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優化教育模式,根據學生自身素質進行教育,經過校領導研究決定,先將所有班級拆分成三個小班,丙組和部分同學將單獨成班,由我繼續帶班,重點夯實基礎理論,其余同學按入學考核和近期學習表現以及個人資料,將分為兩個班,分別由任應秋教授和劉渡舟教授擔任班主任。”
“分班不是淘汰,而是讓教學資源更精準,丙組同學不必有壓力,咱們穩扎穩打,明年還有機會調整。”
“無論分在哪個班,你們未來都將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夫,治好國外治不好的疾病,寫出讓中醫界認可的論文,丙組更要證明勤能補拙,這才是分班的意義!”
方藥中的開場白,首先就是針對即將被分到丙組班級的安撫。
畢竟這個小組的人,某種程度上就是被人挑剩下的人。
方言倒是感覺有些可惜,主要是可惜方藥中不是自己班主任了。
“現在念到名字的同學,進入我的班級。”
方藥中,頓時開始念道:
“祁凝香,高易,劉體潤,郭得友,李興茂,代莎莎…”
先是丙組的所有人,然后夾帶的還有一些班上的赤腳醫生,都是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
一共五十多個人。
原來丙組的同學情緒穩定,唯獨那十幾個被劃分到丙組的同學,這會兒表情明顯有些不對勁了,這幾乎就是明擺著說他們的醫術不行。
但是畢竟是學校的規定,他們現在也無可奈何,而且班上確實大部分的人比他們的醫術要好,基礎要扎實。
這點是無可辯駁的。
念完過后,方藥中在黑板上寫下“厚積薄發”四個字,對著眾人說道:
“分到這個班的同學,不要氣餒,接下來你們將會接受更加貼合你們情況的教學模式,我說過既然你們考進了這所大學,那么學校肯定不會放棄你們任何一個人。”
聽到這話后,這些同學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不少。
接著方藥中繼續拿起另外一張名單,說道:
“接下來念到名字的同學,進入任應秋教授的班級。”
他頓了頓,念到:
“曾勇,張繼周,向元超,蘇林,蔡席文,林紅英,錢博…”
最先念到的人就是方言他們寢室的三個,這可給杜衡還有嚴一帆聽得心都提起來了,結果念完了向元超,沒有念他們的名字,反而念起了其他人,兩個人也有些面面相覷,直到又是五十多個人的名字念完,他們都沒有在其中。
這下兩個人興奮了。
這也就是說剩下的人就是一個班的了。
而分到這個班的人感覺有些可惜的是,居然沒有一個甲組的人。
也就是說上面考慮到的就是讓成績好的人在一個班。
這個班上的人方藥中就沒有安慰了,直接對著他們說道:
“接下來你們的班主任就是任應秋教授了,希望你們能夠好好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醫術。”
任應秋是學院派的代表,基本上是一輩子都在教書,他1936年在上海中國醫學院讀書,受教于丁仲英、謝利恒等名醫。
1937年因抗日戰爭返回四川,自設診所行醫并執教中學。
40年代任《華西醫藥雜志》主編,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完成多部醫學著作。
《任氏傳染病學》《仲景脈法學案》《中國醫學史略》等37種專著,大約有1300萬字。
1950年任江津縣醫務工作者協會副主任,1952年任CQ市中醫進修學校教務主任等職,1957年調至BJ中醫學院任教,曾任中醫系主任兼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社社長等職。
從事中醫教育已經很多年了,名副其實的老教授。
他教學嚴謹,對中青年教師嚴格要求,親自修改講稿等,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受誨其門下者數以千計。
人脈資源相當的廣。
并且,更加厲害的是,他對醫經、經方、河間、易水、傷寒、溫病和匯通等七大醫學流派都有研究。
所以其實方言還蠻想去他班上的,結果學校讓他去帶其他人了。
“接下來念到名字的人,將會到劉渡舟教授的班級。”方藥中這時候對著眾人說道。
其實本來他可以不念的,但是儀式感在這里,必須念一下名字才行。
“方言,李正吉,蕭承志,成寶貴,王志君,孟濟民,雷蓮,袁青山,范長亭…”
果然厲害的人被分到了一起,甲乙兩個組的人都在一個班,并且還有些添頭,就比如說是杜衡,嚴一帆。
這些人都會去劉渡舟教授的班級。
方言想起劉渡舟的情況。
劉渡舟教授,經方派頂尖大佬。
他原名叫劉榮先,老家是遼寧營口,1917年10月9日生人,雖然今年已經61歲了。
不過看起來和方藥中差不多,中山裝大背頭,眼神很犀利,一點不像是六十多歲,反而像是五十出頭的樣子。
他幼年時因體弱多病,常接受中醫治療。
和孫思邈早年經歷倒是很像,都是:“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這段經歷使他對疾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有深刻體會,加上受父親影響,也促使他立志從醫,鉆研醫學知識,以幫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1933年,16歲的他拜當地名醫王志遠為師,3年后又在大連壽民藥房跟隨謝泗泉學習中醫臨床一年。
7年出師后在大連懸壺濟世,擅用“經方”,醫名大噪。
1938年,他在大連志遠藥房坐堂行醫。
為了讓他銘記行醫的職業道德,努力救治患者,使患者從疾病的苦海中得以解脫,他的父親正式給他取字為渡舟,后來這個就成了他的名字。
帶著劉渡舟這個名字,他1945年到了北平,同年參加全國中醫師特種考試,以優秀成績通過。
1948年后,先后在華北國醫學院執教,在BJ天壇華北人民醫院等地臨診。
1950年考入衛生部舉辦的中醫進修學校深造,畢業后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
1956年,他被請去為中醫研究所的“西學中”班講中醫課,同年成為BJ中醫學院最早的教師隊伍中的一員。
嗯,沒錯,這位和老方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屬于和方言是有同樣目標的人。
而且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他今年還成為首批中醫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也就是說后面方言讀研,這位也是副班主任之一。
方藥中說完后,任應秋和劉渡舟教授都上臺講了幾句。
然后幾個人看到時間差不多了,于是宣布:
“下堂課,各班分開自習,重新選任班上班干部,并調整寢室位置。”
大家沒想到這么快,今天晚上就要把事兒給全部搞定。
有些人一想到搬寢室,頓時就頭疼起來。
當然也有早就受不了舍友的人,高興的不得了。
劉渡舟這時候對著下面說道:
“小方,你帶著我們班的人,下節課去主樓103教室。”
方言一怔,指了指自己,劉渡舟點點頭:
“對,叫你呢,不然還有誰?”
方言哭笑不得,行吧,你是班主任,你愛咋喊都行。
他回應道:
“好!知道了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