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29章 圣人之說

  被周清回以笑容之后,七位圣賢也移開了目光,沒再盯著他看。

  不過七圣移開目光,周清附近的仙人卻開始或明或暗的關注他,對他極為好奇。

  剛才七位圣賢的注視,這些離得最近的仙人又怎么會沒有發現呢?

  一位極其陌生的仙人,引起了這七位圣賢共同的注意,這絕對是不小的事情,令人難以忽視。

  群仙此時都很好奇,不明白周清究竟有什么特殊之處,竟能得到這樣的待遇。

  周清心中則是漸漸鎮定下來,自己被諸圣關注其實不是壞事,這反而有利于他后面的進步。

  因為以諸圣的品格,只要周清來自后世這一點沒有暴露,那么諸圣沒有對他出手的理由,他會非常安全。

  無論是四劫超脫仙,還是七竅玲瓏心,都不足以成為諸圣對他痛下殺手的理由。

  更何況文圣當面,遇見一個和自己擁有相同稟賦的年輕人,最后發生好事的可能性遠大于壞事。

  再說了,大不了就跑嘛…

  “各位,今日…”

  最中間的那位老者,也即文圣開口了,其聲音溫潤,讓人聞之便覺得安寧。

  他先是說了不少開場語,告知所有人,此次他們七人會依次講學,宏揚思想,并進行辯理,以驗學說。

  若是在場眾人中,有人對于某一派的學說理論有獨特的見解,那么也可以參與進來,踴躍開口,發表自己的想法。

  在這里,不以修為高低論權威,大家是老師的同時,也全都是學生,是聆聽者,也是講述者。

  文圣鼓勵大家思考,多聽多想多說,哪怕是凡人也能開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而這里又豈止是三人?

  光是有座位的,就有三十萬!

  當然,也不是你想和圣賢辯理論思,就能隨便開口的。

  待會圣賢道韻籠罩全場,你如果開口,那么圣賢道韻會先將你的聲音覆蓋掉。

  如果你話里的道理能夠得到圣賢道韻的認可,那么才能夠當眾開口,直接與七圣討論。

  不然的話,若是人人可以無限制開口,這里豈不是成了菜市場,得吵上天去。

  待講學辯理結束后,諸圣便會開始講解修行之道,指點眾人。

  其實這一個環節,才是這次前來之人最期待的,起碼多數人都是為了諸圣指點而來。

  和諸圣辯理,那難度太大了,能夠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很少有人能夠參與進去,且思想學說什么的,終究不能帶來直接的好處。

  但諸圣講解修行之道,指點修行,那自然就不一樣了。

  或許聆聽一言,便能堪破壁障,實力大進也說不定,實力,肯定是多數修行者最看重的東西。

  而周清也知道了這七位圣賢的身份,他們分別是:

  文圣,道圣,仁圣,法圣,農圣,理圣,數圣。

  其中,農圣和理圣,都是文圣的弟子。

  作為開創諸圣時代的第一圣賢,文圣的追隨者是最多的,在眾多弟子門人中,誕生新的圣賢,也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

  待文圣話落之后,理圣便第一個開口,宣講自身學說。

  “天理,萬物的本源,自然之法,文明之矩…”

  圣賢開口,宣講學說,那自是非同凡響。

  圣賢道韻擴散,哪怕是不識字的愚夫也能準確理解理圣每一句話的意思。

  理圣口吐圣言,各種異像紛呈,與他的學說相呼應,可謂是圖文并茂的對其學說進行解釋,十分形象。

  一個“天理”的“世界”,在理圣上方演化而出,讓所有人能夠看見理圣學說中認為的完美世界是什么樣的。

  在場諸人都沉浸其中,在理圣學說的海洋中徜徉,只要不是對這種學說極其排斥,那么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

