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器不足

  次日一早,蕭夏來到了軍營,三萬軍隊正在訓練兵器,隋唐的軍隊之所以強大,首先在于裝備,隋朝時,天子身邊的精銳之軍都是用槊,到了唐朝,隨著經濟發展,國力逐漸強大,正規軍都開始使用槊,邊軍中更是開始配備了強大的陌刀。

  雖然自古就有月棍年刀一輩子槍的說法,但槍矛比起馬槊和步槊,也只能算是小兒科了,槊威力強大,極難練成,像雙手握柄的陌刀和重劍,在戰場上更是以命換命,不但力量和技術要求更高,強大的意志力也必須是非常人所及。

  蕭夏的三萬軍就是配一萬馬槊和兩萬步槊,這是他們從河西撤退后得到的獎賞之一,天子楊廣同意蕭夏的請求,給他三萬軍全員配槊和明光鎧。

  齊王楊暕的三萬軍就沒有這個待遇,他們沒有戰功。

  除了全員配槊外,每個士兵還有短兵器,其中兩萬人配直刀,一萬騎兵配連枷和直刀,每個士兵還有弓箭和圓盾,同時每個士兵還有自己馬,裝備非常精銳。

  “殺——”

  士兵動作整齊劃一,殺氣凌冽,正在練槊法,他們的槊法也是蕭夏從單家槊法中提煉出來,融入十三式劍法,非常實用強悍,不用貪多,只要把這十三式練透,配合充沛的體力,他們在戰場上就以一敵五存在。

  馬槊長約四米多,前端槊刃比槍矛長得多,也重得多,配合戰馬的沖擊,可輕易刺穿敵軍的鎧甲,也能左右劈砍,能輕易斬斷敵軍士兵的胳膊。,

  步槊長約三米有余,比較輕便,很適合步兵控制,同樣能刺能劈,而且前面帶了一個鐵鉤,很方便將敵軍騎兵鉤下戰馬。

  這時,軍部長史裴文安走過來道:“殿下可有時間?”

  蕭夏點點頭,“先陪我去伙頭營看看,再去大帳說話!”

  裴文安陪同蕭夏來到了伙頭營,也就是廚房,上百名伙頭兵正在忙碌地準備午飯,一天兩頓那是低層百姓,而軍隊要保證一日三餐。

  “士兵日常的伙食怎么安排?”

  負責伙食的后勤參軍躬身道:“啟稟殿下,平時每個士兵每月兩斤半糧食,早飯以餅和饅頭為主,配一塊咸肉和一碗菜湯,中午和下午都一樣,一斤米,一份醬,一條魚或者一塊肉,一個蔬菜,再配一碗肉湯。”

  “魚是淡水魚,還是海魚?”

  “都有,海魚稍多一點,我們去會稽郡和永嘉郡大量采購海魚。”

  “肉呢?是自己養還是采購?”

  “大部分是采購,我們也希望自己養羊和豬,這樣會節省很多錢。”

  蕭夏點點頭,“今年開始會充分利用河谷發展畜牧業,軍隊也一樣。”

  總的說來,伙食還算不錯,可一旦發展到八萬軍隊,就會有點吃力了,所以他們需要早想辦法,把軍屯提到日程上來。

  蕭夏又跟隨裴文安來到中軍大帳,蕭夏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笑道:“裴長史似乎有點憂心忡忡啊!”

  裴文安苦笑一聲道:“殿下要新招募兩萬軍隊,招募隊伍都下去了,可兵器盔甲,一樣都沒有著落,卑職能不憂心嗎?”

  “不會吧!倉庫可是有大量兵甲,弓箭數量也足夠。”

  裴文安嘆口氣道:“倉庫里的兵器都是長矛和戰刀,盔甲是皮甲銅盔,馬匹也沒有多余的,如果殿下要讓兩萬軍隊配備這樣的兵甲,當卑職什么都沒有說,可如果要和這邊的三萬募兵一樣,槊從哪里來?明光鎧從哪里來,朝廷可愿意再給我們兩萬套?”

  蕭夏半晌道:“我和天子談過,明光鎧可以申請,用我們皮甲置換,每套明光鎧再補五貫錢差價,也就是兩萬套皮甲加十萬貫錢,換兩萬套明光鎧,不過槊刃得自己打造。”

  “那槊桿呢?”

