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百四十 他的“王國”

  而對于并州本地來說,他們其實并不具備強力反抗袁樹的實力。

  幾個本來就是邊郡的郡就不用說了,任他搓扁搓圓也不會有人說什么閑話。

  不是邊郡的郡,他也能通過朝廷的關系給變成邊郡。

  比如包括在雁門郡和云中郡之中的定襄郡,就被袁樹以“地域狹小、靠近邊防、常為鮮卑人入侵之所”為理由,強行變成了邊郡。

  還有西河郡、上郡,被袁樹以“貼近南匈奴聚居地、常有兵亂”為理由,也給定義為了邊郡。

  朝廷那邊很快就得到了通過。

  這就是所謂的背靠大樹好乘涼。

  結果就是整個并州除了太原郡和上黨郡之外的其余七個郡全都成了邊郡,本就不怎么強勢的地方勢力被袁樹抽了一波財富和人口之后,徹底打入深淵,失去了與袁樹叫板的理論依據。

  從此也是任由袁樹搓扁搓圓。

  雁門郡太守夏育、太原郡太守臧旻本來已經明牌投靠袁樹了,人家就是為了袁樹才來做了太守。

  西河郡太守汪倧、上郡太守宋高和定襄郡太守曾辛在袁樹發起的多次行動中表現突出、非常注意迎合袁樹的需求,被袁樹賞識,給予賞賜,算是成為了袁樹的人。

  此后在正始三年六月,袁樹又以“貪腐”、“瀆職”的罪名彈劾云中郡太守、五原郡太守和朔方郡太守,將他們全部彈劾去職。

  接著改任盧植為云中郡太守。

  改任紹原為五原郡太守。

  改任廉達為朔方郡太守。

  自此,除了上黨郡太守濮陽潛不是袁樹的親信之外,其余八人已經全部都是袁樹的人了。

  當然了,濮陽潛這個不怎么聽話的家伙袁樹也不會放過,他所掌控的上黨郡也是袁樹認為的問題最大的郡,所以在正始三年八月,袁樹以“瀆職”、“不敬州牧”為理由彈劾濮陽潛,將濮陽潛送入大牢論死。

  而上黨郡太守則被袁樹推舉與他關系頗為親近的山陽郡人劉表擔任。

  于是從八月開始,并州九郡的最高權力全部被袁樹所掌控。

  至于其下九十多個縣,也有六十多個縣的縣令、縣長被袁樹直接罷免或者問罪,而后一股腦的全部換上自己身邊值得信賴的人。

  身邊人不夠,那就把之前調任到外地擔任基層職位的一心會員們召回來出任縣令、縣長、縣尉、縣丞等職位。

  到正始三年十月左右,整個并州的高層權力和基層權力幾乎都被袁樹及其麾下團隊掌控。

  前后不過一年的功夫,袁樹就徹底掌控了并州,把并州真的經營為了他自己的“王國”。

  誠然,這件事情或多或少有些過分,要是換了別人,估計圖謀不軌這個罪名都要扣上來了,可問題在于,這樣做的人是袁樹。

  他爹是大漢的一號實際掌權人,而他自己就是大漢的二號實際掌權人。

  他想干什么,還需要你說?

  還是說你想跟他爹告他的狀?

  并州發生的這些事情,還有被袁樹殺死的人、罷免的官員,無不顯露出袁樹強硬的政治手腕和強悍的政治資本,鏟除一批人之后,還能換上另外一批人來承擔職位,并且維持正常的運轉。

  在很多人眼中,袁樹的一心會集團原本明明只是一個學派,只是一個打嘴炮的嘴炮團,可誰知道,居然在不知不覺中演化為了一個政治軍事學術三開花的超級天團。

  這跟誰說理去?

  反正就當下來說,整個并州已經是袁樹說了算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是太過于天怒人怨,恐怕也不會有誰說個不字。

  更何況袁樹從來也沒有打算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他只是想要建設良莊,恢復農業生產,然后練兵,北伐鮮卑。

  這都是正事,是好事,是為國為民考慮的事情,也不單單是為了他自己,他大可以十分坦然地說自己一邊強大自身一邊也在為國為民謀福利。

  誰又能反駁呢?

  很多人最怕的其實就是這種人。

  他做事情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整體,把他自己的需求和整體的需求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然后以此為出發點前進。

  頗為無敵。

  就好比良莊的建設,從最開始只是一個實驗性質的理想國,結果越實驗越有可操作性。

  人口、規模都是在官府報備的,且根本不會少了官府的那份稅收。

  良莊本身還要收一些管理費用,也是用糧食支付的。

  兩次收稅之后,留給農民的還是大多數,還是能讓農民一家子維持溫飽,甚至隨著時間推移,還有了積蓄,吃飽肚子已經不是難事。

  這個事情不僅僅發生在茂陵、雒陽,也發生在其他地方。

  有了良莊的保護和農具的提供,農民的利益得到了極大的維護,官府無法也不敢向頂著袁樹名頭的農莊征收超過朝廷規定的稅收,更不敢多次征稅,只能老老老實實按照規定來,這就有效避免了農民的破產。

  農民有了積蓄,就更難破產,就更能維持再生產甚至是擴大生產的需求。

  交給官府的稅不會拖欠,良莊按照比例征收的管理費也越來越多,整個莊子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之中。