  周清聽了一會兒,漸漸理解理圣學說的核心思想了。

  這位圣賢認為,天理是萬物的源頭,是一切準則。

  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生靈文明,皆在“天理”的秩序下發展。

  風雨雷電,四季輪轉是天理。

  生靈的生老病死,乃至于合理的欲望,也是天理。

  天地自然需要遵守“天理”,這樣才能正常運轉,不會發生各種天災。

  生靈也需要遵守“天理”,依理行事,那樣自我、家庭、國家、文明,才能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當一切都依循天理,穩定運轉時,便是完美世界。

  當然了,這只是理圣學說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的學說十分復雜且縝密,能夠完美的自圓其說,沒有漏洞破綻,如果落于文字上,那是眾多著作才能盡數記載的龐大內容。

  但周清聽了一段時間后,卻在心里面搖頭。

  他并不是否定、不認可理圣的學說,只是修行者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對秩序的破壞。

  掌握力量之后,修行者行事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意志為準,而不是以世俗規矩。

  越強的修行者,就越不是規矩能限制的。

  要讓修行者完全遵守某一種秩序,不做絲毫逾越,這本身其實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如果真的能用秩序來約束所有人,這也的確是有好處的,確實能夠促進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話是有道理的。

  前提是那種秩序,是好的秩序,且要時刻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一直符合現實,不會變得落后,也不會變得超前。

  只是無論怎么說,理圣所推崇的那種“天理”,基本都不可能徹底降臨了。

  周清這個初至諸圣時代的人都能看出這一點,其他多數人心里面自然也是明白的,包括理圣自己也知道。

  但圣賢之所以為圣賢,原因之一就是愿意為了踐行自己的思想而奮斗終身,永不放棄。

  只要理圣一直還在路上,還有人認可他,那么就足夠了。

  而雖然不認為理圣學說有徹底實現的可能,但周清聽得還是很認真。

  這是一位圣賢對天地道理,自我思想的總結,在凡人看起來,只是一些理論知識,可對于周清他們這樣修行浩然氣的人來說,也是非常完美的資糧。

  浩然氣的修行,歸根結底便是認識道理,理解道理,掌握道理,開創道理。

  一位圣賢的思想,是非常珍貴的。

  在后世,這種圣賢講學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且在諸圣時代,想要進階掌命尊就必須有足夠高的文道修為,這是硬性要求。

  所以如今有了這樣的機會,周清可以說聽得比誰都認真。

  你可以不認同這些圣賢的思想,但你不能否認他們的確是有道理的。

  哪怕是思想學說對立的圣賢,都不會否認這一點。

  等理圣說完之后,便是農圣開口。

  他們兩個是文圣的弟子,此刻文圣也在場,自然不可能讓他們壓軸,更多的是“拋磚引玉”。

  “農事,人文之基,文明之石…”

  農圣是一位看起來非常滄桑的老者,皮膚黝黑,不過眼睛很明亮。

  在他開口的過程中,其上方亦是有一方世界演化而出。

  周清仔細聆聽農圣學說,發現其雖是農圣,但其學說并不只涉及到農事。

  農圣的學說,實質是重人。

  從農事,到生命,核心是貴生貴命。

  以農來保障生命,發展生命。

  周清聽了一會兒便明白一點,這位農圣一定是木之一道、生命一道的大高手。

  這些圣賢的學說,一般都與他們所修之道息息相關。

  別看農圣大談農事,真和這位圣賢戰斗起來,那你就會知道其在生命一道上的造詣有多么強橫了。

  又像理圣,他的思想看似只是主張天地與眾生要遵循天地,但也能從中窺見出他的幾分根底。

  若是和理圣戰斗,你就會體驗到天理的厲害,那時天理就不再是理圣的學說,而是他的力量體現,會從各方面來束縛你,限制你,讓你無法違背他的意志。

  農圣之后,法圣開始宣揚自己的學說。

  法圣學說,在當今玄黃界諸國中流傳甚廣,是當之無愧的顯學。

  法圣和理圣的思想,其實有一定的相似性,兩者都認為秩序和規矩是最大的,一切事物都要在秩序內運轉。

  聽起來,雙方很有共同話題,似乎非常契合,說是兄弟學說也不為過,但實則不然。

  理圣一派和法圣一派,兩者的關系其實非常差,他們的學說思想本質上不僅不契合,反而是完全對立的。

  如果說理圣主張的理,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就客觀存在的秩序,那么法圣的主張法,就是人為制定的規矩。