  “槊桿據說在長安軍器倉內有十萬根,都是從梁朝和陳朝繳獲的,和朝廷商量商議一下,花點錢買回來。”

  “可打造兩萬支槊刃也是一件大事啊!陳朝軍器監的工匠都被朝廷擄走了,民間找不到會打造槊刃的工匠,更關鍵是,我們沒有那么多打造槊刃的精鐵。”

  蕭夏眉頭一皺,“梅根倉庫和冶塘倉庫沒有嗎?”

  梅根監和冶塘監是江南的兩大冶鐵中心,梅根監位于宣城郡秋浦縣,那里是江南最大的鐵礦產地,冶塘在吳郡常熟縣,那里自古就是鐵匠聚居之地。

  其實還有個更近的馬鞍山鐵礦,位于丹陽郡,但隋朝還沒有發現,直到清朝晚期才發現這里有大型鐵礦。

  梅根和冶塘兩處冶鐵監一直屬于朝廷直屬,直到去年秋天,朝廷才把礦監、鹽場、船場、鑄錢所等等直屬機構交給江南道總管府。

  裴文安搖搖頭,“卑職派人去看過了,梅根倉和冶塘倉內只有普通的粗鐵塊,沒有精鐵。”

  蕭夏沉思片刻道:“我們去鍛鐵營看看!”

  鍛鐵營位于軍營旁,隸屬于軍部下面的軍器署,有一百多名鐵匠,他們不是冶煉,而是打鐵為主,將粗鐵千錘百煉成精鐵。

  蕭夏和裴文安來到了鍛鐵營,走進大營便聽見叮叮當當的敲打聲,鍛鐵營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將損壞的兵器重新熔化,打造成新兵器。

  鍛鐵營的主事叫范鐮,年約五十歲,吳郡常熟縣冶塘人,是一名經驗十分豐富的老鐵匠,當年是陳朝軍器監的匠頭,冶煉署以每月三十貫的高價把他請來出任主事,同時教授弟子。

  鍛鐵臺前,兩名年輕鐵匠正揮舞著粗壯的胳膊反復鍛打一把通紅的直刀坯件,范鐮站在鐵鋪前給蕭夏介紹道:“打鐵的過程很簡單,就是把粗鐵簡單加工成生鐵,再反復鍛打成熟鐵,再添加適當的炭配合淬火技術,便能打造成優質的精鐵,這里面主要就是靠經驗來掌握火候,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

  蕭夏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鄉下鐵鋪買來粗鐵簡單加工成生鐵,一般就直接打造成農具,這種其實是劣質鐵,含雜質太多,包括比較差的劣質兵器,都是這樣打造成的,主打一個便宜。

  但軍用兵器就嚴格得多,首先要把所有雜質去除干凈,打造成很純粹的熟鐵,熟鐵很軟,韌性極好,然后往熟鐵里加炭,這就是技術活了,含碳量要不多不少,既然保持熟鐵的韌性,又有生鐵的堅硬鋒利,再用淬火技術保持穩定性。

  只有技術很高的工匠才能打造出精鐵,也就是鋼,百煉成鋼就是這么來的。

  蕭夏問道:“范主事聽說過綦毋懷文嗎?”

  范鐮點點頭道:“軍匠沒有不知道的,他打制的宿鐵刀聞名天下!”

  “那灌鋼法知道嗎?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鋼。”

  范鐮還是點頭,“卑職父親是梁武帝時軍器三大匠頭之一,當時陶弘景在軍器監展示過殿下所說的灌鋼法,當時沒有推廣的原因是冶煉不出優質的生鐵,卑職有我父親記載的秘法,如果有優質生鐵,卑職可以嘗試灌鋼法。”

  蕭夏默默點頭,他又問道:“目前打造一把槊刃需要多少時間?”

  “回稟殿下,兩個人配合,兩天時間可以打造一把步槊槊刃,三天時間打造一把馬槊槊刃,如果是槍和矛,一天時間就能完成,”

  蕭夏心中默算了一下道:“也就是說每月能打造七百五十支步槊槊刃?”

  “五百支左右!”

  范鐮苦笑道:“不是每一支都能打造成功!”

  裴文安在一旁笑道:“殿下明白了吧!就算全力以赴也需要三年時間才能造出足夠的槊刃。”

  蕭夏一陣頭大,半晌道:“先這樣吧!我回頭再和朝廷商量,實在不行就花錢買。”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隋朝的棋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