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羅主任后,方言回到了同仁堂前廳,這時候店里已經有一兩個患者等著了。
方言認得他們,就是昨天早上排在科學家前面的兩個街坊,當時他們看到科學家要看病,立馬主動離開了。
這不說是今天來,還真是今天才來。
方言招呼了一聲,給兩人診斷起來。
第一個人說,自己感覺最近老是口干舌燥,喝了水也感覺口渴,并且身體皮膚也出現了瘙癢。
方言一聽這癥狀,立馬開始檢查。
隨后確認應該是消渴癥,也就西醫說的糖尿病。
患者是一家國營餐館的主廚,平日里生活吃得挺好。
他這個狀態目前還不算是厲害。
方言叮囑他運動減肥,注意飲食,然后開了一副人參白虎湯給他,然后他先回去喝著。
西醫里糖尿病分為一型和二型,一種是先天的缺少胰島素,另外一種是后天因為生活習慣導致的。
中醫認為,這是體內陰津虧損,燥熱偏勝,導致消谷善饑,口渴多飲。
方言還記得前世剛接觸這行的時候,一個師兄拿了兩個水杯講解了中醫的原理。
一個水杯裝了一杯水一勺糖,這個是正常人的身體。
另外一個水杯,只裝了半杯水,一勺糖,這個就是糖尿病人的身體。
中醫治療這糖尿病人,就是往杯子里倒水,讓體內陰津回到正常人的水準。
西醫治療這個糖尿病人,就是用藥把病人杯子里那一勺糖變少,讓病人回到類似正常的狀態。
這就是中西醫,治標和治本的不同觀點。
當時和方言一起的中醫小白們,都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當然了,后面系統學習后,大家發現并不是師兄說的那么簡單,但是他講授的方式確實很有意思。
事實上,那位師兄最后也留校當老師了。
看完了早到的兩個病人后,方言看到展示沒有后續患者補上,趕忙出去上了個廁所。
等到從廁所回來的時候,果然店里又有人等著他了。
就這個工作強度,羅主任他們給一個月工資當獎勵絕對不會虧。
況且方言自己還購買店里的藥材,也給店里貢獻了收入。
中午十一點半的時候,終于是沒人了。
方言看著忙碌的賈大鵬,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忘事兒了。
自己忙這么多,人家大鵬也一樣累啊。
找羅主任加錢的事兒,居然忘了提大鵬了。
方言于是趕緊找到樂苗,讓她給補一張申請單上去。
樂苗聽到后去問了下賈大鵬,說是店里打算給他提交加工資的申請,問他意見。
賈大鵬聽到后卻趕忙說道:
“別別別!我就算了!”
“方哥人家是技術沒辦法被替代,我也沒啥技術的,隨時都可以被人替代,這要是提了,不被同意不說,羅主任說不定就給我穿小鞋了。”
“謝謝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我是真還想在這里干下去的,這種得罪大領導的事兒干不得。”
賈大鵬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個給方言打下手的。
方言用的是技術,當然可以給領導討價還價,但是他不一樣,他是純純的力工。
而且這里大多數人都是要去考大學的,他卻是打算要在同仁堂端一輩子鐵飯碗的。
方言聽到他這么說,也就只好作罷。
自己想要幫他,沒準在人家眼里就是害了他,還好先問了一下,沒有直接提交上去。
方言又想起了一句話: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最后半個小時里,因為沒有病人,所以方言又把帶在身上的那本《華夏接骨圖》拿了出來。
他拿到樂苗面前,指著上面的圖畫服飾,問道:
“樂店,您看這上面的服飾,是哪個朝代的?”
樂苗只看了一眼,就說道:
“這明顯是宋朝的嘛。”
然后她好奇的問道:
“你這是古書啊,什么地方弄來的?”
方言也沒隱瞞她,說道:
“我師父的藏書,昨天晚上翻到的。”
聽到方言居然是從陸老送的書里翻到的,樂苗也驚嘆道:
“陸老這藏書果然夠豐富的,這年代夠久遠居然也能保存這么完好,你算是撿到寶了。”
方言搖搖頭:
“服飾是宋朝的,不過書不是。”
“書是1808年,江戶時代濱田醫官二宮彥可寫的中醫正骨書。”
樂苗聽到名字一怔:
“小日子中醫師寫的書?”
“嗯,你看。”方言翻開書指了指位置上標注的時間。
樂苗仔細看了看上面扉頁寫的話,掰著手指頭自言自語道:
“1808年也就是清嘉慶十三年…一百多年前的書啊…”
然后樂苗看到了編寫這本書的一些人名。
她最終停留在吉原杏萌的名字上。
微微皺眉,然后說道:
“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吉原杏萌的名字。”
方言聽到后一怔,驚訝問道:
“你這都知道?”
她擺擺手,說道:
“你讓我想想…”
方言點點頭不去打擾她。
過了半分多鐘,樂苗“啪!”一下拍在自己腦門兒上,然后說道:
“我想起來了!”
