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怎么可能!”
聽了耿煊的話,感覺這世界都變得荒誕起來的郭子安,已經不知道應該如何安放自己的五官。
嘴里不停的,反復的念道的,似乎在抗拒接受這個信息的真實性。
耿煊看著下面那被人力改變的山河地貌,心中震動,一點不比郭子安更小。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耿煊輕聲道。
然后,不待郭子安回答,他便自顧自的輕聲講述了起來。
他講的,當然就是賀天睿的故事。
此人出生在元京,當其出生時,元帝還在。
可就在同一年,元帝死了。
然后,天下大亂。
對賀天睿來說,名為“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人生主線副本正式開啟。
然后,在人生的下半頁,他找到了自己的“應許之地”。
通過長達數十年的默默做功,憑一己之力,在赤烏山中挖出了一條長長的隧洞,并在九十二歲那年,帶著數萬人與他一起遷入其中。
從此,成功遠離了亂世紛擾的他,不僅完美通關了人生主線,還對其豎起了中指。
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給這個小小的新世界“立法”。
封閉隧洞,斷絕內外,禁絕修煉…
七年后,一個和平、安寧、遠離亂世紛爭的新世界在他的改造下初具雛形。
賀天睿也在那一年,溘然長逝,壽終正寢。
享年九十九歲。
從賀天睿去世到如今,經歷了短暫的、虛假的繁榮之后,與外界隔絕的小世界,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無可挽回的衰退。
人口從鼎盛時期的數萬人降低到現在的七千多人,且退化到了半野人的狀態。
但這卻并不妨礙一代又一代的傳唱他,緬懷他。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他走后,小世界一路衰退到現在這般局面,都是因為再沒出現一個如他一般的人物。
不然,再現當年的輝煌,不過是分分鐘的事。
耿煊用平靜的語氣講述完這一切,目光則看著遠處,那讓洙水兩岸數百萬人失了生計的災難現場——
今日之前,所有人都以為是天災,現在才發現,居然是人禍。
說完賀天睿的故事后,心中激蕩的情緒也平復下來的耿煊沒有再說話。
“…”郭子安同樣沒有說話。
好一陣沉默之后,他才澀聲道:
“幫主您怎么肯定,這一定就是他做的呢?有沒有可能另有其人?”
耿煊不答反問道:
“為什么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出手判斷其師承來歷?難道就不擔心看走眼嗎?”
“這能一樣嗎?”郭子安愕然。
“當然…至少,對我來說,這是一樣的。”
說著,耿煊伸腳跺了跺腳下巖石,道:
“這里,和那條隧洞,便出自同一人手筆。
那隧洞是賀天睿挖的,已是確鑿無疑之事。
那這是誰做下的,自然也不會有任何疑問。”
因為甲等于乙,乙等于丙,所以甲等于丙。
這簡單到無懈可擊的推理,讓郭子安難以反駁。
不過,他還是做了最后的“掙扎”。
“還是有問題,按照您所說,賀天睿帶人遷入赤烏山深處的盆地,是他九十二歲那年。
而他是元帝崩逝的那年出生的,也就是說,他帶人遷入的時間,是471年前。
而七年后他就死了,也就是說,他最晚能動手腳的時間,是464年前。
可我查閱各家相關資料時,對于這導致洙水斷流的山體坍塌發生的時間,是距今397年前。
也就是說,這山體坍塌的時間,是在賀天睿死去六十七年之后。
…他總不可能是假死吧?
