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完結感言

  總算是把這本書寫完了,說實話,如釋重負。

  首先先解釋下最后兩個月的蠕動更新:原本是打算在八月一口氣寫到完結的,但八月份澳洲這邊的大學開學,而我則低估了畢業最后一學期的強度。1

原來去留學了,勉強原諒你吧  數不盡的組會,各種客戶需求會議之類的弄得我頭大如牛,所以一直都做不到穩定更新,每次都想著今天抽點時間把更新肝出來,但每次最后都累個半死一沾床就睡,以至于鴿了一次又一次,到現在才完結。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這都是作者在現實里的破事。是我自己本該去妥善解決,平衡好現實生活、學業與創作,最終卻沒能做到的錯誤。

  作為曾經的小說讀者,我也很清楚追書時作者擺爛幾天一更,究竟是一種何等痛苦的追更體驗。我也很清楚讀者作為消費者,只需要看書就行,并沒有任何義務去共情或體諒作者——

  更新爛了就是更新爛了,這無論如何都是我自己的問題,很抱歉影響了大家的閱讀體驗,對不起。

  然后來聊聊書的內容吧。

  相比于我此前所寫的幾本老書,愚人的圖書館這本書從一開始起的創作思路便有所不同。

  魔女小姐、軟飯系統這幾本老書是典型的腦洞噱頭文的創作邏輯:先想出一個有趣的、新穎的,足夠吸引人的噱頭和腦洞,然后再圍繞這個噱頭去做一個15-30w字的故事,在故事的結尾將這個腦洞噱頭的期待落地。

  等到這個15-30w字的故事結束,一個大期待劇情落地之后,再想辦法升級這個噱頭,做出新一輪的循環。

  這樣的寫法好處是前期噱頭和流量拉滿,壞處則是在第一個大期待落地之后觀感會下滑地很快,哪怕想辦法將這個腦洞噱頭做出循環,但腦洞這個玩意本就是圖個新鮮,第一次看新奇,第二次看湊合,第三第四次之后就難免會覺得乏味無聊。

  而且,腦洞文因為本身書名簡介都是靠那個腦洞噱頭拉的,讀者就是沖著這個噱頭來看的,很多人都是抱著圖一樂的心態點進來,從一開始就沒對除了那個腦洞以外的其他內容抱有太大期望…倘若劇情的走向脫離了腦洞噱頭本身的快節奏,而是轉向了慢慢鋪墊世界觀,慢慢展開主線的嚴肅正劇的慢節奏,那么反而會勸退相當一部分因為腦洞而點進來看的讀者。

  因此,愚人的圖書館這本書算是我的一次嘗試。

  從以前那種以噱頭腦洞為核心,反復循環三四次直到期待感徹底耗盡的結構——向構筑出一個百萬字規模的,有頭有尾,貫徹始終能夠形成閉環的完整故事的嘗試。

  為此,我在開書前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去構思出了一整個完整的劇情框架,并且敲定了幾條劇情主線的關鍵節點:

  比如格蕾線中在凍水鎮的初見、雨夜山巔的背叛和蛻變、破碎海岸的訣別…

  希爾緹娜線中那場訂婚的晚宴、男主變成植物人后那在病房中的兩年陪伴、挑戰終末夜世界前夜的交杯酒…

  與艾彌絲的幾次相見,迦南過往的解密,以及最后在冬夜星空下背對背的告白。

  從劇情結構方面來講,這一次嘗試應當是成功的,因為我確實完整地寫完了最開始構思的全部劇情線,并且將開書前構思的絕大部分高潮節點都描繪了出來,將「艾彌絲與迦南的過往」這樣在開頭就埋下的伏筆,到了近百萬字時才正式回收,形成了完整的劇情閉環。

