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似乎有意把拯救曼德拉這件事擴大化,拯救南非人民說起來有些大,但目標明確的拯救一個人就簡單直接了許多。
在這個過程中,曼德拉被神化,《第九區》也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意義。
這張照片上手里拿著《第九區》的人還不止一個,文章中也把《第九區》和這次市長游行活動強關聯起來。
而且還不只是新華社的海外記者這么做了,就連英國本土媒體也提到了《第九區》對相關事件的影響。
兩天后梅琳達激動地又給魏明發了一條電報,她告訴魏明:公司開始加速全球英文市場的鋪貨,本土也要加印了!
一部算是比較小眾的科幻,在英國展現出超級暢銷書的潛質,現在老倫敦出門打招呼都不聊天氣了,都聊《第九區》,尤其是那些青年人和文藝積極分子。
沒看過《第九區》?拜托,你out了!
負責本土出版業務的總裁知道這部竟然是魏明直接用英文創作的后大為驚異,人才啊!
他甚至希望魏明能加入英國國籍,這樣的人才留在中國屈才了,到時候公司幫他安排倫敦戶口,再安排個英國媳婦兒,都不叫事兒的。
這件事以倫敦為核心,還在持續爆發中,影響力開始向全球輻射,曼德拉和《第九區》一起走紅全球,成為政治和文化界的頂流。
現在不是大蝦要蹭ET的熱度了,而是兩個外星人一起互相蹭。
在洛杉磯的一個活動中,當問起是否聽說過《第九區》,斯皮爾格伯表示自己很喜歡這部,希望有機會能跟y合作。
最近又有一個活動,是全球多個國家的市長為要求釋放曼德拉而簽名請愿,很快就湊夠了1000個市長,涉及四十多個國家。
這次活動甚至通過外國留學生傳到中國。
只是燕京不太方便出面,哪怕跟南非還沒有建交,但燕京畢竟是首都,于是就讓魔都的汪市長出面簽名了。
當然,這種英國牽頭的活動,香港肯定是最積極的,新一任港督尤德是第一批出聲支持的。
不僅支持,當時香港的新聞也經常能看到相關報道,作為全球第一個發表《第九區》的《明報》,可把金庸得意壞了。
很快他的明河出版社又推出了《第九區》的繁體單行本十萬套,魏明也是能得到版稅收入的。
當然,魏解放和許淑芬更得意,沒想到兒子的一部竟然能影響全球政治局勢,這應該是文人的終極追求吧!
老魏開心地跟鋼蛋巴斯,還有海洋公園里虎鯨、海獅、海豹都念叨了這件事。
最最最得意的肯定是周惠敏了,那段時間看誰都笑,心情好的像是吃到了人參果的豬八戒。
所以當林妮邀請她周末去臺北玩的時候,她很爽快就答應了。
現在就連臺北都在響應這個市長簽名請愿的活動,臺灣人對y也并不陌生。
香港的《明天會更好》專輯賣的最好的外埠市場就是臺灣。
當然,不是正規途徑進來的,畢竟演唱會的背景是給大陸賑災,但因為經典太多,所以根本擋不住。
不過他的《獅子王》等從英文轉譯過來的讀本在書店都是能直接賣的,這部《第九區》也是直接從《明報》轉載過來的,作者名那里是y。
甚至臺灣片商知道程龍的新片《A計劃》劇本是魏明寫的后也沒有說把這部電影拒之門外,只是編劇名字那里要使用魏明的另一個筆名“魏狂人”。
“魏明”在臺灣還有些敏感,但y、魏狂人就還好。
這次周惠敏她們是四個人一起來臺北的。
魏翎翎去美國推廣變形金剛之前想要回臺北看看大伯姨夫,正好林妮也想回家里看看,而她跟周惠敏母女關系都很好,于是邀請她們來做客。
其實周惠敏在臺灣也不是全無人脈的,她認識陳彼得,大家也算是一起戰斗過的戰友了。
陳彼得參加了賑災演唱會后回臺灣被冷處理了一段時間,然后就沒事了,有大人物保了他。
不過現在他也很少走到臺前唱歌了,主要還是做幕后音樂人的工作,他發現自己還是更適合這項工作,最近正在給一個叫費玉清的家伙制作歌曲。
