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海外真仙,拼了老命,所施展而出的黑白二氣,居然寸功未建,就消散無形。
這著實是讓他們震驚恐懼。
但是緊接著,他們緊盯著那山河社稷圖,目光閃爍,并且有大喜之色涌現:
“此物,怎么就閉合著呢?”
“此子若是煉化了此物,為何不將其展開,一把抓住鎮壓了我倆?!”
他們的心頭跳動,因為有著最后的一絲不甘心和期待,便分別都施展法力,朝著余缺打過來,企圖進行試探。
余缺面對這一舉動,對兩人的企圖心知肚明。
他面上一笑。
既然都已經露出了山河社稷圖,被對方瞧破了虛實,那他也就不掩飾了。
其沒有再將山河社稷圖收起來,也沒有虛張聲勢的嚇唬這兩人,而是朝著兩個真仙一指。
轟隆隆,白玉京垂落仙光,萬里可見。
這些仙光累累貫貫,化作為了天羅地網,將三人包括在了其中。
余缺口中長吟:
“二位道友不入我園中,那便入了輪回吧!”
三足金烏天火的啼叫聲,率先響徹四周,讓波及千里的天羅地網,更加嚴密。
這時,兩個真仙的壓力倍增。
他們能夠感覺到,頭頂的天好似隨時都要塌下來,砸死他們似的。
這時,兩個老家伙終于是忍不住的,出聲:
“道友,你既然尚未煉化那山河社稷圖,定然也是遇見了困難。不如我等就此罷戰,我倆助你一臂之力,幫助你煉化此圖。”
“道友,今日是我等不好。你乃是有天仙之姿者,何必與我倆一般見識。”
余缺面上失笑。
他倒也沒有想到,這兩個老家伙也會如凡間的老頭一般,毫無仙人氣度。
余缺并沒有選擇忽悠兩人一番后,再下殺手,而是搖頭直接道:
“爾等已無機會,若是自愿兵解,作我仙園養料。
我尚可留住爾等魂魄,在我仙園中轉世。”
這話聲,讓兩個海外真仙大怒,再喝:“豎子!”
可是他們的話聲剛出,數道金光劍光,就朝著他們打來,讓他們連忙閉嘴,不敢分心說話。
和之前兩人煉化余缺一般,余缺這時也是讓仙園好似化作為了一方大磨盤,吐出金光陣陣,要將兩人磨碎攪爛掉。
形勢危急之下,兩個海外真仙,竟然做出了和那奪舍老道類似的舉動。
他們將自己的法軀收斂到了極致,四處亂逛,到處碰撞,企圖破開余缺的仙園威壓,逃出生天。
只是他們這等舉動,注定了是無功而返了。
畢竟此刻的白玉京,乃是被他們親手鍛造了一番,堅韌程度絲毫不亞于地仙福地。
最終,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動靜越來越小。
余缺逐漸收縮著白玉京籠罩的范圍,最終讓之化作為了一尺大小,僅僅浮現在自家的身前,好似一方丹爐般。
而丹爐中,正有兩顆“銅豌豆”,炒不爛、蒸不熟,各自蹦跳,又不肯進入內天地中服輸。
這兩個真仙,現在全憑一口氣兒,在和余缺抗爭,只求能另有變故出現,讓余缺出現漏洞,他們好逃之夭夭。
但是余缺有過之前煉化奪舍老道的經驗,豈會再給他們這個機會。
他只是伸手一招。
啪啪!帝都上空的氣運變化,被拍碎了的七方祖廟,在氣運的操控之下,重新凝聚成形,然后又紛紛縮小,組成陣型,壓在了縮小的白玉京之上。
至此,余缺和海外真仙的大戰,就此告一段落。
他只需要再花費上數月、數年,或是數十年,便可以將兩個海外真仙的仙力全部磨去,并攝入白玉京中。
一并的,也能將兩個真仙體內的修士氣運,化為己用。
當然了。如果余缺的白玉京,忽地就晉升成為了福地,那么就無須如此水磨了,他一口氣就能就兩個真仙打死打殘,化作為資糧。
“地仙之機、天仙之機…”
余缺心間暗忖著,他慢慢的挪動目光,落在了手中那山河社稷圖之上。
此圖之內,也好似他在煉化那兩個真仙一般,圖中的無窮龍氣靈氣,都在消磨那奪舍老道,企圖將之煉化掉。
并且其似乎是要將之徹徹底底的煉化,在嘗試著破掉其天仙位格!
