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影響智能推的~~!
“賺錢?哈哈,我根本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那是以后的事兒。”
櫟社機場,剛剛下飛機的檀錦程就被記者給攔了下來,詢問關于ET5定價問題。
沒辦法,這價格搭配上ET5的性能與用料,這價位在國內純電領域根本就沒幾輛能打的,甚至于已經能夠影響到燃油車了。
按照實時匯率,ET5的這個起售價格實際也是在3.5萬美刀左右,跟毛豆3在老美本土是一樣的,這就很有意思了。
出去的時候是三月份,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四月份了。
缺席了今年兩會的檀錦程并沒有缺席今年的熱搜,除了在歐洲引起不小轟動的ET5以及ES3,檀錦程還拜訪了寶馬總部,確定了在德國建設電池工廠的計劃。
在克魯格以及德國ZF相關G員的陪同下,錦新時代的歐洲乃至于全球的首座超大規模電池工廠定在了圖林根州阿恩施塔特。
這座位于德國中部了的精致小城,跟中國的關系息息相關,錦新時代的投資讓歐洲佬們又愛又恨。
早在2016年,一家中國企業收購一家德國機器人工廠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阿恩施塔特的港口也在中國人的控制之下。
而吉利這次“強行”收購戴姆勒接近10的股份,成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更是讓德國以及歐洲人感到不安。
此時,一家由中國企業獨自投資,并沒有收購德國任何一家企業的電池工廠投資興建,給包括寶馬以及沃爾沃等眾多歐洲企業做電池供應,本應該是感到高興的事兒。
但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企業,歐洲人的心態是非常矛盾的,不過對于這座小城的人們來說,不存在這種問題。
他們完全沒有這種擔憂,一座由中國公司投資20多億美刀的電池工廠正式開工建造,讓阿恩施塔特當地人非常的驚喜。
德國那位女老大也同樣這樣認為,她是支持檀錦程在阿恩施塔特投資的,而同樣支持的一些人還認為,中國的進步并沒有在歐洲吞噬大量的企業。
相反,中國在此投資建廠只能說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帶來更多先進的技術。
但是不管怎么樣,相比起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檀錦程的投資哪怕是再怎么酸的人也說不上什么。
錦新時代歐洲境內建立的工廠,完全可以當成一個典型案例來宣傳。
僅僅一個電池廠及相關的產業,就能夠給德國帶來2000多個就業崗位,這對于德國當下疲軟下滑的經濟無疑于強心針的作用,另外中國企業的來德國本土投資,這對德國來說只有益處沒有害處,兩國經濟加快交流,可以實現技術的互補,實現人才的互補。
德國的老大顯然清楚這些,話說這幾年兩國之間的交流還是挺多的,像是尉來與寶馬之間的合作已經很深了,主要原因還是兩者之間的合作理念差不多。
尉來的合作是持開放態度,而寶馬也同樣如此,寶馬在國內國產化是做得最徹底的,跟特斯拉這種對賭方式可不同,寶馬是主動國產化的。
說起來華晨這么多年以來也實在是不爭氣,真就是抱著寶馬的大腿躺平了,給了這么多優質的資源,愣是一個自主品牌都沒弄出來。
寶馬如此開放的態度,對華晨也是極力支持,然而他就只顧著吸血,也就怪不得寶馬想要增持在華晨寶馬這邊的股份了。
而國內對于錦新時代的投資建廠同樣特別的關注,國內企業大規模出海一直有之,而大型科技公司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出海,卻是一件非常值得關注的事兒。
當前什么情況?3月22日,老頭兒正式簽署了價值約600億美刀的加征關稅方案,同一天百思買宣布正式中止跟菊花廠的合作。
商務部在23日迅速回應,做出反制措施,這一時間點可以理解為兩家爭端的開始。
也就在23日,上證指數受此消息影響向下跳空大跌超過3,報收在3152.76點位,之后三月份剩余的幾個交易日里股市都表現不佳,守了大半個月的指數終究是因為兩家之間的關系而徹底崩了。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股價在3月27日也創造近期單日最大跌幅,并且在4月2日創造了自2017年三月份以來的新低。
倒是跟雙邊關系惡化沒什么關系,主要原因還是毛豆3正在經歷產能地獄,要到Q3才能實現周產5000輛的目標,全年交付量又一次受限。
而ET5的產能相較于毛豆3卻是要靈活太多,ET5在歐洲范圍之內已經對毛豆3造成一定威脅了,這是特斯拉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檀錦程選擇在德國獨立的建廠,就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只不過在機場沒有記者會問這個問題,都是人精。
“檀總的意思最沒考慮過ET5近期的盈利問題還是說一直都沒有考慮過?”