而且,便是五境圓滿,無災無病,最多也不過一百二三十歲的壽命,沒聽說有能活到一百六十多歲的。”
耿煊道:“很簡單,這是個爛尾工程。”
“啊?”郭子安瞪大了眼睛。
“他或許是低估了此事的難度。
更可能是,他決定做這事的時候,年紀已經太大,精力不濟,只能做到那一步。
…但這個‘工程’的特殊性在于,他只要成功開了個頭,并將其做到一定程度,他就會多一個特別的助手。
即便是他忽然死掉,這‘工程’的完成度也會在這特殊‘助手’的努力下,年復一年的增加。
直到,徹底完工。”耿煊如此道。
郭子安只覺一道霹靂在腦海中出現,給了他巨大的震動,卻也帶來了“光明”,只聽他喃喃道:
“雨季。”
在這山體坍塌的那一年,距離賀天睿身死,這里又經歷六十七個雨季。
而最后那個雨季,本身也是百年難遇的“災難級”。
這些因素全部湊一起,轟的一下,災難爆發了。
“這…這…”
按理說,到這一步,所有的疑問,全都得到了解答,郭子安應該沒有疑惑了才對。
可他的心情,卻不僅沒有變得更加明朗,反而霧霾更深更重了。
若這一切都是賀天睿死前就基本預料到的情況,那…這人也太不可理喻了吧?
什么樣的精神,什么樣的信念,讓他在死亡的那一刻,都還要對這片大地,種下如此惡毒的“詛咒”?
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無法理解,根本無法理解!
到了最后,忍不住伸手撓頭的郭子安,已經是一臉的痛苦面具。
耿煊見狀,沒有多說什么,道:“咱們去另幾處看看。”
“好。”
很快,耿煊,郭子安一行人便離開了此地。
此后,他們又去另三處山體坍塌的位置進行了勘察。
站在最后一處山體坍塌處的山頂,一座如鏡面一般的巨湖赫然已在腳下。
“走,咱們去那里看看。”
交代一聲,耿煊率先朝山下急掠而去,很快就到了巨湖岸邊。
此后,一行人沿著巨湖轉了一圈。
找到了流出的,與月露原相通的河道。
說是河道,其實就是個相對其他區域,更加低矮的缺口。
水面很寬,左右泛濫。
水勢一邊往下,一邊向著兩側低矮的密林漫灌。
除了這條河道,耿煊等人還探索到了另幾條將來水匯入巨湖的上游河道。
其中一條,在看到的第一眼,耿煊就憑著強大的空間感知,確認其就是與近百里外的前哨營地相通的那條。
一開始,耿煊還遷就著郭子安的腳程。
后來,想要趁這機會盡量多實地探察一下的耿煊干脆將他們全都扔下,獨自繞湖勘探了起來。
且為了確認工程的可行性,還沿著各條河道的上下進行了探索。
等心中大概有數,重新返回古河道淤塞段,與郭子安等人重新匯合之時,天色不知不覺間,已經變得有些灰蒙蒙的。
耿煊這才發現,太陽已經大半沒入了群山之下。
耿煊、郭子安一行人返回營地之時,發現營地內人頭攢動,熱鬧至極,也混亂至極。
親自帶著耿煊找到郭子安一行人便立刻返回的羅青身周聚滿了人,一張嘴快速的張合著,有人從他身旁離開,卻有更多人湊到他身周。
雖然羅青已經在盡可能高效的處置各項事務,但等待他安排、處理的人和事,卻肉眼可見的“淤積”在了他的身周,且越“淤”越多。
耿煊見狀,心中搖了搖頭。
眼前這一幕,是在元京之時,他就已經設想到的場景。
唯一讓他有些驚訝的,是其到來的時間,比他預計的還要更早一些。
這和羅青本人的能力關系不大,這是原始而落后的管理體系,所必然產生的問題。
就在他心中感慨之時,見著他們回來的羅青立刻排開眾人,快速來到他身前。
“幫主,您回來了。”
“嗯,這營地怎么這么多人?…看著規模,不止四千啊!”耿煊問道。
羅青聞言,嘆了口氣,道:
“除了您從盆地帶回來的一千七百多人,今日從清源集附近接來的近一千兩百人。
計聰他們也趕在這時候來湊熱鬧,直接帶了兩千多人過來!”
