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
鄭怡睜開眼,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伸手敲了敲有些發麻的大腿,翻身下了床。走到桌前倒了杯水一飲而盡,而后再次長長地嘆了口氣。
從打發印素琴和曹含雁去打聽消息到現在,剛好是第三天。
這三天里,鄭怡算是見識到了李淼的“本性”。
不到午時不起床,跟人說話不睜眼。整日間除了吃就是睡,要么就是易了容背著手四處溜達,往那一坐就跟一灘爛泥一般滑下去。跟之前在嵩山那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判若兩人。
明明是李淼逼著她來找人,現在反而是鄭怡整日憂心忡忡。
尋思了半晌,鄭怡咬了咬牙。
“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瀛洲死了四個天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雖然海路遙遠,不像陸路這般能用輕功趕路,但最多三個月,下一波人就要到了。”
“三個月內若是打探不出瀛洲的底細,那就等同于空手對敵。敵在明,我在暗,李淼若是死了,恐怕再難找到他這般強勢的助力…只靠我自己,恐怕這輩子都難對瀛洲構成什么威脅。”
“不成,他是個武瘋子,說不定就盼著人家殺上門來,我卻不能坐在這干等著!”
心思一定,她抓起桌上長劍,快步走出房門。
“哪兒去?”
剛一踏出房門,耳邊就響起李淼懶洋洋的聲音。
李淼那天的瘋樣兒實在給鄭怡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冷不丁聽到李淼的聲音,她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差點就要本能地拔劍,好不容才壓下了動作,循聲看去。
院中竟是不知何時鋪了一張碩大的毯子,上面擺放著矮桌、靠墊,李淼瞇著眼半躺在上面,臉上扣著一本書。還有兩個不知道哪兒來的侍女,正紅著臉給他捏肩膀捶腿。
鄭怡抿了抿嘴,忍不住說道。
“李大人,您這…瀛洲…”
李淼卻是擺了擺手,示意那兩個侍女停下,拿下蓋在臉上的書,笑著看向鄭怡。
“小怡子,一看你就是練武練傻了。”
他伸手從一旁拿了壺酒,嘬了一口。
“這一年四季,每個時節都有最該做的事情。春天踏青冬天賞雪,這九月時節,秋高氣爽,天氣雖然有些轉涼,對習武之人來說卻是正好。”
“這時候不喝點酒、曬曬太陽,卻提著劍跑出去尋人?”
“你這武練得也忒沒意思。”
鄭怡深吸了一口氣。
“李大人,從那兩人離開到現在已經是第三天了…您怎么還坐得住的?您真的覺得那兩個一流水準的小子,能尋到蓬萊之人的蹤跡?”
李淼聞言卻是嗤笑一聲。
“隨口找點兒事情折騰折騰他倆而已。”
鄭怡急聲道。
“那您在這干等著,有什么意義?”
李淼卻是笑著反問道。
“那你提著劍跑出去有什么意義?”
“且不說你我這張臉若是出現在蓬萊之人面前,他們會不會覺得是瀛洲尋來了、直接逃命。就算你易了容,一個天人晃晃悠悠招搖過市、打聽消息,蓬萊之人不會跑?”
“再退一步講,就算你尋到了蓬萊之人的蹤跡,沒有我在場,你有把握留得下他?”
鄭怡瞪圓了眼睛說道:“都是蓬萊出身,我與他說明一番就是,我的內功底子也能證明我的身份——”
李淼笑道:“那又如何?”
鄭怡一愣。
李淼笑著伸手點指鄭怡。
“蓬萊滅門至今都有將近五十年了。這世上的人情,能扛過三年都算少見,十年不見面就是親爹親媽都該疏遠了,更何況是五十年?”
“就是你,不也為了報仇,帶著我來找他們了嗎?你還指望人家見了你抱頭痛哭一番,就跟你掏心掏肺?”
一旁的侍女削了片梨子,用竹簽插了送到李淼口中,李淼一邊嚼著、一邊含混不清地說道。
“別天真了,講感情沒用。現在是你我為了找瀛洲的麻煩,要把這些過了五十年清凈日子的人強行拽進這麻煩里邊,不揍你就算好的了。”
“沒有我在場,你找到了也沒用,說不定還要把命送掉。”
鄭怡抿了抿嘴。
她無力反駁李淼的話,也不得不承認李淼說的才是對的。
半晌,她長出了一口氣,緩緩說道:“那,李大人,你與我一起易容出去找一找,如何?”
