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道:“復真小童根骨不錯,奈何塵心太重,三尸蟲未除,尤其貪杯,竟盯著嬴政給我的金波玉液酒流口水。
我一氣之下,揮動袖袍,將他抽落天境,跌入人間,投胎到了碭郡的陳留縣。
唉,我的確想懲罰他,讓他轉世歷劫,經歷一些磨難,增長些教訓。
可在他自己看來,大概我意外成全了他。
因為根腳不錯,他投胎到了神州好人家,家境殷實,喝得起酒。
他從三歲開始飲酒,長大成人后更是泡在酒罐子里。
如今上了年紀,一事無成,從天亮到天黑,懷里始終抱著酒瓶子。
至于虔誠道法、誦讀黃庭、朝真禮圣、持齋受戒.他從來不做。
好好一個轉世仙童,如今身上一絲道氣也無,盡是些酒色財氣。
把仙韻喝散了,仙骨也喝廢了。
如此渾渾噩噩,別說覺醒宿慧,這類蠢物都沒仙人愿意渡一渡他。
時至今日,他的五神已然離體,要變成一具行尸走肉呢。”
“啊,連五神都已經離體,這不是徹底廢了嗎?”南極仙翁驚叫一聲,擔憂道:“大秦失去天命,即便沒有復真道童,該發生的天命還是會發生。
可復真是師尊欽定的‘執命人’啊!
師尊還在與大師伯賭斗。
若大師伯選的童子,在此次大劫中大放異彩,而師父送下界的復真一事無成,甚至在大劫中毫無建樹,沒興起半點波瀾”
——豈不是要把面皮丟光?
對他這樣的大羅金仙,丟面皮都是天大的事兒,更別說讓道祖沒臉了。
所以他是真的有些焦急,替自家師尊急。
元始天尊倒是神色淡淡,道:“即便復真果然廢了,也沒有關系。
他是泰山靈素宮的小童,怎么比得了你大師伯身邊的捧經童子?
我也是惱他無禮,才隨手將他貶謫下界。
此次天地大劫,與你們無關,與我教無關,我懶得在里面浪費半點精力。”
這雖是實話,可如果他真的不在意,此時也不會主動提起這件事了。
而且,他明顯要對復真小道童做出安排了。
“不過,如果放任他墮落,不會壞我的事兒,卻會極大干擾天地大劫。”
元始天尊神色平淡到了極點,沒有半分傲然之色,可他的話語中充滿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哪怕只是我隨手安排的一枚棋子,也是真命天子化蛟成龍的關鍵人物。
復真廢了,對我沒影響,你們也沒半點影響。
東南天子氣的主人要折一重要臂膀嘍!”
“東南天子氣的主人.”南極仙翁心中既有些震驚,又十分感慨。
幾十年前,嬴政尚且春秋鼎盛,師父不僅確定了東南天子主人的身份,還隨手布置一枚“不成器的”棋子,恰好卡在真命天子的關鍵“命脈”處。
這種手段圣人也是大羅金仙,可大羅金仙差了“圣人”太多太多。
即便以他的道行與地位,到了此時此刻,都無法確定東南天子氣主人的身份。
他不知道,玉帝和王母也不確定。
差距太大啦!
僅僅只是一條鴻蒙紫氣,同樣的“大羅金仙”,為何有這么大的區別?
南極仙翁心中雖然五味雜陳,可他念頭轉動太快,幾乎下一瞬便恢復理性,問道:“師尊可要弟子下界點化復真?”