回到臺北,魏翎翎跟大伯講了一下大陸開廠的進度,以及變形金剛接下來的市場推廣進程。
雖然把玩具公司給了兩個年輕人,不過大伯也想看看他們能把這家工廠做到什么規模,他們做得越好,對自己好處越大,畢竟他在臺灣的塑料廠是上游供應商。
而林妮跟姐姐林溪在房間里聊了好一陣,看到容光煥發的妹妹,這位魏沐春三太太感慨不已:“果然女人就得讓男人滋潤才行,你看看你現在比當初在臺北的時候好看太多了,你早該去香港找他的。”
林妮忸怩了一陣,不過這段時間確實很快樂,她甚至冒出了生二胎的想法,老鬼雖然也六十了,但男人六十歲正是有干勁的時候。
就是可憐了姐姐,姐夫都已經快八十了,比姐姐大了近三十歲,當初大姐也是為了她們這個貧窮的家族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啊。
從魏公館出來后,魏翎翎開車回到酒店接上周惠敏娘倆,帶她們逛臺北。
這時候的臺北很發達,比周惠敏去過的廣州富有太多了,但是跟香港沒得比。
不過對比香港也不是全無優點,起碼這里的人國語說得好,自己在這里好好學學,將來去大陸生活就不用愁了。
還有臺灣最近在搞什么民歌運動,周惠敏買了很多國語民歌專輯,其中有一張專輯她非常喜歡,名字叫《之乎者也》,里面的《戀曲1980》《童年》《鹿港小鎮》她很快就學會了。
唱歌的這個人其實嗓子一般,跟阿明有一拼,不過這些歌都是他自己寫的,這個叫羅大佑的新人還挺有才華的,跟阿明也有一拼。
臺灣的小吃也非常豐富,尤其是在夜市,根本吃不過來,很多都是阿敏在香港沒見過的全新品種。
來臺北第一天晚上,魏翎翎娘倆帶著周惠敏娘倆逛了大名鼎鼎的圓環夜市。
周惠敏正在吃著小吃“粉圓”,妮奶又給她買了一杯泡沫紅茶,讓她解解渴。
這泡沫紅茶也是臺灣特色,是在搖酒壺中放入紅茶、糖、冰塊劇烈搖晃,產生一層細膩的泡沫,使茶湯口感變得輕盈爽口。
周惠敏的手有些拿不住了,干脆把剩下的粉圓倒進紅茶里。
然后一邊喝茶,一邊嚼粉圓,她表示這種吃法還不錯呢。
魏翎翎半信半疑地試了試,頓時眼前一亮:“嗯,不錯,還真的有點意思。”
阿敏趕緊也讓媽媽嘗了一口。
然后周媽媽就停不下來了,自己買了一份細細品味,并想著,如果把泡沫紅茶換成香港的絲襪奶茶又會有什么奇妙反應呢。
近年來英國的英式奶茶傳到香港,經過茶餐廳師傅們的改良發明了絲襪奶茶,他們用多個錫蘭紅茶拼配的茶袋反復沖撞,濾出極濃的茶湯,再加入淡奶,通過“拉茶”工藝使其空氣感十足,口感香滑醇厚。
如今好利來開業了七家店,還有七八家在建中,一共十幾家店,幾乎遍布了全香港的各個區域。
雖然仍在負債運行,但幾家店開起來之后,單店成本確實降低了,利潤率也提高了,因為跟上游產業的議價權提高了。
現在他們正在跟可樂業的兩大巨頭談合作,他們都想拿下好利來的獨家碳酸飲料權,就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必須二選一。
好利來畢竟只是區域性小公司,兩大巨頭也無法給好利來麥當勞那樣的優惠,最終是選擇了百事可樂。
周媽媽當時就想著如果香港有可樂這種有特色的飲料產品就好了。
這次阿敏把粉圓放在紅茶中,這有趣的咀嚼感讓她靈光一閃。
她當即跑到賣粉圓的攤販那里詢問這粉圓是什么做的,怎么做的。
“你說啥呢,聽不懂啊?”面對著嘰里呱啦的粵語,賣粉圓的大媽表示你好煩耶。
林妮趕緊過去翻譯,然后才知道這粉圓是用木薯粉為主要原料制作的,至于怎么做的嘛,商業機密。
林妮切了一聲:“啥商業機密啊,我媽媽小時候就是賣這個的,有什么難的。”
然后就拉著周媽媽走了,周媽媽忙讓林妮帶自己見見她媽媽,她想學這個。
林妮:“去公墓見嗎?”