  或許有讀者會覺得第二卷字數比較少,不過實際上雖然更新很不穩定,但收尾部分的劇情內容我確實是沒有妥協,而是完全按照預定大綱完成的。

  這本書一共有兩明一暗三個女主,兩條明線分別是希爾緹娜王選線與格蕾(第六紀歷史殘響)線,暗線則是艾彌絲的迦南線。1

  而格蕾/第六紀歷史殘響的劇情線在她成就命運天使,于第六紀終末開辟夜世界,與男主角訣別時便已經完結。

  希爾緹娜與拉斯特的情感線,在第一卷的末尾徹底地爆發,而到了第二卷兩年過去,那份原先朦朧的感情也早已經徹底升華為了切實的,刻骨銘心的愛情。

  至于艾彌絲就更不用說了,小艾的好感度從一開始起便是滿的,也因此,當迦南的過往被徹底揭秘,兩人在于冬夜星空下背對背告白的那一刻,這條劇情線便已然結束。

  我始終認為對戀愛文而言,當男女主角雙方互相告白,正式確定了關系之后,那么主線便已然結束…剩下的便只是后續的日常、發糖、見家長、修羅場、結婚之類的收尾環節了。

  所以,第二卷本身就是為這本書收尾的部分,而最終夜世界的內容也是在開書前就定好了大綱,準備像刀劍神域UW篇結局,星王星后的那兩百年一樣跳過+留白的…第一紀在此前沒有安排任何伏筆和期待,而艾彌絲與希爾緹娜的好感度更是在進入終末夜世界時便已經拉滿了——

  說白了,以當時男女主三人的能力,我并不認為第一紀的神代夜世界能夠給他們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危機,他們通關最終夜世界僅僅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在注定無法設計出富有張力、有趣、吸引人的劇情高潮的前提下,留白是我認為的最優解。

  總而言之,雖然愚人的圖書館的成績僅有上本書的一半,但我依然認為,這是我所有書中完成度最高的一本,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本。

  我可以自豪的說,這是一本有別于我此前寫過的所有噱頭腦洞文,擁有完整的劇情閉環,真正展現出自己風格的作品。

  話雖如此,這卻也不代表愚人的圖書館便沒有任何問題了——甚至恰恰相反,這本書暴露出來的短板,要遠比我此前所寫過的任何一本書都多。

  我一直認為網文的成績好壞是直接與質量成正比的,“好書不火”、“沒趕上風口”、“運氣不行”、“沒有打榜營銷”、乃至于“這屆讀者不行,看不到我的閃光點”…這些話術或許能夠用于撲街時的自我安慰,但倘若想要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那么這些理由便都不是借口。

  作為一次走出腦洞文的舒適圈,對于全新劇情結構,全新寫法的嘗試,我對愚人的圖書館很滿意。但既然成績只有魔女小姐的一半,那便意味著它存在著很多短板和缺陷——

  許多在我的老書里便已經存在,但卻依靠腦洞噱頭文的強期待、強噱頭、新奇感、連續起爆的一個個大高潮和超快節奏而被掩蓋掉,卻在新書里暴露無遺的短板。

  最大的問題,便是我自己對強噱頭,腦洞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

  即便我很清楚這本書并非是什么寫個兩三十萬字就跑路的腦洞噱頭文,但因為一直以來的成功經驗,我還是下意識地想要去追求前期的數據,前期的爆款與吸量…因此在開書的時候,這本書的原名依然是都速通了,才告訴我是劇情殺這種典型的噱頭書名,還設置了類似于「穿越西幻游戲雪月紋章」的琥珀流設定,但其實后期壓根沒用到這個設定。

  這些設計或許確實有助于前期的吸量,但本質上卻是一種竭澤而漁的期待錯位——因為腦洞噱頭而被吸引來的讀者,在看完第一個深藍港副本后腦洞落地便紛紛跑路,而真正想看長線劇情的讀者卻因為噱頭書名和簡介而勸退,最終兩邊都不討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本書好幾次更換了書名,直到第一卷結尾才換成了愚人的圖書館這個最終的書名。

  而第二個問題,便是我發現,自己確實在日常、過渡的章節上不太擅長。

  如前文所說,我設計大綱的方式一向是以高潮為核心,為整本書設置一個又一個高潮節點,然后想辦法將這些高潮節點串聯在一起便是大綱——

  在這本書開書前,我便敲定了全書的絕大部分高潮節點,并且反反復復地在腦海中推演,將腦海中所幻想的高潮場景變得更真實、更具體…

  如此寫法的好處便是,寫高潮的時候確實寫的很爽,但是壞處則是…一本書是不可能全部由高潮組成的,高潮節點與高潮節點必然存在著大量的鋪墊,過渡性質,略顯平淡的日常橋段。

  而我在寫作時卻存在著明顯頭重腳輕的問題,因為高潮結束后的落差,導致我寫起日常時因為缺乏強烈的期待,爽點,情緒爆發為支撐,而變得舉步維艱,格外掙扎——一周里時常有四五天因為寫日常而感到折磨,反復卡文,唯有寫高潮的那兩三天是不卡文且痛快的,如此反復循環。

