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52 古龍武俠宇宙和顏禮第一部男主劇?

  顏禮在《鐵道游擊隊》拍到了一周多一點,他的戲份就殺青了。

  又在家歇了兩天,顏禮返回京城。

  回京第一件事,就是顏禮和海潤簽了《亮劍》的合作協議。

  《亮劍》這部劇預計投資在8001000萬左右,海潤主控,易安投400萬拿45的份額。

  發行由海潤和易安一起來,到時候按地域或者合同分。

  演員現在還沒定,到時候看合適商量著來,易安就這大貓小貓三兩只,頂多再加上董、秦,好商量。

  易安投了海潤的劇,同樣,海潤也參與了易安的新項目。

  在顏禮幾經考慮之下,決定在今明兩年,由易安投資主控出品三部電視劇。

  出品集數為百集以上,預計總投資大約在60008000萬。

  這個級別的投資,自然不是小打小鬧,預計兩部3000萬以上的中大型制作,余下那部也不低于千萬投資。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口號,顏禮要一口氣推出這些項目,在比海潤還出風頭。

  所以只能慢慢來,先啟動一個,如果后續推進順利,就跟著再啟動。

  否則上來就大幾千萬的砸,顏禮能承得住這種壓力,金主錢包未必跟得上。

  最先啟動的項目,乃是武俠劇。

  說實話,顏禮之前并不太想拍武俠,前面說過,武俠這個題材拍的太多,市場競爭激烈,容易飽和。

  但現在的市場風氣就是這樣,投資人和電視臺都認武俠劇。

  反而顏禮想做的幾個項目,聯系的幾個投資人和電視臺態度都比較模糊。

  3000萬的體量的投資,在如今的電視劇領域不是小數目,顏禮想讓投資人掏錢,想讓電視臺愿意重金買,就不能跟市場對著干。

  顏禮不是一個一根筋走到頭的人,情懷興趣抵不過賺錢。

  武俠劇賺錢,那他就老老實實拍武俠。

  公司正在高速發展,先賺錢,賺完錢再琢磨其他的吧。

  既然決定拍武俠,原創劇本風險大,而且不好拉投資和賣劇,那名家作品最保險。

  武俠名家作品最賺錢,也是顏禮最想拍的自然就是金庸劇了。

  但金庸劇比較知名的作品這幾年被張大胡子拍的差不多了。

  2001年《笑傲江湖》,2003年的《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

  現在張大胡子又在籌拍《神雕俠侶》,有關選角的各種炒作滿天飛,給今年夏天的娛樂圈帶來了不少喧囂。

  男主黃小明、聶元、謝霆風、童大為,女主周公子、劉天仙、蔣琴琴、孫麗、全智賢眾多藝人全卷入其中。

  尤其事關男主楊過,聶元和黃小明兩大當紅小生公開放話,就差指鼻子罵了。

  而張大胡子沒拍的金庸作品,《倚天屠龍記》蘇有朋版本去年熱播,

  這部劇算是這幾年除張大胡子制作的劇外最火爆的金庸劇,逼的張大胡子都要暫避鋒芒,把《倚天屠龍記》計劃延后。

  此外,之前《鐵道游擊隊》導演王新民也拍過《連城訣》和《俠客行》,唐人在2002年拍過《書劍恩仇錄》,都是近幾年的劇。

