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負責整頓禁軍的督查將校隊組建完畢。
李奕從飛鷹都的那批人里,挑選了二十五人,再加上馬仁瑀等六人,總共占了將校隊中三分之一的人員。
至于剩下的五十九個名額,則都是由樞密院調派的人手。
這些人里軍職最低的也是十將,最高的是指揮使一級,都是各軍各部的精銳干將。
而且入選的標準是起碼要會識文斷字。
李奕將這九十人分為了九隊。
他自己親率兩隊人手,又交給趙匡一隊人,剩下六隊自然是給他的義社兄弟們率領。
“此次整頓禁軍,我等責任重大,陛下特許便宜行事,諸位不用束手束腳的,指揮使以上的將校,有給你們找麻煩的,到時來找我去處置。”
“而若是那些指揮使以下的小校鬧事,你們只管先斬后奏,出了什么事我來擔著。”
內殿直的校場上,李奕對著底下近百人訓話。
“我已經稟奏過陛下,讓樞密院調派兩個指揮,有一千人的兵馬,隨時準備彈壓那些個想要鬧事的將校士卒。”
“大伙盡管放手去干便是!”
這次大手筆的改革禁軍,皇帝柴榮是下定了決心,想要削除前面幾朝留下的弊病,讓整個后周禁軍能有新的面貌。
所以給予了李奕很大的自主權力,甚至準許他可以在東京城內,調動近千人的兵馬來協助。
但同樣的,這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李奕只能辦好,不能辦砸了,否則他好不容易爬到今天的地位,或許一夜之間就會被打回原形。
而若是能辦得好,辦的漂亮,自然也能得到巨大的好處。
李奕環視一圈眾人,吩咐道:“從今天咱們就正式開干,爭取到明年正月陛下郊祀前,把這份差事辦好,給陛下一個滿意的交代。”
“諾!”眾人齊聲應道。
李奕點頭道:“咱們就先從六軍諸衛入手,趙匡、馬仁瑀和張建功,你們三人負責清查左右龍武、左右羽林、左右神武等六軍。”
聽見三人應答,他又繼續道:“李漢超負責左右衛、左右驍衛,趙彥武負責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夏仁誨負責左右領軍衛、左右屯衛,許匡榮負責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
五代時期的六軍諸衛沿襲自唐代,但經過一系列的變革之后,其實和唐代的六軍十六衛有所不同。
唐代的六軍特指北衙禁軍,是具有以招募制和私屬化為特色的“雇傭軍”。
這一點和五代時期的六軍相似。
朱溫篡唐建立后梁,在原宣武鎮兵的基礎上,發展完善出具有五代特色的禁軍。
這個時期,后梁雖然已經有侍衛親軍的編制,但此時的六軍仍然具有很強的戰斗力,多次作為主力參與后梁與河東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大戰。
等到李存勖滅了后梁,建立后唐之后,六軍的編制也被保留下來。
然而后唐時期的六軍兵力逐漸衰落,不再是禁軍中的主力部隊。
直至石敬瑭建立后晉,雖然依舊維持著六軍的建制,但已經淪為裝點天子門面而已,不再具有實質的戰斗力。
至于十六衛的編制,從唐到五代以來,基本沒有什么變動。
其中十二衛為唐朝統領全國府兵的機構,下設折沖府,另外的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則負責駐守宮門內苑。
不過在府兵制崩潰后,十六衛已經徹底淪為了虛銜。
六軍好歹還管著一些兵馬,雖然不多,但也能充充場面,干些雜活之類的。
而十六衛就完全是空殼。
比如樞密副使魏仁浦就被加銜為右監門衛大將軍,可他這個大將軍手下根本沒有一兵一卒。
如今后周六軍和十六衛的將軍、大將軍,通常只有兩種用途,一種是加銜重臣以示榮譽,有點類似于武將遙領節度使。
另一種就是用來安置那些個幾朝幾代遺留下來,到現在卻沒有固定差遣的高級武將們。
相當于后世干部們離退休時進入政協榮退。
換而言之,六軍諸衛名義上隸屬于禁軍,但已經被邊緣化,有名無實是個軟柿子。
可偏偏六軍諸衛是有一定的員額編制。
雖然編制數量不多,但加起來數千人還是有的。
在李奕看來,一個有員額卻不需要上戰場打仗的部隊,他不信沒人吃空餉、撈油水。
又正好是個軟柿子,就算想要鬧事,對方也沒那個能力。
不過李奕倒是期望六軍諸衛中能有人跳出來鬧事。
最好能先砍個大將試試水!
“行動!”
李奕一聲令下。
隨即,趙匡等人帶領的將校隊從內殿直的營地魚貫而出,各自分散離去。
“看來要去找張永德和李重進去探探口風了…”
李奕沉吟了一下,接著帶人直奔衙署。
等見到張永德,對方表現的很親熱,拉著李奕詢問整頓禁軍的事如何。
“屬下準備先從六軍諸衛的人馬入手,已經讓將校隊的人去辦這事了。”
聽了李奕的話,張永德點點頭:“李都使的思慮很對,做事要先易后難,侍衛親軍中人員復雜,幾朝幾代積攢下的毛病,一時半會難以理清,先拿六軍諸衛練練手,倒是個好辦法。”
張永德特意提到了侍衛司,看來他心里確實很忌憚李重進,這次整頓禁軍有機會削弱對方,他肯定求之不得。
李奕不免想起了上次柴榮十日不能視朝的事情。
那次李重進和張永德的選擇截然不同。
張永德一大早就到衙署值守,待到很晚再走,看似盡忠職守,但仔細想想,他手下殿前軍的兵力,絕對抗衡不了侍衛司。
之所以跑到衙署待著,想來是害怕有突發情況,自己反應不過來。
而李重進卻不一樣,他那幾天都待在侍衛司主力軍的營地里。
這說明從皇帝御駕親征回來后,他對侍衛親軍的掌控更深一步,所以能放心的待在侍衛親軍的地盤。
同時他也能第一時間就近調動侍衛親軍的人馬以應對未知情況。
從兩人的選擇上也能看出性格的差別。
相比于李重進,張永德顯得更加的被動,歷史上的記載也證明了這一點。
李奕暗自猜測,若是歷史上沒有出現趙大橫插一腳。
在柴榮死后,讓張永德和李重進暗中角力,怕是張永德很難拼的贏李重進。
腦中思緒一閃而過,李奕抱拳道:“多謝張都使提點。”
張永德笑道:“殿前軍這邊你不用擔心,只管放手去做,我不會橫加干涉。”
“唯有侍衛司那邊,你怕是要棘手一些。”
言外之意,他不準備過多插手整頓禁軍的事,但同時也在提醒李奕,侍衛司的李重進不像他這么好說話。
“屬下明白!”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李奕當即告辭離開。
“跟想的一樣,張永德想當甩手掌柜,不干預我對殿前軍的整頓。”
李奕暗自思量道。
這事也在他的預料之中,張永德的為人比較謹慎,皇帝名義上只是讓李奕協助整頓禁軍。
但又給了李奕協調殿前軍和侍衛親軍兩方的權力。
張永德不想過多干預這事,也算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態度,他無意爭權。
畢竟他的身份很敏感,別人能做的事他未必做得。
這倒也符合歷史上關于張永德的記載,否則趙匡不可能在他手下混得那么風生水起。
既然張永德好辦,李奕當即轉頭去找李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