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16章 鐵木真阿朔,只要能收稅,規矩你隨便定

  到了現在,鐵木真第二次進攻金國的戰略規劃已經很明顯了。

  鐵木真坐鎮中都,木華黎攻略東北地區,趙朔攻略山東、河北、山西和陜西,務必將金國黃河以北的地區,全部收入囊中。

  趙朔從皇宮內出來后,回到朔風別院,招耶律楚材前來議事。

  這里本來是大金開國時,金兀術為自己修建的別院,富麗堂皇,風景秀麗,是中都除了皇宮之外最大也最宜居的所在。如今,這里成了趙朔在中都的府邸。

  “你們都退下吧!”

  趙朔揮了揮手,命伺候的侍女退下,屋內只剩下了他和耶律楚材二人。

  趙朔將鐵木真的旨意介紹一遍后,道:“山河四省,咱們首先要攻打的肯定是河北。依晉卿(耶律楚材的字)所見,我軍如何攻略河北呢?”

  “請容楚材細思。”

  耶律楚材不是沒有急智,但這么大的事情,可不會隨意開口。

  他仔細斟酌了一刻鐘后,才道:“不知駙馬是想快,還是想慢?”

  趙朔道:“快怎么說,慢又怎么講?”

  耶律楚材道:“駙馬如果想盡快攻占河北,非常容易。您可發出一道檄文,所有投降的金國官員,予以留任。所有歸順的富戶大豪,保證他們性命和財產的安全。

  三年前,駙馬已經率領大軍,攻占過一次河北了。這道檄文一出,我估計,快則兩三個月,慢則半年,整個河北即可平定。

  不過,如此一來,這些地方官員的忠心實在可疑,待駙馬的大軍開拔,攻打其他地區,河北難免會發生反復。

  我的意思是,如果駙馬想要河北長治久安的話,就不能求快。”

  趙朔微微點頭,道:“那你再說說慢的法子。”

  “主要有兩條。其一,凡縣尉以上官員,除了立下大功外,盡皆不可留任,削職為民,全部換成咱們自己的人。”

  “自己人?你的意思是,在中都開一場科舉?”

  “駙馬英明!”

  耶律楚材這句話,可不是對上位者的隨口應聲,而是發自肺腑。

  他當然知道,趙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乃是當世數得著的人杰。但是,萬沒想到,趙朔對政務竟如此敏銳。他剛起了頭,趙朔就想到科舉上了。

  中都及其周邊地區,是整個金國識字率最高的地區了。

  不知多少文人郁郁不得志,削尖了腦袋想當官。

  至于當金國的官,還是當蒙古的官,他們完全不在意。

  這場科舉選出來的官員,在金國朝廷看來,就是板上釘釘的叛徒——人家蒙古人,又沒有拿著刀槍,逼著你們去考科舉?你們簡直比那些納了投名狀的巴魯營戰士都要可惡。

  但在蒙古朝廷看來,這些徹底把金國朝廷得罪死的人,就是妥妥地自己人了。

  耶律楚材道:“但不知,成吉思汗任命駙馬為鐵門關以南黃河以北天下達魯花赤,可有開科舉的權力?”

  趙朔道:“應該沒什么問題。你先說說,這科舉怎么個開法?”

  耶律楚材道:“咱們這場科舉的內容,要和金國不同。金國的科舉,分為詞賦、經義、策論、律科、經童五科。考生任選一科,參加考試…”

  他簡單的金國科舉制度介紹了一遍后,道:“我以為,所謂詞賦、經義、經童三科,其實于國無益。咱們的法律,肯定和金國不同,律科也不必考了。咱們只要開策科即可。”

  “晉卿此言頗有見地!”

  其實,趙朔對金國的科舉制度,也有所了解。

  金國除了耶律楚材介紹的科舉制度,還有一個專門為女真人設立的“女真進士科”。表面上看,女真進士科,是考三門題目,“策”“詩”和“論”。

  但是,“策”要用女真大字寫,“詩”要用女真小字寫。

  這兩個合格后,就定為進士。然后,以“論”定名次。

  說穿了,女真進士科考的“策”“詩”,就是看看考生有沒有運用女真文字的能力。

  接下來,“論”寫的好的考生,才是金國最需要的人才。

  看來,金國朝廷其實并不傻,知道什么樣的人才對國家最為重要。

  不過,話說回來,趙朔覺得,單考策論,有些單調了,應該再加上一門數學。數學不必考的太過高深,基本上四則運算合格即可。策論四百分滿分,數學一百分滿分。兩門的分數加起來,誰分高誰就能中進士了。

  耶律楚材對此并無任何意見。

  “禮、樂、射、御、書、數”,數學也是君子六藝之一嘛。

  而且,從實務上來看,一個縣令數學不過關,連賬目都看不懂,那怎么處理一縣的政務?

