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百三十五 并州的無冕之王

  漢軍騎兵或許在騎射方面和遠距離奔馳方面不如鮮卑人,但是近距離接戰的話,其實不太看這些。

  至于騎術方面,在搏殺的時候也能派上用場,一些騎術非常好的鮮卑士兵能做出很多漢軍騎兵做不出來的馬上戰術動作,以此躲避漢軍騎兵的劈砍,然后順勢還擊。

  但是這并沒有什么意義。

  因為漢軍騎兵普遍著甲,身上的甲胄能夠防御鮮卑騎兵使用的質量堪憂的戰刀,他們一刀砍過去,漢軍騎兵身上的甲胄能夠防御住,或者只能造成輕傷。

  而漢軍騎兵一刀下去,他們就直接暴斃了。

  裝備的差距在這個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

  漢軍騎兵就像是開了無雙一樣在萬軍叢中大殺特殺,而鮮卑騎兵雖然奮力抵抗,卻無濟于事,普遍在交手之后就被漢軍騎兵一刀砍下馬,折損嚴重。

  呼蘭吉越看越是著急,雖然身邊有人勸他趕快撤退,他卻始終不愿意,還不斷讓自己身邊的親信們帶領更加精銳的騎兵加入戰局,試圖挽回局勢。

  結果一個不留神,居然被一支漢軍騎兵給沖殺到了近前!

  來者自然就是袁樹。

  在許崇和五百親衛鐵騎的護衛之下,袁樹從一開始就瞄準了鮮卑軍隊的統帥所在之地,朝著那大旗所在之地就發起了沖鋒。

  還是老樣子,許崇帶著五百親衛鐵騎保護袁樹,袁樹端著長矛奮力沖刺,在親衛鐵騎們如砍瓜切菜一般的為他殺出一條血路之后,呼蘭吉所在之地已經躍然于眼前。

  袁樹怒吼一聲,端著長矛直直地沖著呼蘭吉而去,呼蘭吉在混亂之中居然沒有來得及注意到這一幕,當閃著寒光的長矛刺到面前的時候,他才愕然注視著袁樹那雙滿是怒火的眼睛。

  這個漢將…

  好年輕啊…

  他只來得及留下他對袁樹的第一印象,然后生命就此定格,被袁樹一擊落馬,刺穿胸膛而死。

  袁樹完成了自己在戰場上對敵軍將領的二殺。

  二殺完成之后,袁樹抽刀砍斷了鮮卑軍的大旗,頓時覺得渾身熱血沸騰,便回身帶著親衛鐵騎繼續廝殺,在鮮卑騎兵群中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鮮卑軍隊到底是扛不住漢軍的搏殺,并且還失去了主帥,于是迅速崩潰,很快便進入了逃亡狀態。

  而漢軍騎兵緊追不舍,甚至連縣城內困守好幾天的曹操和王奎都打開城門率領部下殺出,試圖給自己狠狠的出口惡氣。

  一場突擊戰很快打成了一場追擊戰,漢軍騎兵一路猛追,從汪陶縣城城下追到了長城邊上,一路追一路砍殺,鮮卑騎兵的尸體也是躺了一路。

  還有不少鮮卑騎兵直接被活捉生擒,或者發現逃不掉了,直接跪地求饒,只求留一條小命,讓他們活著。

  運氣稍微好一點的一批鮮卑騎兵是越過了長城,試圖逃離漢境,但是他們似乎忘記了長城以北還有一座強陰縣城,那里還有數千天雄軍駐軍,還有一個密切關注他們的行動的廉達。

  廉達的哨騎部隊很快就發現了這群鮮卑逃兵的蹤跡,快速匯報給廉達知道,廉達得知之后,判斷是袁樹打了勝仗,這群鮮卑騎兵是潰散而來的。

  而且人數不算多,和之前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那么好的機會,怎么能放過?