  另一方面,因為以前寫強噱頭腦洞文時“偏離了腦洞噱頭就是死,如果數據下滑那就再進一步加快節奏”的路徑依賴,在一個大劇情的高潮結束,追讀數據自然下滑時,我會下意識地感到焦慮,想要盡可能地加快節奏,跳過中間的日常過渡章節直接快進到下一個高潮部分,而忽略了這其實是正常的數據波動——

  無腦地加快節奏,不斷地爆高潮使用強期待去吊住讀者,這本身就是一種竭澤而漁,不可持久的寫法。要是想寫一個完整的長線故事的話,那么就一定要學會放緩節奏,張弛有度,在寫高潮時數據高,日常過渡時數據低本就是正常現象。

  這樣存在缺陷的心態,所導致的結果——便是這本我原本寫完大綱時預計總字數會在150w字以上的書,明明我是完全按照大綱中預設的劇情去寫,并且完整地寫出了絕大部分的劇情節點,但最終成品字數卻僅有110w字。

  呈現出來的效果,便是這本書的節奏過快,很多時候空有高潮,卻缺乏高潮與高潮間的過渡和日常鋪墊…如果說一部正常節奏的作品是張弛有度,有血有肉,那么愚人的圖書館便缺乏了許多生活上的細節,空有骨架,卻在血肉的部分上略顯干癟。

  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還是對快節奏腦洞噱頭文的路徑依賴,寫慢節奏的長線文經驗不足所導致的。

  菜就多練,沒什么好說的。

  另外還有些問題,比如更新速度這一方面,我很清楚以上所說的這些問題,其實倘若日更8000以上的話都是可以彌補和掩蓋過去的…在更新少的前提下,水文、缺乏細節、人物塑造出現瑕疵等等缺陷都會變得更外顯眼,而我卻因為學業方面的原因沒能做到。

  不過,這畢竟是我自己現實方面的問題,就不展開細講了。

  最后,我在開書時為這本書所定下的另一個目標,便是嘗試一下新的人設塑造邏輯——人物的內核要配得上其設定與劇情。

  或者說,「德要配位」。

  我寫過好幾本成績還不錯的輕小說后宮戀愛文,因此我很清楚,要想在輕小說里塑造出一個討喜的女角色,其實是存在著一套固定的公式的。

  首先,這個女角色得強,來自于身份上,設定上的強——比如放在西幻里,便是“滅世的終焉魔女”、“獨斷萬古的女帝”、“女劍圣”、“人形的古龍”、“血族真祖”之類的標簽。

  不同身份的女角色所做出的同樣行為,其觀感是截然不同的,譬如一個純下位的女仆用腳踩著男主的頭,那么正常人的反應大約是“你幾把誰啊”,“誰讓你蹬鼻子上臉的?”;但倘若是一位獨斷萬古的女帝用玉足踩男主角頭,那也許相當一部分反應便是“為什么要獎勵他”。

  然后,這個女角色的過往經歷得慘,惹人同情——比如從小就被囚禁在沒有窗戶,看不到光亮的塔里,男主是她生命里的第一束光;比如自出生時便身纏不詳的詛咒,外人觸之即死,因此從小就被外人當作怪物;比如在外人面前是秒天秒地的滅世惡魔,卻唯獨在男主角面前是個乖巧的小女孩…其中的最典型,便是龍族里的繪梨衣。

  至于“美強慘”里的“美”,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一環了,畢竟二次元里的女角色哪有長得不好看的。

  以及,這個女角色無論身份如何,但對于男主的態度,卻要始終維持在一個偏下位的狀態,或者說,男主從對方身上所得到的,一定要大于自己所付出的,也就是所謂的「倒貼」和白嫖。

  套用這個公式塑造出來的女角色,無論如何一定有個保底的下限,一定會相對討喜…畢竟誰又能拒絕一位全心全意為你著想,從不令你為難,身份地位實力還都拉滿的美少女呢?即便對方沒那么對你的胃口,至少也絕不會讓人討厭。

