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金汁傾瀉而下,鮮卑士兵們紛紛慘叫著后退,整個攻城攻勢瞬間瓦解,全盤崩潰。
數不清的士兵往回奔逃,也不顧什么盾牌肉墊,于是漢軍弓弩手繼續射擊,又給他們帶去了一波殺傷。
在后頭觀戰的呼蘭吉直接傻眼,他親眼看著這一波攻勢從發起到結束,差點沒從馬上摔下來。
這下子可壞事了,損失那么大,那么嚴重,這卻如何是好?
此前數次南下,他兩次攻破強陰縣城,掠取人口、糧食、財物無數,這座城池在他看來就是自己的保險柜,可以隨意伸手拿錢,哪里想到會有一日被保險柜所傷?
他整個人都呆住了,腦袋一片空白,宛如一尊雕塑,直到那毀滅性的氣味隨著寒風飄散過來,令人作嘔的氣味才喚回了他的理智,他連忙下令退軍,徐圖后舉。
黑壓壓一片望不到邊際的鮮卑大軍很快狼狽退卻了,丟下一地尸體不去管顧,漢軍首戰得勝,大為歡喜,整座城內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士氣大振。
這聲音傳到了正在退卻的鮮卑人耳朵里,則是五味雜陳。
特別是呼蘭吉,那叫一個痛恨啊,他咬牙切齒的看著城頭歡欣鼓舞的漢軍,恨不能將這座城瞬間摧毀,然后直接沖入城內屠城,把每一個漢人都給殺死。
但是還有些理智的部下們則苦苦相勸,讓他不要繼續折騰了,強陰縣城的防御能力超出了他們的攻擊能力,繼續強攻沒有任何意義。
當天晚上,鮮卑人做了一下簡單的統計,發現就這一天的攻擊,死在戰場上的人有六百三十九人,軍隊里受傷的人達一千六百零三人,整體損失超過兩千人。
而且受傷的人里面還有很多傷勢嚴重,特別是一大批被金汁燙傷的人,痛苦哀嚎不止,而他們卻沒有什么好的醫療手段能夠救助這些人,只能看著他們痛苦的扭來扭去。
以至于大軍士氣低落。
呼蘭吉沉默著,不說話,只是一味的啃咬帶來作為軍糧的牛肉干,部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是極為無奈。
好在最后呼蘭吉還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放棄圍攻強陰縣城,繼續南下,越過長城向雁門郡腹地進攻,去那里劫掠一番,獲得足夠的人口財物米糧之后,再行返回。
至于這一波損失,先記下來,記住這個仇,早晚來找他們報仇。
反正以后只要攻破這座該死的城池,必然將其屠城,一個活口都不留,雞犬都要殺死吃掉,土里的蚯蚓都要挖出來豎著切成兩半!
于是在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強陰縣漢軍發現鮮卑人舍棄了縣城,繼續南下了,這說明他們這一波攻防戰已經打贏了,鮮卑人拿他們這座小城沒有任何辦法,已經放棄了。
廉達得知,先是高興,但隨后又有些擔憂,擔心這是鮮卑人的示弱之計,于是派遣騎兵出城打探消息,一天之后才確認,鮮卑人是真的繼續南下了。
廉達這才放心,于是下令城內士兵外出重建拒馬、陷坑防線,順便把鮮卑人留下來的尸體挖坑焚燒,避免引起疫病。
焚尸之前,廉達還特意出城查看了那些鮮卑人的尸體,發現他們的確都是瘦瘦小小的身材,脫光衣服一看,不少人甚至瘦得皮包骨,根本看不出有強悍戰斗力的模樣。
這一次的戰斗,城頭上的漢軍守軍損失極其微小,只有九個人運氣不好被鮮卑人的箭矢所殺,其他所有人都活了下來,而鮮卑人至少有五六百人被殺死在戰場上,漢軍可謂大勝。
這一戰在廉達看來,難度一點也不大,甚至可以說是一場很輕松的對決,只要前期做好準備,該裝備的都裝備,對付這些鮮卑人遠比對付其他的敵人要簡單。
那為什么鮮卑人還會成為邊疆心腹之患呢?
