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7章 進度喜人

  拉吉很喜歡朱胡區,尤其是這里的海灘。

  他不介意整個下午都坐在日沙酒店的泳池邊消磨時間,何況伏特加和雞肉三明治無需他自個兒掏錢。

  他倒并非蹭吃蹭喝,拉吉靠販賣他人的故事償還酒資飯錢,還大大有余。

  正如他的好友希夫.庫爾馬形容的,拉吉是“打拼者的上帝”。

  《銀幕》雜志專欄作家的身份,給了他在寶萊塢通行無阻的權力。

  他是兩個世界之間的信差,是連通上流和下等孟買的導管。

  光以外貌評判,拉吉非但算不上氣宇軒昂,且顯得粗鄙和猥瑣。

  他留著絡腮胡,從不認真扣好襯衣紐扣,像個邋遢的走私犯不說,一副斗雞眼也很不討人喜歡。

  他看著你時,你卻不知他在看哪里。

  但拉吉的文筆一流,所謂人不可貌相,他的專欄文章竟好似一篇篇講道,充滿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觀。

  希夫.庫爾馬帶著羅恩他們找到他時,拉吉正和服務生聊的熱火朝天。

  “拉吉,你又在騙別人的故事。”希夫坐過去,不客氣的為自己倒了一杯酒。

  “怎么能說是騙呢?”拉吉指著剛剛離開的服務生,“那人有一肚子的故事,隨時等著向人傾訴。”

  “那你聽到了什么?”

  “一個追夢者的失敗宣言,但和他境遇相仿的人,在孟買又何止千百。”

  “你話多的都快能寫一篇報道了,給你介紹兩個朋友。”

  希夫想要介紹羅恩和瑪麗,但拉吉卻主動站起來打招呼。

  “蘇爾醫生,久聞大名。瑪麗小姐,寶萊塢第一家外國人經紀公司。”

  “你好。”羅恩和瑪麗分別與他握手。

  幾人坐下,在征得羅恩的同意后,希夫把劇本遞給拉吉。

  “你看看這個。”

  “噢,宗教片。”

  拉吉對低成本電影以及拍攝電影的首陀羅和賤民階層了如指掌,翻開他手邊的《銀幕》雜志,低成本電影的宣傳彩頁隨處可見。

  是的,通常拍成人電影的,都是賤民階層。宗教片稍微好一點,但拉吉依舊吃驚羅恩會投身這門事業。

  “劇本沒問題,北印和中印地區的人會喜歡,在那里這種片子往往比大片更賣座。

  不過蘇爾先生,以您的身份,完全可以去投資那些大片。”

  “我剛剛入行,”羅恩聳聳肩,“而且低成本電影控制起來更方便。”

  拉吉了然,這一點確實。投資大片的話,羅恩只能算是個參股者,對電影拍攝沒有任何決策權。

  但真實的情況是羅恩沒那么多錢糟蹋,瑪麗她們早就研究過了。

  在寶萊塢拍攝一部大片,最低四千萬盧比起步,超級大片甚至超過一億盧比。

  中等成本電影的投資規模也在三千萬左右,低于一千萬盧比,都算低成本電影。

  羅恩哪來那么多錢去投資大片,不掏個一兩千萬盧比,都上不了桌。

  “你們有多少預算?”拉吉問。

  “三百萬盧比。”

  “拍攝地點呢?”

  “北方邦。”

  “如果是這樣的話,勉強夠了。”拉吉經驗豐富,他已經在腦子里計算了一遍開銷。

  “所以關于男主演,您有什么推薦?”希夫語氣帶著尊敬。

  他和拉吉的關系很復雜,后者是他的伯樂,稱得上是亦師亦友。

  希夫最開始也是一個來孟買的打拼者,是拉吉資助他上了大學。

  畢業后希夫先是做制片助理,隨即入了導演一行。

  “寶萊塢最不缺的就是男主演,不管什么價位,都有成百上千人在等著。”拉吉和無數寶萊塢的打拼者打過交道。

  “我們的預算有限,所以.”羅恩故作為難。

  “放心,片酬不會超過一拉克。”拉吉保證道。

  就像希夫說的,他是打拼者的保護傘。

  所謂打拼者,就是想在寶萊塢闖出名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之人。

  尤其是女性打拼者,一百個來孟買闖蕩的女演員中,真能走運的不超過十個。

  試鏡的地點就在他們身后的日沙酒店,阿里卻更喜歡叫它“自殺酒店”。

  因為不時有女演員禁不住又一次落選的打擊,在酒店房間尋了短見。

  如羅恩上次和昌德拉他們吃飯時,百般討好近乎諂媚的莉塔和吉塔,已經是十足十的幸運兒。

  在這些成千上百的寶萊塢打拼者中,有些人跑過龍套,有些人演過配角。

  想找一個經驗、才貌尚可的男主角,并不難,拉吉隨口就能報出五六個名字。

  “我后面會讓他們去你們那兒試鏡,”拉吉示意幾人不必擔心,“重要的是電影完成后的發行。”