  耶律楚材道:“另外,駙馬大軍離開河北之時,難免有些心懷叵測之人鬧事。這些科舉選出來的官員,能否為國死戰,實在是個問題。我建議,他們的家眷,必須留在中都。”

  趙朔道:“很好,還要再加上一條,無論有多少賊人攻打,失土者死。

  力戰殉國者,給予嘉獎。

  如果只是丟了縣城,但依舊在縣境內組織力量,與賊人交戰,將視情況給予獎勵和懲罰。但是,如果離開了縣境,不論任何理由,不但本人處死,而且家人貶為奴隸。

  趙朔這個辦法,其實就是清朝入關時候的政策。

  當時,清兵入關,與農民軍、明軍犬牙交錯,敵友難辨。誰知道,到底是敵人實力太強,還是你貪生怕死,才打了敗仗,丟了土地啊?不看別的,就看你有沒有離開縣境。只要離開了縣境,就必須處死。

  耶律楚材馬上就領會到了趙朔這個法子的妙處,道:“駙馬英明!”

  耶律楚材繼續道:“對于縣中土豪,我以為可以有兩種辦法。第一個辦法,令他們獻出質子,并且派私兵給駙馬助戰。第二個法子,就是將所有土豪和富戶的土地沒收,直接實行大唐年間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只有為我蒙古立下大功之人,才可得到豁免。

  第一個法子,速度快些,也能少殺些人。第二個法子,更能長治久安。不過,速度要慢些,殺的人要多得多。”

  趙朔毫不猶豫的道:“就第二個法子吧。不過,均田后的土地,都算作官田。所有土地歸官府所有,農民只有租種的權力。

  府兵制如同大唐年間一樣,府兵不用交納租稅,但要參與軍事訓練。必要的時候,要接受國家征調。

  如果一個農民,嫌收入太少。可以爭取成為府兵,可以經商,可以做工,也可以參加八旗軍。”

  耶律楚材道:“八旗軍?可是駙馬在撫、桓、昌實行的制度?”

  趙朔道:“沒錯,正是如此。我準備在河北,再征三萬軍,跟楚、桓、昌三州的漢軍旗等同。至于在河北哪個地方圈地,等統計好河北的戶籍人口后再說。

  總而言之,在我的地盤內。想做地主,除了參加八旗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至于說,殺人太多?那怕什么?我正愁即便實行均田制,分給百姓們土地太少,恐怕難以長治久安呢。”

  “駙馬英明!”

  這是耶律楚材第三次說駙馬英明了,每次都是發自肺腑。

  原本,在他看來,實行大唐年間的均田制和府兵制,把土地平均了,是最能實現長治久安的。

  但是,他沒有考慮過,即便土地平分,百姓們的土地依舊可能不足,長治久安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仔細想想也是啊!

  現在金國的人口,都有六七千萬了。

  地少人多。

  即便平分了土地,隨著人口滋長,百姓們依舊會吃不飽飯。

  所以,耶律楚材剛才提出來的兩個法子,根本就不是各有利弊的問題,而是本來就應該用第二個法子。

  而且,趙朔剛才提出的法子,將所有土地變為官田,直接解決了歷朝歷代最為頭疼的土地兼并問題。

  另外,對于習慣了土里刨食的農民來說,無論經商還是做工,都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無論府兵還是八旗,都是有勇力肯訓練不怕就行。

  如此以來,農民盼著當府兵,府兵盼著當八旗兵,駙馬麾下的大軍輕松變成一支虎狼之師!

  簡直是一舉三得!

  看來,他的這個主君,要比他想象中還要英明得多啊!

  趙朔對耶律楚材今天的表現,也非常滿意。

  不愧是歷史記載中,數得著的相才。提出的各種建議,都非常合理。

  要不是趙朔有領先八百年的眼光,肯定會覺得耶律楚材的各種建議,簡直堪稱完美。

  他說道:“另外,還要加上一條,所有基層吏員,也要全部換掉。新的基層吏員,就從對我蒙古立了功的人里面選。澮河堡一戰,我第一次攻打河北一戰,第二次攻打河北一戰,有那么多為我出過力的人。

  咱們的基層官吏,為什么不用他們,反而便宜了外人呢?”