  一者是“天理”,一者是“人法”,一者客觀,一者主觀。

  這是根本上的對立。

  從理圣學說的角度來看,“人法”,就是對“天理”最大的忤逆。

  “天理”恒常,一切依“天理”來運轉就好,“天理”禁止即不可為,“天理”不禁即可為。

  你還搞出來“人法”,豈不是要改變“天理”?

  “天理”允許的,“人法”禁止,那聽誰的?

  反過來也是一樣,“天理”的存在,同樣是對“人法”最大的限制。

  我們要的是人的規矩,不是天的秩序。

  人的角度,和天的角度,這怎么可能一樣。

  所以才說這是根本沖突。

  周清聽了一小會兒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理、法兩家,針鋒相對的意味很足。

  不過周清對此并不在意,他又不是哪家的門人,只是個來聽“講座”的。

  只要其中的道理對他有用就行,雙方的矛盾沖突,他不在意。

  就聽了這么一會兒后,周清便感覺到自己的浩然氣竟然又有了壯大,七竅玲瓏心都活躍了一些。

  這樣的機會,不可錯過。

  #沉淀#

  而在周清專注于各家學說,吸納其中道理時,文圣也一直在關注著他。

  見他沉浸于圣賢奧義里,文圣輕輕點頭。

  是真聽還是假聽,他一眼就能看出。

  這位不知道從哪里來的,也具備七竅玲瓏心的年輕人,很有資質。

  一位位圣賢的學說思想在此地流傳,圣賢道韻愈發濃厚。

  很多在此之前對這些學說不感興趣的人,此刻也聽得如癡如醉。

  圣賢真言,超出想象。

  哪怕諸圣沒有動用任何神通蠱惑你,改變你的思想,只是普普通通的說話,你理解他們的意思后都會下意識的生出仰慕的情緒。

  最后,以文圣學說結尾。

  文圣的文,是文道的文,其學說便是直指根本,某種意義上來說,最為高大上。

  待文圣說完之后,七圣開始辯理,這個過程其他人也能參與,只要你的理能夠得到圣賢道韻的認可就行。

  諸圣辯理時,以理圣和法圣的辯論最為激烈。

  還好,兩人沒有失了圣賢風度,只是文辯,沒有發展到武辯。

  聽著聽著,周清發現這辯理比講學還要精彩。

  誰說圣賢就不會陰陽怪氣了?

  人家的理論深厚,思想高遠,陰陽怪氣起來可比普通人厲害太多了。

  周清心中古怪。

  而天下英雄,當真是如過江之鯽,多不可數。

  在此地的眾人中,也確實有人本事非凡,順利得到了圣賢道韻的認可,能夠直接和諸圣對話。

  但凡出現一個這樣的人,都會引來眾人的羨慕與敬佩。

  周清也有開了眼界之感,果然,世上從來不缺智慧之輩。

  過了一段時間,在出現了片刻的安靜,無人說話時,文圣忽然看向了周清,問道:

  “這位公子可有什么見解?”

  周清一愣,沒有想到文圣會問自己。

  見解?