  這種近幾年拍過的,接著再拍一部,并非明智選擇,如果對方拍的好,就更得慎重。

  那剩下可選擇的金庸劇就不多了。

  像《鴛鴦刀》《白馬嘯西風》名氣差,篇幅少,本身質量也不夠優秀,撐不住幾千萬的投資。

  《雪山飛狐》和《碧血劍》感覺也差點勁。

  倒是《鹿鼎記》知名度可以,但顏禮不太喜歡,而2000年張偉健在臺省也拍過一版《小寶與康熙》。

  更關鍵的是,金庸劇的版權也是個問題。

  張大胡子那邊估計早就盯上了,金庸和版權方肯定信任有過成功作品的他,不是那么好協調的。

  顏禮打聽了一圈,發現金庸劇操作難度過高,便轉移目標。

  武俠名家,首推金古。

  金庸劇拍不了,那顏禮率先想到的就是拍古龍劇了。

  別看現而今武俠影視,金庸名氣最大,但其實當初最先火的武俠影視是古龍。

  6070年代,古龍電影拍一部,火一部,還有《蕭十一郎》先寫劇本,再出小說的情況,還沒出頭的大哥程龍求著古龍給他寫劇本,喝酒喝到吐。

  70年代末,鄭少秋《楚留香傳奇》那叫一個紅,將其推到巨星之列,兩岸三地都知道了“盜帥”。

  之所以,后來古龍影視后來拼不過金庸影視。

  一個金庸風格更適合影視改編,另一個就是古龍去世的早,無法進行精修以及系統性運作版權。

  東一棒子,西一棒子,爛片多而精品少,拉低古龍影視口碑,無法形成較大的影響力,被金庸影視壓制。

  雖然如此,那也是跟金庸比,除了金庸劇,古龍作品影響力在業內還是響當當的。

  別看顏禮之前推脫不想拍武俠題材,但下定了決心,就不單單只是拍一部劇了事。

  他打算和張大胡子那樣來一個古龍精品系列,乃至打造一個古龍武俠宇宙。

  把什么《小李飛刀》《楚留香傳奇》《七種武器》等都拍一遍。

  現在提起金庸劇,繞不開TVB和張大胡子,以后說起古龍劇,那也得繞不開易安和顏禮。

  順便再衍伸一下,還能打著金古大戰的名號,與張大胡子碰一碰,或者聯合炒作,掀起內地武俠狂潮,提升和打造易安的公司品牌價值…

  先不談顏禮能不能做到,反正他拿這個宏圖愿景忽悠…呃,同投資人及電視臺聊的時候,大家都很激動。

  張大胡子的金庸劇有多紅多賺錢,懂的都懂。

  易安的古龍劇能達到八成實力,也絕對是業內一等一的項目了。

  所以,甭管是拉投資還是賣劇,得會吹!

  你說拍一部武俠劇,大家無所謂,你說拍一部古龍劇,大家感興趣。

  但你要說我要和金庸劇打擂臺,振興古龍劇榮耀,成為武俠劇的巔峰,大把大把的撈錢,左右行業風云巴拉巴拉。

  有些人覺得你吹牛逼,但也有些人會非常感興趣。

  如果再對標一個已經成功項目(張大胡子),且本身有一定實現的能力,那么絕對有人愿意下重注跟著一起干。

  反正顏禮拿著這個項目書轉了一圈。

  海潤試水合作,愿意投資600萬相關資源,拿下了20的份額。

  同時,多位金主和投資人也表達了興趣,目前還在談,但預計聯合出資2200萬,拿下40的份額。

  而顏禮的易安擁有主導權40的份額發行權,并且擬投資重金200萬人民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合作方。

