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39章 科學論壇

  反正亨利靠著氪星人的超級大腦,在這個論壇上只干兩件事。‘你的答案我挑不出毛病’,然后分類;跟‘你的錯誤就在這里,差評’。并不主動提供任何新的理論或解決辦法。

  久而久之,這個論壇在某個小圈子里頭,就開始流傳起來。

  因為亨利在收錄論文時,只要是非英語的,通常會收錄原件,并有翻譯成英文的內容。收錄范圍含括歐美區域。所以使用論壇的,不全是母語以英語為主的人。

  他發揮了自己精通多國語言的能力,搭配人工智能模型,設計了一套多國語言翻譯系統。以一個按鍵的形式放在每一篇留言的指令處,供用戶隨時切換英語或本國語言。

  這等于是將歐美地區學術圈子的人一網打盡。只要是高中以上,上不封頂,要找理論科學領域舊論文資料的人,都會上CK大佬架設的這個科學論壇。

  這個域名為通用頂級域‘.sci’的科學論壇,其域名究竟如何被啟用的,沒人知曉。

  不惜犧牲一位網絡大老,掌握根域的美國幾回想刪掉這個域名。但不論他們怎么做,輸入這個域名還是會連結到某個服務器上。

  最終他們也放棄了這個沒有結局的纏斗,只限制這個域名不會有子域名的位置出現。

  科學論壇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內部幾回拓展分類,把項目分得更細也更清楚些。甚至建立起樹狀結構,子項目中又有子項目。

  反正文章內容都在,就是索引方式改變一下而已。

  論壇內部搜尋的功能也建立的十分完善,還有智能化模糊搜尋的選項,好讓某些無法提出關鍵詞的用戶也能找到自己想找的東西。

  更有不少人覬覦著亨利給科學論壇所做的翻譯功能,想得到背后程序與資料庫。甚至黑進科學論壇后臺,想要搞破壞或盜取資料。

  這些黑客或單純只是好奇摸進來的家伙,比起自己或托尼·史塔克的手段,能力實在是太差勁。

  就算有人突破第一層防火墻,也沒繞過蜜罐陷阱。即便有人通過兩關,后面可還有七十九關在等著。給自己的論壇設了九九八十一難,連爬蟲程序都擋,CK大佬這是獨一份了。

  在一般人眼中,科學論壇是一處收集理論科學論文與討論的網絡論壇。但對資訊人來說,這里就像是個火力展示的平臺。觸發入侵機制的人,都會被反向警告。

  讓這處原本只像是資料庫的論壇性質改變,是托尼·史塔克這個騷包的孩子。

  他的三個博士學位都屬于應用科學的領域。但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為了解決一個算法上的難題,他順手解決了數學家希爾伯特曾提出的二十三道數學問題的其中一道。

  照理說這樣的成就,登上數學年刊或美國數學會雜志學會核心刊之類的世界頂尖數學期刊也不成問題。但這家伙用本名注冊科學論壇的用戶,然后發表了這個數學問題的解答。

  作為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猜出‘CK’是誰的人,亨利看著這騷包孩子丟出來的難題頓時犯難了。

  最終,亨利開辟了一個‘新發現’的分類,把托尼·史塔克的文章主體拉到這個分類底下。

  在希爾伯特的二十三道數學問題的分區底下,也有同樣的連結。并將某問題的狀態改為‘已解決’,不再是原本的‘未解’。

  給文章標題加上‘證實’的標簽,并且給托尼·史塔克的用戶名加上認證標簽。

  由于任何純粹彩虹屁的無意義留言,都會被科學論壇本身的監控機制刪除,只有涉及學術討論的留言會被留下。

  所以亨利又給留言新增了點贊的功能,好讓發表文章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少人認同與贊賞。

  托尼·史塔克在科學論壇上的文章,很快延燒到現實世界。一開始是一些原本就有使用科學論壇,專長在數學領域的年輕人和托尼·史塔克來一場學術爭鋒。

  到后來這些年輕人背后的大佬也下場。他們大都使用本名注冊用戶,并提供足夠的認證資料,試著尋找托尼·史塔克解法中的漏洞。

  結果當然是這些大佬全被說服,認可這道數學問題的答案。而他們的用戶名也得到了認證標簽…

  有托尼·史塔克帶頭,一些人自以為找到某些千古難題的答案,也都開了篇新文章,給出了一篇華麗的數學論文解答。然后就得到一個‘證偽’的標簽…

  這些人連想叫囂的機會也沒有,亨利直接在一樓回復就點出了錯誤。既然過程中有錯,等號兩邊不相等,接下來的推導就沒有意義了。

  有時干脆直接給出另外一篇文章的連結,用另一篇‘證實’的論文來指出該文章的錯誤點。更有時還不只一篇,而是一長串。

  然后大量這種自以為解決問題的文章出現,大量‘證偽’的標簽被掛上。慢慢的,也逐漸有一些真材實料的數學論文被投進來,獲得了‘證實’標簽。

  物理的項目也差不多如此,有人發表了一些新發現。亨利總是能在很短時間內給出‘證實’或‘證偽’的結論。

  假如論文存在有瑕疵,不見得是犯錯,亨利可能是掛上‘爭議’,并且點出有疑慮的地方。

  有辦法改正的文章,可能最后會改掛‘證實’標簽。只不過改正的是作者本人,還是網絡上的網友,科學論壇也會將這些人整理在一起,并增加文章作者,載明每個人的貢獻處。

  有時在‘證實’的標簽后,會有‘新解’的標簽。代表這篇文章所解決的問題,已有相似的解法。在文章內部也能找到關聯文章的連結。

  有時跟在‘證實’后的,是‘非原作者’的標簽。內容當然會給出原作者文章與出處說明。

  科學論壇上的文章本身就有時間戳,所以要找到發表的前后是很容易的。

  但假如有人可以提出證明,確認他的文章內容是在更早的時間點,發表在某公開刊物上。那么原作就會換人,并且于文章內有所注記。

  至于什么我在家的筆記已經有類似的構想,這類屁話一律無視。

  看看牛頓與虎克之爭,雖然大家都樂得吃大佬的瓜,但學界對于知識歸屬卻沒有任何爭議。亨利只是沿用相同的判定標準。

  正是靠這套作者歸屬的嚴謹判定,以及可以迅速判斷出內容真偽,讓主動實名發表在科學論壇上的論文,內容愈來愈深。

  一開始還像是高中生的科學論文比賽內容。漸漸的,有一些學士級、碩士級,甚至博士等級的研究文章出現。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漫威咸魚氪星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