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鼠谷中,汾水多有險灘。
船隊進一步分化,次第而進。
進入雀鼠谷流域后,趙基也下船,與義從部隊匯合。
他不擅長水戰,虎步軍更沒水戰經驗,近半軍士不適應這樣長距離航行。
又都是運船為主,甲板之上缺乏足夠的射擊空間。
好在船高于兩岸,具有射擊高度優勢,乘船的虎步軍具有自保的力量。
可趙基顧慮太原人在汾水上游設立火船…沒辦法,他對這些家伙很難維持信任。
萬一消息走漏,或者太原人發癲,趙基可不想去賭自己的游泳技能。
現在的匈奴單于王庭在茲氏縣,位于太原西南,汾水西岸。
為避免遭遇匈奴單于呼廚泉的伏擊,趙基督率的三百虎賁、一千義從騎士走的是汾水東岸的韓信嶺馳道。
高祖白登之圍撤軍經過這里時,韓信首級被送到這里。
于是就在馳道附近的山嶺中尋一處風水好的,安葬了韓信首級。
就這樣水陸并進的方式,順利走出雀鼠谷。
雀鼠谷北端,東岸是介休縣。
張楊已入駐介休縣,趙基督率騎兵出雀鼠谷時,就見西岸匈奴帳篷前后相連。
張楊率三百余騎來迎接他,指著對岸說:“單于呼廚泉已遣使與我說了,他們來這里是為迎奉天子,別無他意。”
趙基瞇眼審視對岸,隱約可見一座營寨,握馬鞭指過去:“那是呼廚泉大營?”
“不是,是使匈奴中郎將王柔的大營,有太原兵兩千余人,匈奴義從千余騎。”
張楊展臂指著更北一些:“單于本陣更北一些,距離此處大約三十里。”
“這是在給天子、你我示威啊。”
趙基說著,從馬具上取出孫資派人送來的信,遞給張楊:“王柔派王凌送信,要出二十萬石軍糧。他的意思是我們拿了軍糧,太原人招待天子半月,就讓我們走人。”
張楊接過帛書翻閱:“沒有其他?”
“沒有美人,沒有寶馬,也沒有黃金。”
趙基笑著看張楊:“他們眼中,或許我這個人不值得費美人、錢財,僅僅糧食就能收買我。王柔這家伙,看我真準。張將軍呢?”
“也是二十萬石,說是張某若能勸趙侯半月內退兵,另給張某三萬石粟米,另有黃金、寶馬,也舍不得美人。”
張楊嘴上這樣說著,具體承諾給他的回報也就他自己清楚。
他將帛書還給趙基,神情嚴肅起來,就說:“據我偵查,西岸匈奴不下五千余騎,算上王柔所督以及各縣宗賊,不下兩萬步騎。”
趙基則認真觀察對岸,可能是絳邑之戰的消息傳了過來,對岸放牧的匈奴人比較認真,都是小群覓食,沒有偷懶散養。
觀察片刻,趙基一笑:“如果打仗只是比拼人數,那還要你我這樣的將軍做什么?若有爭執,兩軍對壘,投票比拼人數多寡即可。”
“王柔企圖這樣將你我嚇住,從一開始,他就輸了。”
趙基扭頭看張楊側臉:“張將軍,可能約呼廚泉見一面?不要驚動其他人,天子抵達中都,設大宴之前,我要見一見呼廚泉。”
張楊皺眉:“這不難,我擔憂呼廚泉出賣我等。他與王柔聯姻,我懷疑其兄于夫羅身死,乃王柔主謀。”
張楊圓臉上一雙不大的眼睛瞇著:“以我對呼廚泉的了解,他絕不會為死人復仇。沒了王柔與太原人支持,他難以壓制屠各匈奴,又何來的底氣與你我開戰?”