  “我準備請拉爾導演介紹一些發行商。”羅恩答道。

  “那當然最好,不過你對低成本電影別太樂觀。”

  “怎么說?”他問。

  “審查是一個問題,那些大戲院不能上映的話,發行商不會接手。”

  “實在不行就分地區發行,那些審查嚴格的邦,直接賣一次性發行權。”

  印度電影在國內共有五個發行區域,另有一個專門面向所有海外市場。

  這五個發行區大致按照地理位置區分,東西南北中,每個市場各不相同。

  北印和中印講印度語,東印說孟加拉語和阿薩姆語,南印則是泰米爾語和泰盧固語,西印以馬拉地語為主。

  羅恩他們拍的當然是印地語電影,主要市場在北印和中印地區,其他地方大可以賣掉一次性發行權。

  連語言都不一樣,即使走票房分成路線,也沒多少收入。

  “這個方法不錯,看來重點是在北印度那里。”拉吉贊同。

  “我就是北方邦人。”羅恩攤手。

  “那就更沒問題了。”拉吉毫不懷疑他在當地的能力。

  “電影制作后的宣傳還要麻煩您。”羅恩看了眼他手邊的《銀幕》雜志。

  拉吉笑了,“到時候我親自主筆。”

  “那真是太謝謝了。”羅恩和瑪麗都很高興。

  來來回回只一個星期,他們就敲定了劇本、導演、女主演,還有后面的發行和宣傳方向。

  男主演似乎也有了眉目,整部電影的籌備進度,快的驚人。

  回到經紀公司后,他們叫來編劇拉維,又開始商量劇本細節。

  故事非常俗套,它發生在農村,村里的大戶人家有兩兄弟,弟弟的老婆刁蠻潑辣,哥哥的妻子賢良淑德,弟弟夢想著前往美國。

  有一天,一個云游四方的僧人途經村莊,唱響了難近母禮贊,受到感染的村民都來敬拜女神,弟弟也在其中。

  女神響應了他的禱告,立即有電報從美國總部發來,說職位正好有空缺。

  品德高尚又心地善良的大嫂于是變賣了嫁妝,為這個兄弟和他的妻兒買好了赴美的機票。

  多年后,一言一行早已變得西式的一家人從美國歸來,托運了一皮箱錢欲挽救哥哥在家鄉不景氣的生意。

  但就像托運貴重物品必然會發生的那樣,他們的行李被航空公司弄丟了。晴天霹靂!

  故事以此為開端,講述了男女主角依靠難近母顯靈,與邪惡勢力斗爭的種種場景。

  如果硬要用一個詞為劇本做概括,那就是扯淡。

  什么顯靈,什么虔誠禱告,簡直荒唐。

  把它放在其他國家,估計大家就當是神話奇譚,一笑了之。

  但印度人就信這一套,他們真的相信難近母的存在。

  因此故事既要拍的情節跌宕起伏,又要體現對神話人物的尊重和信仰。

  不過嘛,拍電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

  “《禮贊難近母》這個名字太嚴肅了,不夠娛樂化。”羅恩提出意見。

  “但我們拍的就是宗教片。”瑪麗有些疑慮。

  “可以根據地區不同,也為電影定不同的名字。”希夫建議道。

  “哇,不錯的主意。”羅恩眼睛一亮。

  他差點忘了這是印度電影的又一個常規操作,因為語言不同,各邦文化習俗不同,同一部電影的譯名也不同。

  幾人商量了一番后,最后決定為這部電影定三個名字。

  在農村,它叫《禮贊難近母》。在孟買這樣的城市地區,它就變成了《外國婆婆本地妻》。

  旁遮普邦這樣的錫克教地區,干脆改成《天降神跡》。

  這樣就接地氣多了,不同地區的觀眾,都能get到自己的點。

  電影籌備除了這些,還有另外一大核心。

  那就是音樂,別看他們是一部低成本宗教片。

  但歌舞什么的,肯定要整上,不然誰看?

  印度農村地區的人都是文盲,沒有歌舞熱熱鬧鬧一番他們會覺得虧本。

  復雜的劇情他們可能看不懂,但歌舞一定能。

  初步估計,羅恩的電影也要準備5首歌曲,3個歌舞片段。

  這還得找專業人士來,靠他們幾個人的腦洞是萬萬行不通的。

  羅恩準備再去叨擾老拉爾一番,瑪麗和希夫也會去邀請寶萊塢的其他音樂導演。

  他們分頭行動,力爭在兩周內搞定這個問題。

  時間已經進入六月,沉悶的雨季云正在孟買上空醞釀。

  滂沱大雨隨時會灑下,這座躁動的城市終于略微安靜了下去。

  不過對羅恩來說,也不是沒有好消息。

  蘇爾電器上一個月的回款,即將到賬。

哎呦文學網    我在印度當老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