她指著書上的名字說道:
“這個人是長崎接骨大師,原名叫吉原元棟,字隆仙,號杏萌齋,浪人武士出身,以按摩業為主,他在1800年之前,寫了一本書叫做《杏萌齋正骨要訣》,我家里就有收藏。”
方言聽到樂苗說的這么詳細,而且還有另外一本正骨書,他也有些驚訝了。
這時候只聽到樂苗繼續說道:
“不過那本書是1936年的時候,滬上世界書局再印發行的《皇漢醫學叢書》里的一本,沒有你這個古籍珍貴。”
“但絕對和你這本古籍應該有些聯系,里面的一些人名,和那本《杏萌齋正骨要訣》有重復。”
“應該是二宮彥可召集了同樣一幫人,在幾年后寫了這么本書出來。”
方言問道:
“書能借我嗎?”
“當然沒問題。”樂苗點點頭,隨后她看看門外,還有手表上的時間,于是說道:
“反正這會兒也沒患者了,我這就去給你拿。”
“那太感謝了!”方言對著樂苗謝道。
樂苗搖搖頭:
“不客氣,那書我也用不上。”
說著樂苗就出了門,下班前,她就拿著書回來了。
方言拿到后翻開看了一眼,發現果然有佐野順,松生橋,山本比德,久佐壽,吉田信天這些人。
只有二宮彥可的名字沒有在上面,很可能是當時他們還不認識。
里面的圖畫基本上都是一個宋朝畫風,畫師應該都是一個人。
而且這里面明確說明了,他著書時候參考的書籍是,一本收藏在躋壽館叫做《御修醫方類聚》的書。
說起這本《御修醫方類聚》,方言記憶一下就清晰了起來。
大學時候教授講過這事兒很多遍。
這是一本被朝鮮稱為四大醫著之一的書。
在80年代的時候,這本書由對岸送回國,引起了國內一波研究熱。
不過后來發現里面問題很大,才終止了研究。
史書記載,此全書一共950萬字,收方五萬余首,里面收錄了華夏從秦漢到元明時代的152種醫學典籍,和一部叫做《御醫撮要》的朝鮮書籍。
里面保存了華夏歷史上已經失傳的醫書30余種。
包括了《澹軒方》、《備預百要方》、《神巧萬全方》、《施圖端效方》、《千金月令》、《醫林方》、《吳氏集驗方》、《新效方》、《煙霞圣效方》、《保童秘要》、《王氏集驗方》等35部亡佚書籍的內容。
從1443年開始編著,于1477年成書。
可以說是集中醫古籍之大成的一套書。
不過這套書在1598年的時候,從朝鮮被由日將加藤正清作為戰利品攜回。
后藏于仙臺醫工藤平助家中,之后工藤平助又將此書寄存于多紀元簡家的躋壽館。
這也就是朝鮮史稱的壬辰之亂。
在1592年到1598年期間,大量朝鮮醫書及朝鮮版華夏醫學典籍,被豐臣秀吉侵略者掠奪并帶回島國,《御修醫方類聚》名氣頗大,難以幸免。
這個收藏的躋壽館是江戶幕府時代唯一的私立醫學校,后來進行改制后,成為官立江戶醫學館。
它由多紀家族歷代相繼,從事醫書講習、考試、施藥等多項事業,特別是在醫書校勘方面做出了諸多成就,名載小日子國史冊。
這之后的小日子中醫很大部分都看過這里面的古籍。
這也就解釋了吉原杏萌和二宮彥可,為什么知道正確的漢代單位了。
里面能夠證明單位的漢代書籍可不少。
藏于多紀家的《御修醫方類聚》原刊本隨著德川幕府的倒臺,離開了多紀家族,移藏至大學東校典籍局,后入宮立淺草書庫,繼藏上野帝國博物館,最后珍藏于宮內省圖書寮,即現今的宮內廳書陵部。
這一套書在明治九年(1876年),日朝締結修好條約,同時兩國間的醫事交流有所加強,外務大臣宮本小一出使朝鮮,喜多村直寬便將自己作為江戶幕府醫官時期所刻的《御修醫方類聚》及其它著作托付宮本小一,要求其將此書轉贈與朝鮮。
1965年,漢城東洋醫科大學校長李鐘奎博士,發重刊之宏愿,組建委員會,征集4.893萬人,以延世大學文久元年本為藍本,費時半年,再刻《御修醫方類聚》。
出版當年,李鐘奎校長去臺,贈李煥之先生此版《御修醫方類聚》一部。
李煥之先生為使國人分享這一醫籍寶藏,于1979年,也就是現在的兩年后,將其全文縮小影印出版,全書十冊,另有索引一冊,并將其中的朝鮮文索引翻譯改印為中文。
不過后來在1982年國內醫學界研究后發現,原書一至四冊的部分內容被刪節,同時依據后世的醫書通行本證實這版的《御修醫方類聚》中,有不少人為加入的錯誤信息,使該書文獻參考價值遽減。
至于這里面的錯誤信息和刪減,是小棒子還是小日子做的,這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