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市場里出現強烈的變化訊號,這也直接擺在了俞興的面前。
他是在碳硅集團開會的時候接到消息,然后就嘆了口氣,阿里的決策還是很快的。
崔之愚等人瞧見老板這樣的表現,還以為是C輪融資出現了變故。
俞興簡單解釋了一句便繼續這場小范圍供應鏈廠商的會議。
會議室里不僅僅是碳硅集團的人,還有智波公司和孔輝科技的高管,兩家一個是做毫米波雷達,一個是做空氣懸架,也都是受到俞興和碳硅集團的推動而加大投資。
然而,即將推向市場的“九州”并沒有搭載這兩家的產品。
空懸這個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雖然沒有要求孔輝科技上手就能完全把品質做上去,但它目前表現出的質量波動就沒法進入碳硅集團的供應鏈。
毫米波雷達嘛,這就有點額外因素。
它屬于成本不高但不被國外供應商銷售的零件,碳硅集團基于這樣的情況便也沒什么選擇的只能采用國產突破的雷達。
只是,隨著智波公司真的被證實存在研究突破和量產可能,再加上博世集團在過山峰引爆的行業危機里損失慘重,又加上碳硅集團采用了博世的線控系統,它就探討了在華夏進一步開展毫米波雷達業務的可能性。
博世集團占據著全球第一的毫米波雷達市場,但它今年的全年營收能做到500億美元,這一塊提供10億美元上下營收的占比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雖然之前都是提供給奧迪、大眾等品牌,可是,現在不提供給華夏品牌,他們也真要有自己的零件了,那不如就從封鎖轉為碾壓的競爭。
碳硅集團的立場吧,絕對支持智波公司的突破,但考慮到第一款車型上市的穩定性,考慮到更出色的硬件能力,還是把博世集團的前向雷達與后角雷達納入采購。
一輛“九州”需要1顆77GHz前向雷達和2顆24GHz后角雷達,用于實現自適應巡航、緊急制動等功能,一套下來包括基礎算法的采購價是900美元。
臨港這邊與博世集團進行了密切的溝通,最終拿到方案是,如能采購5萬套則是降低7,如能10萬套,那便有16的折扣。
除此之外,博世集團還有別的收費項目,像目標分類算法是額外的15美元/套,傳感器健康監測是10美元/套,數據支持是每年5美元/套。
硬件賺一筆,技術服務還要細水長流賺一筆。
碳硅集團倒是沒有使用額外付費項目,而是沿用與智波公司在聯合研發上的成果,但這對后者來說…貨沒賣出去,與之搭配的技術還被使用,又是臨時遭遇變化,就格外難受了。
所以,智波公司的總裁蘇永強就必須要來有個說法。
他這次代表公司利益,來之前的打算不說聲色俱厲,也是要表明嚴肅態度的。
只是,碰上了做國產空懸的孔輝科技過來,關系更近的蘇永強就有點不好當著面說難聽話,只能默默聆聽俞總對碳硅集團政策的宣講。
第一款車型的口碑很重要,也需要開源造血才能讓整個集團徹底運轉起來balabalba…
碳硅集團很難,需要體諒balabala…
理是這個理,也看到孔輝科技的高管點頭認可,表示理解,但蘇永強心里就一直在吐槽,孔輝科技的空懸還不能量產,自家的毫米波雷達卻初步具備量產能力了,他不耽誤事,自己這邊是真被耽誤了,再這么搞下去,公司給你得了。
蘇永強保持體面,不想把怒氣和委屈展現在外人面前。
然而,等到這場會面結束,他便立即走到要離開的俞總旁邊,硬氣的說道:“俞總,碳硅集團這樣取消采購是違約了的!”