這一過程,可就不是簡單能夠結束的,時間可能比余缺煉化掉兩個真仙,還要更久,并且不一定能夠成功。
于是余缺望著山河社稷圖,心間暗道:
“既然如此,某就來替你添添柴,助你一臂之力,且看你能否真個煉化那廝,又能否化作為福地,乃至洞天!”
因為余缺之前在圖里面走過一遭,他現在勉強還對山河社稷圖有點熟悉,也懂得何種靈氣龍氣,可供它煉化吸收,如此他才能為之添柴。
咻的,他當即運起來法力,打入那山河社稷圖當中。
時不時的,他還抽取白玉京中的靈氣種種,也打入其中。
霎時間。
余缺在結束了真仙大戰之后,便又馬不停蹄的,進入了煉化至寶的狀態中。
底下的那些仙家、帝都眾人望見,個個都是目光恍惚。
“贏了嗎?是余真仙贏了?”
“既然贏了,余真仙為何沒有下來,而是一副閉目修行的作態。莫非,余真仙受了不小的傷勢?”
各種議論聲,在帝都當中響起,有好有壞。
但是細細觀察許久后,眾人便都明白,余缺哪怕是沒有贏,也肯定是占據了上風,只不過是一時抽身不了罷了。
正當他們琢磨著,該如何收拾眼下的殘局,以及是否可以幫襯到余缺時。
一道仙音,從余缺的所在傳下:
“香火天家失職,廢黜天子位。本座暫領之。
傳我法令:
中土各道宮,皆數以黃山為首,即刻反攻海外修士!”
聽見這番法令,帝都中一片嘩然,特別是那些香火天家的王公貴族們。
不少人君姓仙家、門閥仙家,甚至還企圖登上高空,叩拜余缺,想要爭辯什么。不過這些昏了頭的人等,還不等撞在余缺周身的護體仙光上,就一個個的都被拿下。
紛亂當中,那已經趕到了黃山天都峰主,其人面色古怪,眼睛里透露著難以置信的驚喜。
這人當即就領受了余缺的法令,開始號令其余道宮,并從帝都仙城中,開倉取糧,點派道軍,聯系中土一百零八方道宮。
未過幾日,反攻的法令已經是通行整個中土,并且各地的道宮都不敢怠慢,紛紛一邊派遣半步元神前往帝都,拜見余缺,一邊派遣出了道兵,殺向海外。
一月之內,中土仙家和海外修士,呈現犬牙交錯之勢。
海外修士因為尚存十個元神散仙的緣故,還占據了上風。
但是當中土那些個半步元神,都來帝都中,一一拜見了余缺后,一年后便開始有元神仙家自行誕生而出。
只三年,中土仙家和海外修士的大戰,便徹底的勢均力敵。
但是雙方的大戰,早已經是打到了難舍難分的地步。
勢均力敵,往往也就代表著戰況的凄慘兇殘。
一方面是修士們在破城占地,燒殺擄掠,另外一方面,則是中土一方派遣了精銳仙家出海,以牙還牙,報復這些修士留在海外的宗門等等。
于是道秘界中,極為可怖一幕出現了。
雙方各自的修行者,死傷遍地,黎民百姓種種,更是凄慘無比。
中土地界,有時候一日便丟失一城,一城的人便被屠戮過半,只幾個來回交鋒下來,城池尚且沒有損壞在雙方的道軍手中,但是城中的人口,宛若被篦子排過一般,變得稀疏可憐,恍若鬼城。
而海外的修士們,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那被譽為十大仙宗的道脈駐地,短短三年間,就有六個被中土仙家們打破,不僅財貨被擄掠一空,其內的修士種子們,也被或清空,或被擄掠至中土內,以仙家的方式進行培養。
可以說,海內海外的夙仇,一朝爆發,無人可以抑制,哪怕是那些元神級別的修士和仙家。
更何況。
就屬于這些成就了元神的仙家或修士們,對大戰格外歡喜,還達到了一種聞戰而喜的地步。
其中,那些祖上基業被古修給占據了的仙家們,倒是還對大戰持有明顯的抗拒之色,但是又不得不戰。
這是因為借著血海滔天、魂魄滿城的戰爭,道秘界當中的靈氣復蘇速度,比大家以往猜想的要快得多。