現在的記者多多少少有些無語了,檀錦程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一款車型銷量上去了自然也就盈利了。
這個時間線他也沒辦法確定,可能是一年,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盈利。
如果按美刀計價,在各自國內同樣賣3.5萬美刀的ET5與毛豆3,兩者之間的BOM成本是有不小區別的。
毛豆3的BOM成本已經機構拆分計算過,基礎版差不多在2.8萬美刀至3.2萬美刀之間,占總體本的80至90。
核心成本自然是三電與車身以及底盤,還有各種電子與智能化硬件,剩下的就是人工,運輸以及研發等等分攤成本。
特斯拉的毛利率為18.9,因此計算下來每輛車的制造成本約占售價的81,而尉來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毛利潤則要更高一些。
電池供應的優勢,自研電機,芯片慢慢的應用上,加上國內人工的優勢,尉來在新能源汽車整體上的毛利率是可以達到20的,部分車型甚至可以達到25。
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毛利率最高的新能源車企就是尉來與BYD了,其次則是特斯拉,特斯拉能做到這點并不奇怪。
我們有我們的產業鏈優勢,老美也有他們的科技優勢,具體到ET5上面,目前毛利率計算下來實際跟毛豆3是差不多的。
原因無非是新車型的產線建造,研發等等投入非常之大,基于成本結構,ET5要賣到33萬輛左右才能夠實現盈利。
就目前而言肯定是做不到的,單款車型要想實現盈利怎么著都得兩年以上,如果市場反應不佳的情況下,那這款車還是會造成很大虧損的可能。
在毛利率這一塊兒,全世界范圍之內的新能源車企都呈現出兩極分化之勢,頭部企業如BYD,尉來,特斯拉等等毛利潤能夠維持在較高的水準。
而中部企業,像是北汽,吉利等等的毛利率比例則在15左右,至于小企業則是普遍低于15,他們主要是依靠補貼生存。
新能源補貼降低以及換了發放方式之后,這些小企業基本就處于嗝屁狀態了,拿檀錦程盯著的利帆來說,他們因為之前出售業務之后過了一年的好日子。
但2017年他們繼續折騰汽車行業之后,又不怎么行了,如果再這么搞下去跟前世一樣破產也很正常。
至于新勢力方面,他們根本就談不上什么毛利率,全都是負利率,沒有任何產業鏈優勢的他們都是依靠資本輸血,全世界都是如此。
實際上老美那邊也有不少“新勢力”,跟國內的PPT造車相比,老美那邊的新勢力企業玩得更花,拿賈老板的FF來說,他在老美那邊就屬于新勢力的范疇之內。
相比起老美的新勢力,老賈都算得上是比較“厚道”的一類了。
尉來的新能源賽道目前同樣也是虧損的,利潤主要是來自于燃油車以及動力電池,還有零部件等板塊,用這部分的利潤來滋養著新能源的賽道。
主要原因還是銷量太低,投入太大,只有等銷量漲到一定地步之后才能夠實現盈利。
“那檀總能透露一下ET5到目前為止的預訂量嗎?”
