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京畿巡察

  朝臣們紛至沓來,登門拜訪,趙顥強擠著笑臉招待,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夸他深明大義,夸他為大宋社稷舍小家,為大家,趙顥的笑容越來越僵硬。

  話都是好話,可趙顥總聽著不對味兒。

  怎么聽都像是在罵人。

  趙孝騫推行的方田均稅法,本就惹人恨,如今傳聞都說趙顥主動上交田產,他同樣也惹人恨,這些登門夸他的人夸得越狠,他就覺得人家罵得越臟。

  應付了大半天后,趙顥終于受不了了,下令閉門謝客,一個都不見。

  然后趙顥回了王府后院,在后院的一座假山下方指揮下人挖土搬磚,開始搞基建。

  書房的密室被敗家子發現了,趙顥很沒有安全感,于是決定火速轉移密室,在假山下方重新挖一個,把王府所有值錢的玩意兒全部轉移到新地方。

  雖說自己就一個兒子,將來王府所有的一切都要留給兒子,但…趙顥現在不愿給。

  天氣越來越寒冷,轉眼已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場大雪。

  鵝毛般的雪片簌簌而下,天地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開封府位于中原腹地,這里是一片平坦廣袤的平原,寒流入侵之下,城池沒有山脈遮擋,入冬后更覺寒冷刺骨。

  如此惡劣的天氣,趙孝騫為了體恤朝臣,下旨將三日一朝改為五日一朝。

  不過政事堂和監察府依舊繁忙,他們基本沒有休沐日,因為最近推行方田均稅法,頂著天下官員豪強的唾沫星子強硬執行的新政,遇到的阻礙自然也不小,政事堂和監察府最近幾日都快忙瘋了。

  方田均稅法,首先從京畿地區推行下去,然后慢慢輻射整個大宋。

  這是趙孝騫和政事堂商議后做出的決定。

  這也是最為穩妥的辦法,任何新政的施行,首先要小范圍地試一試,從中總結錯漏和經驗,然后再慢慢推廣。

  大宋的京畿地區仍然在中原腹地,屬于后世的河南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北少部分地區。

  政事堂只管將新政頒行到地方,然后處理地方呈報上來的各種事件,迅速做出批示。

  最忙的卻要數監察府了。

  監察府官員是要下放到各個地方,親眼監察地方官員執行新政的情況,然后現場做出處置。

  這么寒冷的天氣,冒著鵝毛大雪,離開汴京后在大雪覆蓋的直道上蹣跚而行,說來實在是辛苦。

  崎嶇泥濘的直道上,一輛馬車正在漫天大雪中艱難前行。

  馬車是普通的單轅單馬藍篷,周圍還跟著一支不到百人的騎隊,騎隊將士皆是汴京殿前司所屬,他們披戴鎧甲,低垂著頭,頂風冒雪而行。

  狹窄的馬車內,一名年輕的官員正端坐在內,車內生著一爐炭火,隨著馬車的搖晃,炭火明暗閃爍,但車內依然寒冷刺骨。

  官員的側面坐著一名穿著普通百姓衣裳的中年人,相比年輕官員瑟縮的模樣,中年人倒是沒那么冷,只是安靜地翻閱著一本泛黃的冊子。

  年輕官員名叫劉澤寧,是監察府新任的京畿東路巡察使。

  劉澤寧是紹圣二年的新科進士,高中進士后的這兩年,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在翰林院當編撰,負責修史。

  紹圣三年,劉澤寧在修本朝神宗實錄時,查閱起居郎的記錄,發現里面有一條清楚地記著,神宗撥錢二百一十四萬貫,充入內帑,購天下珍奇玉石以娛己。

  劉澤寧完整無缺地將這條記錄寫進了神宗實錄里,然而就是因為這條記錄捅破了天。

  很明顯,這條記錄對神宗的身后名聲是很不利的,這種行徑幾乎是昏君所為了。

  于是劉澤寧捅了馬蜂窩,將這條記錄寫進史書后,首先是政事堂宰相找他談話,然后是向太后召見,最后被趙煦親自召見,和顏悅色地問他能否把這條記錄刪去。

  劉澤寧高中進士時很年輕,才二十四歲,正是熱血沸騰滿腔正義的年紀,面對趙煦的請求,劉澤寧非常頭鐵,義正嚴詞地表示一字不改。

  幸好趙煦算是個比較仁厚的帝王,對臣子甚是尊重,性格沒那么強勢,見劉澤寧梗著脖子語氣堅定地表示不改,趙煦也拿他沒辦法,最后此事作罷,劉澤寧寫進史書里的這一條,最后果然也沒改。

