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三章 誠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什么叫“中和”?相對事務相互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質。

  用物理學的說法,正負電荷相互抵消,這就是電的中和。

  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最終的道。

  任何事務都有其對立面的存在,儒家就是要守住根本,“守中”,不走極端,不偏一方,讓對立事物相互抵消。

  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易,務本、固本、樂本的處世原則。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劉老頭把屋子跟屋子里的東西都留給傅源,就不怕流云門其他門人有意見?

  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覬覦劉老頭的傳承,偷偷跑過來翻他的屋子?到時候怨恨上傅源怎么辦?

  還不如等等看,反正劉老頭的傳承,傅源又學不會。

  所以傅源決定等等看,等危險都過去了,再去劉老頭的屋子。

  在此之前,傅源就當沒有這回事一樣,繼續一如既往的生活著。

  每天晚上臨睡前,多了一個“反思”的靜坐過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是反思自己這一天的作為,而傅源則是反思自己的整個前世。

  在前世的閱歷中,遇事如果以儒學處事,應該怎么做,今生遇到類似的事,應該怎么做…

  于感炁中,前世的觀念是阻礙,但于儒學處世中,前世的閱歷卻是資糧!

  傅源無法感知炁,所以不知道自己養氣到了什么樣的程度,但是在為人處世上,回想著前世的經歷,卻越發的通透。

  至少在學校里,一群小蘿卜頭,比起老師,更愿意聽他的。

  而那個年輕的女老師,在很多時候,更仰仗傅源這個班長,來協助管理班級,某種程度,她已經不把傅源當成小孩,反而像同年人一樣相處。

  順帶說一句,女老師姓“史”,叫起來不好聽,所以讓學生們稱呼她“吏”老師。

  “咚咚咚!”

  傅源抬頭,就躲在窗戶外,史老師神秘兮兮的沖他招手…好像所有的老師,都喜歡從窗戶外偷窺教室。

  等到初中高中時期,她這個行為,能嚇得學生冷汗直流!

  傅源起身離開教師,剛出門,史老師就一把摟住他脖子,湊在耳邊道:“傅源,幫老師個忙,行不行?”

  溫香軟玉中,傅源很淡定的道:“老師您說。”

  那一本正經的模樣,讓吏老師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臉,這才道:“校長剛才開會,說要培養學生們的課外興趣,你幫我想想,一年級應該培養什么?”

  傅源想了想,道:“做游戲?丟沙包?踢毽子?跳皮筋?”

  史老師羞惱的搓了搓傅源的腦袋,低聲道:“不是這種…是需要學校集體訂購的那種,你明白嗎?”

  傅源古怪的暼了她一眼,道:“懂了,老師您會什么?”

  史老師得意的道:“我會吹口琴。”

  傅源搖頭,道:“老師,口琴太貴了,買得起但舍不得。”

  史老師頭疼,道:“我還會彈鋼琴,學校連個電子琴都沒有,那怎么辦?”

  傅源詫異的看了她一眼,道:“那就笛子吧,再加個毛筆字,笛子跟字帖,大家都能買得起。”

  史老師遲疑,道:“笛子…我不會啊,書法,我也不太懂…”

  傅源道:“口琴跟笛子都是靠氣口吹的,應該差不多…再說您隨便研究一下,找人討論討論,難道還教不會哆來咪發?”

  史老師想了想,一拍手,道:“行,那就毛筆字跟笛子!”

  沒過幾天,一年級就開了興趣課,毛筆字跟笛子,毛筆墨水字帖跟笛子由學校統一購買,每人繳六十七塊。

  學生都是附近村子的,算不上富有,但也不算貧困,第二天所有人都教上了,領了自己的毛筆,墨水,字帖跟笛子。

  然后整個教室都是呼啦呼啦的破氣聲,回家的學生手上臉上全是墨水…

  甚至還有人領到的第一瓶墨水,當天就撒了一地…

  史老師拉著傅源開了個小灶,之后便把這兩門課丟給傅源去帶了,她自己倒跟在后面學的不亦樂乎。

  因為傅源本身就會吹笛子,寫毛筆字,雖然不算精通,但比史老師這個臨時抱佛腳的要強。

  對于小孩子而言,這只是兩門興趣課,但對于成年人來說,這是一筆生意…史老師是從城里來的,而且是個年輕的小姑娘,大概率是沒這個臉皮搞這些。

  說到底,都是校長的鍋!

  儒家講“修身養性”,跟道家的“性命雙修”差不多意思,都是為了讓身心達到完美境界,使本性不受損害。

  道家的“性命雙修”,是靜功,動功,吐納,心法,各方面的調和。

  儒家的“修身養性”,則是修德養心,人們常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是其中一方面。

  只不過道家要求減少欲望,絕情、絕欲、絕性,沒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沒有貪嗔癡慢疑,沒有對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奢侈訴求。

  而儒家則是控制這一切,不能過度,不能沒有節制,不能被這些驅使,要“守中”,要“致中和”,要“中庸”!

  傅源克己修身一年多,雖然不知道養氣如何,但“定身心”卻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他能定住自己的身心,使身心不再浮躁,能夠專注的去做某件事。

  人一旦專注了,全身心的投入,就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就得到了“清靜”。

  于清靜中,心得以安寧。

  所以無論是吹笛子,還是寫毛筆字,傅源不僅能全身心的專注投入,而且進步飛快。

  有個詞,叫“胸有成竹”,指畫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處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這就叫“周慮”!

  寫毛筆字時,這個字的筆畫結構,橫撇豎直都已經“成竹在胸”,思慮周全,下筆自然順暢流利。

  吹笛子也是一樣,曲調轉折,吐氣呼吸都已經在心中周慮,吹出來自然一氣呵成。

  于是在短短一個月內,傅源不僅重拾了前世的技巧,還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大步,得了“誠”!

  得了“誠”,學東西的速度,簡直可以用“飛”來形容!

  年底的時候,史老師已經計劃著,明年開始拉著傅源去參加小學生的比賽了。

  學校放寒假了。

  傅源在家,用毛筆字抄書,往往通篇數百上千字抄下來,一個錯別字都沒有,這就是得了“誠”。

  別說小孩子了,就是成年人,又有幾個能連寫一千字,而沒有錯別字的?因為普通人的心思是散的,有各種雜念干擾!

  傅源的心思全集中,沒有雜念干擾,自然就不會出現“開小差”“粗心大意”的現象,更不會“一不小心”出錯。

  不過在臨近過年的前幾天,傅源卻連續寫錯字,說明自己的心靈修養還不足。

  是受了爺爺跟奶奶的影響。

  因為越到過年,爺爺奶奶就越是坐立難安,就連吃飯的時候,都會吃到一半,突然起身到門口走幾步,然后再回來繼續吃。

  傅源知道他們在擔心什么,卻也沒什么能勸慰的。

  果然,到大年三十晚上,爺爺奶奶的擔心化作了現實,重重的砸在老兩口心頭。

  傅爸傅媽,沒有通知,沒有電話,也沒有回來過年!

哎呦文學網    一人之下的儒修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