“既然如此,那就不見他了。”
趙基說罷不再言語,只是觀察對岸游牧的匈奴牧民,雀鼠谷出口附近不適合耕種。
有山有水,草木旺盛,的確是牧馬的好地方。
搞陰謀,核心人物越少越好。
失敗的話,也能重創太原人,奉天子以討不臣…真的很舒爽。
罪名都是現成的,使匈奴中郎將王柔目無天子,刻意放縱匈奴截斷道路,這就是大不敬,與謀反作亂沒區別。
與這個大不敬比起來,那些讓趙基憤怒的走私、人口貿易之類,其實反而是小罪。按著趙基最初組織的罪名,殺宗賊首領即可,若是牽連子弟、家屬身上,就過于兇殘。
而用大不敬之罪,三族男丁盡數斬首,都是合乎情理的。
天大、地大,王亦大。
這給了趙基一種恍如隔世的荒謬感,叛國不一定死,羞辱君父一定會死的很慘烈。
張楊不時觀察趙基的側臉,他不清楚趙基在想什么。
此刻的張楊,多少有些緊張。
對太原人下手,本身就很刺激,尤其是對云中四郡出身的他來說,有一種反客為主的成就感。
當年三路大軍討伐鮮卑全軍覆沒,于夫羅之父羌渠單于率萬余匈奴義從參戰,重傷逃離戰場,自此威勢大損。
國內動蕩,老單于病死之時,于夫羅又帶著匈奴義從協助漢室鎮壓黃巾。
于是屠各匈奴擁護其他王族繼位單于,這個單于死后,在外流浪近十年的于夫羅才得以返回匈奴部族中,繼位單于。
自那場大敗之后,邊軍精騎大損,鮮卑人大規模報復,云中各郡吏民、屯軍只能內遷。
云中四郡許多人就安置在太原郡北部,以及代郡、雁門。
這些人多安排在山野地區,依舊充當邊郡的肉盾,與本地豪強沖突頗多。
嚴格算起來,這應該是第一次人口南遷引發的土客矛盾,不想被吃掉的內遷邊民,幾乎維持著一種軍事化的生活方式。
邊民中又混合匈奴、鮮卑或羌人,整個就是民族大熔爐。
使得這些邊民的對外身份多變,可能是雜胡,也能是漢豪強,也能是盜匪。
張楊、呂布,就出自這個內遷的邊民群體。
配合趙基全殲太原宗賊,那邊民群體立刻就能扶搖直上,成為協助朝廷控制太原的可靠力量。
至于太原人…張楊沒有一點好感。
太原人幾乎代表了整個并州!
并州各郡受過的苦難,與太原無關,太原人高高在上,名門望族扎堆出現。
或許在其他地方,張楊遇到太原人,還能敘述鄉情,結為鄉黨,平日多走動,相互提攜、幫助,抱團生活。
可若目光局限在太原一隅,那死掉的太原郡望,才是張楊的好鄉黨。
張楊駐望對岸,眉目不善。
就匈奴現在的狀況,只要弄死王柔,呼廚泉有幾個膽量開戰?
王柔找來這么多匈奴人,或許可以嚇住天子,驚嚇公卿百官,也能糊弄不怎么洞悉匈奴內情的趙基。
可絕對騙不了張楊,他很清楚呼廚泉有多么的虛弱。
不能說是王柔的傀儡,起碼也是王柔、屠各匈奴一起認同的傀儡。
兩人駐馬觀察對岸之際,薛洪驅馬靠近,距離七八步拱手:“明公,酒宴已安排妥當。”
張楊立刻眉目和善起來,扭頭笑問趙基:“趙侯怎么看?”
“不宜飲酒,吃些便飯即可。”
趙基說出自己底線,扭頭去看南邊,虎賁騎士、義從騎士斷斷續續驅馬而來,很多人就近下馬歇息,放縱馬匹覓食。
太原的水土植被,比平陽、絳邑還要好一些。
之前兩場旱情、蝗災,出乎意料,對太原的影響都比較小。
尤其是中都九縣,圍繞九澤而建,汾水灌溉之下,不僅是旱情得到舒緩,就連飛蝗也不像河東那么兇猛。
至于皇帝、虎步軍、河東騎士的船隊,還在雀鼠谷中緩慢推進。
許多險灘就比較費時間,大概午后才能出谷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