  這個時候,再讓宣傳隊伍出動,把良莊模式對外宣傳、輸出,自然就會有一些深受壓榨之苦的農民帶著土地前來請求加入,或者是一些佃戶出逃,進入良莊求取庇護。

  這一情況在所有有良莊的地方都出現過,現在在并州自然也會出現。

  且袁樹還注意發揮在茂陵的經驗,不僅僅把宣傳對象瞄準漢民,甚至也對著其他各族平民宣傳。

  因為其他各族平民的日子甚至比漢民還要差,漢民至少能定居生產,沒啥天災人禍的前提下是可以有穩定收入的,而游牧平民就算沒啥天災人禍,也不一定有穩定收入。

  且日常飲食也是非常的匱乏,破產淪為奴隸的可能性比漢民還要大,平均壽命也更低。

  在此情況之下,能夠吃飽肚子、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對于他們來說的吸引力絲毫不比對漢民來的少。

  所以在茂陵良莊里生活著的數以萬計的匈奴人、羌人、鮮卑人和其他不知族群的雜胡,在良莊有效的管理之下,他們的生活狀態已經和漢民沒有區別了。

  宣傳對漢民好用,對這些人一樣好用,漢民拖家帶口一起來,他們不僅拖家帶口,有的還會帶著一些牲畜一起來投奔,將牲畜獻給良莊,搞得像是繳納投名狀一樣。

  對于這群人,良莊的策略也是非常成熟的,改漢姓漢名,更換漢民發飾,更換漢民的衣服,派專人教他們說漢話,學習漢字,設置各種獎懲措施之類的。

  基本上過上了安生日子以后,這群人所謂的什么“天生兇狠”、“狡猾如狼”之類的都消失不見了。

  能過安生日子,能吃上一口飽飯,不用時時刻刻忍饑挨餓,那就是大家共同的心愿,還要啥自行車啊?

  這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袁樹看來不僅是安定漢民的好方略,也是對遍布并州的外族人的好方略,并州有數十萬南匈奴人,也有不少羌人、鮮卑人和不知族群的雜胡居住。

  在朔方郡、西河郡、上郡等地,漢民數量稀少,而這些胡人數量很多,遠超漢民,這也是到后期并州被蠶食的只剩下太原和上黨兩地的緣由。

  袁樹打算未雨綢繆,利用良莊的生產優勢和組織優勢開始反過來蠶食這些外族的活動區域,對他們這邊的人展開勸誘,展開宣傳。

  為此,他還派人去關中良莊招募匈奴人和羌人出身的宣傳隊成員,組織成一支強有力的宣傳隊伍,對南匈奴和羌人部落展開全面的宣傳攻勢。

  近些年來,南匈奴還算是比較老實的,但是每年好幾個億的資金投入還是太多了,袁樹決定在收拾鮮卑人的同時,用各種手法一起上,把南匈奴也給瓦解掉,將北部邊患一起解決掉。

  于是,對于良莊的建設就不僅僅只是并州的財政投入支持了,并州財政艱難,只用財政資金那是完全不夠的。

  所幸一波清洗之后,把官僚、豪強大族狠狠放了一波血,用這一波行動獲取的資金、糧食和各項物資,足夠支撐第一波良莊的建設計劃,北部五郡的二十五個良莊建設的物資、錢財需求已經全部滿足。

  至于在南部四郡、尤其是上郡和西河郡兩地的良莊建設,袁樹打算自己出一部分錢,再嘗試從雒陽老爹那邊搞一波錢,剩下來要是還不夠,那就只能再從并州本身搞出來了。

  百姓都是窮鬼了,沒油水可榨了,那就從有錢人身上榨錢,從豪強大族身上榨取一些錢財。

  苦一苦豪強大族,罵名他們來擔,好名聲全都歸我袁某人,事兒就要這么辦!

  于是從正始三年下半年開始,袁樹推動的并州大建設計劃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二十多萬人口北上,良莊大建設,從選址到筑造圍墻到修繕連通道路之類的活計,人們干的熱火朝天。

  袁樹用略低于軍隊供給的標準給這些人提供口糧,充足的糧食供應使得人們的效率大大提升,對于未來生活的期許也從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良莊內,每個人都可以分到土地,每個人都能分到房屋和農具,十戶人家還能共用耕牛等牲畜幫助耕田,袁樹還從中原帶來了最先進的農耕技術和農耕用具。

  有水源的地方自不必多說,沒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就要設計策略,從別處引水來修建水利工程,總之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投入進去的財富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別的不說,二十多萬人的口糧就是巨大的負擔,雖然不至于像軍隊那樣一日三餐,但是一日兩餐還是需要的,且至少要保證一頓干飯,不然實在是撐不住那么大的工作量消耗。

  并州府庫有存糧,袁樹自己也能利用雒陽良莊的存糧來補貼一部分,不過還是有不小的缺口,所以袁樹只能從本地購買,從太原郡和上黨郡購買糧食。

  這一度導致糧價上漲。

  但是袁樹何許人也?

  并州王!

  漲價?

  你先問過我手里的刀答不答應!

哎呦文學網    我不是袁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