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論趙基怎么想,暑氣消退,秋收之前全軍就會按計劃再次集結。
趙基是到了人臣頂峰封無可封,可廣大的有功吏士還有長遠的仕途要走。
如果朝廷不能也不愿封賞,那他們就找一個能封賞的人!
其實朝廷除了給些虛名外,其他的真給不了。
一切的物質獎賞包括土地之類,落實的時候還需要趙基這里進行付出。
官位也是一樣的,朝廷封你一個冀州或荊州、益州的郡縣長吏職務,你去赴任也不會有好下場。
所以物質、官爵的最終落實,只能由趙基這里承擔。
呂布出走前,朝廷也是可以將有功之士安置在兗豫二州做郡守或縣令長,可這樣的話,呂布還怎么維系部伍的凝聚力?
封賞有功吏士需要趙基進行配合與付出,所以不給趙基一個王公爵位,那趙基憑什么配合?
秋收之前的大動員,事關每一個有功之士的利益。
因此動員的積極性很高,任何人擋在這十萬吏士組成的滾滾洪流面前,都將被踐踏成齏粉。
經過趙彥的開解后,趙基已經毫無負擔,從晉陽起航,順汾水而下,返回自己的封國平陽。
平陽,才是七月底大軍動員的集結地。
重修之后的堯帝廟內,趙基一身褐黃衣袍,頭戴冠冕,引著隨行文武向堯帝牌位、塑像施禮長拜。
祭拜完畢,趙基走出清涼的堯帝廟,立在廊下臺階之上,展目遠眺,忽然看到五只長羽野雉從廟宇外的松柏林間飛起,撲扇翅膀騰空而去,向著各個方向逃遁。
幕府長史張纮可能也近視了,指著四散飛走的長羽野雉激動、又疑惑問左右:“那可是鳳凰?”
眾人面面相覷,督糧從事孫資立刻回答,語氣肯定:“是鳳凰,大司馬祭拜堯帝,故棲此間耳!”
“大吉啊!”
張纮激動感慨,引的趙基側目,這家伙雙臂展開懷抱虛空,左右張望似乎想要迎鳳凰吉兆入懷:“大吉啊!”
其他人也將信將疑起來,一些人也變得激動起來。
反倒是趙基看著這些人表演,始終神情平靜,微微向后仰身側頭問高陽龍:“誰干的?”
高陽龍已經取代關尚,成為趙基的親兵都尉。
高陽龍略猶豫,還是回答:“是國相。”
平陽國相,毌丘興。
不見趙基有什么明確態度,高陽龍又低聲說:“他送來的,說這是平陽國民的民心。”
身為平陽國相,毌丘興有義務、有責任推搡著侯國君主趙基,這也是每一個平陽侯國吏民的責任,他們可以理直氣壯襄助、推動自家國君代漢。
趙基只是點點頭,定睛去看臺階人群里的毌丘興,毌丘興仿佛沒有察覺他的目光,與周圍人沉浸在驚喜之中。
鳳凰現于平陽的消息不脛而走,隨著趙基離開平陽北部的堯帝廟,聞訊而來的吏民紛紛祭拜堯帝廟,瞻仰沐浴鳳凰的吉兆恩澤。
夜間,皇后行宮莊園。
三十幾名少年虎賁郎已徹查莊園各處,隨后當值于各處門口。
正廳之內,皇后伏壽焚香做宴。
宴席并不豐盛,擺在趙基桌案上的只有羊、鵝、魚三種肉食,與其他時令果蔬菜品而已。
皇長子劉馮也在宴席之上,坐在一個半包裹的低矮嬰兒椅內。
可能是太多陌生人闖入,他的乳娘情緒驚恐,所以感情敏感的劉馮哭嚎掙扎。
然而大殿之內,宮女有序上菜,并沒有因為他的哭聲而停止。
而殿內一側,趙基帶來的一班鼓吹正吹響羌笛,語調悠揚,似乎能壓制皇子劉馮的哭聲。
隨著樂器與樂曲的變化,劉馮哭累了,也不再掙扎什么,就那么仰躺在嬰兒椅內陷入睡眠。
上菜的宮女們退去后,趙基端起一杯酒,舉向伏壽:“謹以此杯,賀征胡之勝。”
“大司馬請。”
伏壽也舉杯,她聲音清朗,威勢不弱于趙基,也不怕吵醒劉馮。
兩人飲酒后,伏壽才開口:“孤甚是疑惑,大司馬取得膚施大捷陣斬鮮卑國主后,何不見好就收?孤雖不知軍事,但也知道以累戰之疲軍出征塞外數千里,稍有不慎便是全軍覆沒。孤若是大司馬,就該收復三郡,觀朝廷動靜而再動。”
聞言,趙基為自己斟酒,看著暗紅色葡萄酒液,回憶當時的戰況,仿佛眼前倒入杯中的是血液,還能聞到血腥氣味。
認真想了想,趙基回答:“我視邊郡為自家田園,既然戰機浮現,我自然要爭取一戰破諸胡,使邊郡百年太平的機會。至于朝廷,我縱然兵敗,朝廷高興還來不及,又怎么會來害我?”
