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5章 埋伏一手

  雒都,公卿們再次匯聚一堂。

  月光之下,顯然都沒有好心情,都垮著臉。

  原本派韓融去河東邀請趙彥上雒,入朝輔政。

  結果韓融倒好,被趙彥說服,反倒來信督促侍中種輯去安邑一起議政,參與主持門下省政務。

  韓融是個敦厚長者,董卓派了一大波公卿去勸降關東群雄,就韓融保住了命。

  朝廷東遷,百官、宮人被擄,又是韓融出面去跟李傕談判、討要。

  人情是韓融跟李傕欠的,好話也是韓融跟李傕說的。

  結果呢,朝廷才吃飽幾天飯,見李傕、郭汜打不動了,就喊打喊殺的。

  其他人也就算了,韓融偏偏是個腐儒,是個經書腌入味的人。

  老好人也是要面子的,索性就留在趙彥那里,畢竟留在那里,才能想辦法還李傕的人情。

  敦厚長者自有敦厚長者立世的原則,原來是沒機會,被楊琦這些人耍的團團轉。

  現在趙彥向他開出了入伙申請,韓融欣然接受。

  于是乎,趙基的軍令送到雒都,公卿們立刻就坐不住了。

  不采取行動,趙基若調頭返回雒都,肯定要收拾他們。

  典廄公卿、籍田公卿這種事情,根本隱瞞不了多久。

  而新入朝的陳紀,更是惶恐,感覺自己在劫難逃。

  前腳逼死汝南人張喜,潁川人韓融跑路…韓融是誰,潁川四長之一的韓韶之子。

  陳紀是誰,是潁川四長之一的陳寔長子。

  論風頭,陳紀這些年雖然在野,可名聲絲毫不亞韓融。

  韓融都找機會跑了,他難道留著等趙基上門敲腿?

  鐘繇又是誰,是潁川四長之一的鐘皓的曾孫…鐘離眜的后人比較長壽,也比較能生育,鐘皓生前,鐘繇就出生了。

  長子長孫之子,生育的快一些,就形成了這種奇怪的局面。

  潁川四長之首是荀淑,他有八個兒子,號稱荀氏八龍;

  從年紀上來說,鐘皓是潁川四長之次,荀淑、鐘皓是一輩人,陳寔、韓韶是一輩人。

  至于荀攸,則是荀淑侄子一脈,不入荀氏八龍。

  雖說荀攸的祖父荀曇荀元智官至廣陵郡守,其兄弟荀昱官至沛相卻因黨錮而死…論成就,比八龍中的大部分人高,可沒辦法,人家八龍是親兄弟,組團出道。

  荀昱被殺后,荀曇的仕途也就完蛋了,也是郁郁早亡,他的兒子也早亡。

  這就使得荀攸十分早熟,淪為了家族旁支。

  堂兄荀昱之死,也嚇住了荀彧的老爹,于是就跟同鄉中常侍唐衡訂親,給荀彧訂婚唐衡的女兒。

  宦官有子女也是正常的,仕途緊張,許多寒門、豪強子弟根本走不了正常的仕途,又很想當官庇護宗族,這該怎么辦?

  只好引刀成一快,往往都是成家留下子女,切一刀入宮,效仿司馬公舊事。

  所以士人與閹黨的斗爭,本質上就是圍繞皇權的內斗。

  對唐衡來說,出仕競爭不過你荀氏八龍,但他敢切自己一刀;又逼著荀家訂親,算是給家族找了個新出路。

  荀氏家族與中常侍訂親,袁氏家族中更是出了個中常侍。

  所以也就別指望荀氏家族能有什么剛烈門風,荀攸這一脈夠硬,結果祖父、叔祖父并列郡守、國相,一前一后死去。

  荀攸早熟、多謀的背后,是陰郁、敏感、黑化的童年。

  事情發展到眼前這一步,荀氏八龍這邊,最出名的荀彧效力于曹操,荀彧的兄弟荀諶效力于袁紹,從袁術身邊挖出一個假死、易名的荀氏八龍子孫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想要拉攏汝穎之士,韓融跑了的情況下,只能從陳紀、荀攸身上費心思。

  荀攸的履歷很好看,是大將軍何進征辟的黃門侍郎,曾參與了謀刺董卓并被下獄,是經過董卓考驗的忠烈良臣。有外放任城國相、蜀郡郡守的資歷,雖然沒有就任,但拜官程序都走過了,這兩個履歷自然沒問題。

  三十九歲的荀攸,征拜九卿,也不算突兀…可就是缺少必要的侍中履歷。

  趙氏新政下,侍中才是國家樞要,反而不方便給荀攸,直接征拜九卿,倒也算是合適。

  就這樣,月色之下,一幫人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安置荀攸位置。

  把荀攸安置妥當了,潁川戰場就好解決了。

  潁川都解決了,汝南還遠么?