  我沒有啊。

  “恕晚輩愚鈍,尚處于學習階段,未能做出自己的理解。”

  既然是文圣親自相問,那么圣賢道韻自然不會阻攔周清說法。

  但周清不打算出這個風頭,自己如果沒有被文圣關注,那么可能還要想辦法引起他的注意,但現在不需要了。

  再說了,這方面確實不是周清擅長的,沒有必要班門弄斧。

  農圣笑道:“謙虛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可過度謙虛。”

  “非是晚輩謙虛。”

  周清說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理圣一笑,“你此話,便有著不小的道理。”

  文圣點頭:“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老明白什么了…

  這一番變故,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所有人都艷羨不已。

  從一開始的注視,到現在的特別問答,無不表明周清深受諸圣關注。

  接下來,諸圣開始講解修行之道,周清精神一振,將一些想法拋之腦后,專心聆聽諸圣講道。

  七位圣賢都有開口,境界奧義,神通秘法,突破關竅等等,都有涉獵。

  其中,便有圣賢說了從仙境突破到命境的一些東西。

  “我們是幸運的,天命意外顯化,給予了我們能夠不停進步的機會,但又因為這不是正常的天命輪轉,所以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困難重重。”

  “文道,浩然氣,便是打開命境之門的鑰匙。”

  諸圣時代的天命顯化,原來是一個意外,不是正常的天命輪轉?

  周清心中思考,從他以往得到的消息來看,天命輪轉,是無法人為干預的,完全看天意。

  但諸圣時代為何會發生這個意外?是什么導致了這個意外的發生?

  第一時間,一個名字就出現在了周清心中。

  天命宗!

  在諸圣時代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無疑就是天命宗覆滅。

  哪怕是先天神帝都認為可以永恒不滅的天命道統,在玄黃界中卻突然且離奇的滅亡了,這毫無疑問是史無前例的大事。

  天命宗都不知道滅亡多少年了,可那一段時空仍然被陰影籠罩,連逆流時間長河都無法窺探,這代表的東西太恐怖了。

  如果是因為天命宗的滅亡,導致了天命的不正常輪轉,出現了諸圣時代這個意外,那周清倒是能理解一些。

  “此世天命既顯也未顯,以正常方式來遙感天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文道,便是天命顯照出來的缺口,也只有通過文道,才能和天命交互。”

  “欲要突破仙境,抵達命境,需先將浩然氣修行到文相圓滿之境,后以文道直接遙感自身命星,在命星上留下浩然氣的痕跡,以命載文,這樣一來,便進入了文命境。”

  “唯有如此,之后才能借助浩然氣與命星的聯系,進入命運之間,去進行后面的修行。”

  “和正常的突破方式相比,此法極難,此路極窄,你們到了文相圓滿之境后,需注意…”

  正常的突破方式,是需要先遙感天命,只要完成這一步,就能順理成章的進入到命運之間,尋找命星。

  但在諸圣時代,天命顯化不完全,甚至只顯化出來了一絲。

  那一絲,就是文道。

  想要遙感天命,是行不通的,這就斷絕了正常前往命運之間的方式。

  文相到文命的突破,又和仙境到命境不同,前者是不會升入命運之間的,需要你身處人世,直接感應命星。

  這無疑很難,在命運之間里尋找命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別說還隔了一層。

  如果天命完全顯化,那么這一步可以在修行者沖擊掌命尊時順手完成,并不難。

  可偏偏如今天命顯化不完整,那就只能劍走偏鋒。

  以命載文,晉升文命境后,仙人就和命星出現了明確的,不可磨滅的聯系。

  這樣一來,再借助一些特殊的方法,就能沿著這份聯系,通過天命縫隙,進入命運之間。

  甚至于都不用進入命運之間,可以直接隔空打碎命星!

  畢竟以命載文之后,晉升掌命尊的前幾個步驟,都相當于已經完成了。

  這和天命道統的突破道路不同,并不會對你的大道產生限制。

  天命道統的路,是他們的祖師留下來的,前人的大道痕跡明顯。

  但在諸圣時代,你是真的直接和天命接觸了,只是和正常突破方式相比,這條路多繞了一個彎。

  請:m.badaoge.info

哎呦文學網    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