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9章 淺池觀鯉,魚躍龍門

  曲水流觴,亭臺樓閣,竹蘭八景,集與一院。

  “讀書人果然會玩。”

  李銳帶著眾人負手走在宅院中。

  聽聞清風山莊的第一代莊主是個江南人,結廬隱居的時候帶了江南園林的習慣,與安寧景色大不相同,卻別有風味。

  什么結廬結的不應該是小草廬?

  大錯特錯。

  據李銳看過的《大虞江湖風云錄·云州篇》中的記載,清風山莊的第一代莊主是落榜書生不錯,只不過他的落榜和一般人不太相同,他是未能三元及第,自稱落榜。

  自身可是進了三甲的,同進士出身。

  參加科舉的考生足有數十萬人之多,同進士出身至少也是前三百名,足見其含金量。

  而且又傳聞,那位初代莊主除了是大讀書人之外,家里也是江南有名的富商。

  江南。

  那可是天下首富之地。

  在江南都能算富,在其他地方就是巨富。

  一棟鄉間小別墅,還真就與小草棚沒什么區別。

  所以呀,少年人,勵志的雞湯還是要少喝,哪兒有什么白手起家、天道酬勤,不過是給外人看的罷了。

  在分房間一事上。

  李銳難得的霸道了一回。

  這事要是相互謙讓,最后就是誰都不滿意,這個惡人似乎也只有他能當。

  年紀大不容易招人記恨。

  “我和譚大人一間。”

  “梁河和唐海一間。”

  “還剩一間,就姜姑娘單獨一間,諸位沒意義吧?”

  李銳停頓了一息,見眾人不說話,就確定。

  “那就這樣。”

  說是一間,其實都有單獨的房間,并非是大通鋪,又或是一間屋子兩張床。

  至于姜嫣單獨一間。

  看似是李銳分到最后,把她給剩下,其實是李銳早就算好的。

  堂堂江東劍仙的獨女,住個單間還真就不過分。

  姜嫣原本想說什么,可一想到自己確實不喜與他人同處一個屋檐下,也就把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先各自休整兩日,而后再去巡視。”

  李銳在放假這事上,一向頗為慷慨。

  秦華等幾個華清宗弟子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眼中的喜色。

  他們原本還在為去華清宗該如何找李銳請假而為難,沒想到李銳就自己個兒給他們放假。

  “我就說李前輩通情達理吧。”

  少女唐棠欣喜的小聲說著。

  各自回了房間。

  譚虎好不容易逮住機會,偏要拉著李銳秉燭夜談。

  也不知道他是從哪兒學來這么個文鄒鄒的詞。

  還幸好不是抵足夜談之類的,李銳可沒有強人鎖男的想法。

  左右也是無事。

  李銳就給譚虎講了個少年將軍的故事。

  “霍侯爺一戰深入敵后萬里,斬國王首級,封狼居胥,被武帝冊封冠軍侯。”

  譚虎本就是邊軍。

  這種萬里大縱深的戰術聽的他那叫一個瞠目結舌。

  普通將領連出城十里都要慎之又慎,孤軍深入萬里.乖乖,人形指南針不成?

  李銳好心的沒有把那位霍侯爺的結局道出。

  “年僅二十四歲病逝,武帝賜謚號‘景桓’”。

  “布義行剛、致志大圖為景,辟土服遠、武定四方曰桓,自他之后,成了武將夢寐以求的謚號,一如冠軍侯。”

  見譚虎還是興致勃勃的模樣。

  李銳立馬打住。

  “一天一個,譚老弟可不能貪多。”

  見李銳如此說,譚虎也只能悻悻然做罷。

  晚飯是清風山莊差女婢送來的,一個個襦裙輕擺,清艷而又不寡淡,舉止談吐端莊,比之清河不少大家閨秀都要大家閨秀。

  這就是一方勢力的底蘊。

  從這些女婢身上就可見一般。

  送來的才都是些清淡可口的小菜,什么清炒筍子、蓮子蓮藕湯,最葷的一道也就是個烤乳鴿。

  譚虎不滿的嘟囔著:“沒酒沒肉,這吃個卵。”

  他還是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感覺。

  李銳倒是吃的怡然自得。

  這才表面看上去平常,可實際大有學問,不僅烹飪技法高超,而且食材更是選的上上等,都是時令的新鮮菜。

  古人言依時而食。

  說的就是什么時節,吃什么時節長出來的東西,莫要亂了規律。

  聽上去玄乎,其實也就是春吃筍,夏吃藕,秋吃蟹,冬吃魚。

  為何春天吃筍,因為春雷一聲春筍出,那個時候的筍子最嫩。

  為何秋天吃蟹,因為秋天的蟹是繁殖的時候,最是肥美。

  都是些老人家的經驗的罷了。

  到了傍晚時分。

  譚虎實在餓得慌,就摸黑叫著唐海幾人去了城里,說是去找找宵食。

  看樣子,晚上是不會回來了。

  李銳心里跟明鏡似的,練武之人血氣方剛,估計宵食就是羊腰子,然后正好去青樓消食。

  原本也叫了李銳,但是被李銳給婉拒了。

  人老了,還是更喜歡清凈。

  夜深。

  清風山莊本就在山谷,遠離城池,窗外不時響起某種不知名雀兒的喜人歡鳴。

  “倒是個修生養性的好地方。”