“這個還要等我回去之后再看看,目前來說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具體數據還是不錯的,非常感謝大家的喜愛。”
從正式亮相的3月8日開始算起,到檀錦程今天落地的4月7日,剛剛好一個月時間,這一個月里尉來ES3以及ET5的表現都非常不錯。
而原本的尉來品牌旗下的兩款主力車型,在降價之后銷量也往上提了一提,另外增程式的L1也同樣很受歡迎。
只不過,今年一季度的燃油車市場已經明顯趨向于飽和狀態了,車市整體的增長也放緩下來。
燃油車市場,基本已經進入到存量博弈狀態了。
拿尉來旗下的燃油車主力車型悅馳系列來說,一季度的銷量“慘淡”,主力車型悅馳A1一季度只賣出去12.8萬輛(月均4.27萬輛),同比去年下滑了7.5。
而悅馳A3以及A9兩款車型下滑就更嚴重了,A3下滑了28,A9也沒好到哪里去。
除了競爭越發的激烈,來勢洶洶的吉利博越一季度賣了7.2萬輛,寶駿510更是狂賣11.5萬輛,這些都是悅馳系列的競品。
老對手哈弗系列同樣也賣得非常的好,但是說到底的根本原因還是悅馳系列賣了10年了。
十年的生命周期,在這個信息爆炸,車型眾多還有新能源汽車沖擊的年代里,單月平均還能賣出去超過四萬輛,已經算得上一個奇跡了。
哪怕這些年尉來一直在做著外觀設計,動力性能,內飾以及服務方面的調整,發動機也從國產車的老套路(三菱,日產系列)換成了自主研發的。
哪怕是第三代的悅馳A1將會在今年年中上市,老款車有不少的優惠,但10年以來累積銷量超過200萬輛,創造國產SU銷銷售神話的悅馳A1,終究是有被消費者看膩了的一天。
從2016年開始,悅馳A1就一直在刷新著全球SUV單品銷量紀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
用加油站里加油小哥的話來說,在2016年每加十輛SUV就有六輛來自悅馳,一個月賣出去8萬輛,那場面真是讓人印象深刻,4S店里的A1根本就用不著有推銷。
“是時候該改變了,一季度銷量下滑嚴重,大家應該要反思一下了。”
回到公司的第一件事,檀錦程就是找上悅馳系列的負責團隊開了一場會議,是時候帶來一些改變了。
ET5,ES3兩款新車給尉來帶來了極高的熱度,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并沒有得到多少認可,尉來的股價跟著大盤還是同步下跌的,根本原因還是悅馳系列的銷量下滑嚴重。
實際上這個跡象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經開始體現了,消費者審美疲勞,新的強力競爭對手出現是客觀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悅馳對于尉來而言,就是親兒子一般,我們不能看著他這么一步步下滑下去,必須要想一些辦法了,大家也不能躺在功勞薄上過日子。”
檀錦程敲擊著桌面,神情有些嚴肅,尉來汽車產業鏈上,他從悅馳起勢之后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尉來研究院以及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
但是不代表著他對悅馳系列的不關心,新能源汽車是未來,但這玩意兒他現在不賺錢啊,一家車企如果不賺錢有多可怕幾乎可以想象得到。
上輩子尉小理三家,雖然互聯網一直黑理想是利帆,但卻從來沒有人懷疑過理想會倒閉,根本原因還是他們不僅車子賣得好,而且是最早實現盈利的新勢力車企。
倒是李兵的尉來,車子賣不出去多少,還年年巨虧,因此天天都有傳他倒閉的新聞,這對品牌形象是一個非常大的影響。
試想一下,李兵如果把尉來也弄到盈利或者說虧損沒那么嚴重,再次之就是車子銷量提升一個檔次,尉來也不至于時不時的傳出倒閉的傳聞,對他的換電模式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考慮到今年歐洲工廠的投建,還有國內工廠的建設,以及原材料漲價等等因素疊加,2018年的動力電池利潤必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這邊也有幾座工廠等著擴建,投入是一點都不能停,也沒辦法停下來,因此2018財年對于尉來財報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如果悅馳系列還躺著,那就更加的嚴重了。
老板從歐洲回來,不關心ES3以及ET5的預訂量,也不回家,而是直奔公司把他們悅馳團隊的高管召集起來開會,上來就是一通批評,讓一眾高管們噤若寒蟬。
別看檀錦程年輕,也別被他在外界的形象所迷惑,在公司里他一直都是說一不二的,該罵人的時候他比誰都罵得難聽,口吐芬芳也是經常有之。
躺在功勞薄上,這是很嚴重的批評了。
確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全球性的SUV紀錄,整個公司的利潤悅馳系列貢獻了超過六成,說是悅馳團隊支撐起龐大的尉來集團都不為過,真是想不飄都難。
每年公司內部的獎金以及各式期權與股權激勵,他們團隊都是拿得最多的,時間長了對于其他的一些部門也生了一些看不起的念頭。
檀錦程實際早就已經看出一些苗頭了,不過之前一直是高增長之勢他也不方便說什么,沒道理孩子成績一次好過一次你還去敲打他一下,這就純純PUA了,容易引起團隊的動蕩以及逆反心理。
如果可以,他也不想發火。
“我給你們幾點意見,你們看著整改。”
也懶得廢話,直接就是上強度。
“第一,優化產品線,第三代悅馳系列要出來了,前面的一些不怎么好賣的產品該砍就砍,該降價就降價,也別給我整一些花里胡哨的款式來割韭菜,看看隔壁橙子雙十一是怎么降價促銷的,一目了然。”
“現在的消費者沒那么好糊弄了,你們前幾年那一套已經不靈了,真誠懂嗎?真誠才是必殺技,你切切實實讓利的同時還不減配,就是對品牌最好的呵護。”
細分市場上,他沒辦法盯得那么緊,悅馳系列為了增加銷量,這些年也確實出過一些割韭菜的車型,他也不是不知道,有時候也只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你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但是市場環境變了,消費者越來越聰明了,你就不能再這么干了。
“保留三個系列,A1,A3,A9,然后車型也不要整得太過于復雜,讓消費者進店就能夠一目了然的明白自己應該選擇哪款,現在有些車型我懷疑你們自己都分不清楚了吧?”
