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6章 小明,你上大學不上,只要你說話

  魔都巨鹿路675號,《收獲》編輯部。

  編輯老孔看著對面李曉林桌子上那一沓讀者來信樂道:“哈哈,小魏每一篇都不同凡響啊,其他作者的讀者來信加起來都不如他多。”

  李曉林無奈道:“我就該在文章后面寫上:魏明人在北大。還得辛苦給他轉過去。”

  另一個編輯笑道:“轉過去的時候盡量提醒一句,能不拆盡量別拆,搞不好都是罵他的。”

  李曉林笑道:“那倒也不至于,那些寄給編輯部的讀者來信,涉及《雙驢記》的,負面態度的只占三成,五成左右都是夸的,從各種角度夸。”

  還有兩成中立的。

  因為寫了一個不那么正面的知青形象,很多頭腦簡單的知青單純地認為,大作家是在給知青群體抹黑,是在以偏概全,紛紛發文譴責。

  文筆差的就給《收獲》寫信,文筆好的就給報刊投稿,噴人還能賺錢呢。

  全國報刊關于這部的討論特別多,讓同一期中同樣是知青文學的葉辛的《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存在感非常薄弱。

  他寫的就是那種正兒八經的知青文,不過算是知青文里比較積極正面的,但是在魏明這篇劍走偏鋒的《雙驢記》面前,已經被襯托的毫無存在感了,他這還是大結局呢。

  其中在燕京一份文藝類報紙上有一篇關于《雙驢記》的評論文章很出名,標題大概意思是“不是知青你寫什么知青文學,你知道知青有多苦嗎!”

  這篇文章以一名十年老知青的立場,詳細描寫了自己下鄉那幾年過的苦日子,什么手上起泡還要干活,什么天不亮就要起來下地,頂著烈日劇烈勞動三小時,回到知青點連書都看不動了,沾著炕就睡著了。

  當然還有經典的愛而不得,喜歡的知青姑娘被迫嫁給了村干部的兒子等等。

  這篇文章幾乎寫遍了知青下鄉可能會遇到的可憐遭遇,屬實是典中典,迅速被多家報紙轉載,獲得了很多同情分,迅速出圈。

  不過很快又出現了一篇反駁的文章,而且標題起的也很有水平。

  “知青有多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肯定沒有我苦,我是農民的兒子。”

  我擦,絕殺!

  文章以一名農家少年的角度講述了自己一家的日常生活,而這用平淡語氣寫出來的日常生活明顯要比知青的描述還要勞累困苦的多得多。

  甚至這位作者還有一個小妹妹因為醫療條件太差四歲就死了,猛加同情分,讀完之后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要說苦,沒有人能在中國農民面前說苦!

  兩篇觀點相反的文章一出,把《雙驢記》的熱度推上了一個新高度。

  不過戴堇華很郁悶,你們這爭來吵去的,感覺都沒有觸及《雙驢記》的內核啊。

  人家魏明分明寫的是一篇絕妙的諷刺,結果你們在那討論什么知青苦還是農民苦,跑偏了啊!

  而讓她更難過的是,自己寫給《文學評論》的稿子被退了。

  真是沒眼光!

  于是她干脆投給了自己學校的《未名湖》,還好過了,準備發表在12月的第三期。

  至于劉振云的那篇,他是投給《燕京文藝》的,投的更早,但至今還沒反應。

  他挺擔心的,還找魏明商量:“你說我是不是要去《燕京文藝》問問啊,順便請章師姐吃個飯?”

  魏明:“一共幾塊錢,你至于嗎。”

  “不是,我就怕熱度過去了,我文章就白寫了。”

  魏明隨手拿起門崗的一份報紙,掃了一眼。

  “放心吧,應該還能再挺一挺。”

  就憑自己那兩篇情緒感染力十足的評論文章,靠著一正一反的對立觀點,算是徹底把熱度炒上來了,這熱度估計還能維持很長時間。

  沒錯,那兩篇文章其實都是魏明化名寫的,通訊地址也是假的。

  目的倒不單純是為了炒熱度,雖然確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他這么做是覺得,批評《雙驢記》的文章肯定會用知青之苦來作為觀點,然后道德綁架不能說知青半點不好。

  既然早晚會有人寫,好,那我幫你們寫出來,而且寫得完全就是典型知青里的那種遭遇。

  但跟知青同處一個空間的農民幾乎是無法發聲的,所以魏明又以他們的立場寫了另一篇文章,代他們發聲。

  寫的都是真實遭遇,這樣才公平嘛。

  又過了一天,劉振云拿著一張十塊錢的匯款單在魏明面前激動道:“明哥,過了,我過了,而且給了我千字五!”

