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二章 龐大建設

  規模龐大到史無前例的建設終于開始。

  李青松將高達五萬名克隆體投入到了這一項建造任務之中。除此之外,李青松也在同時進行著上百項其余的建造任務。

  伴隨著人口的暴漲,工業能力和科技研發能力的暴漲,現有的上百座礦產基地很顯然已經不敷使用。

  下一階段,李青松要開采出更多的礦產才行。

  于是,剩下的一萬名克隆體之中,李青松將5000名克隆體調出去,讓他們乘坐著火車、卡車、挖掘機、推土機、破碎機等,組成了浩浩蕩蕩的施工軍團,開赴早已經提前勘探好的,更大,距離主基地也更遠的地方,在那里將礦場建造出來。

  當然,只是建造礦場而已,現在還不必開始開采。因為現在沒那么多的人手。

  不過沒關系,只要等克隆體培育工廠建好了,很快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克隆體補充出去,讓這些閑置的礦場開工。

  同時,連接各個基地的鐵路線也會開始建造,到那時候,更多的礦產資源就會順暢的運到主基地來了。

  如此,此刻剩下的,用于維持基地日常運轉,以及生產龐大建設所需材料的克隆體便只剩下了最后5000名。

  放在以往,這絕對是不夠用的,單單是種植、養殖和水產基地,就足以讓這5000名克隆體全部陷入忙碌。

  但此刻,伴隨著信息化改造的完成,伴隨著數以百萬千萬計的鐵殼芯片投入使用,伴隨著四通八達,連接到每一枚芯片的通信網絡的建成,單名克隆體的生產力已經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此刻只需要5000名克隆體而已,就已經足以完成所有后勤保障與日常維持任務。

  于是,波及到每一名克隆體的繁忙建造正式開始。

  每一天都會有巨大的,載重量達到百噸的大卡車,將產自鋼鐵廠、鑄造廠的鋼板、玻璃、螺絲、鋼筋、土制水泥等等建材運輸過來,工地這里,數千輛大型機械,挖掘機、推土機、攪拌機、壓路機之類徹夜不息。

  來自于甲烷礦和氧礦的巨量甲烷與氧氣,首先被運輸到加工廠之中進行提純,之后便輸送到了一輛又一輛機械的油箱里面,驅動著它們向外貢獻出澎湃的動力。

  來自各個金屬礦產的金屬,經過冶煉廠和加工廠的鑄造,變成了鋼筋、鋼板、螺絲螺母、連接件等,在已經平整的巨大工地上快速拼裝,搭配著土制水泥的澆筑,一座座廠房按照提前便做好的規劃,如同雨后春筍一般誕生在這原本荒涼死寂的大地之上。

  主體建筑完成之后,便是內部裝修、線路鋪設與設備安裝。

  用于無土栽培的巨大車間里,一排排種植架如同森林一般蔓延開來,無邊無際。一捆捆巨大的電線鋪設在里面,連接了每一個日光燈,其復雜程度超出蜘蛛網千萬倍。

  用于養殖牲畜的巨大養殖場里,無數個自動喂水器和自動投食器,以及眾多的取暖燈、照明燈之類,有序的安裝在一處處隔離間里,水管、電線、網線之類密密麻麻。

  巨大的發電廠之中,李青松最新研制的超臨界發電機組已經安裝在了這里。

  經由托林、甲烷等有機物和氧氣結合燃燒生成的熱量,鍋爐之中的水在高溫高壓狀態之下,會進入超臨界狀態。

  超臨界狀態的水,在驅動渦輪機轉動之時,會具備更高的效率和更穩定的工作狀態,同時可以驅動更大的發電機組。

  李青松為克隆體培育工廠集群準備的這些發電機,單臺的裝機容量便達到了30萬千瓦,也即一小時可以發電30萬度。

  而這樣的發電機,李青松足足安裝了五臺。

  為了這座發電廠,李青松甚至專門準備了一條鐵路線,專門將經過了前期處理的托林、甲烷、氧氣等輸送過來。

  另一座巨大的工廠是培養液調配工廠。

  年產十萬名克隆體,每一名克隆體耗費培養液3噸的話,這座工廠一年就要消耗30萬噸培養液。

  這很顯然需要一座專門的工廠,采取一定的自動化、規模化模式來生產,再如同之前那樣,類似于手工作業的方式可不行。

  同時,這也更容易讓李青松控制培養液的品質,生產更加穩定。

  這座工廠這里,李青松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儲存罐,其罐體高有30米,直徑高達60米,真真正正的龐然巨物。

  來自調配工廠的培養液就會先儲存在這里,然后通過管道和克隆體培育工廠連接。

  一旦到了培育季,培養罐里那些用過的培養液放掉,然后刷罐之后,這些培養液就會自動灌注到培養罐之中,進行新一輪的培育。

  在一眾數量眾多、類型繁雜的配套工廠的核心,便是李青松最為看重的核心工廠,也即克隆體培育工廠了。

  這座克隆體培育工廠的主體大樓高有百米,內部分為30層,每一層俱都有5000平米的面積,又分為200個單獨的培養間。

  每一個培養間有10個培養罐,于是一層便可以培育2000名克隆體。

  除去25層培育層之外,還有五層作為設備間、休息室、檢查室、交換室之類。

  克隆體完成了培育,最終誕生之后,將會在這里完成一系列的流程,身體檢查、智力檢測、初次進食之類,之后才會離開這里。

  一切都是流水線式的生產。

  在這棟大樓里,李青松總計安裝了30萬個鐵殼芯片,將其打造成了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棟建筑。

  就算以李青松的超高效率,這座龐大工廠集群的建造,也足足耗費了一年時間才完成。

  克隆體培養液的生產已經完成,收集而來的怪鳥體液也完成了過濾和提純,混到了這些培養液之中,又輸送到了一個個空著的巨大培養罐里面。

  第一批,五萬份樣本細胞已經完成了采集工作,由克隆體們逐一放置到了培養罐里面。

  在發電廠里,那幾臺巨型發電機的轟鳴之下,在這澎湃的電力支撐之下,五萬名高質量克隆體慢慢發育著。

哎呦文學網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