一眾高管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的好,反駁吧又不太敢,不過檀錦程也沒打算給他們開口的機會,他今天不是來聽他們意見的,而是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
“用戶思維一直是我們強調的,之前的一些破事兒我就不計較了,之后不允許再出現了。”
掃視了一圈,檀錦程提高聲音道:“還有,你們在營銷方面但凡我不管了,簡直就是狗屁都不如!”
“都特么什么年代了,你們還把重點放在宣傳營銷發動機上,你當是2008年啊,現在是2018年了同志們。”
“看看隔壁的BYD,他們的插混技術一出來直接火遍市場,再看看博越是怎么宣傳的,不會你們可以學啊,還真當現在是裝個菱發動機就可以裝高端的年代啊?”
“你們根本就不懂用戶,我們尉來是年輕用戶為主啊,你們是不是腦子還停留在十年之前?”
2018年了,有點作為的品牌都在講續航,智能駕駛,充電速度這些年輕人關心的東西,而悅馳團隊還在談什么變速箱,年輕人想要的是車載KTV和城市里的自動導航。
尉來L1的增程被業內各種吐槽,但那又如何,沒有續航焦慮搭配上智能駕駛以及冰箱,彩電,大沙發,這玩意兒聽起來就帶勁啊,也更符合現在環境與政策。
悅馳團隊的這種營銷方式,放在2018年一季度之前可能不會那么的明顯,從穩步增長到爆火,悅馳是有大量用戶基礎的,誠然有些用戶對于悅馳系列體驗不佳,但整體的口碑在那里。
目前是看不出什么大的問題,不過就是銷量下滑到單月4萬輛而已,4萬輛也是一個很牛逼的數字,但只需要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如果這種思路還不能改變,那悅馳系列就徹底的涼了。
消費者寵你的時候那自然是非常的寵,但他們拋棄你的時候同樣也是不會有一絲猶豫。
“第二就是盡早研發混動技術,以悅馳A1為主,混動技術不是我們的強項,這個我可以給你們時間,缺人缺技術就找研究院支持,實在不行就去挖。”
“總之盡早研發混動技術,甚至是純電技術,一季度的銷量你們也看到了,燃油車基本已經飽和了,但是新能源系列可是增長非常明顯。”
整個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的整體銷量同比增長了154.3,純電系列增長124.7,插電式混合動力則是暴增了239.6,BYD的銷量已經開始上來了。
而燃油車呢,整體只增長了可憐的2.8,這么直白的數據,再看不明白市場趨勢就是純純傻子了。
悅馳系列今后想要在市場里活得更好,就不能只局限于燃油車這一塊,混動與純電同樣必須搞起來,如果真到了燃油車賣不動的時期,甚至也可以像BYD那樣梭哈新能源。
“總結一下就是調整產品線,改變營銷思路,盡快研發出混動技術支持的車型,還有降價促銷把銷量給穩定下來。”
“好了,你們去忙吧,張總留一下。”
張永朝悅馳團隊的一眾高管揮了揮手,他這個做CEO的,在主力車型銷量連續下滑之時,同樣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要不要考慮一下把悅馳獨立出來,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
悅馳團隊在連續高光之后,漸漸沒有了居安思危的心態,檀錦程覺得有必要對悅馳系列進行一個調整了,品牌獨立出去成立一家單獨的子公司,能夠讓管理層感受到經營上的壓力。
不然時間長了,悅馳只會成為尉來的“華晨。”
那樣的話,對于悅馳這個品牌未免有些可惜了,畢竟是支撐著尉來一路成長起來的品牌。
“那需要一個新的強力領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