  老書魔女小姐里的女角色們,便都是遵循著這樣的公式塑造出來的。

  但是,使用這個模板塑造出來的女角色越多,我便越是發現一個問題——如此塑造出來的女角色雖然討喜,不惹人厭,但也終究僅僅只是停留在討喜這一層面而已。

  使用標簽去堆砌而成的人設,終歸是單薄且空洞的…通俗來說,就是有些紙片,不夠立體。

  畢竟說一千道一萬,這樣的女角色,無論在設定上再華麗、強大、高貴——但她們的內核與動機,卻終究只是單純的戀愛腦而已。

  倘若是像普通的青春日常校園戀愛文,或是像日本異世界廁紙那樣本就不怎么正經,純粹為了戀愛而存在的世界觀…那么以戀愛腦為內核的女角色塑造并沒有問題。

  但倘若是畫風更為正經,故事基調也更為嚴肅的世界觀,那么再以戀愛腦為內核便難免有些出戲——

  十七歲的女高中生戀愛腦很正常,但倘若一位獨斷萬古的女帝也滿腦子戀愛腦,為愛情死去活來,便難免有種“鬧麻了”的感覺。

  如此的問題不止適用于女角色,也同樣適用于反派與其他男角色之上,在我看過的許多作品里都同樣存在,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各類動漫和JRPG游戲——

  那個野心勃勃,想要發動席卷全大陸戰爭的帝國將軍,其實黑化的起因只不過是兒時的原生家庭不幸,遭遇過家暴…

  這個想要逆轉時光,讓整個世界的時間線重啟的邪惡組織領袖,其目的只不過是少年時曾暗戀過的女孩并不喜歡他…

  那個彈指間便可以創世滅世,毀滅文明的舊日古神,其真實內心只不過是因為感到孤獨寂寞,所以想找個人陪自己一起打雙人成行…

  明明只不過是小人物,小市民的動機與內核,卻強行將其升高到創世滅世、星球滅絕與文明誕生的命運、重啟世界線與無盡輪回的維度。最后的結果,便是所有的宏大敘事,其內核卻都變成了個人恩怨、家庭倫理沖突…也便是所謂的「德不配位」。

  而我為自己所制定的目標,便是盡可能的「德要配位」——如果是小人物的動機與內核,那么便要匹配上對應的小場面和小劇情,而倘若是宏大敘事與創世滅世的大場面,那么其中的角色也同樣有與之相匹配的宏大內核和動機。

  而這一嘗試的最終產物,便是本書的男女主角。

  上本書的男主角夏亞,其本質還是小人物的心態,從始至終他的行動動機都只是“向毀滅故鄉的仇人復仇”、“與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們過上幸福快樂沒羞沒躁的生活”這樣樸素的理由,如此的內核,搭配按照此前公式塑造出來的女角色們正好合適。

  但拉斯特則不同,作為守岸人,作為正義的伙伴,作為即便沉淪在時間循環的深淵里數百年也未曾墮落,縱使身陷地獄卻仍然仰望星空的殉道者——倘若再用那種靠著標簽堆砌,按部就班塑造的女主角與之搭配,那未免有些落于俗套。

  于是,便有了希爾緹娜。

  能夠與在地獄中仰望星空的殉道者并肩的,唯有理想與信念同樣光輝耀眼,不遜色分毫的同行者…我正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方才設計出了希爾緹娜,一個有別于我此前所寫所有書的女主角。

  雖然早就敲定了希爾緹娜皇女的設定,但在前中期,我卻主動隱去了希爾緹娜皇女的屬性,便是因為我不想讓“皇女”這個標簽太過于顯眼,以至于掩蓋了希爾緹娜本身的人格。

  不是因為身為帝國皇女,因為手握圣劍而強大——而是因為先擁有了一顆強大的心,所以才能夠成為女皇,成為圣劍的主人。

  從最終結果來看,我對希爾緹娜的塑造還算滿意,她確實是一位有別于我此前所塑造的所有女角色,真正寫出了人物弧光的女主角。

  當然,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少。

  作為一本戀愛文里的女角色,希爾緹娜的性格顯得過于自我和鮮明,以至于在很多時候,甚至會搶奪掉男主角的高光。

  在拉斯特與希爾緹娜的許多劇情里,比如深藍港時的跳海,比如拉斯特成為植物人后希爾緹娜前去探望的橋段,再比如挑戰終末夜世界前的交杯酒——寫的時候我都會產生兩人身份倒轉的錯覺,希爾緹娜才是那個男主角,而拉斯特則站的是女主角的位置。

  作為一本男主后宮文,女角色并不依附于男主角而存在,而是過于的自我與鮮明,難免會在前中期影響讀者的觀感,甚至會出現惹人厭的情況。

  這是在決定了這個寫法時便注定要面對的挑戰,只能說菜就多練,也許等我技巧精進之后,便可以彌補上這些問題。

  最后,無論如何,感謝大家的包容和支持,陪著這樣一本存在著許多缺陷和不足,還摻雜著許多我自己任性的書走到了最后。

  新書見。

哎呦文學網    我在內測服被困了三百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