不怕打敗仗,這才是趙基敢全力押注的根本原因。
至于勝利,當時身在戰局之中,能打就打,雪球都已經滾起來了,急踩剎車的話,最難受的肯定是己方。
面對趙基的回答,伏壽長嘆一口氣:“與大司馬相識不過三載,難道漢室氣數將盡?”
“皇后,漢室若是三興,天下百姓貴戚豈不是世世代代淪為劉氏臣仆?”
趙基所問,令伏壽感到莫名其妙:“這有何不可?天命所在,天下安寧,遠離災亂,臣民安樂,這又有什么不好的?”
“自然不可,人當與天地相爭。若是誠服于劉氏一族,百姓英杰世代為奴做婢,如何能頂天立地,開辟嶄新的世界?”
趙基說著舉杯:“皇后居于平陽,不曾勾連作亂,我甚是歡喜,這杯敬皇后。”
伏壽聽不懂什么頂天立地,現在卻聽出了別的,皺眉凝視:“大司馬要送奴回許都?”
“有這個想法,不僅是皇后,連著這位皇長子劉馮,以及我這左仆射、大司馬、并州牧、平陽侯印,也將一并送交許都。”
趙基語氣平靜,可伏壽已陷入驚慌情緒。
別看皇帝與國丈中書令伏完在許都配合的極好,如果伏壽真被趙基送回去,那伏氏一族就完了。
伏壽深呼吸幾次,平復心緒后,詢問:“大司馬無意禪讓,難道要行革命之事?”
禪讓有禪讓的好處,伏壽此刻絲毫不覺得驚奇,她知道自己把握不住趙基的思路、志趣,只是沒想到趙基這么決絕,要跟朝廷全面切割。
這也讓她覺得這是在恐嚇自己,可她賭不起。
“看來皇后也聽過,想來皇帝也知道。”
趙基見她不肯捉杯,就說:“我就知道鐘繇不是老實人,其實那日兵諫倉促,我只有維新戰旗,并無革命戰旗。所謂的維新不成,便行革命,不過是借鐘繇之口威嚇公卿。顯然,公卿俱是無膽之輩。”
伏壽聞言舉杯,勉強做笑:“那大司馬眼中,妾身可是有膽之輩?”
“剖開胸腹,自然知道有膽無膽。”
趙基再次舉杯,這時候伏壽斜眼去看邊上一同作陪的趙貴人、宋美人,兩人會意,起身與劉馮的乳娘一起抱著劉馮離去。
趙貴人離去時多看了趙基幾眼,宋美人步伐散亂,她是真的怕回到許都。
這段時間她吃喝不愁生活殷實,她是真的不想去許都送死;就算皇帝不殺她,就現在的形勢,許都那邊想來也不會有什么穩定的生活。
殿內空闊時,伏壽放低語氣:“妾知是大司馬扶朝廷于危難之際,是陛下與朝廷虧欠大司馬。可大司馬奉還官印,如何號令群下?妾知大司馬強銳,麾下皆虎狼驍將,可若其中懷有異心者與朝廷聯合,叛亂于陣前、腹心之地,大司馬何以兼顧?”
“那你有什么好建議?”
伏壽回答:“封公,賜九錫,建宗廟立社稷,以雍涼并幽四州為封國,領太師、大都督、尚書令、司隸校尉。”
伏壽遲疑片刻,才舉起酒杯:“天下群雄猝難集合,大司馬要給他們一些時間。”
“也可,請皇后稱我為趙太師。”
趙基也舉杯示意,兩人對視,氣氛漸漸發生變化,趙基又說:“陛下已被劉玄德挾持,如今唯有皇后監國才可穩定群臣。皇后若肯封賞,我與四州吏士,自此奉皇后詔令。”
伏壽愕然,喜悅情緒滋生,只要不去許都,那什么都可以答應。
當即飲酒,她舉玉壺斟酒,起身來到趙基桌案前斟酒,顫聲詢問:“監國?”
“陛下被奸臣劫持,皇子又年幼,如此社稷動蕩之際,唯有皇后監國才可穩定人心。”
趙基說著,抬手抓住她的手:“平陽寒酸,還請皇后稍后移駕晉陽。”
伏壽抽手卻抽不出,急聲:“還請大司馬自重。”
“錯了,我是皇后所封的趙太師。”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