周媽媽:“…”
不過最終周媽媽還是學會了粉圓的做法,因為林妮的姐姐林溪會做,林妮帶著她上門拜訪,總算掌握了這種技能。
等回到香港后,周媽媽就開始研究一款新型茶飲,準備將來放在好利來店里跟可樂相抗衡,她稱之為“珍珠奶茶”!
因為這種吃法是周惠敏無意間發明的,所以周惠敏被后人尊稱為“珍珠奶茶之母”,魏明則是“珍珠奶茶之父”。
阿敏回到香港第一時間把這次的臺北之行寫成信發給阿明,包括她聽到的臺灣音樂,媽媽開始研發新型奶茶,還有去阿明大爺爺家做客等等。
當然少不了她的最新靚照,真是越長越開,越長越漂亮。
魏明看完之后都是小心翼翼地放在四合院密室里的,當然也給她寫了回信。
哪怕他現在沉溺于雪姐霖姐的溫柔鄉中,也沒有忘記遠在香港的小女友。
他最近也沒出遠門,所以沒什么有趣的經歷,只是把最近那首《再見》發給了她,那個蝗蟲樂隊真的錄制了出來。
魏明還囑咐她:“如果香港也有《之乎者也》的話可以買一張送給我。”
因為市長聯名請愿等國際新聞事件,《第九區》在國內影響力越來越大,負面評價也越來越少。
見識到一部在國際政治上能掀起了多么大的風浪后,很多讀者開始反思自己,自己看不懂是不是因為自己的視野太小了,而魏明老師那是國際視野,高瞻遠矚啊!
魏明倒是沒有因此洋洋得意,還是戶頭上日益豐滿的外匯儲備讓他開心,最近收到了好幾筆。
這部《第九區》看來賺的真不少,畢竟沒有翻譯和插畫師分潤,版稅全歸他一個人。
不過感覺現在友誼商店的國外貨也無法激發魏明的消費欲了,彩電買了好幾個,哪怕最大件的哈雷摩托都已經買過了,還能買啥呢,買小汽車嗎。
如果可以,就算花十萬美金買一輛他都愿意,十萬美金對于現在的他真的不叫個事兒。
這就已經到夏天了,騎著摩托車在戶外是真不涼快,有時候在外面放久了,剛坐上去還燙屁股呢。
而且摩托車上坐個龔樰或者朱霖也太容易引人注意了,坐在車里起碼隱蔽一些。
好消息是,近日總設計師批示轎車可以合資。
不這樣不行了,大學生一茬一茬地畢業,今年都畢業兩撥了,提拔速度也快,國內的紅旗和魔都牌的產量根本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干部用車的需求。
現在就連平安叔學校都在申請給他弄一輛轎車,如果在地方上,他這個級別早就有公車了。
滿足不了怎么辦,只能依賴進口,但外匯多珍貴啊,魏明老師辛辛苦苦,一個字一個字賺回來的外匯,才能買多少輛啊。
可自己的產能和技術又達不到,只能搞合資。
這條批示之后的第二年,第一輛組裝的大眾桑塔納就要在魔都誕生了!