說到這里,羅青忍不住撓了撓有些焦爛的額頭,苦笑道:
“現在,營地內聚集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七千人!
來源更是五花八門,單是如何安排他們今夜的住宿的問題,就差點讓我腦袋炸掉。”
耿煊將羅青的抱怨直接忽略,驚訝道:
“這就來了兩千多人?這么多?…他們這態度,是不是太積極了一些?”
羅青點頭道:“是啊,他們的態度,可比我們原以為的積極多了。”
“為什么?你知道原因嗎?”
“知道一些,不過,這事幫主您還是問計聰吧,我也是聽他說才反應過來。
他現在對這事,應該是最清楚的。”羅青看了看那聚在一起瞪著他安排的人群,有些歉意的道。
作為最早與“蘇瑞良”相處的之人,他對其做事風格更了解一些,確信自己只要秉著效率優先的原則做事,就不會讓“蘇瑞良”感覺被冒犯。
“去吧…順便將計聰給我喚來。”
說著,耿煊對身旁的郭子安道:“你若有什么事,也自去即可。”
很快,郭子安等人也離開了。
過了一會兒,計聰領著一行十余人從人群中擠出來,快步來到耿煊身前。
計聰向耿煊恭敬行禮。
“幫主。”
而跟在他身后的十余人,則更是夸張,遠遠的就沖耿煊跪伏在地。
“他們是?”耿煊看向計聰。
從這些人身上散發的“波紋”,耿煊看出來,其中三人都有著煉髓初期的實力。
其他人雖然沒到煉髓層次,卻也都是資深煉骨的修為。
想到計聰此行任務,耿煊對他們的身份,已經隱隱有所猜測。
“他們都是南岑集周邊里坊的坊主。”計聰道。
他的回答,證實了耿煊的猜想,但對他們一見面就行如此大禮,耿煊還是感到有些驚訝。
或許,真如計聰所說,自己對取得萬人大會戰的自己在周邊的影響力,認知嚴重不足?
此外,還讓耿煊有些驚訝的,是南岑集周邊里坊的數量。
若跪在地上的十四人都是坊主,這豈不是說,南岑集周邊里坊的數量,比周邊只有八家里坊的康樂集多出了將近一倍?
計聰指了指旁邊一個房間,對耿煊道:“幫主,我先單獨向您匯報一下?”
耿煊點頭。
一刻鐘后,房間內。
聽計聰快速將此行大略講述了一遍之后,耿煊陷入了沉思之中。
計聰此行任務,出人預料的順利。
若非擔心營地進度跟不上,一次拉來太多人反而會有麻煩。
只這一次,計聰就至少能拉來一萬人!
在這里面,“蘇瑞良”本身的威懾力,并非主要因素。
或者說,這個因素還來不及發揮作用,那些被他接觸過的里坊,就立刻跪了。
而他們跪得如此干脆的原因,也是此前被耿煊忽略掉的一點。
實在是他現在的做法,太合他們心意了。
幾乎是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南岑集,是“北八集”中,最靠北,距離岑嶺最近的集市。
周邊里坊“就食”的山林,自然也是周邊的山林。
而洙水古河道淤塞,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大的。
每年夏秋之季,特別是秋季又是一年之中的“黃金季節”,是以山為食的各坊做出成果的時候。
可其中有一半的時間,都與雨季重合。
而雨季結束后,泛濫的大河可不會立刻就變得安靜馴服,會會繼續肆掠咆哮好久才會消停。
南岑集周邊集市,在這方面吃的苦頭是最多的。
原因就是洙水古河道淤塞,在這片區域形成了每年都會持續幾個月的大片水澤地帶。
若這些水澤地帶固定也就罷了,往后避開就是了。
偏偏這些水澤地帶每年幾乎都有變化。
去年沒水的地方,今年可能就淤了一大片水澤。
眼看著沒水的地方,一踩進去,很可能就是一片淤泥沼澤。
對周邊里坊來說,這就是每年都會發作的,持續了數百年的“瘡口潰瘍”。
這都還是好的。
往更北邊,以及沿岑嶺東西走向的情況更糟。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南岑集以北,以及岑嶺東西走向上沒有更多的集市里坊存在。
難道是這些山林不產獵物么?
