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六章為讓女明星自動而努力

  礦泉水不是超市里長出來的,水果蔬菜也不是貨架里刷新出來的。

  05年,影視人才也不是有錢就能從市場里買到的。

  市場不是萬能的,更何況05年的電影市場,不能說一片荒蕪,也是雜草叢生。

  市場不完善,人才也不多。

  沈三通開門見山道:“超市的成功說明不了什么,一個超市場景,臺前幕后加一塊也沒有多少人。”

  在這方面很冷靜。

  超市成功確實巨大,給他帶來的好處非常大,甚至超過他的理解。

  但是不能說有超市就萬能了。

  超市始終只是小成本小場景的喜劇。

  “我們要通過這兩個項目至少抓起一個數字電影團隊出來,培養相關人才。”

  “從電影早期籌備的出品、制片,中后期籌備的制片主任、生活主任、外聯制片。”

  “到拍攝時的制片人、導演、演員導演,燈光、攝影、收聲、化妝、服裝等技術工種。”

  沈三通說的很直白:“第四代導演那個時代,我們是有各方面人才的,制片廠培養了許多。第五代導演的時代,也有,雖然調度上比不過四代,但基本功絕對不差。然而,到了第六代,我們人才就不行了,基本上斷代。”

  “我自己也是導演專業的,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我們的教學情況,8090年代的教材和實踐有大問題,完全放棄了正常的制片程序,學習歐洲新浪潮、藝術片那一套。”

  說起來,樣板戲真的很精彩。

  結構板板正正,人物鮮活明了。

  因為要消除影響,8090年代學了歐洲那一套。

  散文、詩歌式的電影。

  歐洲電影本身就是好萊塢的手下敗將,被打的丟盔卸甲。

  本土文化都守不住,學習失敗者的東西,能學到什么好可想而知。

  兩代人的電影工業全部垮掉,六代導演基本上全廢。

  當然,電影工業的垮掉,可能是那個時候傷害最小的一項了。

  沈三通環顧一周,觀察與會的人員。

  沈三通徹底否定了過去二十多年的電影理論,讓大家相當的驚訝。

  不過他這屬于民營,他是老板,他的一言堂。

  在這里,沒人和他爭論什么狗屁電影文藝理論。

  沈三通笑著說:“垮掉的主要還是導演,當然了,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導演垮掉,攝像、燈光、剪輯也沒招。我自己是導演系的,拖累了其他專業的同行,我道歉。”

  此話一出,大家笑了起來。

  嚴肅的會場氣氛消散許多。

  “客觀的講,科班導演是完蛋了,我是不抱希望了。其他工種人才我們有,原來制片廠培養了許多,科班也培養了不少,就是使用不好。”

  科班導演真的徹底完蛋,以后二十年都不太行。

  打破觀眾對于國產片的偏見,是攝影系的寧昊。

  國產團隊徹底證明自己,是徐征的泰囧上了十億。

  然后是吳晶戰狼2創造了影史記錄。

  法學出身的科幻妲己郭凡一部流浪地球開啟了科幻片時代。

  沈三通說到了關鍵:“我們要把他們發掘出來,主要是使用起來,給他們工作和項目,熟練商業化電影運作,適應商業化的拍攝節奏。”

  技術工種也不能說完全沒問題。

  制片廠時代,大家拿的是固定工資。

  電影制作是先計劃再有需要,項目有限,干起活不著急。

  后來,散文式的作者電影,臺前幕后就十來個人,更不急了。

  可是商業片慢不得,每一天都在燒錢,拍攝周期要爭分奪秒,

  能一個月拍完不要兩個月,能半個月不要一個月,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趕工很正常。

  這個節奏港島那邊很熟悉,他們生活工作節奏本就快。

  大陸幕后團隊和港島有差距,但大陸影視工作者絕對不差。

  跟兩個組,節奏、工作流程就都熟悉了。

  只是沒有機會。

  剪輯師杜媛,之前是張一謀的御用剪輯師,老謀子搞商業片,她就沒工作了。

  其實人家功力很強,但是沒在商業片證明過自己。

  就和后世的求職笑話一樣,公司招收要有工作經驗的。

  而求職者先工作才能有經驗。

  不愿意培養,只想要直接使用。

  國產電影真的是任重道遠,沈三通只能做一點是一點。

  今生入了這個行,總要做出一點成績的。

  有了行業地位,女明星自動起來,更有力道。

  ......

  “本土化是對的,蓋里奇的結構,兩根大煙槍的劇情,直接拿過來國內觀眾不會接受。”

  沈三通和石頭項目組開會,讀了一遍現有的劇本總結道。

  石頭項目組目前四個人,邢愛那、岳小軍、張承、周智勇。

  岳小軍、張承、周智勇都是中戲的,擔當編劇。

  邢愛那則是代表寧昊。

  寧昊去柏林電影節跑獎了,兩邊有時差,等開完會,邢愛那把會議內容發給了他。

  石頭的最初劇本想法,寧昊早在2000年就有了,不過和電影版本不一樣。

  超市的成功讓寧昊找到了一些思路,完善了劇本。

  寧昊非常喜歡蓋·里奇的電影,更加欣賞其拍攝手法,有很多模仿的地方。

  現在劇本階段,就是把模仿的味道給去掉。

  領悟觀眾才是電影成功根本因素之后,沈三通對于電影行業有了很深的理解。

  再看石頭,看到了一些之前沒注意到的地方。

  前世,石頭這部戲,好就好在畫面粗糙、電影票房不好。

  石頭結構上比較高級,普通觀眾不一定喜歡,但是電影影迷非常推崇。

  石頭是一部適合影迷的電影,對于普通觀眾來說,有一些門檻。

  不是一些導演給自己電影垃圾找的理由,是真有觀影門檻。

  石頭想要票房高,要放在十年后。

  觀眾經過各種影片轟炸,開始能接受劇情片了,石頭勁就會很大。

  放在現在,宣傳做好了,票房也有上限。

  前世的不完美,從長期來看,無論對中國電影,還是對寧昊好處都更大。

  在那個對國產片充滿偏見的時代,一個結構高級、劇情完整、誠意滿滿,但是因為投資小、畫面粗糙,宣傳做的不好,票房又一般,結合在一塊,就有了悲劇色彩。

  石頭又適合多刷,也經得起多刷。

  影迷每看一遍,就會感慨國產片是有牛逼電影的,為什么票房不高啊。

  自然會有遺憾,產生補償心理。

  這種心態就會折射到整個國產片上去,愿意給國產片一點寬容。

  很多電影觀眾對國產片的改觀,就是從石頭開始的。

  甚至可以說,石頭改變了觀眾對國產片的偏見。

哎呦文學網    新時代藝術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