智波公司雖然接受碳硅集團的投資,但仍然是獨立運作,兩邊更是存在合同,按照現在的情況,他拿著合同去法院都沒問題。
俞興微微點頭:“我知道,但雷達這一塊還是得服從于整體車的利益。”
蘇永強剛要反駁這一點就瞧見俞總的眼神,忽然想起他前兩年帶人來智波公司換總裁的動作,不由得心中一緩,轉而斟酌更合適的措辭。
俞興沒注意蘇永強的表情,沉吟道:“我們看看什么時候是個合適的時機,到時候讓智波公司成為碳硅集團的一部分,博世集團已經改變競爭的方式,他們現在不是封鎖,而是要搞傾銷了,單打獨斗不是好的策略。”
博世給出的雷達價格仍然是比智波公司要貴的,但也僅僅貴了10,客觀來說,博世的一套要6000塊,智波的一套要5400,有能力和訴求的車企可能都會選擇前者。
此外,博世明顯還有更多的價格空間,不論規模效應還是后續收費,它都比智波公司強太多。
俞興基于這種情況來考慮,認為智波公司下個階段劃歸在碳硅集團旗下才能增強戰斗力,至于它這幾年發展過程中撬動的資金,只要碳硅集團明年銷量上去,那都能處理。
實在不好處理,紅隼資本要積極承擔補充、協調、促進的作用。
蘇永強聞言便是一怔,俞總還真要公司啊?
他猶豫好幾秒后說道:“俞總,這么說…”
俞興看著蘇永強。
蘇永強憋了一會沒給出要怎么說的章程。
俞興拍了拍蘇永強的肩膀:“市場在變化,咱們要一起探究最適合的發展之路,我之前去鵬城看比亞迪的新車,那款也是定位在20多萬,但只有定速巡航,我讓崔之愚牽個線,看看智波公司這部分的產能怎么進行有效的處理。”
說實話,也比較難,比亞迪的唐已經上探到20萬的價位,仍然只選擇通過自身傳感器來完成的定速巡航,國內其它車企就更難采購智波的毫米波雷達。
而如果把視線從乘用車上挪開,商用車能否納入考慮?
碳硅集團內部對此已經有簡單的討論,認為商用車更不具備迫切的需求,它們對成本同樣敏感。
所以,智波公司想要發展起來,只能降低成本,依賴于中高端車型做出功能的名聲,但這又回到它如今要和博世集團進行正面的市場競爭。
俞興沒有把這些剖開了來說,還有事要處理,但崔之愚把內部研判仔細的與蘇永強進行了交流,不是智波公司把東西做出來了就能立即大發展,而是需要相互的配合和整體的規劃。
蘇永強稍微換了換位置來琢磨這件事,雖然仍舊吐槽“整體的規劃”,但也不得不承認,智波公司這個階段確實比較尷尬,這一塊還不像碳硅集團這種新能源車企所獲得的扶持,國內政策已經讓很多風投把目光看了過去,毫米波雷達這種上游供應商仍然是冷板凳。
智波公司既獲得碳硅集團的支持,也獲得臨港這邊給出的資金和政策,才能竭盡全力的發展到現在這一步。
蘇永強回到自己公司的辦公室,愁思許久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次日,他忽然接到碳硅集團的電話。
“蘇總,咱們一起去比亞迪和吉利逛逛,看看有沒有銷路。”
蘇永強沒想到碳硅的速度這么快,進而又生出更多的期望:“你們和他們聯系好了嗎?他們有意向嗎?”
電話里的聲音有點無奈:“蘇總…沒有意向,也沒聯系好,本來都不愿意接觸的,還是俞總昨天晚上親自打了電話,咱們才能有機會去聊聊,這個事,咱們就都盡量吧。”
蘇永強愁緒再上心頭:“那怎么辦?”
電話另一端愣了愣:“蘇總,你是智波的老板,應該是你說怎么辦…”
蘇永強理直氣壯的說道:“俞總說回頭就讓碳硅集團收購智波公司,我當然要問怎么辦!”
電話里的聲音被噎住了,半晌后才說道:“反正咱們先一起跑跑看,就算收購,也不可能讓俞總自己來過問啊,你更得承擔部門的職責啊。”
蘇永強覺得有理,問了幾句行程安排之后見對方想要掛電話又忽然喊住:“等等,等等,先別掛,聽說碳硅集團有想要快速上市的計劃,是不是真的啊?”