元始天尊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我本沒打算讓自己弟子去人間。
兩日內,你師伯會讓玄都來提醒我復真到了應命之日。
我再順手將點化復真的差事交給玄都。
還是你師伯更重視人道之變。
他必須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我卻可以馬馬虎虎、隨心所欲。”
因為他乃仙道之主。
他是以仙道、神道,輔佐人道發展,間接從人道中獲得大氣運。
說白了,他的根基在仙道,只是入股了人道。
即便某一天,人族死絕了,元始天尊的“仙道”依舊存在。他從來都只注重“根器”,而非種族。人族滅了,天道肯定會眷顧新的種族,元始天尊繼續選拔有根腳福緣之人入仙道,仙道繼續蓬勃發展.頂多發展速度不如人道為根基時。
比如,遠古時期,人族不是天地主角,天生地養的先天精靈為“優等根腳階層”。那時,闡教門下十二金仙,皆為天生地養的先天精靈。
等人族成為天地主角。在天道氣運加持下,人族精英的天賦甚至超越了曾經的先天精靈。于是有了“人族內丹術”,以及內丹術為根基的“天仙法”。
從此人族天仙至尊至貴,部分先天精靈甚至被蔑稱為“妖邪”。
比如猴哥,猴哥一直將自己當成“天下馳名第一妖”。
可他若真是妖精,他壓根修煉不了天仙法。
他只是被“版本T0的”人族,污名化為“妖”。
人道昌盛,人族驕傲自負,不會去區分精、靈、妖、怪、邪、魔、神(先天)。非我族類,皆為異類,異類都是妖邪!
老君和元始天尊不一樣,老君是“人道教主”,自己宣布(發大宏愿)以人為本,成立“人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嗯,不是無限制責任公司,人道倒塌了,老君會很慘,但不至于完全破產。
人是女媧娘娘“種”的,但有了人,不等于有“人道”。就像土地在那放著,不等于房產公司也天然存在。
人道公司的確是老君所創,他還拉了一群小伙伴參股。
只能說元始天尊的股權比其他人重。
要論對公司業務的上心程度,股東永遠比不了企業主。
如果元始天尊對人道大劫興致勃勃,必定是他門人弟子犯了殺劫,如今正在大劫中。他最在乎的還是自己弟子,而非人道之變。
“之前你們都沒入劫,復真只是一枚閑棋,你師伯比我更在乎他。
現在你既然有意入劫,一心想給給羽鳳仙一個教訓,復真便值得重視了。
你就以復真為棋子,盡情折騰去吧!”元始天尊道。
南極仙翁陷入沉思:師父讓我入劫,莫非跟之前我對綠面使用的手段一樣?
師父看出我心中有了執念,身上沾染了劫氣,故意激我,讓我斬滅執念?
可我之前面對綠面,有九分心思是在激他,還剩一分心思真的希望給羽鳳仙一個教訓。
綠面若點頭應下,我真的會送他幾件法寶,讓他在滅秦之戰中發揮重要作用,讓羽鳳仙明白我南極長生一脈,不容輕辱!
她能為國尉寮出頭,用隱陰子殺猴駭雞,我堂堂大羅不要面皮嗎?不用替弟子出頭嗎?
“師父,師伯三番幾次地告誡弟子,讓弟子莫要招惹羽鳳仙。況且羽鳳仙修煉了黃龍留下的《八九玄功》.”
元始天尊淡淡道:“我與你師伯、師叔三位一體,比至親還要親。
我的弟子也是他們的弟子,他們的弟子也是我的弟子。
可你們不一樣有沖突,會斗個你死我活?
把握好分寸即可。
復真只是一枚棋子,你也只是隨手擺動棋子幾次。
復真也是你師伯需要的棋子,他希望復真動起來。
當然,你若能斬盡心中蕪雜,這最好。復真便留給玄都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南極仙翁再無糾結,立即順從本心,躬身行禮道:“多謝師尊恩賞,弟子這便下界點化復真道童。”
元始天尊道:“復真稟賦有限,他的天命只是充當真龍的謀主,輔佐真龍成事兒。
既不能自個兒與潛龍爭鋒,又無法領兵打仗、上陣殺敵。”
利用復真這枚棋子,可以給羽鳳仙一個教訓。
通過輔佐真龍成事這種間接手段,讓她奮斗努力的“大業”付諸東流。
指望復真直接上陣與羽鳳仙拼殺,則純屬異想天開,復真沒那個命。
強行逆命,只能喪命。不是誰都能如羽鳳仙,動不動便逆天改命。
南極仙翁點頭道:“弟子明白。”
他真的聽明白了師尊的未盡之言。
與來時一樣,南極仙翁飄然而去,周圍聆聽“院士”講道的“清北高材生”,都沒察覺到分毫。
“師尊,我們不回長生殿?”白鶴童子疑惑問道。
離開彌羅宮后,南極仙翁帶著他徑直往人間降落。
眨眼的功夫,已經脫離天界與中界,來到了人間界的高空。
南極仙翁用簡單幾句話,將泰山靈素宮“道童復真”之事講了一遍。
等他講完,師徒兩人已經來到碭郡陳留縣。
尚未進城,仙翁便笑了,“你看城門東邊的那個老門吏,他不就是‘復真’?”