李淼雙手墊在腦后一躺。
“我才不去。”
“瀛洲找了五十年都沒找到的人,靠著你母親留下那點兒只言片語就能找到了?況且這些人還活沒活著都兩說。”
“我是閑著沒事兒做才出來溜溜,順便找一找。有消息就去看看,沒消息我就等著瀛洲的人來找死。”
“打聽消息這種低端的活計,我二十年前就不做了。”
鄭怡沉默了半晌,嘆了口氣,點點頭,轉身就要回屋修習內功。
正當此時,院外卻傳來一陣腳步聲。
鄭怡回頭看去,就見到曹含雁和印素琴快步走了進來,左右一看,便走到李淼身邊站定,卻是一時沒敢開口。
兩人都是面色憔悴、滿眼血絲,眼眶隱隱青紫,顯然是這三日來都沒有休息過。曹含雁還稍好一些,印素琴被李淼捏斷了膀子,右手用布條裹了掛在胸前,臉色青白,連前兩天的精氣神都沒了。
這三日對印素琴來說,可以說是度日如年。一時嘴賤,慣用手被李淼廢了,還把曹含雁拖下了水,李淼那一指跟閻羅貼一般懸在頭上——武功、兄弟、性命,全都一塌糊涂。
三日的功夫,他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嘴緊緊抿著,一句話都不講,一點兒沒有了“嘴賤公子”的風范。
所以反而是曹含雁先開口。
“李大人。”
李淼睜開眼,淡然說道。
“打聽到消息了?”
曹含雁咬了咬牙,卻是搖了搖頭。
“大人,這三日我和印兄跑遍了整個開封府,找不到任何一個與您相貌相似之人。”
“五十年前來到開封、姓鄭的江湖人我們倒是找到了不少,但絕大多數都已經身死,還活著只有兩個,都已經垂垂老矣,來歷清楚,不像是有蹊蹺的。”
“至于武功奇高、來歷不明之人…我們也只找到了兩個,其中一個只有三十多歲,不像是您要找的人。”
李淼瞇了瞇眼:“說說那個剩下的。”
曹含雁點頭應是,伸手從懷中取出一副畫像,上前展開,露出上面一張女子的面容。
“此人名為薛傍竹,四十五年前來到開封,在本地嫁人生子,后來遭逢禍事,家里人死了個干凈,便獨自移居到了城外夷山山腳下。”
“十三年前,她又轉到了城外義莊,專門做些收尸的活計。但那處義莊已經荒廢,我們打聽了一下,據說已經有數年未曾有人見過她了。”
曹含雁抖了抖那張畫像。
“這畫是我倆找了當年她的鄰居,依照描述畫的她剛來開封時的模樣。且不說相貌,眉眼卻是隱隱與您有些相似。”
李淼聽著,捻著手指問道。
“除了眉眼,你們單獨把她挑出來的依據是什么?”
曹含雁沒有回答,一肘子頂在印素琴腰側,朝著他使了幾個眼色。此事本就是他惹了李淼,現在見了李淼又不說話,萬一引得李淼不滿怎么辦?
