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油車切入新能源,蔡俊輝本以為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對于“九州”的體驗讓他收起輕視的心態,轉而以一種更積極的學習想法想要把碳硅集團的輪廓摸清。
他拿到厚厚一迭關于“九州”信息的文件,仔仔細細看完又再次體驗產品之后便和新同事一起參觀碳硅集團的工廠。
三電、增程續航、科技配置、空間布局等特點是能直接體驗和上手的,但更基礎的材料使用只能在車間才眼見為實。
蔡俊輝在這里瞧見了前所未見的大東西。
先前的感受或多或少都是有參照物的,像屏幕,奧迪也有,雖然小了點,但這種生產線上的龐然大物…
“宋總,這有多大啊?”蔡俊輝成為新同事們的嘴替,直接驚詫出聲。
宋鋼嫻熟的答道:“長19.5米,高5.3米,差不多就是一架戰斗機的重量,這個壓鑄機能把將近70個零件一體壓鑄成2個部件,我們的車用這樣的后地板,生產效率能提高4成,再加上高強度鋼的應用,還有籠式車身的框架,‘九州’就是全球最硬的車型…之一。”
蔡俊輝盯著面前的壓鑄機,忍不住問道:“進行過碰撞測試?”
“內部進行的,沒有對外披露。”宋鋼認真的說道,“就目前的測試來看,表現最好,你們要是感興趣,可以去問問胡總,碰撞測試這一塊是沒放進文件的。”
蔡俊輝舔了舔嘴唇,高強度鋼的材料,先進的車身框架,絕無僅有的一體化壓鑄…
他有些遺憾的說道:“這個…就不太好讓用戶感知了,另外,宋總,這種一體化的零件在維修成本上是不是也會增加?”
宋鋼沒有避諱,點點頭:“是的,如果碰見那種結構性損傷,可能就要直接換后地板總成,沒法做傳統的局部鈑金或焊接修復,但相較于安全性的上升,我們認為這種取舍是值得的,俞總說他發布的時候會把這一點說清楚,由用戶權衡。”
他繼續介紹了一番這種全球最新的工藝。
就目前的測試來看,一體化壓鑄消除焊點和接縫帶來的應力集中風險所提升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九州”的車身扭轉剛度提升25,在側碰中乘員艙侵入量也比傳統鋼制車身減少30。
此外,一體化壓鑄能夠允許更復雜的吸能結構的設計,這一點也已經在碳硅的研究之中,未來會考慮更多零件的一體化設計。
宋鋼言簡意賅的介紹完畢,最后補充道:“關于維修經濟性的問題,我們有在考慮合適的解決方法,以后如果把后地板分成核心結構區和可更換的潰縮區,那就能極大的減少低速碰撞的維修成本。”
蔡俊輝問道:“既然有這樣方向的設計方案,為什么現在沒有使用?”
“蔡總…”宋鋼有些忍俊不禁,“研發要錢啊,研發也要時間啊,從設計到測試到量產也需要流程啊。”
蔡俊輝有些悻悻,親眼瞧見這樣龐然大物的工藝創新,猛然忘了碳硅集團的現狀,錢是問題,成本是問題,時間也是問題。
不過,碳硅集團從成立到現在,面前的景象已經超出心理預期了。
他心里情不自禁又浮現之前聽到的銷量目標,就目前的所見所聞來看,用料猛,工藝新,研發多,這要是第一款車型沒得到市場認可,后面的麻煩就大了。
反之…如果產量能上去,碳硅集團就會迅速進入正向循環。
汽車工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如果平臺成熟,供應鏈也穩定,一般而言,產量從5萬做到10萬,每輛車的成本就能下降15,做到20萬,成本還能再降10。
換言之,如果“九州”5萬輛的單車成本30萬,10萬輛的時候就是25.5萬,20萬輛就是22.95萬。
蔡俊輝在宋鋼的引領下繼續參觀工廠,有了對一體化壓鑄的震驚,接下來再瞧電池安全測試、自動化工藝等流程就沒那么驚訝,心里反而冒出有些埋怨的念頭。
碳硅集團現在展現的什么都挺好,就是這個俞總啊…
他怎么拍板搞了個六座車型?
這種六座車型怎么獲得市場認可?怎么提升產量來降低成本?
蔡俊輝心里有些嘆息,左思右想只能認為這種差異化的競爭能夠讓碳硅集團迅速邁進汽車行業的門檻,也能夠先以政策補貼來站穩腳跟。
融融資,吃吃補貼,沖刺上市,這樣也不錯。
“宋總,我有個問題,剛才那個電池的安全測試,我看下面的介紹里列出了專利,上面還不只是我們碳硅集團?”另一位新入職的賈啟東伸手示意的提出問題。
“嗯,電池安全這一塊也是重中之重,因為我們是做增程,現在使用的是寧德提供的磷酸鐵鋰,安全方面的專利主要是碳硅、寧德和比亞迪共同分享的。”宋鋼想了想,又補充一句,“我們有個小專利聯盟,之前是俞總拉人一起搭起來的,相互會有專利的授權。”
蔡俊輝對于出現比亞迪的名字倒沒意外,那邊對電池的研究自然更久,只是聽到“專利聯盟”四個字便眼睛一亮,俞總做事是挺長遠。
他轉而便又是那個埋怨的念頭,俞總啊俞總,你怎么就拍板六座呢?
這當初一定是受人蠱惑吧。
蔡俊輝越是瞧見碳硅集團所展露的東西,心里便越是有些遺憾和不忿,自己來晚了,如果早一些,沒準就能阻止妖言惑眾!
“蔡總,你談薪酬了嗎?你是多要期權還是怎么著?”賈啟東屬于同期,等到參觀完工廠便詢問蔡俊輝。
蔡俊輝心里糾結,搖頭道:“我還得再想想。”
碳硅集團展現了新能源的蓬勃朝氣,但車型定位的弱點讓他拿不準主意。
或者,先不搏勞斯,試著搏摩托,也不是不行。
臨港碳硅都在緊鑼密鼓的朝著目標沖擊。
車需要搭建自營銷售體系,網需要正面和巨頭企鵝競爭。
俞興兩頭忙,腳不沾地。
忽然一天,他接到電話,詢問最后的操作確認。
“俞總,梭哈嗎?真的梭嗎?”DLF基金會的余凱聽起來便頗為忐忑。
俞興反應了好幾秒才想起來是什么事,毫不猶豫的說道:“當然,你們搞研究,錢就全看這樣的運作了,梭哈買阿里,這事錯不了。”
DLF基金會籌措了4000萬美元,距離大搞特搞的1億目標相差甚多。
余凱呼了兩口氣,感受到俞總的堅定判斷,說道:“好,那就梭!”
兩天之后,阿里正式在美國上市,DLF基金會投入已經到賬的1800萬美元買入阿里股票。
阿里以92.7美元開盤,一度沖高至99.7美元,距100美元關口僅一步之遙,然而,隨后下跌,保持在90美元上方震蕩。
俞興看著余凱的號碼在手機屏幕上瘋狂閃動,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會這樣…”