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從蓬萊筑基開始 第4章 道人出虛洞,墨蓮補天缺
渾沌虛洞之中,青冠玄袍道人盤坐虛無之中,雙眸緊閉,不知年月。
原本那憑空滋生圍繞著道人的赑風陰火劫雷不知何時消散無蹤。
似是隨著江生識海之中那些風雷水火一并湮滅。
當江生第三次渡過煉虛三災,原本就極為強韌的真靈肉身再次拔升了不止一重境界。
三災本就是鍛生靈精氣神之極性,以全性命真之如一,方得三聚頂,再去全那五氣朝元。
若無那在金丹、化神之后的再度升華,三難聚,不得三元之正果,便不會有五氣輪轉,生生不息。
而江生三渡三災,那三玄三煉之煉虛劫數把江生的肉身神魂幾乎拔升到了一個驚人的境地。
所謂仙,本就是性命相交,陰陽相濟,肉身與神魂缺一不可。
也唯有如此,才能以性命真三才之全性拔升出那萬劫不滅、萬劫不移之真靈。
如今渡過三玄三煉之煉虛劫數,江生的性命真三才皆以拔升至極限,三聚頂只是開始。
只需等到五臟引起,完成五氣朝元,以頭頂三胸中五氣,得以生生不息,便可造化陰陽,去窺一窺那不朽純陽之境,望一望那太乙道君之位。
隨著識海之中江生的真靈再度睜眸,望著那一片風生水起,青玄相匯的蓮池,江生的真靈從七妙墨蓮的蓮臺之上走下,赤足落在蓮池之上,蕩起一陣漣漪。
“七妙墨蓮也好,混沌青蓮也罷。”
“混沌之根,大道之器,自生功德氣運,可化生無量之真。”
“只可惜,陰差陽錯走上歧路.”
“我毀你之道途,磨滅你之真靈,不問因果緣由,你我確是阻道之仇。”
“因此你返我三場三災,意圖摧垮我的神魂,奪取我之肉身,我一點也不介意。”
“修行便是如此,大道之爭,不進則退,你我因果糾纏,輸贏皆看自身命數。”
說罷,江生扭頭,看向那一朵盛開的丈余墨蓮,其盤踞蓮池中央,左右便是青蓮墨蓮那青玄交匯之陰陽雙形。
“若無那突兀的大道余波,說不定我渡不過三災,直接沉淪在這混沌虛洞之中,由你取而代之。”
“也有可能是我渡過三災,徹底磨滅你之真靈,煉化你之肉身,得一個煉虛極境之果位。”
“如今你真靈雖滅,肉身仍存,其中仍有那一點靈性,說來也得益于此,否則我還陷在見知障里。”
“且看著吧,等著看我證得那純陽果位。”
言罷,江生真靈一步一步走出蓮池,散于識海之中,再度融于肉身。
隨著混沌虛洞之中那青冠玄袍的道人睜開眼,頭頂陡然躍出金銀鉛三交匯,然而不待氣機拔升,江生就收回了三。
此時江生內視己身,當真是仙肌玉骨,只可惜,體內經絡穴竅空空蕩蕩,一種極度空虛,饑渴之感涌上心頭。
仙源虧空太重,跟不上自身境界了!
江生原本就沒積攢多少仙源,此番三渡三災,消耗太多,法力只是小事,精血仙源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補回來的。
尤其是如今江生已經渡過三災,得了頭頂三,意味著江生一步從煉虛初期跨越到了煉虛后期境界。
只可惜江生境界到了,神魂肉身也到了,仙源跟不上了。
感知著“空空如也”的體內,江生立刻翻出一瓶瓶仙丹吞下,暫且以仙丹之靈機滋養。
“這點東西,聊勝于無,還是要抓緊離開這混沌虛洞才是。”
江生思索著,識海之中那一株七妙墨蓮緩緩從眉心飛出,落在江生掌中。
七妙墨蓮在江生掌心不斷盤旋,七朵蓮瓣放出諸般妙法天華。
望著那一束從山海界中直透混沌虛洞的璀璨天光,江生思索片刻,將七妙墨蓮送入那一束天光之中,隨后己身寄托其上。
但見七妙墨蓮沿著那山海界外泄的天光不斷上浮,漸漸脫離了混沌虛洞,掙脫了那氣海漩渦,向著山海界天地胎膜破碎處飛升而去。
隨著不斷上浮,七妙墨蓮也開始汲取混沌虛洞外圍那龐大無邊的浩瀚星河環帶之中的靈機源氣。
浩瀚無垠的能量瀚海不斷涌動著,那被剝奪了色彩的斑駁能量化作絲絲縷縷之光不斷上揚,最后沒入七妙墨蓮之中,讓七妙墨蓮的速度越來越快。
在天地胎膜這里守護了兩百多年的相宇仙君眼看著一朵墨蓮從那混沌虛洞之中飛升上來,看著那原本毫無波瀾的浩瀚瀚海環帶在那墨蓮牽引之下掀起驚濤駭浪,一朵小小的墨蓮,竟是引動了那死寂沉淪的源氣之海,讓失去了色彩的瀚海重現五光十色。
氣海漩渦不斷洶涌,澎湃靈機激蕩不休,百萬年來山海界被混沌虛洞奪取的靈機源氣動蕩起來,托舉著七妙墨蓮進入天地胎膜,進入山海界之中。
隨著那一朵七妙墨蓮回到山海界內,扎根天地胎膜的缺漏處,墨蓮不斷膨脹,直至堵住了缺漏,開始汲取那氣海漩渦之中的靈機源氣來哺育自身。
而在那變大的墨蓮之中,一道身影漫步走出。
相宇仙君有些警惕:“小友?”
