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7章 那些年上映

  “趙莉影,你是女二對吧,在電影里你有感情線嗎?”

  幾個主要男演員都被問了問題。

  作為為數不多的女演員,趙莉影也算得到了一些關注。

  參與熱門項目的好處就在這里。

  哪怕你演的只是一個小角色,只要你身上有新聞點,媒體也愿意多挖一挖。

  “我是愛情的見證者。”

  趙莉影有些緊張,她擔心自己回答錯問題,甚至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一不小心得罪了人。

  萬一得罪了戚昊,那這條關系可就徹底完了。

  幸好,媒體問的這個問題,她有所準備。

  作為一個可能只會被問一兩個問題的配角,她足足準備了七八十個可能問到她頭上的問題。

  比如羨慕不羨慕安風。

  說羨慕的話,那就是對戚昊有意思,這顯然是一步錯棋。

  說不羨慕,那就是認為安風選擇戚昊是錯的。

  還比如問愛情和事業。

  再比如問如何看待一堆人去追自己的閨蜜卻不追自己等等。

  反正各種自己有可能踩中的陷阱她都思考過。

  現在問到她頭上的問題,就是被她押中的題目。

  愛情的見證者。

  這個回答不知道算不算完美,但是至少讓她不會陷入兩難。

  “你是因為《人在囧途》客串,才和戚昊有了交集對嗎,在片場的時候,你和戚昊交流的多一些,還是和安風交流的多一些。”

  又是一個很坑的問題。

  這還是沒有被媒體針對的情況,這些媒體只是例行的詢問。

  混娛樂圈也不容易。

  尤其是你地位卑微的時候,就是一個提供話題的工具。

  只有等到你非常火了之后,你才有資格對媒體提出要求。

  要求采訪的話題,要求采訪的語氣。

  “和茜茜交流多一些,其實我們很有話題,茜茜私下里是一個很好相處的女生,真的特別好相處,我從她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

  她這話倒也不是單純的奉承。

  安風這個人,你只有親自見了她,才知道她到底有多漂亮,才知道她的氣質有多好。才知道她其實并不是什么高冷的人。

  喊她神仙姐姐的人多了,大家想象中的安風就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通人間情理的人。

  但其實她很接地氣,也很戀舊。

  一把椅子她可以從出道坐到現在都不打算更換。

  一件衣服她可以穿好些年。

  她的朋友,她可以相處很多年,只要別人沒有對不起她,沒有疏遠她,她愿意一直當別人是朋友。

  “我從莉影那里也學到了很多,她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但是內心很善良…”

  商業互吹嘛。

  對于向自己釋放善意的人,安風也會投桃報李。

  哪怕趙莉影簽約的是和她鬧過矛盾的華姨。

  趙莉影雖然算是馮小缸挖掘出來的,并且也因此加入了華姨,但是并沒有從華姨那邊拿到特別好的資源。

  大公司不好的地方,就在于雖然資源多,但是需要資源的人也多。

  而且,好資源都被大咖們挑走了。

  留下來的只有殘羹冷炙。

  趙莉影和華姨的合約明年到期,到時候大概率會到期不續。

  對于這樣的小透明,華姨那邊估計也不為難。

  在他們看來,給了你機會,但是你沒紅,只能說明你沒有紅的命。

  只不過,現在也有變數。

  那就是趙莉影參演了《那些年》,電影還沒上映她就得到了一些知名度,如果電影票房大爆,那她也有可能會借機飛升。

  到時候華姨還放不放人就不好說了。

  采訪結束之后,又開始做游戲。

  最后才是看電影的時間。

  戚昊他們回到了觀眾席,兩人牽著手,就像是一對普通情侶一樣開始看電影。

  看首映的人里頭,有不少人帶著挑刺的心理。

  他們覺得,戚昊和安風之前就有了一部《初戀這件小事》,講的就是高中生談戀愛的故事。

  這次又拍《那些年》,還是高中生談戀愛。

  絕對屬于恰爛錢了。

  其實,這方面的問題片方早就有所解釋。

  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也沒有任何相似性,頂多就是涉及到的故事元素有些類似。

  校園、高中、初戀…

  此外,《初戀這件小事》在沒有上映之前,飛揚傳媒就已經買下了《那些年》的版權,并且敲定了由戚昊和安風出演。

  不存在看到《初戀》票房大爆,才想著拍《那些年》這樣的事情。

  然而,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他們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拒絕聽取任何解釋。