  于是廉達立刻決定率領一千騎兵出擊,截擊那群鮮卑潰兵。

  廉達的速度很快,一千漢軍鐵騎火速出擊,將正在逃竄的鮮卑潰兵攔截了個正著,又是一頓廝殺、追擊,一直追殺到漢境之外。

  廉達本想再追,卻不料天降大雪,廉達認為繼續追擊下去對己方不利,這才下令返回漢境,向袁樹報告戰況。

  他率軍返回強陰縣的時候,發現袁樹已經帶兵追到了強陰縣,并且在此停留暫住,他非常高興,立刻將自己的戰果全都交給了袁樹。

  他的戰果也不算多,之前守城的時候干掉了六百多名鮮卑士兵,現在一陣追擊又斬殺了八百多鮮卑潰兵,還俘獲了一千多人,他將這份戰果上報給袁樹,換來了袁樹的大力稱贊。

  而袁樹這邊也是戰果斐然。

  一場突擊戰和緊隨其后的追擊戰共殲滅、俘獲鮮卑騎兵六千余人,幾乎全殲鮮卑騎兵的主力。

  再加上廉達這邊取得的戰果,幾場戰斗打下來,這支南下入侵的鮮卑軍隊已經全軍覆沒,漢軍獲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這一戰,鮮卑人什么都沒有得到,反而被殺死、俘獲了近九千人,落得個慘敗的下場,而漢軍斬獲頗豐,成功守衛了自己的領土和財產、民眾,取得了十幾年來少有的一場大勝,可謂揚眉吐氣。

  當然,這一戰最大的戰果并不是被俘獲的六千余鮮卑士兵,而是那九千多匹被俘獲的戰馬。

  袁樹就是缺少戰馬,此番抵達并州也有著想要收購戰馬、擴建騎兵的打算,但是還沒來得及行動,結果一戰之下,一口氣俘獲那么多戰馬,袁樹非常高興。

  他立刻下令將這些戰馬好生看管起來,準備用作之后擴建騎兵。

  他打算今后訓練出一支一萬人左右的一人雙馬級別的精銳騎兵,就要從這些繳獲的戰馬開始。

  這場戰斗從十一月下旬開始,到十二月底結束,前后不過一個月多,規模不算太大,但是意義非常深遠。

  其一,漢軍用堅壁清野和防守反擊的戰術成功擊敗了鮮卑南下劫掠的馬隊,獲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這場大勝大大激勵了邊關漢帝國軍民,讓大家揚眉吐氣,增強了對抗鮮卑的信心。

  其二,一戰消滅近九千鮮卑士兵,消滅其將近十分之一的青壯戰斗人口,對鮮卑整個部落聯盟來說,算是非常沉重的打擊。

  其三,袁樹通過這場戰斗初步樹立了自己的威信,樹立了自己能征善戰的強悍形象,讓自己在并州的存在感大大提升。

  其四,袁樹下令在強陰縣集中了一批鮮卑戰死者的頭顱,筑成了一座京觀,以此向鮮卑人炫耀武力,震懾宵小,也就此樹立了袁樹說一不二的赫赫威嚴。

  為了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威望,袁樹甚至還從雁門郡開始拖著鮮卑俘虜一路游行返回太原郡,一路行軍,一路押送鮮卑俘虜,讓這群往日里耀武揚威的強盜成為自己提高威望的工具。

  袁樹以此彰顯自己的武德,讓很多并州人親眼目睹了自己威武善戰的姿態,極大增強了自己的權力基礎。

  為此,待消息傳開之后,并州各郡郡守都對袁樹有了全新的感覺,紛紛上書恭賀袁樹大戰得勝,對他極盡恭維之能事,對袁樹的服從度明顯提高了很大一截。

  可以說這一戰是袁樹在并州的立身之戰,甚至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戰能夠進行的那么順利、那么精彩。

  正如他之前所認為的,在并州這種邊境地區,奉行的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這一套,同時,權力也和武力呈正相關的關系,甚至更加赤裸。

  京觀筑的越高,權力基礎就越是穩固,權威就越是直接。

  所以一場大戰下來,近九千的斬獲和大批戰馬的繳獲讓袁樹真正成為了并州的無冕之王。

  原本對袁樹的政令有些不解、懷疑、質疑和輕視態度的官員們紛紛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原本打算陽奉陰違、磨洋工、作假的官員也紛紛收起了自己的手段。

  他們不敢違背袁樹的政令,紛紛按照袁樹的要求頒布了禁止和鮮卑人貿易鐵器的政令,并且加班加點把袁樹需要的各地人口農田統計送往晉陽縣。

  前后一個月不到,袁樹所要求的全部資料全部到位,于是他在戰后整頓局勢之余,也對并州做了一番人口經濟大摸底,基本上了解了整個并州的全部情況。

  這些情況對袁樹治理并州的下一步行動計劃有很大的幫助,袁樹也由此開始決定了自己第一批下手的對象。

  他打算通過一場清理運動,從一批地主豪強手里奪取一批土地和更加重要的人口,開始在北部五郡建設大規模的良莊,用最快的速度把北部五郡打造成戰爭堡壘、前進基地。

  他要以此作為開端,準備發起對鮮卑的反擊。

  原先的五年計劃,現在袁樹覺得三年也就差不多了。

  原先計劃的全邊境規模的良莊建設計劃和限制貿易計劃在袁樹看來也多少有點大炮打蚊子的意思。

  就算要繼續推行,也不應該以鮮卑為唯一的敵人,而是應該是徹底解決北疆所有外族部落為出發點去執行他的幽并涼三州一體化邊防計劃。

  主要經過這一場戰斗,袁樹算是充分的意識到了鮮卑人相對于東漢帝國來說,確實只能算是小小的憂患,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敵。