身影聚合,露出江生的容貌,但見江生笑道:“雖是出了些許差池,但幸不辱命,這山海界的天地胎膜,算是堵住了。”
相宇仙君聽了長舒一口氣:“如此便好。”
“小友,在那混沌虛洞之中發生了何事,為何兩百年不曾見你音訊,也不曾感知你之氣息?”
江生一愣,喃喃自語:“才只過了兩百年?”
“我原以為,在混沌虛洞之中,過了七八百年”
思量著,江生把混沌虛洞之中的事簡要一說,隨即指了指那七妙墨蓮:“如今這七妙墨蓮被我抹了真靈,但它本性仍存,拿它來填補天地胎膜的缺漏,不僅能補全這天地胎膜,它還能汲取那氣海漩渦之源氣,來反哺自身,反哺山海界。”
“到底是混沌靈根,天生不凡,有這株七妙墨蓮在,過個千載光陰,山海界應當能恢復些許元氣,若有個三千載歲月,山海界本源恢復了幾分,也有把握離開這混沌深處了。”
相宇仙君點了點頭,江生所言是老成謀國之法,考慮的很是周全。
隨即相宇仙君又道:“小友,你可注意到那波及混沌的大道余波?”
江生皺眉:“若不是那大道余波,我也不可能被驚醒。”
“說來到底出了何事,那般大道余波,我從未見過。”
相宇仙君嘆道:“莫說你,老夫空活了這近萬年,也不曾見過這般大道余波,竟然連這混沌深處都被影響到了。”
“想來,應當是諸天萬界之中又出了什么大事。”
“且不提這些,先回金華山,再定主意吧。”
江生點了點頭,他自身虧空太重,正是需要回金華山休養一番。隨即二人離開天地胎膜,回了金華山中。
此時,金華山歷經兩百多載發展,早已非同以往,沈堯從江生這里繼承了金華山山主的位置,本身天賦就不凡,兩百多年修行下來,沈堯已經有了破境煉虛的準備。
如今沈堯正在閉關調養氣機,金華山的事務則由安平、姬宏他們分別管理。
正在青陽云殿中修行的沈堯感知到熟悉的氣機波動,眼中精光一閃,立刻消失在青陽云殿內。
青陽洞天之中,沈堯望著那兩百余年不曾見的身影激動不已:“師尊,您回來了!”
江生笑道:“天地胎膜之事已經處理完畢,不出意外,山海界的靈機源氣會緩慢回漲,再有個幾千年光陰,山海界也許就能回到上個元會那般,到時候,必定又是一番玄門盛世。”
沈堯聞言驚喜不已:“如此當真是一件好事。”
“師尊,您既然已經歸來,那這金華山山主之位理應交還師尊,弟子威淺德薄,不能與師尊相比”
沈堯話沒說完,就被江生打斷:“交由你的基業,你做好便是,何來交還一說?”
“你當本座那么閑,還有空搭理這金華山之事?”
沈堯心中一驚,他似是想到了什么,連忙問道:“師尊,難不成您要.”