況且這三日印素琴的心氣神是一日差過一日,曹含雁都看在眼里。若是不逼著他說兩句話,曹含雁都怕他轉頭就去尋死。
印素琴抿了抿嘴,知道這是好友在擔心自己,也就強打起精神,接下了話頭。
“其實此人說不上是江湖人,也無人見識過她施展武功,我和曹兄也是無意間聽人提起,才查到了她。”
“是因為此人身上有太多蹊蹺之處。”
“其一是來歷不明,據知情人說,當年她是孤身來到開封,一來就自己買了個院子住下。一直到她搬到城外,從未聽她說過自己的親朋——就像是在刻意隱瞞一般。”
“其二是當年她家遭逢的那場禍事。”
印素琴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遞給李淼。
“當年她嫁給了城內的一家富戶,日子倒也說的上美滿,就是一直沒有子嗣。二十年前,她帶著些仆從到城外的一家觀音廟祈福求子,待到她回來,卻發現已經被人滅了滿門。”
“做下這事的人,是當年一個江湖大盜,綽號叫‘不留行’的,是個專做這種滅門奪財之事的邪道高手,一流頂尖水準,當年也算是兇名赫赫。”
印素琴沉聲說道。
“回到家中之后見到滿地的鮮血,跟她一起出城的仆從都是嚇得目瞪口呆,這薛傍竹卻是莫名鎮靜,一邊吩咐仆從們報官,一邊跑到屋內查看尸體。”
“待到那些仆從帶著差人回來,她卻不見了蹤影。左右找了一圈不見人,那官差還覺得是她伙同外人謀害親夫,已經逃走了。此事當年城內傳的沸沸揚揚。”
“過了數日,那些仆從等不到她回來,就變賣了家中的田地,自己拿了一部分,剩下的給這家死去的人做了一場法事。”
“這薛傍竹,卻是忽然回來了。”
印素琴再次拿出一張紙,送到李淼手中。
“這是我們找了當年的仆從,從他口中得到的消息,應該都是準的。”
“說,當年他們幾個拿了賣地換來的錢,心里多少都覺得有些虧欠,就挨個給主家守靈。守到第三天晚上,也不見有人開門,薛傍竹忽然就從靈堂之外走了進來。”
“衣著還是當日離開時的模樣,仿佛只是外出走了一圈——但有一個仆從眼尖,發現她踩過的地方,隱隱留下了一些痕跡。”
“已經接近干涸的血跡。”
“從那日起,滅了薛傍竹家門的那個‘不留行’,便再未在江湖上現身。”
“薛傍竹也沒有說什么,照常辦完了法事,就搬出了城外,再也沒有跟人來往過。”
李淼點了點頭,說道:“還有嗎?”
印素琴猶豫了一下,點頭說道。
“還有一事,但只是道聽途說,聽起來也有些荒唐,不知道該不該跟您講。”
李淼擺了擺手:“說來。”
印素琴這才開口說道。
“她二十年前搬出城外,十三年前搬到城外義莊居住,然后五年前這義莊荒廢,再無人見過她。”
“但我與曹兄打聽她近況的時候,有經常往來那邊的客商說起,這薛傍竹所居住的義莊,從她搬過去后便開始——有些異樣。”
李淼挑了挑眉:“哦?什么異樣?”
印素琴說道。
“據說,好像是鬧鬼還是鬧妖怪之類的。”
“從她搬過去開始,那處義莊的尸體就老是丟失,仵作過去查驗數量的時候總是對不上。”
“不過進義莊的尸體都是無人在意的,也就沒有人去追究——直到五年前,有個過路的客商死在了開封,尸體被人帶到義莊安放,同行之人則傳信回家,讓他的家人過來接尸。”
“誰承想,這人的家人趕到義莊之后,卻是沒有找到尸體。”
印素琴說了半天話,總算是多少恢復了一點兒精氣神,說話間也有了前幾天那副高談闊論的架勢,雙手一攤、繪聲繪色地說道。
“家人客死異鄉,這些人千里迢迢趕來收尸,心里本就是憋著一股火,眼見丟了尸體如何能忍?當即就要拽住薛傍竹,逼問是不是她弄丟了尸體。”
“推搡之間,薛傍竹摔了一下。她當時已經有六七十歲,本就是風燭殘年,好死不死還磕到了后腦,當即便昏了過去。”
“那些人見這情況,也不敢糾纏,連夜逃出了開封。”
“那薛傍竹卻是沒死,過了幾天還有人見過她。但又過了幾天,有人去義莊送尸,卻是再也找不到她的蹤影。”
“自那以后,這義莊就開始出事。”
“先是丟尸體的情況愈發嚴重,接手義莊的人一覺醒來,整個義莊的尸體都不見了蹤影。有時候尸體剛送來,一轉身,尸體就不見了。”
“看義莊的人害怕,就直接舍了義莊逃回了老家,這義莊就此荒廢。”
“但這還沒完,自那以后,有客商路過那邊想要進去歇歇腳,晚上就總是做噩夢、丟東西。”
“若只是這樣還好,過了一兩年,有一伙外地的客商不知情況,進去歇了一晚——您猜怎么著?”
印素琴神神秘秘地說道。
“整隊人馬,全都沒了。”
“若非是城中與他們約好交易的商行察覺不對報了官,又有路過的人見他們進了義莊,恐怕這事兒都無人知曉!”
“自那以后,這義莊就再無人敢去,也就漸漸無人提及。我們若非是找到了一個說書的老人,還打聽不到此事!”
“您說,這薛傍竹——能沒有問題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