  現在他已經是他們班第一個登上《燕京文藝》的學生了,把他驕傲壞了。

  魏明也為他開心:“按照我們寢室的規矩,一般獲得稿費這種事都要在長征食堂請客的。”

  劉振云不嘻嘻了:“我想著賺了稿費不得寄回去改善一下家里,下回,下回一定。”

  魏明:為什么他這話聽著這么熟的?

  靠,這不是第一次取稿費時我的詞嗎!

  劉振云嚇得趕緊跑了,魏明繼續看大門。

  現在他是在西側門門崗上,有個同事家里臨時有事,魏明跟他調個班。

  有日子沒站門崗了,還挺想念的,不過這種工作他最多干一天,但凡多干一天,恐怕就有“粉絲”聞著味兒過來看他了。

  接連三部中短篇爆款,再加上兩首詩,讓他在燕京大學生群體影響力極高,不宜干門崗這么拋頭露面的工作了。

  因為這個地方離勺園近,不少跟他相熟的留學生路過都要跟他調侃一番。

  剛剛送走了美國小伙阿毛,就見一個小老頭拎著挺大一個行李包走過來,衣著樸實,看著挺和善。

  魏明過去問:“大爺,需要幫忙嗎。”

  “不用不用,不重。”

  老頭道:“我有點轉向,想問問這是北大哪個門啊?”

  魏明:“這是西側門。”

  “哦,所以那個方向是西,里面是東。”

  “對嘍。”

  “那大爺您是找人還是路過啊?”

  “哦,我找工作,也不對,已經有人給我找好工作了。”老頭指著門里面道。

  魏明樂:“那您找的這人可有本事,北大現在招人都是招的年輕人。”

  突然,魏明反應過來:“您不會是哪個系新來的教授吧?”

  “哈哈哈,你看我這樣子有個教授樣子嗎,不是不是。”老頭笑笑,說著他就進去了。

  魏明心想,那可能是有什么特殊技能的老匠人吧。

  等替班的過來,魏明回到南門,見平安叔也在門崗里。

  他拉著魏明到外面:“小明,跟你說點事。”

  “什么事啊,我都說好幾遍了,那個姑娘就是個普通朋友。”

  “不是那個事,是大事!”平安叔神神秘秘道,“小明,你想上大學不上,只要你想上,這就有一個好機會擺在你面前!”

  “哦,什么機會?”

  “剛剛學校開會確定,明年圖書館系將恢復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重點在這個“函”,信函的函,甚至都不用來上課,通過自學和考試來完成教育。

  不過函授生想要自稱北大子弟多少有些牽強,但如果你是大文豪,北大肯定上趕著承認,你甚至可以憑借這個函授生身份再混一個正兒八經的北大研究生。

  魏明聽完之后確實挺動心,如果不費勁的話,整一個也無妨。

  雖然這函授不提供教室、宿舍、車輛及伙食,還要收學費,跟正統學生完全沒法比,但魏明又不差那點錢。

  現在只是確定恢復了函授,后續章程還沒出來,聽到魏明有想法,魏平安表示會繼續幫他留意。

  今天是11月的最后一天。

  次日,在12月的第一天,魏明跟龔樰相約去燕京動物園。

  估計《雙驢記》的熱鬧龔樰也看到了,魏明有些擔心她受到評論影響,以為自己在貶低他們知青群體。

  龔樰也是當過幾年知青的,知青生活的罪她也沒少受。

  結果龔樰完全沒有產生負面影響,她還跟魏明說起:“你里馬杰那樣的男知青我也見過,上千萬知青,什么性格的都有,出現一個那樣的很正常啊,更壞的我都見過。”

  “哦,有多壞啊?”

  龔樰嘆道:“殺人了。”

  “啊!”

  “還是一個花季少女,他看上人家了,人家不從,就…不過他也被女孩家族的人活活打死了,是我們隔壁那個知青點的。”

  說完,龔樰反過來還勸魏明不要被負面評價影響,“你寫的真的很好。”

  “哦,你看這個,”她從包里掏出一本《解放軍文藝》,“看,我們部隊的人還發文章夸你呢。”

  魏明看了一下標題:“《雙驢記》,看完這篇后,其他的知青都不用看了!”

  魏明再一看作者名字,不禁一愣,王碩?是自己知道的那個王碩嗎?

  他知道王碩去年在軍中準備考大學,因為練習寫作文,一不小心寫了個,還發表在了《解放軍文藝》上,于是被《解放軍文藝》借調到過去當了編輯。

  這么極端的標題,還有正文里有些接近《雙驢記》的文字風格,嘿,八成還真是他。

  這么一想他對《雙驢記》這么推崇也就一點都不稀奇了,說不定以后學著學著還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呢,然后人送外號“小魏明”。

  逛了一圈,這次魏明堅持他請,雪姐姐的工資自己怎么忍心讓她破費呢。

  等吃完飯分開后,魏明當即騎車去了衛生研究所找另一個好姐姐了…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激蕩1979!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