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當飛機緩緩下降,準備在魔都國際機場降落,凱莉從公務艙的舷窗向外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超大規模的現代都市。
高樓大廈如森林般聳立,玻璃幕墻在陽光下閃爍著刺眼的光芒。
縱橫交錯的高架橋上車流如織,猶如一條條流動的血管,將這座城市的生命力輸送到每一個角落。
凱莉不是第一次來“東方大都會”了,但距離上一次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
這十年間,她幾乎走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她去過繁華熱鬧的東京和首爾,漫步過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和羅馬的古斗獸場;
她曾在非洲的草原上追逐落日,在南美的雨林中探尋古老的遺跡,在東南亞關切當地土著的苦難。
十年前,世界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黃毛地產商沒上臺,米國依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全球經濟蒸蒸日上,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
那時的凱莉還年輕,沒結婚,沒生孩子。
她滿懷激情,以為自己可以擺脫父親的控制,過上真正獨立的生活。
可十年過去了,世界出現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經濟不是停滯就是下滑,民眾情緒越來越極端,政客為討好選民,不得不像演員似的表現自己。
凱莉對父親最大的反抗,不過是拒絕了他挑選的聯姻對象,選擇嫁給了一個事業剛剛起步的小牙醫。
然而,這段婚姻并沒有讓她擺脫對父親的依賴。
相反,她的牙醫丈夫靠著身價億萬的父親開了三家牙科診所,才實現了年入百萬美元的“成功”。
每當父親杰夫·康納利提起這件事,總是帶著幾分嘲諷的語氣:“凱莉,你選了個廢物當丈夫。
要是聽我的,嫁給某個青年才俊,家庭年收入至少三四千萬美元,破億也不是不可能。”
凱莉只能沉默以對。她知道,父親說得沒錯。如果不是出生在富裕家庭,她將一無是處。
父女之間的矛盾,根源在于凱莉十二歲那年。
那時,她的父母還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完美夫妻”,家庭幸福美滿,生活無憂無慮。
凱莉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公主。
直到那一天,父母毫無預兆地宣布離婚,理由是對彼此厭煩了。
那一刻,她的世界崩塌了。
從那以后,凱莉對父親的感情變得復雜而矛盾——既依賴,又憎恨;既渴望得到他的認可,又拼命想要逃離他的掌控。
當飛機緩緩降落在跑道上,凱莉深吸一口氣,將思緒拉回現實。
她知道,這次來到魔都,不僅僅是為了參觀“電力飛行”,更是為了尋找一種新的可能性。
她選了一個新的男人,一個年輕、富有、沖動且沒經驗的異類。她期盼這個異類能將棋局攪的天翻地覆。
當凱莉要來,‘電力飛行’的法務在做‘背調’時發現這大洋馬的履歷和背景實在叫人咋舌。
名牌大學出身,‘JP摩根’的高級經理,有個身價億萬的爹,特別是她爹控制一家叫‘先鋒控股’的專業投資機構。
關鍵是投資規模上百億美元——雖然不是什么大投行,也不小了。
‘電力飛行’上下立馬把之前所有疑惑拋之腦后——這是財神爺喂飯來了,要是吃不飽,真活該餓死。
初創團隊大多是理工科宅男,公司管理也寬松,大家平日穿拖鞋,頂著雞窩頭,不修邊幅,壓根沒誰說啥。
為了給凱莉接機,‘電力飛行’上下幾十號人可謂是‘絞盡腦汁’——所有人必須把自己打理的精神點,把最好的行頭拿出來。
于是當凱莉走出接機大廳,就看到公司老總帶著七八個人模狗樣的技術骨干在外頭傻笑。
“你們真不愧是維克多的同胞,在衣品上毫不意外的差勁。”凱莉見多了金融圈的職場精英,真沒接觸過幾個搞實業的。
她的開口差評讓‘電力飛行’的幾位都無所適從,以為得罪了這位豪門嬌女。
接機當天,凱莉入住了一家位于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
隔天上午,凱莉在“電力飛行”公司副總馬可世的陪同下,參觀了公司總部。
當初為了省錢,公司開在郊區一棟改造的辦公樓內,原址其實是一座廢棄廠房。
雖說經過大掃除,辦公環境整潔明亮,但裝飾上卻簡陋的很。
員工們坐在一個個小格子里,忙碌而有序。
凱莉邊走邊觀察,時不時點點頭,似乎很滿意。
當她走進研發部門,朝陪同參觀馬可世拋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你們這里的員工,年薪是多少?”