  他們人口有限,兵馬有限,戰斗力有限,與他們的前輩——匈奴帝國來說實在是相差得太遠太遠。

  此時此刻所謂的控弦之士十萬,已經是整個鮮卑族群全部的底牌,真要到這個地步了,也就是生死存亡之戰了,不容有失,一旦失敗,檀石槐和他好不容易統一的鮮卑部落聯盟就會灰飛煙滅。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漢帝國可以失敗無數次,而檀石槐一次都不能失敗。

  雙方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別的對手,別看鮮卑人控制區域大,但是這么大的地方根本沒有來得及消化。

  而且因為草原上惡劣的生存環境和鮮卑社會中上層對下層的壓迫與剝削,鮮卑底層的生存環境比漢民還要更差一些,漢人印象中天天喝奶吃肉的鮮卑人根本不存在。

  或者說只有少量頂級權貴才能這樣做,大部分人都是只能吃少量的谷物和有限的奶制品度日,吃不飽是常態,甚至吃肉的次數也不比漢人平民多。

  此番戰斗袁樹俘獲了近四千名鮮卑戰俘,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瘦瘦小小、皮包骨頭的狀態,又黑又瘦,完全看不出來天天吃肉喝奶的模樣,只有極少數、大約幾十個被俘獲的鮮卑戰俘才有點強壯的感覺。

  審問之下,毫無意外,這幾十個強壯的戰俘都是在部落中有些地位的存在,或者是某某首領的兒子,屬于鮮卑人里的官二代,所以才能吃到肉,喝到奶。

  而其他的那些戰俘,一年到頭能殺一次羊、吃一次肉就算不錯了,平日里那是想都別想。

  就算是那一次吃肉,也是好幾戶人家一起殺一只羊,然后大家一起去分那只羊的肉,勉強過個嘴癮,嘗嘗肉味兒。

  大多數時候,他們吃的還沒有他們的牲畜好。

  袁樹讓一個漢人士兵與這些鮮卑士兵站在一起,立刻就出現了鶴立雞群的情況,漢人士兵直接高過那些鮮卑士兵一個頭還要多,身材也不可同日而語,明顯要大上一圈。

  面對這樣的對手,也難怪這一戰漢軍鐵騎大獲全勝,自身的損失卻極其微小。

  袁樹那可是一天三頓飯的供養著自己的士兵,類似于騎兵這種高強度體力消耗的技術兵種,袁樹給他們的伙食標準比步兵還要好。

  所以他們一個個都是面色紅潤、身材日漸強壯,一個個的都朝著膀大腰圓、虎背熊腰的將軍的模樣開始發展了。

  這背后,是袁樹大批量大批量的投入錢財,大批量大批量的注入資源。

  所以才能成就這樣一支對鮮卑有碾壓級戰力優勢的強大騎兵。

  所以才有很多人認為袁樹才是真的“愛兵如子”,其他將軍只是說說,只有袁樹是來真的,真的把士兵當作他的親人看待。

  而整個漢帝國能做到袁樹這個地步的,就是沒有,所以其他人想要帶出來這樣一支能壓著對手去狠狠揍的軍隊,也是不太可能的。

  正因為如此,鮮卑人才會成為“邊患”。

  因為他們到底是有馬術和速度上的優勢,雙方的待遇差不多的情況下,雙方都吃不飽、忍饑挨餓的情況下,一方有優勢,一方沒有優勢,可不就是只能挨打嗎?

  可只要漢軍這邊的待遇上來一點,體現出一點體量上的優勢,鮮卑人立馬就不行了。

  然而哪怕只是讓士兵吃得多一點這個小小的要求,也沒有人可以做到,因為漢帝國的整個體制運轉已經出了大問題,蟲豸當道,良知蕩然無存,每個人都在想著盡可能的多撈一點,誰還會想著認真做事呢?

  和這樣一群蟲豸在一起,怎么能夠搞好大漢帝國呢?怎么能夠搞好邊防建設呢?

  于是除了邊防建設計劃之外,一個除蟲計劃又在袁樹的心中逐漸成形。

  他要除蟲,要為國除害,要把這群蟲豸全都送上天!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我不是袁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