  隨著電影的上映,大家逐漸被電影所吸引。

  也愿意相信《那些年》和《初戀》確實不一樣。

  人設就存在巨大的差距。

  小水晶從一開始自卑膽小,到為愛情勇敢改變,讓觀眾好像看到曾經不自信的自己,為喜歡的人努力突破,變得更優秀。

  而沈佳宜卻是個學霸,她代表著青春里那些最美好的存在,她的優秀善良吸引著身邊每一個人。

  電影主題也不一樣。

  《初戀》主題圍繞青春暗戀的美好和成長,《那些年》把主題升華到對青春遺憾的思考。

  后者教會觀眾,要勇敢面對青春遺憾,從中吸取教訓,在未來人生路上走得更堅定。

  《那些年》對青春遺憾的深刻描繪,更能戳中內心最柔軟處,帶來更長久的感慨。

  很多看過《初戀》的觀眾,也被《那些年》深深的吸引了。

  電影本身質量過硬。

  《初戀》的熱度尚未完全消退。

  戚昊和安風官宣加成。

  因為以上的原因,院線對電影非常看好,所以給了足夠的排片。

  種種因素累加在一起,讓《那些年》的首日票房直接就突破了3855萬。

  此前的《大地震》首日票房為3620萬元,超過了《變形金剛2》的首日3371萬元和《阿凡達》的首日3303萬元,成為華夏電影首日票房的新冠軍。

  而這個冠軍寶座,《大地震》還沒坐穩一個月,就易主到了《那些年》手里。

  《那些年》上映之后的第三天。

  馮小缸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就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他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熱度。

  立刻開始抱怨了起來。

  一則抱怨他選的演員沒有偶像,也炒不起來CP.

  這是吐槽戚昊和安風炒作了。

  其實他也想炒啊,可惜根本就無從炒起。

  畢竟《大地震》是血統純正的商業片,只要是有助于增加票房的手段,他都會拿來用。

  二則抱怨觀眾素質越來越低了。

  他認為觀眾根本就看不到藝術內核,他的《大地震》這么優秀的片子,居然在首日票房上輸給了一部講初戀的電影。

  這是中國電影的恥辱。

  觀眾應該反省,要多問問自己什么是好電影;院線也應該反省,拿那么多的排片去給《那些年》,到底能夠扶持出個什么玩意出來。

  馮小缸出招了,媒體們涌向了戚昊。

  希望他能夠辯駁幾句。

  這樣,一個老牌大導,一個新生代導演,兩人的撕逼就要開始了。

  然而戚昊根本不搭理。

  就在馮小缸發微博吐槽的時候,安風上傳了一則新微博。

  內容是她和戚昊一起炒菜。

  這個炒菜是正經的炒菜。

  戚昊在家里教安風做“綠豆芽炒肉絲”。

  這個原本是浙菜系。

  不過戚昊稍微改良了一下,不再是甜口,而且還加了一些粉條。

  安風配的文案還說自己吃了一大碗飯。

  兩人完全沒有和馮小缸對線的想法。

  不過,這種回擊非常有力度。

  為了《那些年》走進電影院的又多了不少。

  讓原本因為熱度很高,開局觀影人數爆炸,但是后續可能就會退燒的《那些年》,又堅挺了好幾天的票房。

  馮小缸大失所望。

  他不惜挑釁戚昊,就是希望戚昊和他對罵。

  如果戚昊接茬,快要上映一個月的《大地震》也能重啟一波熱度。

  奈何戚昊油鹽不進。

  居然特么的有心情和女朋友炒菜。

哎呦文學網    成影帝了,系統才加載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