元始天尊沒跟他說復真轉世成了誰,他也沒跟白鶴童子說復真是誰。
可仙翁一眼看過去,便把復真認了出來。
白鶴童子順著仙翁的指引,朝著城門口東邊看過去,也立即將目光鎖定冬日暖陽下讀書的老門吏。
老門吏此時不僅沒喝酒,反而搖頭晃腦在讀書,還看得十分投入,幾乎進入了忘我的狀態。
他沉浸在書本中,在外面喧囂的街市中遺世獨立。
完全不像酒徒,反而像個窮經皓首的老博士。
他們能一眼看到他,還認出他,是看透了他的本質:五臟神不知所蹤,卻有仙韻尚未完全消失。
白鶴童子笑道:“他總算沒徹底墮落,外面正在打仗,他還能沉得下心來讀書。這種氣量,這種精神,太難得了。”
陳留不是戰場,但陳留在鴻溝上游。距離陳留三百多里的下游,有兩軍對峙。
即便距離戰場三百里,陳留也進入戒備狀態。
南極仙翁搖頭道:“你只看到他在讀書,卻不曉得他在讀什么書。”
白鶴童子奇道:“無論讀什么書,都能增長學問。他至少知道長進,這不是好事嗎?”
南極仙翁表情古怪,擺手道:“你自己去瞧一瞧。瞧過后,帶他去泰山把五神找回來。”
“嗯,師父您去吧,這里有弟子就夠了。”白鶴童子躬身一禮,一步邁出,悄無聲息降落在地面。
落地的瞬間,他便從八九歲的白衣小童,搖身一變成五十多歲的老道。
老道高高瘦瘦,雙腿尤其長,臉頰也狹長干癟,一雙眼睛很有神,“精神矍鑠”仿佛天生為他而存在。
靠近了老門吏,白鶴老道低頭一看,先愣了一下,便老臉微黑,眼里有怒火閃過。
這是一本故事書,在講“隱陰子背信棄義,二次謀害帝國太尉”的故事。
而此時翻開的書頁中,正在詳細描寫隱陰子的身份背景。
其中有一段甚至提到了他“白鶴童子”。
“老道士,你在看什么?”老門吏察覺到有人靠近,偏頭疑惑道。
白鶴老道指著他手中書卷,道:“貧道見長吏在鬧市中也勤奮讀書,不由好奇,過來瞄一眼。靠近后才發現,它居然不是名家經典。”
老門吏道:“如何不是名家經典?此乃史家、家之傳世名篇呢!”
白鶴老道淡淡道:“這種書能啟迪智慧,教化眾生?”
老門吏整了整自己的儒生頭冠,笑道:“你個方外之人,怎么比我這個老儒生還要酸臭?
教化人不是只一句‘你要學好,你該怎么怎么學好’。”
他拍了拍手中之書,“你看這一段,南極長生大帝愛護弟子,找元始天尊借戊己杏黃旗,幫逆賊隱陰子度成仙劫。
若無此書介紹,吾等小老百姓哪里曉得世上還有‘先天五行旗’,曉得罪仙即便死了,也能繼續轉修鬼仙?
這種知識,如何不能啟迪智慧?
還有老賊隱陰子的最后結局,大快人心啊!
真正的善惡有報,因果循環,天理昭昭。
只要作惡多端、怙惡不悛,縱然是圣人門徒,還有圣人至寶護體,照樣身死道消,魂飛魄散。
這還不能教化眾生,昭顯‘蒼天有眼,懲惡揚善’之道理?”
——難怪師尊心不平、氣不順,難怪祖師也想給羽鳳仙一個教訓。
可惡,太可惡了!
白鶴老道快要氣炸了肺,卻不曾失去有德之士的儀態。
他好奇道:“咸陽城外,羽太師一人挑戰四位大羅仙的事兒,貧道也聽說過。
距今也沒幾天。
為何這么快連后續故事都出來了,還編寫成了‘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