  李銳緩緩正在眼睛。

  七十二周天已經走完。

  見天色尚早。

  李銳索性推門走了出去,在宅院中月下閑逛。

  那位清風山莊的初代莊主確實很有眼光,山谷清幽,配合上月色,別有一番滋味。

  不知不覺間。

  李銳就走到一汪淺池旁。

  池子不大,不過方圓丈許,池中有魚,大多都是艷紅喜人的錦鯉。

  虞國富裕些的讀書人,最是喜歡在院中養幾尾錦鯉。

  錦鯉又稱龍門魚。

  鯉魚躍龍門的典故便是自這魚始,與讀書人寒窗苦讀十數載,最后高中及第何其相似,或同病相憐,或想要討個好彩頭。

  清風山莊處處都可見讀書人的“小心思”。

  李銳熟讀這方世界的史書,讀書人自己惹不出什么大亂子,可就是蔫壞。

  攛掇人是一把好手。

  清風山莊也是一樣,明面上次次都是最先站出來擁護朝廷的,但背后的動作也是從來沒少過。

  李銳神色微動。

  小池有一個狹窄向上的進水槽,上端連著流水,再上就連接著山中小溪。

  只見幾尾錦鯉逆流而上,一次又一次的躍起。

  雖一次次失敗,但絲毫不見氣餒。

  李銳能看到全局,所以曉得這些錦鯉只要躍出進水槽,就能游出這方宅院,進入到山中,從此海闊天高。

  說不定真能進湖、甚至是進海。

  李銳啞然。

  眼前這一幕,可不就是鯉魚躍龍門。

  能不能化龍李銳不知道,但躍龍門的典故八成就是某位讀書人觀魚的時候創造出來的。

  李銳正看得興致勃勃的時候。

  身后傳來一個女子聲音:“鯉魚躍龍門,化而為龍。”

  一扭頭。

  就看到正朝著池邊走過來的姜嫣,李銳一笑:“姜姑娘,這是要出門?”

  姜嫣搖頭:“無事,閑來走走罷了,恰好看到前輩閑情逸致。”

  “我觀著魚兒,煞是有趣,就多看了一會兒。”

  姜嫣走到李銳身旁。

  垂眸望著淺池。

  許久之后才緩緩開口:“前輩,你可聽說過龍門境為何要叫做龍門。”

  李銳轉過頭。

  對于這個問題,他還真的特地翻書確認過,但書中所說可不一定就是正確。

  姜嫣可是姜臨仙的女兒,關于龍門境知曉的情況肯定比他接觸到的要多很多。

  他很好奇,姜臨仙會如何解釋龍門境的龍門二字。

  搖了搖頭:“龍門境距離我這老頭子太遠,不曉得。”

  姜嫣淺笑,并不是刻意炫耀。

  以她的身份,還不至于拿這些事在李銳面前顯擺。

  “我父親曾言,在上古前,人族的最高境界就是柳筋,再之上,路就斷了。”

  李銳微微挑眉。

  這則傳說,他也曾在某本古籍中看到過,以前只當作故事看,如今從姜嫣或者說姜臨仙口中說出,就多了幾分真實性。

  姜嫣繼續說:“后來人族前輩開創養氣法,這才把斷路續上,可能踏入柳筋之上的人也是萬中無一,可一旦跨過,便是入海蛟龍,前途遠大。”

  “后世改進養氣法,入龍門境之人比上古時多了不知多少,已不稀奇,但這個名字還是留了下來。”

  李銳點頭。

  上古先輩續接斷路,這一壯舉之艱難他深有體會。

  有諸多功法對照,自創武功都如此困難,更不用說是開創一個大境界,其艱難不敢想象。

  開創養氣法之人定是有大智慧、大毅力。

  但.姜嫣為何要與自己說這些?

  李銳并沒有著急著詢問原因,只是靜靜的聽著。

  姜嫣:“父親曾說過,現在經過后世改進之后的養氣法,其實是走了捷徑,把最艱難的一段路給繞過去了,故世間才會多出如此多的庸人也能踏過龍門。”

  李銳啞然。

  這話也就只有姜臨仙這樣的天驕人物才敢如此說。

  哪一個龍門境武者不是天才?

  不是天才的,也不可能走到龍門境這么遠。

  姜嫣望了眼盤踞在李銳身上的龍氣,繼續說:“相傳上古之時,開創養氣法千年,結果卻只有十人能躍過龍門。”

  李銳雙眼微微瞇起。

  這個傳說他就從未聽過,不過千年只有十人。

  也實在太低了些。

  姜嫣深吸一口氣:

  “可就是這十人,有三人登天成仙!”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長青仙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