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義診結束后,大概率是要在那邊吃午飯,你們在家里就別等我了。”方言一大早出門前,對著媳婦兒叮囑道。
朱霖點點頭:
“好的,路上結冰了,小心騎慢點。”
方言應了一聲,接著就發動摩托車朝著首都中醫藥大學而去。
目前的首都中醫藥大學還和東直門醫院是同一個位置挨著的。
都在東城區海運倉,從小區到醫院基本沒有距離,大學生出了校區馬上就進入醫院范圍。
要等到后面才會新修好幾個校區,然后和東直門醫院分開。
好在等到那會兒,方言早就畢業了。
現在也就兩公里多一點的路程,摩托車一會兒就到校門口。
學校門口,一座高大的拱門橫跨兩側,質樸而莊重。
拱門上,蒼勁有力地書寫著“歡迎各界人士參加1978年1月,首都中醫藥大學校園開放日活動!”的橫幅。
學校門口的道路上,清掃出了一條干凈的通道,兩側的積雪被堆成了形態各異的雪人。
這些雪人有的戴著中醫的小帽,有的拿著“草藥”,憨態可掬,充滿了童趣,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幾分活潑的氣息。
此時,學校門口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們裹著厚厚的棉衣,懷揣著對中醫的好奇與熱情,紛紛踏入校園。
方言也跟隨其后,騎車進入了校園里。
學校里的松柏依舊翠綠挺拔,它們的枝葉上堆積著厚厚的積雪,宛如天然的白色絨球點綴其間,今天學校還在上面張掛上一張張彩帶,上面其實是介紹中醫養生小知識的紙條,在冬日微風中沙沙作響。
另外沿著校門兩側的圍墻,一溜兒擺放著整齊的展板。
展板上,圖文并茂地展示著學校的歷史沿革、教學成果、名師風采以及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案例。
有的展板介紹了中醫從古代起源到現代發展的漫長歷程,配著古老的醫學典籍圖片和現代中醫實驗室的照片,有的則展示了學校培養出的優秀畢業生在各地救死扶傷的事跡。
雪花不時飄落,輕輕覆蓋在展板上,卻絲毫沒有影響早到的人們駐足觀看的熱情。
當然了,這大冷天的不可能讓所有人站在寒風里。
學校早早就開放了這里的禮堂。
方言在車棚里停好了車,就跟著隊伍一起進入學校禮堂。
他今天戴的口罩,到現在居然還沒有人認出他。
進入禮堂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懸在天花板中央的巨型八角宮燈。
燈身由五彩琉璃精心拼接而成,暖黃色的光芒傾灑而下,將整個禮堂映照得溫馨而莊重。
禮堂的墻壁上,錯落有致地懸掛著一幅幅裝裱精美的字畫。有的是飄逸灑脫的書法作品,書寫著《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的經典名句。
還有些地方則是擺上了細膩逼真的工筆畫,上面描繪了中藥材的生長形態、炮制過程以及古代中醫坐堂問診的場景。
這些字畫為禮堂增添了濃郁的中醫文化氛圍,像是一扇扇窗戶,引領著參觀者窺探中醫博大精深的世界。
很顯然今天這裝飾的背后肯定是有高人指點的。
禮堂的前方搭建了一個寬敞的舞臺,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卷軸畫,畫面上是氣勢恢宏的萬里長城與連綿起伏的青山,其間點綴著各類中藥材植株。
舞臺上,擺放著古樸的桌椅,桌上整齊陳列著中醫的傳統診療器具,如造型精巧的針灸針、色澤溫潤的砭石、古樸典雅的脈枕等。
臺下一旁的展示架上,各類中藥材按照不同的類別有序擺放,散發著淡淡的藥香,向現場人們展示著中醫本草世界的奇妙與豐富。
今天上午先給孟濟民他們這些人現場發放錄取通知書,然后就在臺上開始給來的人義診。
方言取下口罩,看是在禮堂里面找學校的工作人員。
他可不是來參觀的,他今天主要來是給人看病的。
“方哥!方哥!”
“這邊!”