  與大將軍陳王接壤后,也就可以遙控陳國的軍隊參與圍剿曹操。

  或許,還有機會困住趙基,迫使趙彥、趙基一起入朝輔政。

  經歷這半年的動蕩后,把趙彥、趙基留在桌子上一起執政,對所有人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

  趙彥證明了他掌控全局的能力,趙基也證明了統兵征戰的能力。

  他們有資格位列公卿,與眾人同掌朝政,同享中興漢室的榮耀。

  就這樣,半夜議論后,做出決議:征拜蜀郡郡守荀攸為將作大匠,從最低級的卿位開始做起。

  來不及休息,又立刻通知董承、淳于瓊、荊州軍中郎將鄧濟,下達全軍東征曹賊,就食于敵的作戰計劃。

  為了壓制異論,也宣告各軍,這次依舊是天子親征,將與常勝的侍中趙將軍合兵于酸棗后,聯軍進討曹賊于陳留。

  要么立刻起兵配合趙侍中討伐曹賊,要么趙侍中先來討伐你們…你們自己選。

  公卿們將選擇題拋給這些將領后,才來勸皇帝再次親征。

  他們有信心勸動皇帝,皇帝也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對御駕親征一事很有興趣。

  就在趙基脅迫之下,公卿主動配合出兵之際,曹操最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

  趙基渡河的次日,已進駐滎陽,做戰前休整,等待斥候偵查四方。

  這種時刻,曹純被斥候綁來了。

  曹純今年二十六歲,他十四歲時喪父,就與曹仁分家。

  曹仁帶人去了江淮創業,黑白通吃;產業多數留給曹純,孝期結束后,曹純十八歲時拜為黃門侍郎,就這仕途,領先趙彥二十五年。

  相較于動不動就殺人搞事情的曹操,曹純更受朝廷各方的喜歡。

  趙基很意外,審視曹純,曹純身高七尺有余,中人身形,除了皮膚比較好外,五官平庸,還不如韓述面容硬朗。

  而曹純就比較狼狽了,雙手反剪被皮索綁著,也抬頭觀察趙基:“閣下可是侍中、平陽趙侯?”

  “是我。”

  趙基擺手示意,一個衛士走到曹純身后,將皮索解開。

  曹純揉了揉手腕,拱手:“罪臣曹純,見過趙侍中。”

  “我很疑惑,你怎么會在這里?”

  趙基端起水杯飲一口,瞇眼沉吟:“可是奉曹操之命,入朝行間?前番丁沖謀刺,又有桓典刻意挑撥矛盾…如此說來,桓典的腿傷應該是好了。”

  “不敢。”

  曹純又拜,扭頭看一名衛士:“罪臣入朝,是為謝罪,祈求朝廷饒恕家兄。”

  這衛士手里捧著一口劍,衛士疑惑看趙基,見趙基點頭,就將這口佩劍還給曹純。

  曹純解開劍鞘銅環,從劍鞘底部取出一封帛書,雙手捧著:“這是家兄血書,伏望侍中公明鑒,寬恕家兄。”

  張瓚上前接住帛書,轉手遞給趙基。

  趙基翻閱這份暗紅血書,鬼知道曹仁拿什么東西寫的。

  好在大量公文閱讀、熏陶下,他一眼就能解讀這份血書,就看左右說:“血書斑駁,還是墨書工整,易于辨認。”

  沒人答話,趙基抓起血書晃了晃:“我還是懷疑你以進獻血書之名,行奸細之實。這關系全軍成敗,恕我不能相信,我還要深入調查。”

  趙基扭頭看張瓚:“取筆墨給他。”

  又看曹純:“為你兄長寫一份勸降信,要寫他能看明白的降書。我能向你保證,他若有功于朝,自會免除死罪,良才授用。至于足下,就先去晉陽吧,那里有適合你做的工作。”

  “喏。”

  曹純拱手長拜,直接入朝當官…他也受不了這么劇烈的轉折。

  很快,曹純寫了一份五百余字的帛書,用來勸降曹仁。

  趙基檢查勸降書時,就問:“你是來見我的,還是要入朝拜謁桓典?”

  曹純不語,趙基扭頭問抓曹純的斥候隊長:“可有逃亡、抵抗舉動?”

  “有,我等馬快,擒捕了此人與騎從護衛。”

  趙基聞言,又看曹純:“如此看來,足下是曹操死間,奉命入朝勾連桓典,只是不巧被我軍斥候擒獲,這才矯言欺我,以乞降之名,想從我這里脫身。”

  曹純依舊無語,只是看趙基手里的勸降帛書。

  趙基扭頭看韓述:“派得力人手入朝,命朝廷徹查桓典勾結曹賊之罪狀。讓他們快些查,我等得了,軍情等不了。”

  韓述一本正經拱手:“喏。”

  見趙基乘機發作只是要搞桓典,曹純也安心不少。

  他能做的已經做了,剩下的事情,已經管不了了。

  其他人,包括他自己,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至于更長遠的事情,已經不是曹純可以展望、應對。

  看著曹純被帶下去,趙基將血書、勸降書捏在一起,怔怔望著。

  很多事情,提前埋伏一手,能省去未來很多麻煩。

  比如眼前,就有機會。

  雖然有些不道德,可不道德,總比死幾百、幾千士兵好。

  曹操,還真不能死。

  國賊這種東西,總得有人來當。

  曹操不當,難道自己來當?

  請:m.badaoge.org

哎呦文學網    虎賁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