于是雙方的元神仙家、元神修士們,在互相較勁的同時,都為之歡喜。
此外,生靈之魂魄,蘊含靈性,其本身便是靈氣最大的來源。
那些死在這場戰爭當中的生靈魂魄,也為道秘界的靈氣,增添了一分力。
而如此凄慘的戰爭狀況,自然也是進入了余缺的眼睛中的。
只是他對此,并沒有想要插手的意圖。
中土仙家和海外修士們,雙方的道脈延續至今,涇渭分明,早就需要一場徹徹底底的大戰,來證明誰之更加優劣。
雖然余缺老早就知曉了答案,其乃是兩脈并修,方才是正解。
可道秘界中人,他們卻是不懂。
雙方各自往往都還存在著一種夜郎自大的狂妄感,需要被對方狠狠的教訓一番,才能夠正視仙家(修士)未必不如自己的現實。
而在這場大戰中,數不清的道法道脈,或衰敗、或斷裂的同時,也有諸多的道法道脈,隨之而興起。
譬如那剛剛被余缺解禁出來的太歲一脈,其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在大戰之上,卻是發揮出了不可忽略的戰績,讓世人直觀的意識到了太歲一脈的戰力。
這下子,都不用余缺發布號令,號召天下眾人修煉太歲一脈,民間自行的便有許多仙家,投身在了太歲一脈當中。
又因為大戰的緣故,太歲一脈的仙家們,不太講究出身根腳,而講究以殺養道,其各自修煉的速度也是迅速。
甚至有煉罡的仙家,因為將主修法脈換成了太歲一脈,主次顛倒后,其所突破不了的境界,居然又跨出了半步,成為半步元神境界!
如此種種。
皆是這一場大戰,帶給道秘界又血腥、又不可忽略的刺激和變化。
當然了,如今僅僅是如此,余缺倒也并不會選擇坐視旁觀,而利用天下間億萬生靈的性命為代價,去賺取以上好處。
畢竟以上好處,若是在有識之士的鎮壓下,完全能夠小規模、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緩慢的達成同樣目的。
余缺之所以不出手,更重要的便是,他眼下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只見在大戰的催化之下,那山河社稷圖也是變化不定,其煉化那奪舍老道的速度,猛地提升,遠遠勝過之前。
再加上余缺在一旁,持續的為之添加靈氣、龍氣種種,它的速度更增。
三年之內。
那奪舍老道的意識,就已經是被盡數的抹掉,僅僅剩下其最后的一點天仙本源,殘留其間。
而因為長期的滋養,余缺也已經和山河社稷圖,建立了微弱的聯系,又獲知了不少隱秘。
他還將另外一邊,那被他所鎮壓抽干得差不多的兩尊真仙,也扔入了山河社稷圖中,充當試探。
結果當真,那老道是意識喪亂,再無自我,僅僅剩下一口天仙本源在行事。哪怕有真仙入內,這廝也是沒有盯上去奪舍,延續自我。
這時候,余缺便心間大定,當即就將一道分神,打入了山河社稷圖中,近距離的觀摩那老道的天仙本源。
如此內外夾擊之下,時間繼續流逝。
一晃眼,便又是十年過去。
這段時間內,中土大地上,已經是打得幾乎陸沉一般。就連黃山道宮所在的黃山,都差點被打破過。
好在有著煉度峰一脈的六丁六甲道兵,再加上黃山宮主已然成仙,其晉升為元神,回身返宮,這才徹底穩住了陣腳。
而這十年間,隨著中土仙家們一個接一個的元神仙家冒出,概率竟高于修士一方。
彼輩終究是按捺不住,再度拿出了當年速戰速決的謀略。
于是多達十二位元神修士,以及中土仙家中的修士細作,他們朝著帝都聚攏而來,盯上了那高空閉關十數年的余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