實在是每年雨季泛濫的雨水,讓這片區域根本沒有一處適合里坊落腳的所在。
若耿煊真能將洙水古河道疏浚成功,對周邊里坊來說,肉眼可見的好處,就是持續數百年的“潰瘍”將消失。
別的不說,只每年秋獵的收益,就會增長一大截。
而且,危險性還會降低許多。
只這一點,就已經足夠這些里坊積極踴躍的參與其中了。
即便有心,可憑他們自己,根本不具備完成如此工程的能力。
現在,“蘇瑞良”要做這事,作為最直接的受益人,他們當然要鼎力支持。
何況,他們看到的,遠不止于此。
一旦他耿煊治水成功,南岑集以北,以及岑嶺東西走向更多的山林,將變得“溫順”下來。
這意味著,更多的山民,可以靠山為生。
這些地方,可以開辟出的更多里坊!
南岑集周邊,現在猬集了十四家里坊,不是他們喜歡熱鬧愛扎堆。
這種情況,對所有里坊來說,其實都是非常危險的。
稍不注意,就是波及所有里坊的血戰。
也正因為都知道這一點,所有里坊的話事人都表現得極為克制,寧愿少“吃”一點,餓一點,也不敢做那率先打破和平的出頭鳥。
——一旦十四家里坊發生混戰,哪些能夠笑到最后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率先挑動此事的,一定等不到那天。
這個時候,計聰的出現,簡直就是所有里坊的救星。
為了避免有人私下與他見面,許諾一些額外的東西,十四家里坊的坊主一起拜見了他,開誠布公的袒露了這個隱憂。
并一起提出一個請求。
等治水成功,更多適宜狩獵的山林出現后,他們希望“蘇瑞良”能夠允許他們,遷移幾家里坊過去定居扎根。
——基于最樸素的認知,既然這些新的山林是“蘇瑞良”治水之后出現的,那么,“蘇瑞良”自然就是其擁有者。
若是“蘇瑞良”不具備守護這些財富的實力,那占了也就占了。
可實際的情況,讓他們每一個都拿出了最恭敬,最謙卑的態度。
完全明白了!
此前,是忽略了這一點。
現在,同樣也算是里坊出身的耿煊,已經完全明白了這次治水所包含的另一重價值。
看著旁邊躍躍欲試,明顯有話想說的計聰,耿煊問:
“你還有什么想法?”
計聰立刻道:“幫主,據我所知,從‘北八集’,到‘東五集’,到‘南四集’。
所有里坊,無一例外,都有著與他們相似的困擾。
只不過,程度深淺不同罷了。
您說,要是以治水成功后,這岑嶺一線新增的數百里山林為餌。
能不能將這一百多家里坊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求上門來?”
說到這里,計聰目光灼灼的看向耿煊。
既然幫主已經透露,看中了這些里坊能夠動員出數萬戰兵的潛力。
那他相信,自己的建議,幫主一定會動心。
見幫主挑眉思索,明顯心動的神情,計聰又道:
“里坊有了,集市也不能少。
集市有了,各種行會自然也得跟著過來。
我相信,只要放出風去,都不需要我們主動去找。
周邊集市,各家行會,還有其他勢力,就會主動找上門來,哭著求著要出人出力!”
聽了計聰的話,耿煊沒有立刻回復,而是盯著他仔細打量了他片刻。
直到其人臉上露出忐忑神情,他這才贊許道:“不錯!”