廉達找來了夏尉,將自己的疑惑全盤托出。
“你之前對我說鮮卑人并不強壯,武器裝備也不算精良,我還有所懷疑,現在一看,確實如此,其人多瘦小孱弱,武器裝備頗為破舊,除了戰馬數量居多之外,處處不如大漢,為何還能成為邊疆之患呢?
只要邊疆有士兵堅守城池,多置弓弩、拒馬、陷坑,以此為守城方式,堅壁清野,如此往復數次,鮮卑人必然一無所得,越發羸弱,屆時大軍北伐,必可一鼓而勝,何至于邊患十余年無法解決?”
夏尉看著廉達這般模樣,心中也是十分感慨,他嘆了口氣,緩緩開口。
“若有將軍統領三千天雄軍來鎮守,強陰縣城自然不必擔憂被攻破,但是邊疆有幾位將軍這樣的大將?又有幾千天雄軍這般的精銳?又有幾座城池的人能吃到飽飯?
實在不是邊疆將士不勇猛,也不是鮮卑人過于強大,只是缺衣少食,缺少武器裝備與足夠勇敢的將領,所以才讓鮮卑人屢屢得手,以往鮮卑人來襲,根本無人來援啊!”
廉達聽后,默然無語。
他也算是看出來了,鮮卑人根本不強大,根本就是小小的憂患,比起大漢帝國龐大的體量,根本不算是什么強敵,比起當年劉邦時代所面臨的匈奴帝國,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可為什么還能為禍邊關十余年呢?
無非是漢帝國這邊內耗太嚴重,能用來對付外敵的資源百不余一,大部分還都被拿去資敵,這才使得鮮卑人看上去十分強悍。
其實一個人口數十萬的小部族,怎么就能成為大患呢?
要是袁樹早點來當并州牧,或許也不會有那么多年的邊患了吧?
廉達如此設想。
而此時此刻的袁樹,倒是沒有那么直接的想法,他在接到了廉達送來的消息之后,立刻進行了軍事安排。
首先安排麾下天雄軍精銳奔赴各縣。
他安排天雄軍以曲為單位奔向陰館縣北邊的六個縣,一共出動十二個曲,平均每縣四百名士兵,前往駐守并且緊急開始堅壁清野戰術,將所有縣民全部安置到縣城內,據城堅守。
因為雁門郡人口稀少,一個縣往往只有幾千人,所以堅壁清野的任務并不艱難,只需要堅決執行,難度不大。
而袁樹又擔心這些地方的官吏是廢物,不得力,所以才安排軍隊前往,準備以軍隊的強制力完成這些任務,接著守城。
只要完成了這些堅壁清野的任務之后,袁樹就能放開手腳對付這支南下入侵的鮮卑軍隊。
他本部有五千騎兵,之前交給了廉達一千,手頭還有四千,以這四千精銳騎兵為主力,他將率領八千人北上奔赴陰館縣,準備迎擊鮮卑人。
本來盧植建議由他率領士兵向前,袁樹統領主力在后,袁樹拒絕了,決定自己率軍向前,盧植統領另一部分軍隊屯駐馬邑縣,以此策應袁樹在陰館縣的部隊。
這對付鮮卑人的第一戰,不管是為了威望,為了情報,還是為了別的什么,他都要親自率軍迎戰。
而且他并不認為自己會輸給鮮卑人。
此前兩個月,袁樹著重派人修繕從晉陽到陰館縣的軍事通道和兵站,此時正好派上了用場,大軍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抵達陰館縣和馬邑縣,兩縣都各自有囤糧,能夠支撐相當一段時間的作戰。
鮮卑人不具備強攻堅城的能力,加上現在天氣寒冷,不利于久戰,只要漢軍能夠堅壁清野、堅守城池,就算守軍少,鮮卑人也必然不敢大規模攻城。
而他們若要大規模攻城,那袁樹還真就開心了,等鮮卑人打得筋疲力盡,他就能帶著養精蓄銳的漢軍鐵騎殺過去,把鮮卑人一勺燴了做成大餐。
廉達那邊袁樹不擔心,三千多人守不住一座小城,他就真的瞎了眼睛看錯了廉達。