  耶律楚才眼前大亮,道:“好辦法!自古以來,皇權不下縣。但是,駙馬如此以來,將朝廷的力量,直接深入鄉村。如果成功施行,恐怕歷朝歷代,對河北的控制,都沒有人能超過駙馬了!”

  第二天一早,趙朔就再次進皇宮,去見鐵木真,說了科舉的事。

  鐵木真聽得都有些不耐煩了,道:“阿朔,我不是任命你為鐵門關以南黃河以北天下達魯花赤嗎?所有軍政事務,自然可以一言而決。是不是那什么叫耶律楚材的腐儒,對你說了什么?咱們蒙古人,可沒中原人那么多忌諱。”

  趙朔解釋道:“父汗坐鎮中都,命我攻略山河四省。這中都并不在我的職權范圍內,所以才特意來向父汗請示一下。”

  鐵木真道:“既然任命你為任命你為鐵門關以南黃河以北天下達魯花赤了,那中都的政務,自然也歸你負責。無論是你要開什么科舉,還是中都的治安,收稅,都是阿朔你的事。”

  “是。”

  說穿了,鐵木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治理中原子民,更不知道怎么向中原子民收稅。

  在沒有趙朔穿越的歷史線上,鐵木真去世前一年,就有人向他提議,原來中原是金國的領土時,咱們可以搶那些老百姓。現在都成了咱們的子民了,就不能搶了,這些種地的子民簡直毫無用處。不如把所有農田都毀了,改做牧場,讓農民都做牧民吧。

  鐵木真竟差點答應了。

  還是耶律楚材力諫,說中原子民的稅收很不少,鐵木真才讓耶律楚材試試。

  等到耶律楚材成功把稅收起來的時候,窩闊臺都登基了。

  農稅都收不明白,就更別提更復雜的商稅了。

  歷史上,蒙古人屠城無數,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現在鐵木真不把中都的行政權交給趙朔,又交給誰呢?

  不過,耶律楚材見趙朔進了趟皇宮,不但搞定了科舉的事,還拿到了中都的行政權,簡直驚掉了下巴。

  趙朔駙馬,也太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了吧?

  要是金國或者宋國皇帝,面對趙朔如此手握重兵的大將,那還不得千防萬防?在蒙古這里,趙朔想開科舉,卻是一句話的事情。不但是一句話的事情,連中都的行政權都拿到手了。

  而且,這似乎并不僅僅是信任的問題,而且是蒙古制度的問題。

  蒙古人沒什么文化底蘊,所以他們對人才很重視,給人才很大的權力。

  而且,蒙古很擅長學習,什么實用,什么先進,他們就學什么。不但學習,而且沒有絲毫忌諱,一切以實用為先。

  比如耶律楚材提出的科舉改革之事,如果在金國,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這事兒不吵個幾年,根本就定不下來。但是,趙朔覺得有理,不但實行了,而且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改進意見。

  第二天,就可以直接施行了。

  一切以實用為先,效率簡直太高了!

  蒙古國草創,雖然各項制度非常粗糙。但是,朝氣蓬勃,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再加上鐵木真趙朔等人杰,日后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耶律楚材的效率也非常高。

  當天中午,就命人寫好了幾十張科舉榜文,張貼到中都城的人流密集之地。

  中都的讀書人見了,簡直一片沸騰。

  雖然現在不太平,蒙古人也有言在先失土者死,但是富貴險中求啊!

  河北總共有一百三十五個縣,一個縣任命一個縣令和一個縣尉,就需要二百七十個人了。而且,縣之上還有府呢?也需要大量的官員。就算需要給立下功勞的人留位置,所需的官員數量也令人眼暈。

  趙朔給這次科舉定的名額,是三百人。

  這是什么概念?

  原來金國從六七千萬人口中選進士,才一次選四五十名。

  這錄取幾率直接翻了近千倍!

  而且,只考策論和簡單數學,即便學問不是那么好的,也不愁無從下筆。

  那還等什么啊?

  這么大的便宜,不占是傻子!

  原本對科舉不報任何希望的人,都燃起了極大的希望。

  也正在中都開科舉的時候,趙朔率領八萬大軍,攻入了河北。

  這時候的河北,就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了。

  對于平民百姓來說,就是一步登天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蒙古人的檄文說了,原本的基層官吏,除了立下大功者之外,一概不用,只會用蒙古人的功臣。

  對于某些金國官員來說,要他們的官位,簡直和要他們的命沒什么兩樣。

  對于很多土豪來說,要他們的土地,就更是要他們的命了!

  趙朔一來,整個河北的天,變了!

哎呦文學網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