍵,現在很多支宋軍都是,在冊一萬人,能來集合的幾千人,能聽懂人話把隊伍排整齊的就剩幾百人了,而真正能拿起刀槍上前線打仗的就一百來人。
可笑吧?
但這就是現在的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的真實現狀,實際上,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已經不比廂軍和鄉軍強到哪去了,甚至真打起仗來,前者還不如后者。
最⊥新⊥小⊥說⊥在⊥⊥⊥首⊥發!
這已經不是趙俁給他們發足軍餉,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還有就是,作為主力軍的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被分散了,霸州一萬,雄州一萬,廣信軍一萬,信安軍五千…
這就使得趙宋王朝看似哪哪都有兵馬,卻又哪哪都不堪重用。
郭成斷言,以現在京畿和河北地區的軍事情況,絕對擋不住遼軍南下,一旦遼軍南下,可能數天之內就會越過黃河,兵臨城下。
郭成能跟趙俁說出這番話,趙俁就確定了,自己選郭成來當這個主將,并沒有選錯人,他至少知道問題出在哪,有什麼嚴重的后果,以及給出來了合理的應對方案。
——郭成的意思是,若是宋遼真開戰,要想防御遼軍,現在就必須調集軍隊,趕緊篩選出來兩三萬能戰的精兵,抓緊操練,不然,此仗絕對有敗無勝,同時做好一旦守不住趙俁就果斷撤去江南或者關中的預案。
趙俁不覺得郭成在危言聳聽。
經過李彥這些天派出探子摸排,趙俁得知,河北地區,也就幾座軍事重鎮能有三五千完整編制的河北禁軍,其它城池,包括一些比較重要的軍事城池,多則七八百人,少則兩三百人,而京畿地區的情況更遭,短時間內甚至都拉不出來五支超過一千人馬的軍隊。
有人可能不解,京畿禁軍加上河北禁軍,紙面的的兵力三十幾萬,算上廂軍丶鄉軍,將近七十萬,這麼多軍隊全都哪去了?
這主要是,趙宋王朝的徭役繁多,處處都用人。
就是,京畿丶河北地區和平的太久了,這兩個地區的軍隊,包括主力禁軍,已經全都不練兵了,他們被化整為零干雜活去了。像:維持當地治安,種糧食丶種菜,養家畜丶家禽丶捕魚,看林子,看墳場,修橋補路,治理黃河,大興土木,等等…
舉個例子:
就今天早上,趙俁收到河間知府曹表的奏章,他勸趙俁千萬不要跟遼國開戰。
曹表在奏章里說,河間府城里現在只有三千二百人,刨除看倉庫丶監獄等處的,以及必要的留守兵馬,朝廷要是調河間府的軍隊參戰,他只能抽掉出來一千九百人參戰。
至于少的那些人馬哪去了?
曹表在奏章里列得一清二楚。
簡單來說就是,除了服各項徭役,剩下的人全都維持治安去了。
——在這個時代,沒有警察系統,因此,地方治安,全都是靠軍隊來維護,因此,得把軍隊打散了,分配到各個村鎮丶街道和城市去維持治安。
要知道,河間府帳面上的總兵力可是有三萬。
但真到了要用的時候,竟然只能抽調出來一千九百人參戰,連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當然,這也是因為守方不可能全員參戰。
可即便如此,這能參戰的人馬也太少了。
關鍵,河間府不是個例。
這些天,趙俁收到了太多太多這樣的奏章,各地方守臣都在勸趙俁不要冒然開戰,甚至有人都說出來,戰之大宋必亡這樣不吉利的話。
這其實就是封建王朝的宿命,和平久了,軍隊就不能用了。
好在,趙宋王朝這些年一直在跟西夏開戰,這使得西北禁軍(也就是西軍)還是比較能打的。
要不然,趙宋王朝真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而現在,除了西軍,不論是京畿禁軍,還是河北禁軍,包括江南禁軍,這些年打得都只是一些小股土匪,或者小股農民起義軍什麼的,戰斗力可想而知。
樞密院已經給趙俁算過了,宋遼要是真開戰,短時間內,京畿和河北兩個地區,最多也就能集結七萬人馬,即紙面上的人馬的十分之一。
關鍵,湊出來的七萬人馬,立即就能拿起刀槍打仗的,可能也就七千,剩下的大多都只能當啦啦隊。
根據現有的情況,郭成給趙俁的建議是,繼續從各個地區向河北調集軍隊,同時傳下命令,不論哪里來的軍隊,都必須擺疏陣,對外至少虛報十倍,也就是虛張聲勢。
趙俁采納了郭成的建議。
在郭成告退前,趙俁升郭浩為闔門祗候,并夸郭婷賢良溫婉,他對郭成說:「愛卿生了個好女兒。」
郭成在心底大贊趙俁是圣君,為了安撫他們父子,連這麼違心的話都能說出口,而且看這意思,趙俁應該會寵愛郭婷。
郭成在心中發誓,就算不為了郭氏崛起,只是為了他的女兒在后宮過得好一點,他也要盡心竭力地為趙俁效力。
郭成走后,趙俁陷入了沉思:「這軍方有大問題啊,要軍餉的時候一個人不少,這要打仗了,卻又沒有軍隊,這要是沒有人搗鬼,才真的有鬼,嗯…不然,慢慢將京畿丶河北包括江南的禁軍精銳抽調出來組成新的禁軍,剩下的,直接搞個警察系統,把他們中堪用的變成警察,甩給地方,以此來解決冗軍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