  比如臺省那邊,為了拿到版權,顏禮走了一些路子,自然也做了一些利益交換,估計會啟用幾個臺省演員。

  當然,用誰,得是顏禮說了算,具體到時候再商量,而且也不一定非在這部劇用。

  還有央視,他們也比較看好這個項目,雖然沒有參與投資,但愿意提供一些技術、團隊和資源支持,換取顏禮這邊購劇一些優惠條款。

  別看這些幫助好像不怎么起眼,實際上卻是顏禮這邊最缺的。

  易安成立時間太短,底蘊淺薄,能用的人才太少。

  《歡天喜地七仙女》這種輕喜神話劇還好,想拍古龍劇,而且做成精品,光在外面劃拉不太靠譜。

  央視作為巨無霸,也是之前內地影視制作的中心,內地很多影視人才和團隊都是從央視走出來的,能夠給劇組不少幫助。

  而且央視的加盟,也能避免一些麻煩,并且在顏禮拉投資過程中起到了不少作用。

  不過,要說最關鍵的是,還是顏禮從央視手里挖了一個尚未成型的劇本——

  之前顏禮決定做古龍劇的時候,拿不準拍哪一部,或許是天天翻古龍小說,成功觸發了相關每月情報。

  每月情報X:由央視電影頻道出品的系列電影被譽為最還原古龍原著的影視作品,開播以來,備受觀眾好評,多次榮登電影頻道點播電影第一……

  原本更傾向于拍楚留香的顏禮馬上調轉計劃。

  并在系統的幫助下,成功挖來了的初始劇本和編劇團隊,

  說起來容易,其實還是有點驚險的。

  要不是他下手快,劇本還尚在創作,且電影頻道那邊有好幾個項目,重視不夠,否則真不太好搶。

  畢竟電影頻道名義上歸央視,實際隸屬電影局,一塊牌子,兩個單位,顏禮在央視的路子未必好使。

  但不管怎么說,最后的結果是讓人滿意的。

  易安版也隨之立項。

  立項第一件事就是改劇本,沒辦法,原劇本是系列電影的方向,現在換成電視劇,肯定要有所改動。

  不過,顏禮看過情報,知道這版之所以成功的一些優勢。

  所以,雖然劇本做了一些改動,但還是基于了原劇本的風格。

  首先是遵循原著,風格還是偵探式武俠,節奏較為明快。

  原劇本是一部電影一個故事,電視劇肯定要適當的緩一緩,但也不算夸張。

  新的計劃整部劇是40集,預備拍攝810個案件,平均一個案件45集。

  要知道,一部電影一兩個小時,差不多等同于三集電視劇,這種改動,只要加一些細節就夠了,遠談不上注水的地步。

  即便如此,顏禮也是承擔了不少風險的。

  坦白說,45集一個案件,節奏絕對夠快夠爽,但真不一定適合電視劇。

  像這種偵探懸疑類電視劇,多數情況下,一部劇就幾個案件,或者是一個條主線穿著幾條支線。

  主要是節奏太快,信息量多,一些觀眾容易看著累,所以很考驗劇組敘事和人物能力。

  上一部如此快節奏且成績極好的劇乃是《少年包青天》第一部,40集七個案件,可謂叫好又叫座。

  也是因為這部劇加上每月情報,才讓顏禮下定了決心,支持劇本按電影式節奏來。

  并且顏禮還被編劇說服,放棄“女主”,采用全男主角團。

  陸小鳳、花滿樓、西門吹雪、司空摘星,四個人組成主角團,分別負責破案、輔助、武力和技術。

  不過,沒有女主,不代表沒有女角色。

  反而每個單元都有女角色,成為該單元的女主,與主角團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

  這也符合原著特點,女人走馬觀花,朋友和兄弟才是永恒。

  而且這種單元女主,顏禮還比較好請一些成名藝人。

  沒有女一女二的名頭影響,各自都是該單元的核心,戲份雖少,但易出彩,片酬也可以得到一定控制,同時排面十足,一連串的明星名字同電視臺抬價都硬氣。

  顏禮小算盤打的叮當響,劇本還沒寫好,就開始琢磨怎么忽悠女演員及與其他公司利益交換了。

  除了,另一部計劃的項目則是《薛仁貴傳奇》。

  這個項目乃是《隋唐英雄傳》的制片人李泗磷來找顏禮合作,甚至最開始,這部劇的名字就叫《隋唐英雄傳2之薛仁貴》。

  所以這部劇并不是走正史的路子,而是民間通俗演義,取材《薛仁貴征東》。

  顏禮倒不反對改編評書,因為事實證明,評書演義的情節更容易受大眾喜愛。

  你按正史拍薛禮的發跡,其實除了少許高光,沒那么好看。

  但是把隋唐老一輩英雄的加入進去,什么老年程咬金、尉遲恭,并摻雜各種評書經典救駕、娶公主、封王、力挽狂瀾等喜聞樂見情節,那就有意思多了。

  不過,顏禮認可這個改編方向,但對李泗璘拿來的初版劇本不太感冒。

  太拖太水太壓制主角!

  前期拿著一個餌,無底線的壓制主角,為了高潮,甚至無視邏輯和人物。

  后期或許是出于成本考慮,加了很多的朝堂戲,使得整部劇節奏更加拖沓,而且頗為乏味。

  顏禮明確表示,必須改劇本。

  前期可以曲折一些,但不能沒完沒了的壓制薛禮,通俗演義看的就是個爽,主角一味的憋屈就沒那味。

  朝堂戲可以拍,但點到為止,而且最好當一個轉折。

  比如李治被蒙蔽,然后有人造反,薛仁貴帶兵平亂,救駕保龍,不比原劇本被一個妃子誣陷假死好看。

  不是《薛仁貴傳奇》嘛,不光可以“征東”,前期幫助李世民平遼,后期被李治信重,征戰回紇。

  這也是正史中薛仁貴的高光,三箭定天山,既然拍《薛仁貴傳奇》,不拍這段有點可惜了。

  打完回紇,回頭再讓西涼造反,日后想拍《薛丁山征西》也不耽誤。

  李泗璘原本是不同意的,這么改劇本,成本壓不住,虧本了怎么辦。

  但等顏禮帶他見了一些投資人和電視臺,見識了顏禮的人脈,李泗璘覺得也不是不能商量。

  而顏禮之所以如此對這部劇態度如此挑剔又積極幫忙,也有自己的私心。

  他和李泗璘都有意由他演男主薛仁貴!

  再加上前作《隋唐英雄傳》收視火爆,這個項目操作的好,賺錢的幾率還是不小的。

  既可以投資賺錢,也能過一把男主癮,演的還是名將薛禮,對顏禮個人誘惑不必多說。

  砸了這么多錢,也捧了也不少人,既然有合適的項目,也該輪到他自己沾沾光了…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華娛情報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