江生點了點頭:“我自天外天來,本就是為昌玄門大道,宏道家之威而來。”
“如今大劫已過,鬼神宵小皆以授首,山海界雖經歷山川破碎,卻已經重煥生機,大破之后必有大立,這山海之盛世,終究是要你們山海生靈去開創。”
“我立下道統,已經是占據了山海一成氣運,不宜再和你們去搶那天地機緣。”
“更何況,宗門有事,天尊相召,我也該回去了。”
沈堯沉默半晌,似是在咀嚼江生的話:“那師尊,您何時再回來?”
江生輕笑一聲:“山海界未來必有盛世,等山海界積累夠本源,脫離了這混沌,回歸諸天萬界之后,你我自會相見。”
“遑論走也只是我走,東陽大帝會留下來,在此穩定俱是,護我道家道統,你大可不必擔憂。”
沈堯點了點頭:“那師尊,可否容弟子召集其他師弟師妹,送師尊一程?”
江生本不打算那么麻煩,可看了沈堯,還是微微頷首:“也罷,七日之后,本座離開。”
沈堯行了一禮,退下去召集一眾師弟師妹及金華山弟子。
青陽洞天之中,只剩下江生和相宇仙君二人。
相宇仙君看著江生,有些感概:“小友當真是忙碌的性子,一刻也停不下來。”
江生半是無奈半是隨意的笑著:“能干的,干一輩子,能說的,說一輩子。”
“說來我也是疲懶性子,最是討厭麻煩,就喜歡清凈,可到頭來,卻是忙個不停。”
“祖師相召,我便是不想動都不成,短暫停個七日,收拾一番也該回宗門看看了。”
“仙君,這山海界,就交予你來看護了。”
相宇仙君點了點頭,沒有多言。
七日后,金華山。
百萬修士匯聚金華山中,更有無數百姓官宦圍聚金華山外。
只因金華山當代山主沈堯真君傳法旨于天下,金華山祖師,玉宸靈淵真君將于此飛升而去。
金華山那碩大的廣場之上,數十萬穿著青袍、玄袍的金華山弟子皆盤著道髻,佩劍而立,靜靜望著那澄澈天星之下的青陽云宮。
此時沈堯、安平、姬宏、賀安等上一代玄青七子和這一代的玄青七子及金華山一眾長老修士齊聚于此。
包括趙雁翎、高衍,還有虞帝姬章等人,齊齊望著那一道立在青陽云宮前的身影。
天陽高掛,虹光萬丈,那金華山中云海翻涌宛如金鱗璀璨,道道天華照耀之下,虹霞招搖,群星燁燁。
青陽云宮左右,云鶴繞空,靈獸群至,浩渺仙氣飄搖如華,蕩起重重漣漪毫光。
江生頭戴青冠,一身玄裳鶴衣無風自動,望著身后這些熟悉的人,江生笑道:“不過小別而已。”
“山海界盛世已至,未來必是天地大昌。”
“諸位,貧道且先歸去,千百年后,諸天萬界之中,貧道于三界大千,等候諸位回歸宙宇。”
沈堯重重點頭,躬身拜道:“山海大劫,蒼生沉淪,若無真君救苦拔難,山海大界早已沉淪。”
“此番山海得以脫離鬼神魍魎之侵害,蓋因真君立我道家之山門,廣傳玄門正法以庇護眾生”
“如今山海承平,真君乃我山海玄門中興之師,更是山海司法護民之神,當得眾生敬拜”
“弟子沈堯,恭送玉宸靈淵真君。”
安平、姬宏等玄青七子也隨即拜道:“恭送玉宸靈淵真君。”
一時間,金華山中,百萬修士齊齊拜道:“恭送玉宸靈淵真君。”
是日,天華降,青蓮生,玉宸靈淵真君沿星輝之引,過虹橋而飛升。
混沌宙宇,諸天萬界。
有大界曰三界大千,立于混沌中極,浩渺無垠,光耀諸天。
三界大千有仙神佛三道分立,共護這茫茫大界,無量生靈。
由于三界大千太過龐大,便是十座大千世界之合也不如三界大千之浩瀚,因此三界大千在世界之外,于東西南北各立天宮,以守界天神坐鎮天宮,接引四方生靈,護持三界之外。
這一日,三界大千之外,那位于無盡輝光浩渺之中的東天接引神宮外,來了一位道人。
道人頭戴青冠,身披玄裳鶴衣,腰佩一柄皂黑長劍。
隨著道人飄然而至,落在那接引生靈的虹光霞路之上。
下一息便有天神乘云輦而來,恭敬拜道:
“靈淵真君,天尊有詔,小神送您入蓬萊虛明天境。”(本章完)
道君,從蓬萊筑基開始 第4章 道人出虛洞,墨蓮補天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