馬可世一愣,沒想到凱莉會問得這么直接。
他猶豫了一下,正想著如何委婉回答,凱莉卻已經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我看了你們的網站招聘信息,本科生年薪不到十五萬,碩士也就二十萬出頭,哪怕是博士,能有三四十萬就不錯了。
百萬年薪對你們來說,真是極少見。”
她頓了頓,調侃道:“按中美匯率,除以七,你們的本科生年收入也就兩萬美元出頭。
在米國,去餐廳當服務員都能比這強。你們的人力真不值錢。”
馬可世感到一陣尷尬,臉上火辣辣的。自家高等學歷的畢業生,賺得還不如別家高中輟學的多,這確實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他正想解釋幾句,凱莉卻話鋒一轉,語氣變得認真。“但是.比你們人力成本低的,人才素質沒你們高;
人才素質高的,成本沒你們低。素質高,成本低的,沒你們勤快。難怪你們的產品能橫掃全球。”
凱莉狡黠笑道:“如果我給雙倍或三倍薪水,能把你們整個研發團隊全部挖走嗎?”
馬可世一時語塞,只能苦笑。
別說雙倍薪水,就是多個千把塊,或者加班費給足,都能把“電力飛行”的團隊一鍋端了。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凱莉女士,您說得沒錯。我們的薪資水平確實不高,但我們為員工提供了更多的成長機會和發展空間。”
凱莉毫不客氣的打斷道:“維克多若是聽到你這話,一定給你打負分,絕不會聘用你。”
馬可世一愣,唯有正色道:“年輕人太多了,好工作太少。薪資水平低,勞動強度大,這是我們國家無法回避的現狀。”
“六十分。”凱莉說道。
下午,凱莉參觀了‘電力飛行’的代工廠。
工廠內機器轟鳴,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忙碌而專注,工作環境更惡劣,薪資水平更低。
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的低空飛行器大量出貨。沒有訂單也就談不上什么產能,單價自然很高。
哪怕是米國公司,也要來東亞找代工,否則成本會無限膨脹。
參觀只持續不到十分鐘,凱莉就受不了工廠的吵雜和混亂,不得不退出。
馬可世擔心這位副總裁了解的不夠透徹,只能口頭進行敘述,“雖然我們工廠不夠先進,但我們這邊的產業鏈是很完整的。
電機、電池、電控、外殼.所有部件都屬于貨架產品,可以在一百公里范圍內解決。
就算是芯片,如果不要求無人駕駛的話,我們也有國產替代方案。
現在的成品是靠技術人員手工組裝的,但只要有足夠訂單,完全可以上生產線。
我們隨時可以招募幾百名熟練工進行裝配,完全按照標準化進行測試,確保安全。
必要的話,我們可以安排工程師直接去邁阿密,進行現場二十四小時的問題處理,保證隨叫隨到。”
為了拉到大單,馬可世可謂是費盡心力,因為這關系到公司生死。然后凱莉一句話又把他整不會了,“買下你們公司,要多少錢?”
啊.怎么突然又要買我們公司呢?
凱莉繼續道:“我知道維克多曾說要用雙倍價格買你們的產品,或者用五億人民幣買下你們公司。
但你當他開玩笑就好了。
我在專業投行工作了十多年,很清楚初創公司要面臨多少困難。參觀你們公司后,我更是意識到,你們其實快破產了。”
馬可世迅速調整心態,試圖挽回局面:“女士,我們確實面臨一些挑戰,但我們的技術和團隊是無可替代的。”
“無可替代?”凱莉嗤笑道:“這世上做低空飛行器的有很多家,知道為什么選擇你們‘電力飛行’嗎?”