再有兩年,桑塔納正式量產,屬于私人購車的時代將會被悄悄打開一個口子!
那就是魏明的機會!
想到這,想到到時候帶著兩個姐姐出去兜風,魏明更有干勁了,當晚折騰到好久,今天又是三個人一起的日子。
不過第二天才是周日,他們的妻夫妻生活還是比較靈活的。
這天魏明就要去朱霖家見另一對丈人丈母娘了。
為了這一天他們謀劃了許久。
先是在外面瘋了一宿的朱霖回了父母家陪他們過周末,然后聽著爸媽討論第五次中東戰爭,聊馬島戰爭的結局,甚至還能聊上幾句西班牙世界杯。
到了快中午的時候,魏明登門,朱霖故作疑惑地喊了一聲:“誰啊?”
朱媽道:“你管誰呢,去開門就完了。”
朱霖父母還以為是他們的同事或朋友或學生,結果是魏明站在門口,顯得禮貌和拘謹。
“霖姐,我來這邊辦點事,順便把在陜西拍的照片給你送過來。”說著魏明把厚厚的信封遞過去,轉身就要走。
然后朱媽走了過來。
魏明忙道:“哎呀,阿姨也在家啊。”
朱媽媽驚喜道:“你是,魏明?對吧!”
魏明點點頭,然后朱爸爸也走了過來,準備送完東西就走的魏明也就走不成了。
朱霖爸媽都是典型的知識分子,而且顏值高,難怪能生出朱霖這樣的美人兒。
爸爸是工業學院(后來的北理工)教授,長得濃眉大眼,典型的山東老伙子,母親是從事醫學研究的醫務工作者,雍容大氣。
進來之后大家先看照片,這些照片是魏明在西安和延安拍的,他把屬于朱霖的獨照跟合影挑出來送了過來。
魏明把霖姐拍的很漂亮,二老看著也很驕傲,還對著照片報演員名,很多跟女兒合影的都是熟面孔。
而朱霖的合影中肯定少不了龔樰,畢竟龔不離朱,朱不離龔,龔朱組合鎖死了。
不過其中有一張是魏明讓喜子幫忙拍的他和兩個姐姐的合影,這張合影三個人貼的有點近。
在沒有人看得見的背后,魏明把手放在了她們倆的腰上。
叔叔阿姨沒有發現什么,還以為魏明是背著手呢,不過朱霖卻是有些臉紅,壞小子,這也是能讓人看的!
魏明是卡點來的,這正是飯點兒,再加上好客山東的基因在這里,這個午飯他肯定是要留在這里吃的。
“小魏你坐著,老伴兒你陪著說說話。”朱爸爸起身又去學校食堂打了兩個硬菜回來。
期間朱媽媽拉著魏明聊個不停,對于神秘的作家她太好奇了,尤其是這樣才二十出頭就名滿全球的。
討好丈母娘是每一個渣男應盡的義務,魏明也講了一下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專挑老太太愛聽的,比如《媽媽再愛上我一次》背后的故事。
“我一直在關注原型人物的情況,上個月還跟荷花的好朋友宋蓮老師通過信,經過省里醫院的治療,荷葉的情況已經好了許多,雖然偶爾還會出現精神呆滯的情況,而且藥不能停,但基本的家務活已經能做了,現在他們母子生活在鄉下。”
“那個人渣前夫呢?”朱媽媽惡狠狠地問,“就不管這對母子了?”
魏明道:“他去過一次,想把兒子接走,但兒子死活不同意,那孩子確實太倔了,我和他見過一次,當時就告訴他先不要去找媽媽,他還太小,但他還是去了,而且選擇跟媽媽一起生活。”
“哎呀,”朱媽媽聽了就覺得心酸,她問:“那他們一個有病,一個還小,可怎么生活啊?”