電話另一端有點無奈的說道:“說什么的都有,不知道,或許吧。”
蘇永強結束通話,再重新考慮碳硅集團有可能收購智波公司這件事,忽然覺得也不錯,要是單憑自己和公司,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上市,如能搭上碳硅集團這輛快車,沒準很快就是上市公司的一員了。
當然,搭不搭,這件事本身也大概身不由己。
碳硅集團既要沖刺市場,也要考慮未來能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智波公司和孔輝科技只是眾多工作里的兩件。
俞興認為加強研發或聯合研發的投入其實是一條不得不選的道路。
歸根結底,像博世集團這種早就享譽全球的T1供應商,它沒法更加緊密的和碳硅集團走在一起,連數據融合的軟件接口開發都要收費,未來必然還要以此來瓜分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的更大價值。
既然如此,只要碳硅集團能夠初步站穩腳跟,那就不如從“不得不選”變為“積極主動”,至于這種戰略姿態的成本,股市顯然很適合承擔。
只是,碳硅集團的種種規劃都還得落實在春節之后的市場表現。
俞興在聽說阿里“樂音”的動作之后上手試玩了幾天這款與微博合作的短視頻軟件,覺得雖然大家界面趨同,但信息內容的推送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他詢問呂海穎等人對此的看法,發現大家都很淡定。
呂海穎更是認為“樂音”從微博的導流未必是好事,像之前獨家內置在微博的“秒拍”,它的發展就是寄生于很多明星名人的流量,內容也受制于用戶群體的表現。
也就是,“樂音”“微博”很可能變成更大號的“秒拍”,而不是阿里想要的那種全形式短視頻平臺。
創造內容的用戶群體屬性過于單一,產出的內容也就無法吸引更廣泛的潛在群體。
俞興覺得這種分析頗具道理,抖音自上線以來就在默默發展,盡可能的尋求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廣泛用戶群體,現在也確實獲得更多的內容。
抖音目前就是在籌備更大的用戶基數,然后做微信、微聊、微視都做過的春節裂變活動。
業界現在對于春節活動都有著比較常規的感受,也知道抖音要干什么,普遍覺得可能又是一次“微視”式的起落表現,企鵝上次解散微視就是因為春節活動后的日活用戶規模下降太多。
沖日活容易,但如何留日活成為大家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十月的最后一天,俞興剛見完寧德時代過來的高管,還能瞧見對方離去的車影,身邊便冒出崔之愚的聲音。
“俞總,有件事需要你拿主意。”崔之愚顯得有些小心翼翼。
“下個月你和我一起去羊城車展轉轉唄。”俞興笑著先說了句行程的安排,然后才問道,“什么事是你崔總不能決定的?”
碳硅集團的很多日常事務都是崔之愚這位副總裁來處理。
崔之愚沒有跟著開玩笑,臉色仍舊嚴肅:“俞總,內審那邊找我說了個疑似的問題,供應鏈那邊的梅鴻志和充電模塊供應商的供應商存在持股關系,這個…”
他沒有把話說完,已經瞧見俞總臉上的笑意斂去了。
俞興沉默幾秒:“車還沒開始賣呢,這就開始吃了?是不是有點太急切了?”
崔之愚沒有說話。
“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俞興淡淡的說道,“出事的供應商也換掉,不至于這么一家就能影響到我們新車銷售的進度吧?”
崔之愚立即答道:“那不至于。”
隨即,他又猶豫道:“嗯,梅總監是內推進來的,他是…”
俞興看向崔之愚,沒聽到名字就直接說道:“要是還有牽連問題就一起嚴肅處理,不至于是你推的吧?”
崔之愚搖頭:“是IDG那邊推的。”
俞興點點頭:“這樣啊,查清之后直接通知那邊,我相信熊總、章總他們不至于因為這種事生氣,倒是還能當個典型,再怎么樣,也等咱們把車賣出成績再弄好處啊。”
他轉了轉念頭,又說道:“先確定供應鏈的穩妥,再查查看,既然有一位,沒準類似的還有好幾位,查完看情況,該清退清退,該法辦法辦,等這波查完,我們再發一批C輪過后的期權。”
俞興聽著崔之愚的應聲,沉吟片刻還是嘆了口氣:“我不是吝嗇的人,咱們還有很多肉可以吃,還有很多事業可以開拓,你多注意咱們內部的情緒。”
崔之愚再次應聲,內部剔除害群之馬,老板又發沖刺期權,內部絕不會出現他所擔憂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