馬可世哪里知道?其實他對此也很困惑。
“因為你們的方案讓維克多滿意。別家都在用大電機大旋翼,垂直起降,完全就是小型多軸無人機的放大。
你們用的是飛機構型,幾十臺小電機裝在機翼上,既能垂直起降,又能快速飛行。
這樣的好處是速度快,載重大,航程遠。
別家低空飛行器只能飛不到一百公里,你們已經做到載重半噸的情況下,有兩百五十公里航程。”
凱莉夸獎完,又嘲諷道:“你們的工程師真的很努力,為了微薄的薪水,努力工作,但他們的付出和回報相差太遠。
我抵達后就跟你們的技術總監聯系過,他表示薪水翻倍的話,可以把研發團隊集體拉過來。
只要資金足夠,半年內,他能研發出更好的產品。
不過維克多不想等半年,他還是愿意收購。
作為副總裁,我不會允許維克多當冤大頭,花五億人民幣買‘電力飛行’實在太虧了。
但如果價格降低到一億的話,我認為還是值得的。
你是公司副總,愿意過來的話,給你升職,薪資至少翻倍。考慮一下。”
馬可世頓覺頹然,他就知道五百萬一臺是個噱頭,專門用來釣魚的——魚果然上鉤。
‘電力飛行’確實已經到了資金耗盡的狀況,沒有訂單,沒有風投,沒有故事可講。
這一天的參觀雖然短暫,但凱莉基本把‘電力飛行’的老底摸清。特別是看過代工廠后,她更是確定這個產品的技術含量并不高。
要么賣公司,要么挖你的人,這招太狠了。
凱莉抵達的第三天,終于迎來了“電力飛行”的實機表演。在一片開闊的試飛場上,一架重達一點五噸的驗證機靜靜地停在地面。
隨著三十六臺小型電機風扇的啟動,機身緩緩升空,發出低沉的嗡鳴聲。
驗證機的表現令人驚艷——它不僅能原地掉頭,完成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還能通過調整風扇角度,以最高三百公里的時速飛行。
如果將時速降至一百五十公里,其最大航程可突破三百公里,完全能夠滿足城際間的交通需求。
通過現場直播,遠在邁阿密的周青峰全程觀看了試飛過程。他對驗證機的性能表示滿意,但只提出了兩點要求:
第一,把碳纖維機身換成玻璃鋼。普通級碳纖維每公斤價格上百元,而玻璃鋼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取消那個漂亮的大圓弧艙蓋,改為封閉式設計。駕駛艙的玻璃也不需要那么大塊,改用框架結構,換成小塊玻璃即可。
我們的產品首先是用來運貨的,必須把造價降下來,然后是使用成本必須降低。”
周青峰在視頻中強調,“激光雷達什么的可以先不裝,反正初期是有人駕駛,沒雷達一樣能用。”
最后,他要求“電力飛行”盡快投產,并派人到邁阿密進行調試。
因為飛行器必須接入米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空管系統,后續還有大量的測試工作要做。
‘電力飛行’的老總聽到這話,臉上笑開了花。然而,他的笑容還沒持續多久,凱莉就拋出了一份收購提議:
五千萬人民幣買下公司,同時接手大約三千萬的銀行貸款和供應商貨款。
老總的臉色瞬間變得通紅,像只煮熟的紅蝦,差點當場罵娘,直接拒絕了凱莉的提議。
可事情還沒完。
當晚,馬可世就遞交了辭職報告。
威廉·康格斯已經擔任“圣光”飛行子公司的CEO,急需一名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副手。
周青峰給馬可世開出了二十五萬美元的年薪,相當于他原工資的三倍。馬可世只猶豫了一晚,便痛快答應前往米國。
馬可世的辭職引發了“電力飛行”內部的動蕩。公司上下幾十號人早就知道老總資金鏈緊張,紛紛開始尋找退路。
畢竟,國內競爭太激烈了,好職位不等人,被搶了就沒了。
僅僅兩天時間,“電力飛行”的老總就扛不住了。
因為銀行聽到風聲,也上門催債。他們擔心,如果外商另立門戶,‘電力飛行’的銀行貸款就會變成爛賬。
與其如此,不如趁公司現在還值點錢,趕緊賣掉。
在多方施壓下,凱莉又將收購價提升到六千萬人民幣,老總無奈地接受了現實,將公司賣給‘圣光’。
明面上,凱莉此次的工作已經完成,直到一名叫蕭金浪的省科技廳處長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