鮮卑人在強陰縣沒有收獲,必然繼續南下,南下之后發現其余各縣也完成了堅壁清野,他們也找不到軟柿子捏,必然抓狂、心浮氣躁,指不定就要強攻某座城池,否則此番南下就是純支出、沒有收入。
鮮卑人家底子薄,窮困是常態,否則也不會經常南下打家劫舍,一趟南下要是沒有收入,回去的口糧都未必充足,這個冬天也未必好過,所以他們必然會選擇某一處進行攻擊,試圖掠奪一些東西。
只要他們停下來了,袁樹就有了辦法了。
他手下騎兵缺少足夠機動的戰馬,沒有鮮卑人一人雙馬甚至三馬的優勢,要是搞機動作戰,沒幾天就會損失大批戰馬,得不償失。
所以抓住鮮卑人的位置,迅猛出擊,一戰定勝負,才是袁樹此時此刻最好的選擇。
所幸呼蘭吉所統領的這群鮮卑人也是在強陰縣輸得紅了眼,面臨著顆粒無收、血本無歸的局面,他們心浮氣躁,就想著找一個地方狠狠的收割當地漢人的性命和財富,給自己止個損。
結果一路南下,居然找不到合適下手的對象,以往能發現漢人蹤跡的地方都找不到漢人的蹤跡,現在能找到漢人的地方,全都是城池——有漢軍駐守的城池。
漢軍各部在袁樹的要求下快速行動,竭盡所能將能找到的漢人全都帶到了城池里,然后堅守城池,構筑防御工事,以逸待勞,等待鮮卑人的來臨。
各縣因為得到了袁樹的命令,對這群天雄軍的大頭兵和軍官們也是沒有辦法,只能接受他們的支配,各縣縣長以下全體官員都成為了天雄軍軍官的下屬,在他的要求下到處奔波安頓進入城內的縣民,各種協調矛盾,頭都快裂開了。
但是不得不說,這效果并不算差。
袁樹此前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戰爭準備,往雁門郡各縣運送了一批糧食,這些糧食保證了士兵們的口糧需求和城內百姓的需求,再加上城內原本的存糧,堅持一兩個月不是難題。
且負責城防的天雄軍軍官往往都是一心會員,有豐富的城防應對經驗,對于如何組織城內居民、最大化城防力量這種事情屬于行家里手,一來一個準兒。
就比如和曹操打配合堅守汪陶縣的一心會員、曲軍侯王奎,那就是守城方面的行家里手,多次參與配合袁樹保衛茂陵縣的戰斗,在戰斗中積累了豐富的城防經驗。
曹操是后來加入的會員,對這些事情不太了解,也沒來得及學會這些本領,但是王奎都會。
于是王奎就在曹操面前狠狠的秀了一把操作。
他把如何安頓城內居民、如何安撫人心和組織居民加入到城防工作當中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給曹操看得一愣一愣的。
那些惶恐不安的居民在他的安撫之下很快平靜下來,然后就被分批投入到了城防工作之中,從前線到后勤,從武器到士兵的衣物,都被他安排專人負責。
原本城中只有一百多名縣府控制的武裝,王奎還緊急動員了六百青壯加入到城防軍體系之中,愣是給一座小小的縣城組織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防御武裝。
原本低矮破敗的城墻也被他動員全城居民一起努力改建、增強,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城外,他設置了拒馬,挖掘了陷坑,城上,設置了諸多弓弩手,滾木礌石之類的城防物資大量搬運上城,還派遣一支隊伍到處收集城內人們的糞尿,準備制作金汁用來守城。
一座小小的城池被他利用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