就在這時候,一個聲音從禮堂里的一角傳來,方言循聲望去看到了王玉川的學生謝春榮。
他們昨天晚上本來該去上班的,不過因為今天學校里有事情,所以就上到晚上九點就放假了。
這會兒一大早的,又已經開始在學校開始展開工作了。
其實一般的學生這會兒都已經放假了,但是他們不一樣,是王玉川重點培養的學生。
以后從學校畢業后,去幾個醫院里鍍鍍金,大概率不是回學校,就是去華夏中醫研究院,再過上幾年,最后就去衛生部工作了。
方言點點頭,直接走了過去。
這時候他才發現,這里看起來像是裝飾的屏風后面有一扇門,門后面是禮堂的一個休息室。
方言進去后發現今天要上臺領通知書的學生,早就到了。
這會兒有人正在給他們化妝搞發型呢。
這是需要上鏡才化妝的。
目前只有方言沒有被要求化過妝,主要是他氣色比較接近化好妝的白里透紅,加上形象氣質本來就好,所以默認根本不需要化妝。
長的他這么好看的中醫,還是很少見的。
方言瞄了一眼現場正在化妝的人,這些都是以后的同學,也都是這次高考成績非常好的人。
方言認識孟濟民,蕭承志,其他十幾個人,方言發現自己居然都不認識。
“老方來了!”孟濟民剛搞好造型就看到方言了,對著他招呼一聲。
聽到孟濟民的話,這里面的其他人也都看了過來。
蕭承志對著方言笑著點點頭說道:
“方言同學,又見面了。”
方言沖著他點點頭說道:
“你好,又見面了。”
聽到蕭承志的話,周圍正在化妝的人都轉過頭來,紛紛議論道:
“是方言啊!”
“還真是…和報紙上長的一樣。”
說話間,已經有好幾個人站了起來。
紛紛朝著方言走了過去。
第一個是個男生,笑的很爽朗,他對著方言伸出手:
“方言同學你好,自我介紹下,我叫楊景翔,也是從小學中醫的,希望有機會和您切磋切磋。”
方言聽到這名字,又看了看他面相,頓時眼皮一跳,伸出手和他握了握:
“你好楊同學,以后會有機會的。”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位應該是京城中醫世家出生,后面成為名醫董建華帶的研究生。
自此之后一飛沖天。
方言穿越前,他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康復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曾經參加國家“七五”“八五”“十五”“十一五”攻關科研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關于中醫藥治療萎縮性胃炎或慢性肝病研究;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級課題2項,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首都發展基金課題1項。
主編《胃炎及消化性潰瘍》《中醫內科學》《疼痛性疾病中醫治療學》《現代名中醫疼痛診治絕技》等著作及參加編寫書籍近20部,發表學術論文有脾胃病及疑難性內科病癥治療等50余篇,方言為什么記得這么清楚,那是因為大學里方言他們還得學他的這些東西呢。
接著又是一個短發姑娘到了方言面前,她也伸出手,對著方言笑著說道:
“你好,方言同志,我叫朱麗娜,我從您發表黃芪蟲藤飲的時候就開始關注您了,當時就覺得您真是太厲害了!”
“現在能和您成為同學,真是太榮幸了!”
“您客氣了!”方言一邊握手一邊寒暄,剛才聽著名字,他腦子里“嗡”了一下。
思緒飄忽,立馬一下想到前世學校里教中醫兒科的教授。
那位教授,就是眼前這位朱麗娜多年以后,帶出來的研究生。
而這位朱麗娜同學,后面是成為首都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醫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理事。
而現在,她還是個嬌滴滴的小姑娘,正一臉崇拜的看著自己。
接著又來了兩個人,一個叫張延昌,一個叫趙中振。
這兩位方言依舊也知道他們的情況。
也是重量級的存在。
張延昌是中醫世家出身,前世是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華夏民族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副會長。
趙中正是后來香江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榮休教授。
另外他也是大型文獻紀錄片《本草無疆》的學術策劃。
他們現在第一次見到方言后,一個個表現出或是崇拜或是好奇的樣子。
試探著和方言開始接觸。
然后詢問一些中醫方面的事兒。
這還只是上來打過招呼的人。
還有些人坐在原地沒有動,就聽著他們和方言聊天。
就比如其中就有一個人,方言認了出來,這位叫龐宏。
前世的時候方言他們學校邀請過這位講課。
據說他從小就熟練掌握多種針法,如頭針、體針、梅花針等,能根據患者病情精準選穴、施針,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他在針灸及中醫治療領域深入鉆研,參與多項科研項目,對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的作用機制及臨床療效進行研究。
方言為什么對他印象深刻,因為他就是程老位置的接替者。
前一世首都中醫藥大學1977級,最出色的針灸大師。
后來更是從事臨床治療、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是教授、主任醫師。
他擅長采用各種針法及火罐、艾灸、中藥,綜合治療腦血管后遺癥、半身不遂、面癱、頭暈等各種常見病及疑難雜癥。
方言和眾人寒暄著,看著一個個看起來稚嫩的年輕面容,想到他們的未來,不敢小覷任何一個。
雖然今天只是看到很少一部分的同學,但是方言發現自己期待的天下英才匯聚一堂的場景,終于來了。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