魏明欲言又止,朱霖則是快人快語:“他們的生活費都是小魏承擔的,他承諾供小葫蘆到大學畢業。”
“啊?!”朱媽媽驚訝不已,“這些怎么沒在新聞上看到過啊?”
朱霖:“做好事不留名唄。”
她語氣中難掩對自家男人的自豪和欣賞,好在媽媽因為太過驚訝沒有注意到這些。
魏明道:“畢竟我用他們的故事賺了一些錢,也確實影響到了小葫蘆的人生,所以我來負責到底也是應該的。”
而且對自己確實也就是九牛身上一根毛。
魏明說的云淡風輕,朱媽媽卻只覺得魏明這孩子人格高尚,她越看越喜歡。
再看看自家女兒,也是很漂亮的,就是年紀大了點,比小魏大了九歲,三塊金磚呢。
不過相比起自家閨女,她還是更嗑魏明和龔樰,這兩人合作了兩個本子,直接把龔樰帶成了國內第一女演員,這里面估計是有點事的,不過龔樰也不小了吧,比小魏大八歲。
這頓飯也相當融洽,而且因為人不多,魏明直接跟爸媽溝通的機會也多,剛剛跟媽聊的多了些,現在又跟爸聊現在的軍工科技和國際局部戰爭,并得到了朱爸“小魏很有見地啊,以后常來玩”的肯定。
被朱霖送出了工業學院后,魏明有些得意,自己太招老丈人和丈母娘喜歡了!
朱霖偷偷擰了一下他的腰間肉:“別嘚瑟,要是讓我爸媽知道了咱們仨的事,你就等著吧。”
魏明火上添油:“嘖嘖,想想都刺激!”
朱霖算是看出來了,這是個徹頭徹尾的冒險主義分子,如果活在亂世肯定是一方諸侯。
喜歡刺激的魏明下午又接著去北影廠找雪姐。
不過得先去兒影廠一趟,梁曉生估計都等著急了。
“老梁,恭喜啊!”他首先恭喜梁曉生新婚,當時自己人在外地沒能參加。
梁曉生壓低聲音:“魏老師,你,你過分了啊,隨那么大的禮,這筆錢我哪敢動啊。”
“瞧你說的,一百塊而已,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賄賂你呢。”
“我兩個月工資呢,反正我就給你存著,等你結婚的時候我再隨回去。”
魏明搖搖頭:“那你可要注意了,萬一我不止結一次婚,你可就虧了。”
梁曉生扶額:“你這人,怎么還沒結婚就先想著離啊。”
魏明哈哈一笑:“防患于未然嘛。”
打了一陣哈哈,魏明從包里掏出自己的劇本,這會兒于廠長不在,《紅象》開機了,她跟著兒子他們去了趟云南。
兩天后,于蘭回到燕京后第一時間看了魏明的這個本子,看完之后她嘆為觀止,難怪以他的速度還寫了這么長時間。
這個劇本不僅有文字,還有很多首魏明新寫的曲子,這些是他為這部電影準備的配樂。
另外還有十幾張手繪分鏡圖,都是劇本中幾場比較重量級的戲份,非常具有藝術美感。
從這些圖可以看出魏明繪畫方面的實力以及對于鏡頭語言的熟練掌握,沒想到他還挺懂攝影。
這年頭并不是每個導演都會畫手繪分鏡圖的,這玩意兒很磨工夫,珠影廠的丁蔭楠算是其中代表。
于蘭廠長越看越滿意,越看越喜歡,她有預感,兒影廠要誕生一部經典了。
她現在有些后悔,不該讓壯壯去拍《紅象》的,如果這個本子給壯壯…
想著想著,她已經翻到了最后一頁,魏明在劇本最后還寫了一行字:“推薦導演——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