計聰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與計聰的談話結束之后,見羅青,郭子安等人都在各種忙碌,耿煊也沒有去尋他們,只是留話讓他們在將各種事情處置妥當之后再來見他。
然后便不理會因為忽然增至七千多人,變得亂糟糟的營地,徑直去了現在被“擠”到營地邊緣的帳篷區域。
這也是現在營地內少有的清靜之地。
進入一頂被羅青安排人特意收拾整理過,被他用作休憩之地的帳篷。
坐在軟絨的獸皮地毯上,手按在黃耳的腦袋上,大黃與另外幾犬也都黏糊的圍在他身邊。
另外,帳篷一角,三只玄青海沙雕也都歇在一個架子上。
和大黃與八小不同,除非耿煊主動用“飛鷹術”馭使它們。
不然,它們并不會有事沒事就巴結的湊到他身邊。
它們平日里,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而在耿煊身前不遠處,扎絡跪坐在那里,繼續向神情悠閑的主人分享沙民,沙匪,以及其他發生在玄幽二州的有趣故事。
半靠在大黃身上的耿煊,聽著扎絡的講述,心思早就從身在的這處營地離開,而是馳騁在玄幽二州縱橫數千里的廣袤大地之上。
時而在扎絡的言語帶動下,在一個又一個區域上空急速飛越。
時而因扎絡的某一句話,激起了某方面的興趣,在某處特意停留,將其中面目更仔細、更具體的呈現出來。
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得了他命令的羅青、郭子安、陳展、計聰、瞿慶豐五人這才在營帳外求見。
“好了,今天暫時就到這里…你們都進來吧。”
耿煊打斷了扎絡的講述,讓五人入帳。
五人臉上,都帶著明顯的倦怠之色。
而其中,又屬羅青與郭子安最為明顯。
五人入帳后,耿煊也沒有與他們客套寒暄。
待他們在他身前地毯上盤腿坐下之后,耿煊看向羅青,問道:
“這種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覺,很混亂吧?”
“…是。”羅青點頭。
頓了頓,他又道:“不過,這也是今天來的人太多,完全超出了預計之外,等后面理順了,情況應該會好一些。”
耿煊搖頭道:
“理順?那你可有得理了。
現在才七千人,明天很可能就超過一萬人,十天后很可能就超過十萬人。
以你現在的做法,等工程完工的那天,都別想理順。”
說到這里,耿煊毫不留情,繼續對一臉苦相的羅青毒舌道:
“哦,不,我很懷疑,能不能等到工程完工的那天。”
“…”羅青張了張嘴,最終頹然道:
“是我能力不行,幫主您還是讓我給郭總工做助手吧。”
耿煊卻擺手道:“我說這話,可不是讓你撂挑子的…好了,現在說說我的考慮。”
羅青聞言,悄悄坐直了身子,其他人也都豎起了耳朵。
“整個工程,技術方面,以郭子安為首,這都沒有疑問了吧?
設工程部,郭子安為工程部長,總管工程中一切與技術相關的事宜。”
耿煊不確定,此前有沒有“部長”這樣的稱謂。
他有考慮過,將之以“堂”為后綴,總管之人直接稱“堂主”即可。
這對此世之人來說,更容易理解和代入。
可對他就有些別扭了。
最終,在為難自己與為難別人之間,耿煊選擇讓自己舒服一點。
而且,左右不過是一個稱謂而已,即便以前沒有,現在這不就有了么?
大家適應一下就好了嘛。
“項目部,則拆分為三個。
分別為‘古河道疏浚項目部’,‘巨湖水庫項目部’,以及‘治水項目部’。”
幾人聞言,都驚訝的抬頭看向他。
耿煊看向羅青,道:
“‘古河道疏浚項目部’,專門負責洙水淤塞段的疏浚,以及堤岸防護,邊坡修筑等相關工程。
這也是此前你與彭柯他們籌備的那一塊。
今后這個項目部還是由你負責,而彭柯,那些老師傅,以及來自五坊營地的六萬坊民,主要也都安置在你這項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