  不過此事過后,劉澤寧的仕途大受影響,原本有著大好前程的他被邊緣化了,史書不讓他修了,把他扔進了昭文館當校書郎,相當于讓他當了個圖書館管理員,啥權力都沒有。

  如果沒有意外的好運的話,劉澤寧這輩子的仕途大約便到此為止了。

  幸好劉澤寧的運氣不差。

  今年靖康元年,朝廷新設監察府,府院擴編,監察左丞李清臣親自找到了劉澤寧,一番相談后,李清臣請劉澤寧入監察府任職。

  于是劉澤寧便從校書郎調任為監察官員,而且直接升為正五品京畿東路巡察使,負責監察京畿東路諸州府縣官員,風聞言聽,有直奏官家之權。

  想當監察官員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人選任用方面,監察府從汴京數千名官員里挑選,優選之人先看人品和官聲,再考察性格,最后還要接受監察府各種明里暗里的考驗。

  幸好劉澤寧品行過硬,監察府對他的一系列考驗他都挺過來了。

  其中最艱難的莫過于權力,錢財和美色的考驗,據說考驗的內容是皇城司的人出的題,他們會在自己放松心情,毫無戒備的情況下,猝不及防地開始。

  比如有人突然找到他的家里,悄悄在他家前堂堆滿了錢財,然后告訴他,只要將來當上監察官員后,對某人行個方便,甚至都不需要他擔任何風險,這堆積如山的錢財便完全屬于他了。

  比如友人邀他進青樓,酒至半酣之時,絕色傾城的花魁娘子附在他耳邊,軟語溫香地懇求他幫忙給某某官署打個招呼,撈個人出來等等。

  劉澤寧不是圣人,但他有自己堅守的底線,而且為人非常正直,不然當初趙煦請他修改史書,他也不會斷然拒絕。

  皇帝的面子他都可以不給,別的誘惑自然很難讓他妥協。

  所以劉澤寧安然通過了監察府的考察,直到最后李清臣含笑告訴他,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監察府針對他設下的關卡,其中任何一道關卡里,但凡他猶豫了,答應了,那么他這輩子都不可能進監察府。

  劉澤寧知道后恍然大悟,然后不覺冷汗潸潸。

  李清臣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如果劉澤寧沒抗住這些誘惑,那么他這輩子不僅進不了監察府,就連他如今的校書郎官職恐怕也保不住。

  或許只能當個末品的寄祿官,一輩子守著那點餓不死的微薄俸祿庸碌終生。

  支撐他通過這些猝不及防考驗的,是他個人多年未變的正直人品。

  而這,便是監察府選人的關鍵條件。

  劉澤寧通過考驗后,監察府首官韓忠彥親自簽下任命文書,將他任為京畿東路巡察使,從此以后,劉澤寧便成為正式的監察官員。

  不過劉澤寧很清楚,哪怕是進了監察府,他也不能高枕無憂。

  監察府對屬下官員的考驗,是終生制的。

  也就是說,沒準哪天突然又有考驗來了,這種考驗讓人分辨不清真假,而且一環套一環,除非人品真的過硬,不然品行不端,性格不堅定的監察官員很難通過。

  此刻的劉澤寧坐在搖晃的馬車里,他瑟縮著肩膀,雙手都快插進面前的炭爐里了。

  旁邊的中年人倒是沒那么怕冷,看著劉澤寧的模樣,中年人呵呵一笑。

  “讀書人真是…你們除了讀書,難道平日不熬練一下身體的嗎?身子這么弱,別到時候差事沒辦成,人卻活活凍死了。”

  劉澤寧一滯,抬頭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

  這個說話不好聽,沒遮攔的中年人,跟他不是一個系統,人家是皇城司屬官,名叫“趙信”。

  據說這位趙信當年跟隨過官家,在宋遼交戰那兩年里,趙信也曾為官家立過不少功勞。

  后來官家登基,封賞天下,趙信原本應該晉升調任的,可這家伙不知是不是腦子進了水,聽甄慶說要把他調出皇城司,也許要去地方上當個知縣,趙信急得跳了起來。

  人在皇城司正堂房梁上懸了繩子,氣急敗壞地威脅甄慶,若要把他趕出皇城司,他就死給甄慶看。

  明明當知縣是個肥差,論品階的話,比趙信如今在皇城司的品階高了兩級,怎么說都不算虧待他,偏偏趙信死活不答應。

  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確實有了感情,死活舍不得離開。

  趙信寧愿放棄這數十年難遇一次的升官機會,也不愿離開皇城司,甄慶拿他沒辦法,想到趙信曾經跟隨官家,甄慶便將此事上奏趙孝騫。

  趙孝騫聽后不置可否,趙信畢竟是當年的老部下,人家死活不愿離開皇城司,趙孝騫還是要尊重他的意愿。

  于是趙孝騫特意下旨,趙信留在皇城司,仍舊當他的勾押官。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世子穩重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